复兴文学 > 重生后我把皇子们卷哭了 > 第275章 门阀势大的因果

第275章 门阀势大的因果

推荐阅读:注视深渊篮坛少帅联盟之魔王系统绝地之传奇归来网游之神级村长成全一枪致命落地一把98K纵猎天下英雄联盟之全能天才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郑贵人的躁怒平息得很快。

    她并不觉得自己成为了笑柄,更不认为已经一败涂地,皇帝当众扫她的颜面,处罚了这些年来她在内廷培养的人手,但没有给她任何实际的惩处,她依然还是建康宫的三夫人之一,她的儿子仍然还是东豫的亲王,她只是在和昭阳殿的此次对决中占了下风,可谢妃占了上风又如何呢?朝堂之上举劾谢晋的风波没有因此平息,谢妃没有子嗣,就注定成为最终的输家。

    而让郑贵人更加“安慰”的是当她丢了一场小脸之后,愉音阁乔嫔身边的宫女付氏却还暗暗托她长风殿的宫人送来了亲手绣制的锦囊,郑贵人的规度未被裁减,倒不缺这个锦囊,可这个锦囊的含义却是付氏不改忠事的暗示,这说明什么呢?虽然说皇帝已经宣告添设所谓的查举司,严申所有宫人不许再附党谋私,可就连一介小小的宫人都不把帝令放在眼里,但凡还有点胆识的人,都能堪破什么才是通达富贵的正确途迳。

    皇帝根本不具挑战长平郑的气魄,雷霆震怒,也无非只是给她这么一记下马威。

    郑贵人根本不知道昭阳殿应事之后,被她当成夺胜杀手锏的三皇子殿下已经有如一根霜打的茄子。

    三皇子主动去省过堂“反省”,当皇帝陛下这天结束了殿议,才听章永禀报了此事,陛下略沉吟了一阵,才让章永去宣三皇子来见,现如今侍中是由瀛姝的族伯王岐担任,今日他也正在御书房,不过他的职责在于提供治政方面的谏议,寻思着陛下现在宣见三皇子应是要以君父的名义训诫儿郎,他这外臣在场多少有些尴尬,便打算暂且回避,陛下也没留他在场,只嘱咐道:“帝休应该在值事厅督促女史们录卷,茂之唤她来侍奉吧。”

    王岐心里就是“咯噔”一下。

    不怪他多心,他知道自己侍中这个官职靠的无非是君帝对于临沂王氏的信任,在君权大统的朝代,越是靠近君主的官员就越是位高权重,因此侍中在朝堂上的影响力甚至堪比宰相,不过而今的局势却是皇帝不得不依赖门阀共治天下,朝政之事连君主都不能乾纲独断,做为君帝参谋的侍中职权就大打折扣了,而王岐现在还隐隐感觉到,皇帝陛下对他的信重甚至比对中女史的信任都有所不及,王岐倒不至于因此眼红族侄女,可对于整个临沂王氏而言,光明堂大宗嫡女五娘的婚事已经成为了阖族最重要的一桩姻联。

    陛下要教诫三皇子,何故要召瀛姝在侧呢?

    瀛姝听得消息,神情倒是平静,交待子施暂替督促录卷,当她出了值事厅,才听王岐道:“陛下刚才还宣见了角宿君。”

    瀛姝也知道三皇子今日连早膳都没有用,就赶到省过堂面壁自罚,这倒是一件极其稀罕的事,因为自从连南次都被授予了职事后,省过堂里的唯一“常客”就只剩下六皇子,这少年是真的越来越有“烂泥”的态貌了,日日去太学听讲,且是诸多博士的重点授学对象,奈何别说半寸长进,居然“激流勇退”,莫说学富五车,现在连朝廷的重要政令他都无法参悟,最近还迷上了清谈,居然学效着她的二世父,靠着涂脂抹粉修饰形容气态,手里不持把尘尾连话都不会讲了似的。

    六皇子前生可没那么迷恋她家二世父。

    瀛姝稍微地磨蹭了下才前往御书房,还悄悄冲寺人祈打听:“陛下已经训诫完毕了吧?”

