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进退两难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明朝文武异口同声附和道:“南国公所奏利国利民,臣等附议。”
年轻皇帝见南国公是因为海南岛没有什么人口,要求朝廷把罪官一大家子流放到那穷乡僻壤以增加人口,认为可行。
答应道:“准了,刑部记录,以后凡谋逆大罪,余皆不处死,迁徙三族流放琼州。”
徐光启虽然是个科学家,但不是傻子,见黄胜讨要到了圣上这个恩典乐不可支,出班跪下道:“老臣替学生孙元化叩谢圣天子不杀之恩,吾皇圣明。”
“爱卿何出此言……?”崇祯一时间没反应过来,转眼就醒悟了。这时又有几个和孙元化交好的官员也出班跪谢。
刑部尚书出班奏道:“陛下,待斩罪官孙元化、张焘是否改判三族流放海南岛无诏终生不得擅离?”
这二人又不是谋逆大罪,当然是崇祯皇帝刚刚金口玉言免死罪流放海南岛的罪官范畴,皇帝怎么可能转眼打自己的脸。
崇祯允诺道:“可行,以后就如此办理。”
黄胜轻描淡写就把孙元化、张焘直系三族都圈去海南岛生活,他们得不到朝廷赦免还一辈子都不可以离开。
见自己的所有目的都达到,黄胜根本不管是不是散朝,以自己出兵在即事务繁多为由告退。
皇帝见黄胜急着忙工作,更加高兴,让他自便。
黄胜出了紫禁城回首看看这巍峨肃穆的皇城,心道,别了,我以后再也不会来这里,除非是成为这里的主人。
这一次高调带着人马解围锦州,如果还不知死活来京师转悠就是嫌命长。黄家已经有了几百万人口,自己这个领袖怎么可能以身犯险。
黄胜永远不会跟朝廷撕破脸皮,但是为了以防万一再也不会来京师。
这完全做得到,历史上祖大寿、左良玉、郑一官等等都做到了,自己的水平比他们强多了,做起来还更加不着痕迹。
黄胜准备出发为国征战,兵部尚书熊明遇、户部尚书张凤翼以及高第、王之臣都来相谈议饷之事,最主要的话题就是南国公将要带多少家丁出征。
朝廷给文官武将的家丁开出的饷银是普通家丁战士月饷二两二钱,本色米粮一石。
黄胜严肃表态自己不会虚报一个家丁,现在不空口说白话,明天大军就会开拔,今日咱们一同点验兵马安实发饷,黄胜还告诉几位重臣,自己的家丁都是骑兵。
兵部尚书熊明遇见黄胜即刻带大家点验兵马认为不合时宜,总要给南国公一些时间让他能够拉人头凑数虚领军饷才符合情理。
他表态道:“南国公莫急,安排三日后去城外营中点验公爷家丁如何?”
见兵部尚书都不斤斤计较,几位大佬当然成人之美,同声附和。
黄胜正色道:“诸位大人,本爵的家丁都是强中选强,没有一个是滥竽充数,兵贵神速,明日大军就会开拔,请诸位大人随本爵即刻出城点验人马。”
得,南国公不识好歹,几位大人只得出发,前呼后拥几百骑,十几辆轿车。
来到肃穆的黄家私兵大营,真可谓人如龙马如虎,把几位国家重臣惊得目瞪口呆,看看黄家家丁的军容、看看他们的装备、再看看一匹匹如牛犊般健壮的怒马,大人们服气了。
怪不得南国公不惧建奴,我等要是有这样的家丁也不怕建奴啊!
点验兵马开始,最后的数目居然是整整六千精骑,这里的三个千总足额私兵当然不全部是骑兵,有一千余火枪手和两千余辅兵只能算骑马步兵。
转战时为了提高机动力可以骑马,真的打仗还得下马进行射击,前装火枪没有谁能够骑在战马上可以从容装填,射击也会失去准头。
大人们傻眼了,怪不得南国公不用拉郎配,他的家丁数目足以吓死衮衮诸公喽,以前在辽东拥兵自重的李成梁的家丁数目恐怕也未必强过南国公啊!
得知黄胜拥有足六千铁甲家丁,崇祯皇帝喜忧参半,一时间心事重重。
皇帝知道黄胜有银子,也知道他跟建奴仇深似海,知道他会练私兵,只是没想到会有如此之多而已。
怪不得黄胜对解围锦州信心满满,原来他有足够的实力。可是锦州事后该如何?
在御书房前思后想的皇帝喃喃自语,“福兮祸兮?锦州事后,万万不能再用此人,让他偏安一隅也罢!”
