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处处烽烟,毒儒阳谋
推荐阅读: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兽性总裁求负责、纯阳第一掌教、通天神捕、正版修仙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吴王下令即刻处死在舒县的唐英哲家人,谁料全家离奇失踪,其实这是被楚军提前渗透的暗探给救走了,当然这也是唐英哲投降的条件。
随后,唐英哲充当劝降先锋,楚军在庐江郡一路势如破竹,仅仅半月就拿下了整个庐江东部。
楚军水师也是跟着陆上大军的进度,??护佑长江粮道通畅,时不时派精锐上岸,骚扰吴国腹地。
这让长江两岸的吴国各郡县无不戒严,民生经济受到了极大影响,处处告急,处处有楚军窥伺,导致吴国中枢根本弄不清楚军的虚实。
依靠长江而立国,??却打崩了制霸长江的水师,这就导致吴军主场作战却没有主动权。
楚国水师获得吴国水师被俘获的战船后,??实力大增,甚至在李隆的指示下,派出一支舰队顺流东下直驱金陵。
这下可把吴国君臣吓得不清,本来好不容易收拢的二十万大军,也不敢再派往庐江郡和楚军决死一战了,而是陈兵金陵城外,防备楚军直接从京畿登陆。
楚军水师整编,不用修理立即就能上战场的家底如下,共有楼船十八艘,主力斗舰一百五十三艘,艨艟游艇等小舰二百七十艘,合各类战船四百余艘,水卒精兵三万五千人。
这船和人是越打越多,能作出的战略选择也越多,??李隆趁此机会对水师改制。
水师分割为三支舰队,??升水师都督鲍元思为水师提督,??战时负责指挥三支舰队,??平时亲领第一舰队。
第一舰队下辖水卒两万人,楼船九艘,斗舰八十一艘,各类小舰一百二十艘。
目前协同岸上楚军主力作战,负责控扼长江水道安全,攻打各支流附近的城市,如桐城、枞阳就是水师立功。
第二舰队由邹良材任都督,下辖水卒一万人,楼船七艘,主力斗舰七十艘,各类小舰一百艘。
他们目前就负责骚扰吴国腹地,当然最重要的任务是直下金陵,威慑吴国,使其不敢轻动。
如果有机会,也可视情况攻打,为此李隆还特地额外配置了一万精兵,有机会就上岸打一打,没机会就停在金陵城外的江面上不走了。
第三舰队就是捡的两支作战舰队的边角料,??现在只有五千人,??楼船两艘,??斗舰和各类小舰加起来也才数十艘。
不过还有很多舰船受损,只要修好了就能补充进这支舰队,日后新造成的舰船也会优先由第三舰队挑选。
眼下第三舰队的任务,就是往返吴楚两地,把楚国的后续兵马和后备官员运来,二十万人可能打吴国够了,但拿不下整个扬州。
十一月初,楚国水师第二舰队出现在金陵城外,一时江南水乡处处烽烟。
当然吴国也不是吃素的,京畿之地不容有失,短短半月被打废的吴国水师又重建了起来。
吴国把全国各地的战船,以及船厂中还未上漆的新船,都拉到了金陵外的长江上,一时倒也有几分气象。
楼船三艘,斗舰五十余,各种小舰铺满江面。
只是水军精锐已经损失殆尽,如今吴国水师大概率就是個样子货,能操船水战的水卒估计不会过万。
因此,面对第二舰队的数次邀战和咄咄逼人的态势,吴国水师也只能避而不战,只是拉开距离远远盯着,就像是跟屁虫。
岸上,吴国以二十万大军布防两岸,也让邹良材无机可乘。
只是每天对着岸上轰上几砲,另外再派小船去靠近喊话,可吴军也不是吃素的,面对劝降侮辱之词痛骂回击,最后互相“问候”俨然成了金陵城外的日常节目。
“你们水师就是个瘪犊子,只知道看戏,敢不敢过上几招?”
“你们厉害,有本事上岸,不敢就别放屁了!”
……
“说起来我都替你们吴王可怜,吴郡和会稽郡都在越国手上,还敢称吴王,三吴之地在哪呢?”