    “陛下倒没怎么怪责殿下。”寺人祈对瀛姝恭敬如常。

    瀛姝对寺祈也很友好,冲他微笑,转身时,膝盖却是一软,重重一个踉跄,还好被寺人祈及时扶住,瀛姝似乎并没留意寺人祈匆忙间伸出掺扶她的那只手,赶紧致谢:“方才跽坐了好一阵,就觉膝腿有些酸胀,险些失仪,多劳寺人扶助。”

    “季候寒冷,女监就算年轻,但过去可没受过在冷殿长跽的辛苦,还得当心莫在膝腿上落下疾患,着实宫人们不少都有此类病症。”

    瀛姝又谢了寺祈一回。

    她有时的确会因为长时间跽坐导致膝腿酸胀,行路时偶尔会感经脉岔气,当然这种问题其实很多人都存在,大不必担心落下疾患,只不过慢说她是女儿家,自幼便受到严格的仪态督训,哪怕是世族门第的儿郎,也多要维持风度仪容——中正品评人物,首看的是门第出身,次看的是仪表德行,只要膝腿没有骨折,行走时都鲜少发生踉跄的情况。

    刚才瀛姝是在试探寺祈。

    子姜突然出首,瀛姝当时就被寺祈提醒子姜跪见谢夫人有何目的,可事后她听陛下那番话,就连陛下都不知晓子姜是投毒的执行人,那么寺祈为何知道这件密事呢?而更让瀛姝疑惑的是,陛下分明已经知道了寺祈对她的提醒,却并未追究,瀛姝再联想到了前生时,寺祈是为司空北辰以“恶鬼”的名义处决……她这几日开始留心寺祈的习惯,寺祈似乎并不惯用左手,然而刚才寺手相扶,伸出的却是左手。

    建兴二年,恶鬼案首发,遇害的宫人是被凶手掐死,然而根据柳太医察看仵验笔录,那起案件的凶手惯用的是左手。

    寺祈不应是杀害最近一起遇害宫人掌娴的凶手,可他和“恶鬼索命”案真的毫无关联么?他的左手非常有力,然而却刻意隐瞒着这一习惯。

    瀛姝又站了片刻,才入御书房。

    御书房其实不仅是一间房舍,也有中厅的设置,中厅一般作为陛下偶尔接见外臣的场所,左侧槅扇之后,才是皇帝批阅奏章的偏厅,因为中厅现无外臣,故而槅扇并没有闭合,只是进入偏厅后,还得往北再经两道槅扇,最里间的西窗前,皇帝坐在高足榻上,御案之南,三皇子也正襟危坐着,内间被薰笼烘得温暖,银丝炭不出丝毫浮呛的烟气,书架一侧半人高的瓷樽里,梅花的香气依然冷洌。

    “帝休,是你提议的可赦年满二十五岁的宫人戓归或嫁,你还提出若有这条恩律,必得考虑小选制度的健全,你因何会有这样的顾虑?”

    陛下召她这时来御书房,竟是问这事?

    瀛姝也只好应对:“其实便是没有制定赦放宫人的恩律,每隔三年,都会进行小选补充宫人,应小选的女子,既有寒庶出身,更多的是贫民布衣的良家子,寒庶家境的女儿尚有应选与否的自由,可于贫民布衣而言,只能依从朝廷律令,如若定施恩律,应当会致使小选充员的人数更增,可并非所有贫民布衣都甘受骨肉分离的悲愁,朝廷若不在制度上加以严限,只恐地方官员借小选之制施以暴政,陛下制定恩律原本是体恤之意,却反而会让贫苦百姓心生怨愤了。”

    “你在提议之前,已经参详过现行的小选制度了?”

    “是。小选之令其实对寒庶并无强限,寒庶之门的亲长若不打算送家中女儿应选,便可以不必申荐,可征召多少宫人,各州先有大额,再由州官限定各县的小额,再由县衙的小吏负责具体的征集,但凡为县衙小吏择中的女子,必须参选,侍婢询问过不少小宫女,因为家中实在没有财帛行贿小吏,竟有姐妹三人被迫应选入宫的事例,且她们的爷娘并无子嗣,女儿皆应选入宫,竟致老无所依。”

    “朝廷的征选令,竟然私肥了吏员的腰包!”

    “还有不少州府的属官,但小选令强霸民女为婢妾,又或者见民女之中有天生丽质,先以其家人的安危要胁,待这些选女入宫后,便荐为权阀的耳目。”

    三皇子额角上,冷汗淌落了。

    他知道这样的手段,他的母妃就不少施为。

    陛下今天却并不是为了恐吓三皇子。

    “三郎,你可知道世族门阀为何兴起,发展至今,甚至已经威胁皇权?”

