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渐江水 斤江水(3)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又《汉志》金城郡临羌县下云:有弱水。《说文》曰:弱水自张掖删丹西,至酒泉合黎,馀波入于流沙。观此则弱水之源委,约略可得矣。又曰:<山几>山也,或曰弱水之所出。《十六国春秋》乞伏札子击吐谷浑,觅地於弱水西。《元和志》弱水在删丹县南山下。《括地志》蘭门山一名穷石,在删丹县西南七十里。《离骚》夕次於穷石。《淮南子》弱水出穷石山是也。《隋书?地理志》删丹县有祀山、弱水。胡渭曰:疑即<山几>字之误。《寰宇记》曰:合黎水一名羌谷,鲜水,一名覆袁水,亦名张掖河,南自吐谷浑界流入。《禹贡》导弱水至于合黎。孔安国云:合黎,水名,在流沙东。即谓此也。详《河水》篇第二篇《注》中。
《禹贡锥指》曰:《传》云:黑水自北而南,经三危,过梁州,入南海。
《正义》云:《地理志》,益州郡计在蜀郡西南三千馀里,故滇王国也。武帝元封二年,始开为郡。郡内有滇池县。县有黑水祠。止言有祠,不知水之所在。郑云:今中国无也。《传》之此言,顺《经》文耳。案郦道元《水经》黑水出张掖鸡山,南流至敦煌,过三危山,南流入于南海。然张掖、敦煌,立在河北,所以黑水得越河入南海者,自积石以西,皆多伏流,故黑水得越而南也。渭案:滇池所祠之黑水,即金沙江,与雍州无涉。《山海经》曰:灌湘之山,又东五百里曰鸡山,黑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鸡山不知在何郡?郭璞无注。而孔《疏》引《水经》以为出张掖之鸡山,检今本无此文,盖其书有散逸耳。《太平御览》引《张掖记》曰:黑水出县界鸡山,亦名玄圃。昔有娀氏女简狄,浴於玄丘之水,即黑水也。据此则鸡山当在甘州张掖县界,汉为<舟乐>得县地。今陕西甘州卫西,有张掖河,即古羌谷水,出羌中北流,至卫西为张掖河,合弱水,东北入居延海,欲谓之黑河。此水立不经三危入南海,安得以此为《禹贡》之黑水耶?《山海经》明言南流注于海,必非东北入居延之张掖河,其鸡山恐亦不在县界也。又曰:夏、殷之衰,雍州西北境皆为戎、翟所据。及周室东迁,旧都八百里之地,悉弃以予秦。秦染夷俗,诸侯摈之,不与中国会盟。輶轩之使,莫有过而问焉。况三危西裔之区乎?故屈原《天问》曰:黑水玄趾,三危安在?盖自战国时,此地之山川,已与昆仑弱水,同其渺茫,亻堇得之传闻而无从目验矣。秦火之后,载籍沦亡。
汉兴,治《尚书》者,不能言黑水,三危之所在。武帝通西域,玉门、阳关之外,使者往来数十辈,不闻涉大川而西,可以当古之黑水者。故班《志》张掖、酒泉、敦煌郡下,并无其文。司马彪亦无可言。至郦道元始云:黑水出张掖鸡山,而其所谓南流至敦煌过三危入南海,亦不过顺《经》为义,与他水历叙所过之郡县者,详略相去远矣。故杜佑云:道元注《水经》,锐意寻讨,亦不能知黑水所经之处。
唐初,魏王泰《括地志》云:黑水出伊吾县北。此与张掖鸡山,未知孰是?然其所谓南流绝三危者,竟亦不可复寻。禹治黑水,不若治河之详。自屈原已不能知,而况伏生辈乎?自古文《尚书》家,已不能知,而况班固、司马彪、郦道元、魏王泰诸人乎?至若樊绰、程大昌、金履祥、李元阳等,纷纷辩论,击风捕影,了无所得,徒献笑於后人而已!