“你们楚王也可怜,是不是小时候缺爱,不然怎么喜好成熟妇人,我听说芙蓉夫人被养在楚宫?”
双方骂战越来越离谱,最后传到上面贵人耳朵中,这才让下面的大头兵停歇一点。
也因为被揭短,李隆有些恼怒,痛骂了邹良材一顿,吩咐给吴国一个教训。
十一月十三日夜,第二舰队沿江投放数千精兵,他们化整为零,深入吴国腹地作战。
第二天,江南水乡的处处烽火倒确实成真了,不是楚军之前来逛一逛就跑。
同时有十几处县城受到攻击,三座县城被骗开城门,粮食军械被焚毁一空,亟需物资。
不过最狠的还是王天武,他带着五百精兵,从江北登陆,千里奔袭巢县粮仓,焚毁了刚准备运去前线的一匹军粮。
虽说扬州地产丰富,不缺粮,但那是不动兵的情况下,一旦动兵,多少粮食也不够吃的。
特别是最重要的长江水道被断,陆上运粮速度大大减缓,前线对于后方军粮的补充更为迫切。
这一战双方伤亡都没超过百人,但却影响了一座重镇的归属。
……
庐江郡,舒县,作为郡治所在,存粮本该够本地军民半年乃至一年之用,可谁叫新增了驻防的十万吴兵。
加上庐江郡本来的三万兵马,十三万正儿八经的青壮战卒,人吃马嚼,半年的存粮能撑多久呢。
统帅府,一个面容憔悴,发须皆白的老人闯进后院,看卫兵的动作,居然不敢有太多的阻拦。
因为这个老人是吴国有名的大儒,濮沽,也是眼下庐江郡的郡守,其名望之高,就算是吴王也要尊重他。
东来抵抗楚军的统帅徐安国,一看是濮沽,有些头疼,只能挥手让周边侍从退下。
“我的徐大帅,你再不控制军中将士粮草之用,最多七天我们就要断粮了。”濮沽见到徐安国也不拐弯抹角,直接说出眼下最关键的问题。
“什么?庐江会缺粮?我记得今岁庐江并未遭受水旱之灾,秋收也是大丰吧。”徐安国有些惊讶,疑惑地问道。
这段时间他一直躲着濮沽,是因为刚进城时,濮沽老是劝说他不要随意放弃城池,王上创业不易如何如何。
但濮沽也不想想,要不是他带兵撤得快,哪里还能全师退到舒县。
外行指点内行,徐安国非常厌恶,只是迫于大儒的名声不敢如何,可他还需要濮沽这个郡守帮他守城。
舒县不是军事要塞,内里有民近百万,他一个只知道打仗的,可不会安民。
“唐英哲这个狗贼去守安庆时,带走了一半粮食,没想到他居然敢投降叛国,眼下那些粮食都是楚军的。”说道这里濮沽怒发冲冠,大声痛骂。
“楚军围而不攻,分兵去攻取庐江其他县城,现在只能等朝廷支援军粮,不过按理来说现在也该到了才对。”徐安国有些纳闷,军粮他自然不需要濮沽来提醒,因为数日前军需官已经报告过,并且向金陵发去了缺粮求援。
“我军水师大败,是不是陆上运粮出现了问题?”