    这问题问得猝不及防,也更让三皇子胆颤心惊,舌根都像被冻僵了,实在无法应对。

    “帝休,你来说。”

    “即便大能之主,若要治理好国家,也必需选择良材辅佐,治世的善令要落实,使百姓真正受惠务必离不开清廉贤能的府官,而自从济朝始行征辟、任子为主的察举制,逐渐掘起的世家便垄断了向朝廷输送人才的权力,发展到后来,门阀甚至掌控了朝廷人事大权,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尤其平民百姓,衣食尚不能顾,家中子弟根本没有进学的机遇,而君主要选拔人才,也只能依靠门阀世族输送。”

    “从前我司空氏,也是门阀世族。”司空通看着三皇子:“大豫立国之初,朝堂上实权重臣不少都是我族子弟,当时军事强盛,哪怕不能自榜为盛世,不过确为皇权大统时期。只可惜经历数代,皇族子弟逐渐好逸恶劳,太多耽于贪图享乐,放纵门阀世族逐渐扩充权势。

    最关键的是,九王夺位,百余司空皇族卷进这场乱争,互相残杀,导致内忧外患,竟招亡国之殃!我当时只图自保,如履薄冰。是临沂公剖析局势,洞悉江东虽有地方权阀、豪门称霸,可也陷于争乱不休,江东需要一个大能之士平息争乱,临沂王氏做出了将大半实力投入江东的决定,而我,则成为了被临沂公看中的幸运儿。

    三郎,你现在可明白了我为何督促你们勤学奋进的意图?你是皇子,可你自问你的学识见地,比得上帝休否?慢说帝休了,门阀大族的女儿自幼学习的不仅是琴棋书画,她们的亲长从来就没荒疏过教促她们读习经史阀谱,而你呢?你做为皇族的儿郎,你可曾考虑过如何将一项德政贯彻落实?你甚至都看不见现势的种种弊病!

    你今日主动思过自罚,倒确是让我安慰的,可你在担心什么呢?你担心的依然还是被你母妃的罪错牵连,又或者说,你以为经你自罚后,你母妃就再不必承担任何过责?陈郡谢、长平郑、江东顾、陆,这些门阀中的子弟,入仕为官者各有百人,而我们司空皇族,仅有七个儿郎,我们要靠什么制衡这些门阀,控制他们以江山社稷为重而使国祚得以延续?你们争权夺位,可曾思虑过如何使治下百姓真正得以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你现在还因为你母妃的颜面就忧心忡忡,还要顾虑长平郑的私欲因此瞻前顾后,你是真的忘记你的姓氏了么?你毫无身为皇族子弟的意识,你怎会爱恤你的手足,爱恤治下的民众?”

    这天三皇子从乾阳殿出来的时候,步伐沉着。

    可他的内心却依然迷惘,有的道理他不是没有听明白,正因为明白才会生出更多的疑问,比如他想不通临沂公王斓明明便是门阀阶层,为什么却要致力于使皇权得以大统,王斓难道就真的不存私心么?王致谋逆似乎才是“理所应当”的。

    王斓的忠事,就真的不是为了权倾朝野,就真的不是想成为那只等着螳螂捕食一尽鸣蝉后的黄雀么?

    瀛姝却当皇帝问她有无应对的措施的时候,她说:“儿想将此事交给神元殿君去伤脑筋。”

    她心里已经在筹备个大计划。

    读万卷书,未必能够体谅民生疾苦,否则门阀政治就应该成为一个符合世情的,能够长存不衰的制度,但事实是这样么?不是的,门阀其实和皇权一样,如果一头扎进了私欲,那么所掌握的知识必将与世情相悖。

    挣扎于贫苦之中的人,是大多数。

    他们也许没有贵族所追求的精神境界,他们甚至都不能满足衣食,一场小病就足够让他们遭遇灭顶之灾,他们无法想像为什么那些锦衣玉食的人,生活已经如此富裕,还有那么多的不满和痛苦。

    可如果他们还能继续活下去,再是艰苦,也能忍受。

    一切的精神需求,都是建立在温饱之上。

    可就像他们永远无法理解贵族,贵族也不能理解他们的疾苦,务实的贵族,能看见的永远是自己的圈层,哪怕是皇帝换作他姓,无所谓,家族势力仍在,面临的是风光或不那么风光的状况,有时候颜面也不是不能丢。

    不务实的贵族,也看不见民生疾苦,他们觉得只要不鱼肉百姓就能名垂千古。

    只有极少数的贵族会忧国忧民,但势单力薄。

    而被时势架上皇位的当今君主,他至少看清楚了一件事态,纵然无法在他的有生之年彻改门阀垄断官吏任免的攸要,但一定要完成恩络绝大多数制衡略大多数官员的基础——文化上无法超越,至少能拼拳头。

    充实中军,无需上品。

    上品的儿郎也无人甘当士卒。

    因此皇族必需恤民,哪怕司空北辰当年执政时,也没有忽略民生的重要性,可是诸如一些门阀,乃至世族,他们其实希翼的就是民怨载道,私欲的**,已经让他们把经典道义抛之脑后。

    瀛姝前生时就在运筹,如果要彻底杜绝门阀权胀,似乎唯有改革官制选拔这条途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