嵩高为中岳,在颍川阳城县西北。
《春秋说题辞》曰:阴今阳,故石凝为山。《国语》曰:禹封九山,山,土之聚也。《尔雅》曰:山大而高曰嵩。合而言之为嵩高,分而名之为二室,西南为少室,东北为太室。《嵩高山记》曰:山下岩中有一石室,云有自然经书,自然饮食。又云:山有玉女台,言汉武帝见三仙玉女,因以名台。
泰山为东岳,在泰山博县西北。
岱宗也,王者封禅于其山,示增高也。有金策玉检之事焉。
霍山为南岳,在庐江灊县西南。
天柱山也。《尔雅》云:大山宫小山为霍。《开山图》曰:其山上侵神气,下固穷泉。
华山为西岳,在弘农华阴县西南。
古文之敦物山也。
雷首山在河东蒲坂县东南。
砥柱山在河东大阳县东河中。
王屋山在河东垣县东北也。
昔黄帝受丹诀于是山也。
太行山在河内野王县西北。
王烈得石髓处也。
恒山为北岳,在中山上曲阳县西北。
碣石山在辽西临渝县南水中也。
大禹凿其石,夹右而纳河,秦始皇、汉武帝皆尝登之。海水西侵,岁月逾甚,而苞其山,故言水中矣。
析城山在河东濩泽县西南。
太岳山在河东永安县。
壶口山在河东北屈县东南。
龙门山在河东皮氏县西。
梁山在冯翊夏阳县西北河上。
荆山在冯翊怀德县南。
岐山在扶风美阳县西北。
汧山在扶风汧县之西也。陇山
终南山、敦物山在扶风武功县西南也。
西顷山,在陇西临洮县西南。
《禹贡》中条山也。
嶓冢山在陇西氐道县之南。
南条山也。
鸟鼠同穴山在陇西首阳县西南。
郑玄曰:鸟鼠之山有鸟焉,与鼠飞行而处之,又有止而同穴之山焉,是二山也。鸟名为馀,似鵽而黄黑色,鼠如家鼠而短尾,穿地而共处,鼠内而鸟外。
孔安国曰:共为雌雄,杜彦达曰:同穴止宿,养子互相哺食,长大乃止。张晏言不相为牝牡,故因以名山。
积石在陇西河关县西南。
《山海经》云:山在邓林山东,河所入也。
都野泽在武威县东北。
县在姑臧城北三百里,东北即休屠泽也,古文以为猪野也。其水上承姑臧武始泽,泽水二源,东北流为一水,迳姑臧县故城西,东北流,水侧有灵渊池。王隐《晋书》曰:汉末,博士敦煌侯瑾,善内学,语弟子曰:凉州城西,泉水当竭,有双阙起其上。至魏嘉平中,武威太守条茂,起学舍,筑阙于此泉。太守填水,造起门楼,与学阙相望。泉源徙发,重导于斯,故有灵渊之名也。泽水又东北流迳马成东,━━城即休屠县之故城也。本匈奴休屠王都。━━谓之马城河,又东北与横水合,水出姑臧城下,武威郡凉州治。《地理风俗记》曰:汉武帝元朔三年,改雍曰凉州,以其金行,土地寒凉故也。迁于冀,晋徙治此。王隐《晋书》曰:凉州有龙形,故曰卧龙城,南北七里。东西三里,本匈奴所筑也。及张氏之世居也,又增筑四城,箱各千步。东城殖园果,命曰讲武场,北城殖园果,命曰玄武圃,皆有宫殿。中城内作四时宫,随节游幸,并旧城为五。街衢相通,二十二门。大缮宫殿观阁,采绮妆饰,拟中夏也。其水侧城北流,注马城河,河水又东北,清涧水入焉,俗亦谓之为五涧水也。水出姑臧城东,而西北流注马城河。
河水又与长泉水合,水出姑臧东揟次县王莽之播德也。西北历黄沙阜,而东北流注马城河,又东北迳宣威县故城南,又东北迳平泽、晏然二亭东,又东北迳武威县故城东。汉武帝太初四年,匈奴浑邪王杀休屠王,以其众置武威县,武威郡治。王莽更名张掖。《地理志》曰:谷水出姑臧南山,北至武威入海,屈此水流两分,一水北入休屠泽,俗谓之为西海;一水又东迳一百五十里入猪野。世谓之东海,通谓之都野矣。
合离山在酒泉会水县东北。
合黎山也。