“不可能,金陵有二十万大军,护住粮道不成问题……”听到一个外行的质问,徐安国下意识反驳,谁料越说越没信心。
运送军粮是重中之重,如有任何延误那都是贻误军机,所以军粮还没到大概率是出了问题。
“我听闻楚王爱民,不如放百姓出城,这样我们也能多守一段时间。”濮沽叹息一声,建议道。
他人老但不傻,一看徐安国的样子,就知道可能真出事了。
如果不供应百万民众的粮食,也许他们还能多坚持一个月以上,并且这是阳谋。
明面上对百姓还可以说,给他们一条生路,城外的楚王会养你们。
你李隆愿意舒城之民出来,保证他们不饿死,这才能得吴地民心,如果不愿意,那就可以借此机会大肆宣扬李隆的暴君本性,他不是吴人的国君。
名声在这个时代可是很重要的,李隆从起事开始就没有过屠城、残民之事,所作所为皆是明君之像。
所以现在楚王的名声在天下国君中也是最好,关中、豫州甚至南方交州都有逃人到楚国求生。
好名声塑造起来难,但坏名声却非常容易得到,就如眼下濮沽的阳谋。
很快,被围已经半月的舒城派出使节拜访李隆,商谈接受难民之事。
经过多方考虑,李隆同意舒城放百姓出城一事,并且答应不趁机进攻。
十一月十五日,舒城开始逐步放民,每天几万人,拖家带口,只给一顿干粮。
不过徐安国和濮沽想看到楚军驱逐吴人的场面却没有发生,接受吴人的场面井然有序,并没有一丝一毫的慌乱。
有楚国占领区亲戚可以投靠的,楚军会给你路上的干粮,让你离开。
没有亲戚可以投靠的舒县本地人,就在楚军设立的难民区暂时住下,帐篷、木屋的材料楚军会提供。
不是白养你,是以工代赈,第一份工作就是修建难民区,之后再去修路,修水渠,直到舒城被攻下。
很快,在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里,舒城放出了近八十万人,而在舒城到桐城这一百多里,布满了难民区的临时住所。
当然很多有钱人都去“借宿”了,只要经过楚军甄别都能离开,没有任何约束。
整个庐江郡都开启了各大工程,首先就是一条官方直道,通往九江郡。
楚军有这么多粮食,去养突然多出来的几十万人吗?
答案是有,第一第三舰队的十一艘楼船正在日夜不息的从楚国本土转运粮食,有陈尧庇护,楚国什么也不多,粮食够多。
荆州每年产的粮食能养两千万人,但却荆州本土却只有六百万人,去看看,哪一户粮仓不是满的,那都是官府失职,土地渎职。
快到十二月,天气愈发寒冷,舒城十三万吴军的身心也都如坠冰窟。
军粮一天比一天少,要不是满城百姓留下不少衣物随意取用,可能他们要活活冻死,扬州的冬天他们吴人最懂。
而李隆也得到了邹良材的奏报,烧毁了一座转运粮台,并且他们数千精兵断了几次陆上粮道。
纵使在暴跳如雷的吴军围攻下,深入敌境的楚军损失不轻,有的小分队被成建制歼灭,但搅乱吴国,使前线无粮的战略目的是达到了。
也因此,李隆悠哉悠哉派人攻占庐江全境,只剩舒县孤城。
兴平九年十一月三十日,舒城吴军吃了一顿饱饭,发起第一次突围。
除开庐江各县的镇守军卒,此时,城外的楚军已经达到了二十五万,其中包括战力最强的十五万禁军。
如此实力,李隆能让你轻易突围吗?
走西城而出的五万吴军仅仅一个时辰,便被打回了城中,这也让徐安国认清了现实。
吴国能有今天,作为徐闻亲族的徐安国居功甚伟,不然徐闻也不会放心他带十万兵支援安庆。
他是知兵之人,虽然没读过几本兵书,但自吴王徐闻起事开始,就跟在身边南征北战,军事素养不用多说。
徐安国从攻打被李虎占据的皖县开始,就认识到了楚军的战力,这也是他固守舒县而不乱战的原因,只是眼下的突围更让他无奈罢了。
“楚军日夜只以砲轰,连护城河都不填,显然就是想活活饿死我们,李隆是一点代价都不想付啊。”第一次突围失败,徐安国有些沮丧,只能找濮沽商量对策。
三万人守的安庆,和十三万人守的舒城不一样,舒城守军充足能够轮换,不怕兑子。
再说就算轰垮了这座郡城,十三万人守城墙,打巷战也不知道楚军要填多少人进去,李隆很明白这点。