一直在伺候的王承恩无意间听见了,吓得不敢发出一点点声音,生怕被皇帝发觉他听见了这句话。
他是太监,是皇家鹰犬,肯定无条件选择忠于皇家,当然不可能给黄胜传递消息,自然选择把皇帝无意中的失言烂在肚子里。
第二天,南国公挥师北上,京师来送行的文武不知凡几。
英国公、成国公等等勋贵自然一个不缺。张维贤知道女婿这一次出兵可不是万里觅封侯,而是奔着大明王爵而去,女婿拥有六千铁甲家丁的实力在京师已经传得沸沸扬扬。
也可以说带了一辈子兵的张维贤今天被震撼了,那些勋贵同样如此,只有吴襄见怪不怪。
所有人都是第一次见到了那些黄家龙精虎猛的家丁,这些年轻人大多数都不满二十岁,一个个朝气蓬勃。
特别引人注意的就是他们如同一个模子里做出来的,动作整齐划一,令行禁止已经不能来形容这一支强军,简直到了心有灵犀般。
没见过这样的军队,没人知道如何才能够训练出如此强军,勋贵们一个个叹服不已,文官武将人人都咂舌。
其他送行的勋贵都欢天喜地,只有老丈人忧心忡忡,连一向没心没肺的张之极都高兴不起来。
他们不是担心黄胜此去辽东解围锦州不能成功,而是担心已经功高震主的黄胜再次得胜后何去何从?
一直送到十里长亭,文武勋贵才转头回京,英国公父子不肯回去坚持再送一程。
见身边都剩下了自己人和英国公家的人马,黄胜笑道:“岳父送了一程又一程,再送恐怕就到山海关了。”
心事重重的英国公道:“唉!贤婿啊!也难为你还笑得出来。你就没有想过锦州事后该如何吗?”
张之极道:“贤弟,你万万不该让朝廷获悉你有如此之多的家丁,你难道不知人言可畏?”
黄胜见大舅子和岳父为自己的将来担忧,心里高兴。
道:“不知岳父有何良策?其实不管小婿是否暴露家丁实力结果都是一样,除非在锦州城下兵败战死,只要得胜还朝,黄家实力自然昭然若揭,藏是完全藏不住了。”
英国公深以为然,道:“饶是如此,进退两难啊!”
明朝文武异口同声附和道:“南国公所奏利国利民,臣等附议。”
年轻皇帝见南国公是因为海南岛没有什么人口,要求朝廷把罪官一大家子流放到那穷乡僻壤以增加人口,认为可行。
答应道:“准了,刑部记录,以后凡谋逆大罪,余皆不处死,迁徙三族流放琼州。”
徐光启虽然是个科学家,但不是傻子,见黄胜讨要到了圣上这个恩典乐不可支,出班跪下道:“老臣替学生孙元化叩谢圣天子不杀之恩,吾皇圣明。”
“爱卿何出此言……?”崇祯一时间没反应过来,转眼就醒悟了。这时又有几个和孙元化交好的官员也出班跪谢。
刑部尚书出班奏道:“陛下,待斩罪官孙元化、张焘是否改判三族流放海南岛无诏终生不得擅离?”
这二人又不是谋逆大罪,当然是崇祯皇帝刚刚金口玉言免死罪流放海南岛的罪官范畴,皇帝怎么可能转眼打自己的脸。
崇祯允诺道:“可行,以后就如此办理。”
黄胜轻描淡写就把孙元化、张焘直系三族都圈去海南岛生活,他们得不到朝廷赦免还一辈子都不可以离开。
见自己的所有目的都达到,黄胜根本不管是不是散朝,以自己出兵在即事务繁多为由告退。
皇帝见黄胜急着忙工作,更加高兴,让他自便。
黄胜出了紫禁城回首看看这巍峨肃穆的皇城,心道,别了,我以后再也不会来这里,除非是成为这里的主人。
这一次高调带着人马解围锦州,如果还不知死活来京师转悠就是嫌命长。黄家已经有了几百万人口,自己这个领袖怎么可能以身犯险。
黄胜永远不会跟朝廷撕破脸皮,但是为了以防万一再也不会来京师。
这完全做得到,历史上祖大寿、左良玉、郑一官等等都做到了,自己的水平比他们强多了,做起来还更加不着痕迹。
黄胜准备出发为国征战,兵部尚书熊明遇、户部尚书张凤翼以及高第、王之臣都来相谈议饷之事,最主要的话题就是南国公将要带多少家丁出征。
朝廷给文官武将的家丁开出的饷银是普通家丁战士月饷二两二钱,本色米粮一石。
黄胜严肃表态自己不会虚报一个家丁,现在不空口说白话,明天大军就会开拔,今日咱们一同点验兵马安实发饷,黄胜还告诉几位重臣,自己的家丁都是骑兵。
兵部尚书熊明遇见黄胜即刻带大家点验兵马认为不合时宜,总要给南国公一些时间让他能够拉人头凑数虚领军饷才符合情理。
他表态道:“南国公莫急,安排三日后去城外营中点验公爷家丁如何?”