流沙地在张掖居延县东北。
居延泽在其县故城东北。《尚书》所谓流沙者也。形如月生五日也。弱水入流沙,流沙,沙与水流行也。亦言出钟山,西行极崦嵫之山,在西海郡北。山有石赤、白色,以两石相打,则水润。打之不已,润尽则火出,山石皆然,炎起数丈,迳日不灭。有大黑风,自流沙出奄之,乃灭,其石如初。言动火之事,发疾经年,故不敢轻近耳。流沙又迳浮渚,历壑市之国,又迳于鸟山之东,朝云国,西历昆山,西南出于过瀛之山。《大荒西经》云:西南海之外,流沙出焉,迳夏后开之东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焉。又历员丘不死山之西,入于南海。
三危山在敦煌县南。
《山海经》曰: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是山也,广圆百里。在鸟鼠山西,即《尚书》所谓窜三苗于三危也。《春秋传》曰:允姓之奸,居于瓜州。瓜州,地名也。杜林曰:敦煌,古瓜州也。州之贡物,地出好瓜,民因氏之。瓜州之戎并于月氏者也。汉武帝后元年,分酒泉置,南七里有鸣沙山,故亦曰沙州也。
朱圉山在天水北,冀城南。
即冀县,山有石鼓,《开山图》谓之天鼓山。九州害起则鸣,有常应。又云:石鼓山有石鼓,于星为河鼓,星动则石鼓鸣,石鼓鸣则秦土有殃。鸣浅殃万物,鸣深则殃君王矣。
岷山在蜀郡湔氐道西。
《汉书》以为渎山者也。
熊耳山,在弘农卢氏县东。
是山也。谷水出其北林也。
荆山在南郡临沮县东北。
东条山也。
卞和得玉璞于是山,楚王不理,怀璧哭于其下,王后使玉人理之,所谓和氏之玉焉。
内方山在江夏竟陵县东北。
《禹贡》注章山也。
大别山在庐江安丰县西南。
外方山,嵩高是也。
桐柏山在南阳平氏县东南。
陪尾山在江夏安陆县东北。
衡山在长沙湘南县南。
禹治洪水,血马祭衡山,于是得金简玉字之书。按省玉字。得通水理也。
九江地在长沙下巂,县西北。
云梦泽在南郡华容县之东。
东陵地在庐江金兰县西北。
敷浅原地在豫章历陵县西。
彭蠡泽在豫章彭泽县西北。
《尚书》所谓彭蠡既猪,阳鸟攸居也。
中江在丹阳芜湖县西南,东至会稽阳羡县,入于海。
震泽在吴县南五十里。
北江在毗陵北界,东入于海。
峄阳山在下邳县之西。
羽山在东海祝其县南也。
县即王莽之犹亭也。《尚书》殛鲧于羽山,谓是山也。山西有羽渊,禹父之所化,其神为黄能以入渊矣。故《山海经》曰: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羽郊者也。
陶丘在济阴定陶县之西南。
陶丘,丘再成也。
菏泽在定陶县东。
雷泽在济阴成阳县西北。
菏水在山阳湖陆县南。
蒙山在太山蒙阴县西南。
大野泽在山阳钜野县东北。
大邳地在河南成皋县北。
《尔雅》曰:山一成谓之邳,然则大邳山名,非地之名也。
明都泽在梁郡睢阳县东北。
益州沱水在蜀郡汶江县西南。其一在郫县西南,皆还入江。
荆州沱水在南郡枝江县。
三澨池在南郡邔县之北,《尚书》曰:导汉水过三澨。《地说》曰:沔水东行过三澨,合流触大别山陂,故马融、郑玄、王萧、孔安国等,咸以为三澨,水名也。许慎言:澨者,埤增水边土,人所止也。按《春秋左传》曰:文公十有六年,楚军次于句澨,以伐诸庸。宣公四年,楚令尹子越师于漳澨。定公四年,左司马戍败吴师于雍澨。昭公二十三年,司马薳越缢於蓬澨。服虔或谓之邑,又谓之地。京相璠杜预亦云:水际及边地名也。今南阳、淯阳二县之间,淯水之滨,有南澨、北澨矣。而诸儒之论,水陆相半,又无山源出处之所,津途关路,惟郑玄及刘澄之言在竟陵县界。《经》云邔县北沱,然沱流多矣,论者疑焉,而不能辨其所在。