“剩下那二十万百姓,就算每天都只供一顿稀的,我们也只能撑三天,再不走,真没力气突围了。”濮沽总管钱粮后勤,给徐安国算的很清楚。
“我不明白你一直要留二十万百姓在城内干什么?”徐安国有些恼火,粮食本就不够。
“你能打出去,我会想着用他们?无非是突围!”濮沽苦笑不已,被百姓尊崇一辈子的大儒居然想出这么恶毒的计策。
国和民,我选择国罢了。
十二月一日,徐安国裹挟二十万百姓,率全军突围,并留三万郡兵殿后。
吴王下令即刻处死在舒县的唐英哲家人,谁料全家离奇失踪,其实这是被楚军提前渗透的暗探给救走了,当然这也是唐英哲投降的条件。
随后,唐英哲充当劝降先锋,楚军在庐江郡一路势如破竹,仅仅半月就拿下了整个庐江东部。
楚军水师也是跟着陆上大军的进度,??护佑长江粮道通畅,时不时派精锐上岸,骚扰吴国腹地。
这让长江两岸的吴国各郡县无不戒严,民生经济受到了极大影响,处处告急,处处有楚军窥伺,导致吴国中枢根本弄不清楚军的虚实。
依靠长江而立国,??却打崩了制霸长江的水师,这就导致吴军主场作战却没有主动权。
楚国水师获得吴国水师被俘获的战船后,??实力大增,甚至在李隆的指示下,派出一支舰队顺流东下直驱金陵。
这下可把吴国君臣吓得不清,本来好不容易收拢的二十万大军,也不敢再派往庐江郡和楚军决死一战了,而是陈兵金陵城外,防备楚军直接从京畿登陆。
楚军水师整编,不用修理立即就能上战场的家底如下,共有楼船十八艘,主力斗舰一百五十三艘,艨艟游艇等小舰二百七十艘,合各类战船四百余艘,水卒精兵三万五千人。
这船和人是越打越多,能作出的战略选择也越多,??李隆趁此机会对水师改制。
水师分割为三支舰队,??升水师都督鲍元思为水师提督,??战时负责指挥三支舰队,??平时亲领第一舰队。
第一舰队下辖水卒两万人,楼船九艘,斗舰八十一艘,各类小舰一百二十艘。
目前协同岸上楚军主力作战,负责控扼长江水道安全,攻打各支流附近的城市,如桐城、枞阳就是水师立功。
第二舰队由邹良材任都督,下辖水卒一万人,楼船七艘,主力斗舰七十艘,各类小舰一百艘。
他们目前就负责骚扰吴国腹地,当然最重要的任务是直下金陵,威慑吴国,使其不敢轻动。
如果有机会,也可视情况攻打,为此李隆还特地额外配置了一万精兵,有机会就上岸打一打,没机会就停在金陵城外的江面上不走了。
第三舰队就是捡的两支作战舰队的边角料,??现在只有五千人,??楼船两艘,??斗舰和各类小舰加起来也才数十艘。
不过还有很多舰船受损,只要修好了就能补充进这支舰队,日后新造成的舰船也会优先由第三舰队挑选。
眼下第三舰队的任务,就是往返吴楚两地,把楚国的后续兵马和后备官员运来,二十万人可能打吴国够了,但拿不下整个扬州。
十一月初,楚国水师第二舰队出现在金陵城外,一时江南水乡处处烽烟。
当然吴国也不是吃素的,京畿之地不容有失,短短半月被打废的吴国水师又重建了起来。
吴国把全国各地的战船,以及船厂中还未上漆的新船,都拉到了金陵外的长江上,一时倒也有几分气象。
楼船三艘,斗舰五十余,各种小舰铺满江面。
只是水军精锐已经损失殆尽,如今吴国水师大概率就是個样子货,能操船水战的水卒估计不会过万。
因此,面对第二舰队的数次邀战和咄咄逼人的态势,吴国水师也只能避而不战,只是拉开距离远远盯着,就像是跟屁虫。
岸上,吴国以二十万大军布防两岸,也让邹良材无机可乘。
只是每天对着岸上轰上几砲,另外再派小船去靠近喊话,可吴军也不是吃素的,面对劝降侮辱之词痛骂回击,最后互相“问候”俨然成了金陵城外的日常节目。
“你们水师就是个瘪犊子,只知道看戏,敢不敢过上几招?”
“你们厉害,有本事上岸,不敢就别放屁了!”
……
“说起来我都替你们吴王可怜,吴郡和会稽郡都在越国手上,还敢称吴王,三吴之地在哪呢?”
“你们楚王也可怜,是不是小时候缺爱,不然怎么喜好成熟妇人,我听说芙蓉夫人被养在楚宫?”