见兵部尚书都不斤斤计较,几位大佬当然成人之美,同声附和。
黄胜正色道:“诸位大人,本爵的家丁都是强中选强,没有一个是滥竽充数,兵贵神速,明日大军就会开拔,请诸位大人随本爵即刻出城点验人马。”
得,南国公不识好歹,几位大人只得出发,前呼后拥几百骑,十几辆轿车。
来到肃穆的黄家私兵大营,真可谓人如龙马如虎,把几位国家重臣惊得目瞪口呆,看看黄家家丁的军容、看看他们的装备、再看看一匹匹如牛犊般健壮的怒马,大人们服气了。
怪不得南国公不惧建奴,我等要是有这样的家丁也不怕建奴啊!
点验兵马开始,最后的数目居然是整整六千精骑,这里的三个千总足额私兵当然不全部是骑兵,有一千余火枪手和两千余辅兵只能算骑马步兵。
转战时为了提高机动力可以骑马,真的打仗还得下马进行射击,前装火枪没有谁能够骑在战马上可以从容装填,射击也会失去准头。
大人们傻眼了,怪不得南国公不用拉郎配,他的家丁数目足以吓死衮衮诸公喽,以前在辽东拥兵自重的李成梁的家丁数目恐怕也未必强过南国公啊!
得知黄胜拥有足六千铁甲家丁,崇祯皇帝喜忧参半,一时间心事重重。
皇帝知道黄胜有银子,也知道他跟建奴仇深似海,知道他会练私兵,只是没想到会有如此之多而已。
怪不得黄胜对解围锦州信心满满,原来他有足够的实力。可是锦州事后该如何?
在御书房前思后想的皇帝喃喃自语,“福兮祸兮?锦州事后,万万不能再用此人,让他偏安一隅也罢!”
一直在伺候的王承恩无意间听见了,吓得不敢发出一点点声音,生怕被皇帝发觉他听见了这句话。
他是太监,是皇家鹰犬,肯定无条件选择忠于皇家,当然不可能给黄胜传递消息,自然选择把皇帝无意中的失言烂在肚子里。
第二天,南国公挥师北上,京师来送行的文武不知凡几。
英国公、成国公等等勋贵自然一个不缺。张维贤知道女婿这一次出兵可不是万里觅封侯,而是奔着大明王爵而去,女婿拥有六千铁甲家丁的实力在京师已经传得沸沸扬扬。
也可以说带了一辈子兵的张维贤今天被震撼了,那些勋贵同样如此,只有吴襄见怪不怪。
所有人都是第一次见到了那些黄家龙精虎猛的家丁,这些年轻人大多数都不满二十岁,一个个朝气蓬勃。
特别引人注意的就是他们如同一个模子里做出来的,动作整齐划一,令行禁止已经不能来形容这一支强军,简直到了心有灵犀般。
没见过这样的军队,没人知道如何才能够训练出如此强军,勋贵们一个个叹服不已,文官武将人人都咂舌。
其他送行的勋贵都欢天喜地,只有老丈人忧心忡忡,连一向没心没肺的张之极都高兴不起来。
他们不是担心黄胜此去辽东解围锦州不能成功,而是担心已经功高震主的黄胜再次得胜后何去何从?
一直送到十里长亭,文武勋贵才转头回京,英国公父子不肯回去坚持再送一程。
见身边都剩下了自己人和英国公家的人马,黄胜笑道:“岳父送了一程又一程,再送恐怕就到山海关了。”
心事重重的英国公道:“唉!贤婿啊!也难为你还笑得出来。你就没有想过锦州事后该如何吗?”
张之极道:“贤弟,你万万不该让朝廷获悉你有如此之多的家丁,你难道不知人言可畏?”
黄胜见大舅子和岳父为自己的将来担忧,心里高兴。
道:“不知岳父有何良策?其实不管小婿是否暴露家丁实力结果都是一样,除非在锦州城下兵败战死,只要得胜还朝,黄家实力自然昭然若揭,藏是完全藏不住了。”
英国公深以为然,道:“饶是如此,进退两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