右《禹贡山水泽地所在》凡六十。
又《汉志》金城郡临羌县下云:有弱水。《说文》曰:弱水自张掖删丹西,至酒泉合黎,馀波入于流沙。观此则弱水之源委,约略可得矣。又曰:<山几>山也,或曰弱水之所出。《十六国春秋》乞伏札子击吐谷浑,觅地於弱水西。《元和志》弱水在删丹县南山下。《括地志》蘭门山一名穷石,在删丹县西南七十里。《离骚》夕次於穷石。《淮南子》弱水出穷石山是也。《隋书?地理志》删丹县有祀山、弱水。胡渭曰:疑即<山几>字之误。《寰宇记》曰:合黎水一名羌谷,鲜水,一名覆袁水,亦名张掖河,南自吐谷浑界流入。《禹贡》导弱水至于合黎。孔安国云:合黎,水名,在流沙东。即谓此也。详《河水》篇第二篇《注》中。
《禹贡锥指》曰:《传》云:黑水自北而南,经三危,过梁州,入南海。
《正义》云:《地理志》,益州郡计在蜀郡西南三千馀里,故滇王国也。武帝元封二年,始开为郡。郡内有滇池县。县有黑水祠。止言有祠,不知水之所在。郑云:今中国无也。《传》之此言,顺《经》文耳。案郦道元《水经》黑水出张掖鸡山,南流至敦煌,过三危山,南流入于南海。然张掖、敦煌,立在河北,所以黑水得越河入南海者,自积石以西,皆多伏流,故黑水得越而南也。渭案:滇池所祠之黑水,即金沙江,与雍州无涉。《山海经》曰:灌湘之山,又东五百里曰鸡山,黑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鸡山不知在何郡?郭璞无注。而孔《疏》引《水经》以为出张掖之鸡山,检今本无此文,盖其书有散逸耳。《太平御览》引《张掖记》曰:黑水出县界鸡山,亦名玄圃。昔有娀氏女简狄,浴於玄丘之水,即黑水也。据此则鸡山当在甘州张掖县界,汉为<舟乐>得县地。今陕西甘州卫西,有张掖河,即古羌谷水,出羌中北流,至卫西为张掖河,合弱水,东北入居延海,欲谓之黑河。此水立不经三危入南海,安得以此为《禹贡》之黑水耶?《山海经》明言南流注于海,必非东北入居延之张掖河,其鸡山恐亦不在县界也。又曰:夏、殷之衰,雍州西北境皆为戎、翟所据。及周室东迁,旧都八百里之地,悉弃以予秦。秦染夷俗,诸侯摈之,不与中国会盟。輶轩之使,莫有过而问焉。况三危西裔之区乎?故屈原《天问》曰:黑水玄趾,三危安在?盖自战国时,此地之山川,已与昆仑弱水,同其渺茫,亻堇得之传闻而无从目验矣。秦火之后,载籍沦亡。
汉兴,治《尚书》者,不能言黑水,三危之所在。武帝通西域,玉门、阳关之外,使者往来数十辈,不闻涉大川而西,可以当古之黑水者。故班《志》张掖、酒泉、敦煌郡下,并无其文。司马彪亦无可言。至郦道元始云:黑水出张掖鸡山,而其所谓南流至敦煌过三危入南海,亦不过顺《经》为义,与他水历叙所过之郡县者,详略相去远矣。故杜佑云:道元注《水经》,锐意寻讨,亦不能知黑水所经之处。
唐初,魏王泰《括地志》云:黑水出伊吾县北。此与张掖鸡山,未知孰是?然其所谓南流绝三危者,竟亦不可复寻。禹治黑水,不若治河之详。自屈原已不能知,而况伏生辈乎?自古文《尚书》家,已不能知,而况班固、司马彪、郦道元、魏王泰诸人乎?至若樊绰、程大昌、金履祥、李元阳等,纷纷辩论,击风捕影,了无所得,徒献笑於后人而已!