双方骂战越来越离谱,最后传到上面贵人耳朵中,这才让下面的大头兵停歇一点。
也因为被揭短,李隆有些恼怒,痛骂了邹良材一顿,吩咐给吴国一个教训。
十一月十三日夜,第二舰队沿江投放数千精兵,他们化整为零,深入吴国腹地作战。
第二天,江南水乡的处处烽火倒确实成真了,不是楚军之前来逛一逛就跑。
同时有十几处县城受到攻击,三座县城被骗开城门,粮食军械被焚毁一空,亟需物资。
不过最狠的还是王天武,他带着五百精兵,从江北登陆,千里奔袭巢县粮仓,焚毁了刚准备运去前线的一匹军粮。
虽说扬州地产丰富,不缺粮,但那是不动兵的情况下,一旦动兵,多少粮食也不够吃的。
特别是最重要的长江水道被断,陆上运粮速度大大减缓,前线对于后方军粮的补充更为迫切。
这一战双方伤亡都没超过百人,但却影响了一座重镇的归属。
……
庐江郡,舒县,作为郡治所在,存粮本该够本地军民半年乃至一年之用,可谁叫新增了驻防的十万吴兵。
加上庐江郡本来的三万兵马,十三万正儿八经的青壮战卒,人吃马嚼,半年的存粮能撑多久呢。
统帅府,一个面容憔悴,发须皆白的老人闯进后院,看卫兵的动作,居然不敢有太多的阻拦。
因为这个老人是吴国有名的大儒,濮沽,也是眼下庐江郡的郡守,其名望之高,就算是吴王也要尊重他。
东来抵抗楚军的统帅徐安国,一看是濮沽,有些头疼,只能挥手让周边侍从退下。
“我的徐大帅,你再不控制军中将士粮草之用,最多七天我们就要断粮了。”濮沽见到徐安国也不拐弯抹角,直接说出眼下最关键的问题。
“什么?庐江会缺粮?我记得今岁庐江并未遭受水旱之灾,秋收也是大丰吧。”徐安国有些惊讶,疑惑地问道。
这段时间他一直躲着濮沽,是因为刚进城时,濮沽老是劝说他不要随意放弃城池,王上创业不易如何如何。
但濮沽也不想想,要不是他带兵撤得快,哪里还能全师退到舒县。
外行指点内行,徐安国非常厌恶,只是迫于大儒的名声不敢如何,可他还需要濮沽这个郡守帮他守城。
舒县不是军事要塞,内里有民近百万,他一个只知道打仗的,可不会安民。
“唐英哲这个狗贼去守安庆时,带走了一半粮食,没想到他居然敢投降叛国,眼下那些粮食都是楚军的。”说道这里濮沽怒发冲冠,大声痛骂。
“楚军围而不攻,分兵去攻取庐江其他县城,现在只能等朝廷支援军粮,不过按理来说现在也该到了才对。”徐安国有些纳闷,军粮他自然不需要濮沽来提醒,因为数日前军需官已经报告过,并且向金陵发去了缺粮求援。
“我军水师大败,是不是陆上运粮出现了问题?”
“不可能,金陵有二十万大军,护住粮道不成问题……”听到一个外行的质问,徐安国下意识反驳,谁料越说越没信心。
运送军粮是重中之重,如有任何延误那都是贻误军机,所以军粮还没到大概率是出了问题。
“我听闻楚王爱民,不如放百姓出城,这样我们也能多守一段时间。”濮沽叹息一声,建议道。
他人老但不傻,一看徐安国的样子,就知道可能真出事了。
如果不供应百万民众的粮食,也许他们还能多坚持一个月以上,并且这是阳谋。
明面上对百姓还可以说,给他们一条生路,城外的楚王会养你们。
你李隆愿意舒城之民出来,保证他们不饿死,这才能得吴地民心,如果不愿意,那就可以借此机会大肆宣扬李隆的暴君本性,他不是吴人的国君。
名声在这个时代可是很重要的,李隆从起事开始就没有过屠城、残民之事,所作所为皆是明君之像。
所以现在楚王的名声在天下国君中也是最好,关中、豫州甚至南方交州都有逃人到楚国求生。
好名声塑造起来难,但坏名声却非常容易得到,就如眼下濮沽的阳谋。
很快,被围已经半月的舒城派出使节拜访李隆,商谈接受难民之事。
经过多方考虑,李隆同意舒城放百姓出城一事,并且答应不趁机进攻。
十一月十五日,舒城开始逐步放民,每天几万人,拖家带口,只给一顿干粮。
不过徐安国和濮沽想看到楚军驱逐吴人的场面却没有发生,接受吴人的场面井然有序,并没有一丝一毫的慌乱。
有楚国占领区亲戚可以投靠的,楚军会给你路上的干粮,让你离开。
没有亲戚可以投靠的舒县本地人,就在楚军设立的难民区暂时住下,帐篷、木屋的材料楚军会提供。
不是白养你,是以工代赈,第一份工作就是修建难民区,之后再去修路,修水渠,直到舒城被攻下。
很快,在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里,舒城放出了近八十万人,而在舒城到桐城这一百多里,布满了难民区的临时住所。
当然很多有钱人都去“借宿”了,只要经过楚军甄别都能离开,没有任何约束。
整个庐江郡都开启了各大工程,首先就是一条官方直道,通往九江郡。
楚军有这么多粮食,去养突然多出来的几十万人吗?
答案是有,第一第三舰队的十一艘楼船正在日夜不息的从楚国本土转运粮食,有陈尧庇护,楚国什么也不多,粮食够多。
荆州每年产的粮食能养两千万人,但却荆州本土却只有六百万人,去看看,哪一户粮仓不是满的,那都是官府失职,土地渎职。
快到十二月,天气愈发寒冷,舒城十三万吴军的身心也都如坠冰窟。
军粮一天比一天少,要不是满城百姓留下不少衣物随意取用,可能他们要活活冻死,扬州的冬天他们吴人最懂。
而李隆也得到了邹良材的奏报,烧毁了一座转运粮台,并且他们数千精兵断了几次陆上粮道。
纵使在暴跳如雷的吴军围攻下,深入敌境的楚军损失不轻,有的小分队被成建制歼灭,但搅乱吴国,使前线无粮的战略目的是达到了。
也因此,李隆悠哉悠哉派人攻占庐江全境,只剩舒县孤城。
兴平九年十一月三十日,舒城吴军吃了一顿饱饭,发起第一次突围。
除开庐江各县的镇守军卒,此时,城外的楚军已经达到了二十五万,其中包括战力最强的十五万禁军。
如此实力,李隆能让你轻易突围吗?
走西城而出的五万吴军仅仅一个时辰,便被打回了城中,这也让徐安国认清了现实。
吴国能有今天,作为徐闻亲族的徐安国居功甚伟,不然徐闻也不会放心他带十万兵支援安庆。
他是知兵之人,虽然没读过几本兵书,但自吴王徐闻起事开始,就跟在身边南征北战,军事素养不用多说。
徐安国从攻打被李虎占据的皖县开始,就认识到了楚军的战力,这也是他固守舒县而不乱战的原因,只是眼下的突围更让他无奈罢了。
“楚军日夜只以砲轰,连护城河都不填,显然就是想活活饿死我们,李隆是一点代价都不想付啊。”第一次突围失败,徐安国有些沮丧,只能找濮沽商量对策。
三万人守的安庆,和十三万人守的舒城不一样,舒城守军充足能够轮换,不怕兑子。
再说就算轰垮了这座郡城,十三万人守城墙,打巷战也不知道楚军要填多少人进去,李隆很明白这点。
“剩下那二十万百姓,就算每天都只供一顿稀的,我们也只能撑三天,再不走,真没力气突围了。”濮沽总管钱粮后勤,给徐安国算的很清楚。
“我不明白你一直要留二十万百姓在城内干什么?”徐安国有些恼火,粮食本就不够。
“你能打出去,我会想着用他们?无非是突围!”濮沽苦笑不已,被百姓尊崇一辈子的大儒居然想出这么恶毒的计策。
国和民,我选择国罢了。
十二月一日,徐安国裹挟二十万百姓,率全军突围,并留三万郡兵殿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