嵩高为中岳,在颍川阳城县西北。
《春秋说题辞》曰:阴今阳,故石凝为山。《国语》曰:禹封九山,山,土之聚也。《尔雅》曰:山大而高曰嵩。合而言之为嵩高,分而名之为二室,西南为少室,东北为太室。《嵩高山记》曰:山下岩中有一石室,云有自然经书,自然饮食。又云:山有玉女台,言汉武帝见三仙玉女,因以名台。
泰山为东岳,在泰山博县西北。
岱宗也,王者封禅于其山,示增高也。有金策玉检之事焉。
霍山为南岳,在庐江灊县西南。
天柱山也。《尔雅》云:大山宫小山为霍。《开山图》曰:其山上侵神气,下固穷泉。
华山为西岳,在弘农华阴县西南。
古文之敦物山也。
雷首山在河东蒲坂县东南。
砥柱山在河东大阳县东河中。
王屋山在河东垣县东北也。
昔黄帝受丹诀于是山也。
太行山在河内野王县西北。
王烈得石髓处也。
恒山为北岳,在中山上曲阳县西北。
碣石山在辽西临渝县南水中也。
大禹凿其石,夹右而纳河,秦始皇、汉武帝皆尝登之。海水西侵,岁月逾甚,而苞其山,故言水中矣。
析城山在河东濩泽县西南。
太岳山在河东永安县。
壶口山在河东北屈县东南。
龙门山在河东皮氏县西。
梁山在冯翊夏阳县西北河上。
荆山在冯翊怀德县南。
岐山在扶风美阳县西北。
汧山在扶风汧县之西也。陇山
终南山、敦物山在扶风武功县西南也。
西顷山,在陇西临洮县西南。
《禹贡》中条山也。
嶓冢山在陇西氐道县之南。
南条山也。
鸟鼠同穴山在陇西首阳县西南。
郑玄曰:鸟鼠之山有鸟焉,与鼠飞行而处之,又有止而同穴之山焉,是二山也。鸟名为馀,似鵽而黄黑色,鼠如家鼠而短尾,穿地而共处,鼠内而鸟外。
孔安国曰:共为雌雄,杜彦达曰:同穴止宿,养子互相哺食,长大乃止。张晏言不相为牝牡,故因以名山。
积石在陇西河关县西南。
《山海经》云:山在邓林山东,河所入也。
都野泽在武威县东北。
县在姑臧城北三百里,东北即休屠泽也,古文以为猪野也。其水上承姑臧武始泽,泽水二源,东北流为一水,迳姑臧县故城西,东北流,水侧有灵渊池。王隐《晋书》曰:汉末,博士敦煌侯瑾,善内学,语弟子曰:凉州城西,泉水当竭,有双阙起其上。至魏嘉平中,武威太守条茂,起学舍,筑阙于此泉。太守填水,造起门楼,与学阙相望。泉源徙发,重导于斯,故有灵渊之名也。泽水又东北流迳马成东,━━城即休屠县之故城也。本匈奴休屠王都。━━谓之马城河,又东北与横水合,水出姑臧城下,武威郡凉州治。《地理风俗记》曰:汉武帝元朔三年,改雍曰凉州,以其金行,土地寒凉故也。迁于冀,晋徙治此。王隐《晋书》曰:凉州有龙形,故曰卧龙城,南北七里。东西三里,本匈奴所筑也。及张氏之世居也,又增筑四城,箱各千步。东城殖园果,命曰讲武场,北城殖园果,命曰玄武圃,皆有宫殿。中城内作四时宫,随节游幸,并旧城为五。街衢相通,二十二门。大缮宫殿观阁,采绮妆饰,拟中夏也。其水侧城北流,注马城河,河水又东北,清涧水入焉,俗亦谓之为五涧水也。水出姑臧城东,而西北流注马城河。
河水又与长泉水合,水出姑臧东揟次县王莽之播德也。西北历黄沙阜,而东北流注马城河,又东北迳宣威县故城南,又东北迳平泽、晏然二亭东,又东北迳武威县故城东。汉武帝太初四年,匈奴浑邪王杀休屠王,以其众置武威县,武威郡治。王莽更名张掖。《地理志》曰:谷水出姑臧南山,北至武威入海,屈此水流两分,一水北入休屠泽,俗谓之为西海;一水又东迳一百五十里入猪野。世谓之东海,通谓之都野矣。
合离山在酒泉会水县东北。
合黎山也。
流沙地在张掖居延县东北。
居延泽在其县故城东北。《尚书》所谓流沙者也。形如月生五日也。弱水入流沙,流沙,沙与水流行也。亦言出钟山,西行极崦嵫之山,在西海郡北。山有石赤、白色,以两石相打,则水润。打之不已,润尽则火出,山石皆然,炎起数丈,迳日不灭。有大黑风,自流沙出奄之,乃灭,其石如初。言动火之事,发疾经年,故不敢轻近耳。流沙又迳浮渚,历壑市之国,又迳于鸟山之东,朝云国,西历昆山,西南出于过瀛之山。《大荒西经》云:西南海之外,流沙出焉,迳夏后开之东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焉。又历员丘不死山之西,入于南海。
三危山在敦煌县南。
《山海经》曰: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是山也,广圆百里。在鸟鼠山西,即《尚书》所谓窜三苗于三危也。《春秋传》曰:允姓之奸,居于瓜州。瓜州,地名也。杜林曰:敦煌,古瓜州也。州之贡物,地出好瓜,民因氏之。瓜州之戎并于月氏者也。汉武帝后元年,分酒泉置,南七里有鸣沙山,故亦曰沙州也。
朱圉山在天水北,冀城南。
即冀县,山有石鼓,《开山图》谓之天鼓山。九州害起则鸣,有常应。又云:石鼓山有石鼓,于星为河鼓,星动则石鼓鸣,石鼓鸣则秦土有殃。鸣浅殃万物,鸣深则殃君王矣。
岷山在蜀郡湔氐道西。
《汉书》以为渎山者也。
熊耳山,在弘农卢氏县东。
是山也。谷水出其北林也。
荆山在南郡临沮县东北。
东条山也。
卞和得玉璞于是山,楚王不理,怀璧哭于其下,王后使玉人理之,所谓和氏之玉焉。
内方山在江夏竟陵县东北。
《禹贡》注章山也。
大别山在庐江安丰县西南。
外方山,嵩高是也。
桐柏山在南阳平氏县东南。
陪尾山在江夏安陆县东北。
衡山在长沙湘南县南。
禹治洪水,血马祭衡山,于是得金简玉字之书。按省玉字。得通水理也。
九江地在长沙下巂,县西北。
云梦泽在南郡华容县之东。
东陵地在庐江金兰县西北。
敷浅原地在豫章历陵县西。
彭蠡泽在豫章彭泽县西北。
《尚书》所谓彭蠡既猪,阳鸟攸居也。
中江在丹阳芜湖县西南,东至会稽阳羡县,入于海。
震泽在吴县南五十里。
北江在毗陵北界,东入于海。
峄阳山在下邳县之西。
羽山在东海祝其县南也。
县即王莽之犹亭也。《尚书》殛鲧于羽山,谓是山也。山西有羽渊,禹父之所化,其神为黄能以入渊矣。故《山海经》曰: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羽郊者也。
陶丘在济阴定陶县之西南。
陶丘,丘再成也。
菏泽在定陶县东。
雷泽在济阴成阳县西北。
菏水在山阳湖陆县南。
蒙山在太山蒙阴县西南。
大野泽在山阳钜野县东北。
大邳地在河南成皋县北。
《尔雅》曰:山一成谓之邳,然则大邳山名,非地之名也。
明都泽在梁郡睢阳县东北。
益州沱水在蜀郡汶江县西南。其一在郫县西南,皆还入江。
荆州沱水在南郡枝江县。
三澨池在南郡邔县之北,《尚书》曰:导汉水过三澨。《地说》曰:沔水东行过三澨,合流触大别山陂,故马融、郑玄、王萧、孔安国等,咸以为三澨,水名也。许慎言:澨者,埤增水边土,人所止也。按《春秋左传》曰:文公十有六年,楚军次于句澨,以伐诸庸。宣公四年,楚令尹子越师于漳澨。定公四年,左司马戍败吴师于雍澨。昭公二十三年,司马薳越缢於蓬澨。服虔或谓之邑,又谓之地。京相璠杜预亦云:水际及边地名也。今南阳、淯阳二县之间,淯水之滨,有南澨、北澨矣。而诸儒之论,水陆相半,又无山源出处之所,津途关路,惟郑玄及刘澄之言在竟陵县界。《经》云邔县北沱,然沱流多矣,论者疑焉,而不能辨其所在。
右《禹贡山水泽地所在》凡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