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184 千里马来投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邓铮记得很清楚,前世记忆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后,金庸先生几乎是独领的。
不仅作品一再版行,相关专业评论在北大几位教授力撑和“金学研究”的名目下,陆续出笼。
甚至在很多大学中,学生纷纷成立“金学研究社”,更有研究生直接以金庸小说为硕士论文题材。
此外,影响力最巨的电影、电视传播媒体,也推波助澜,争先恐后地改编金庸作品。
这一点,就金庸先生而言,肯定是实至名归的。
不仅他的作品的质量足以说明,就是环绕在金庸先生作品周围所架构出来的金学“体系”之宏伟,也可见一斑。
金庸先生的备受瞩目,就武侠小说的定位而言,无疑为它步上文学的殿堂筑下深厚的根基,从此,武侠小说大可昂首阔步,挺立于文学天地之间了。
但是,挟着一片望风披靡架势而在侠坛创建霸业的金庸先生,在“天下归心”之下,也往往被后来的无数评论家和重磅粉丝过分夸大了他的影响力,甚至衍生出“先有香港的金庸武侠,才有其他武侠小说”的误解。
导致后来读者出现严重的“排他现象”,非金庸不读,非金庸不说武侠,不但违背了武侠小说发展的事实,更忽略了与之同时期上百位武侠名家独立自足的努力成果,也为后世武侠大没落写下了注脚……
实际上,这个“其他”如果仅指中国大陆武侠倒还说得过去。
改革开放前,因为金庸先生所创《明报》“北望神州”版块存在严重政治倾向问题,他的小说在内地是*中的*。
所以老先生1972年封笔,但一直到1981年。南巡伟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自接见,并称“欢迎查先生回来看看。我们已经是老朋友了。你的小说我读过,我这是第三次‘重出江湖’啊!你书中的主角大多是历经磨难才终成大事。这是人生的规律。”
随后,金庸武侠小说才在内地“开禁”。并很快成为畅销书。
需要注意的是,“开禁”是十几家出版社的“自觉行为”,既没有官方的“解禁令”,也没得到金庸先生本人的授权。
因此,整个80年代,除了一家出版社的《书剑恩仇录》外,其余让一代青少年在租书摊前如痴如醉、欲仙欲死的近百种金庸武侠小说,皆为盗版!!!
一直到1994年正式出版的三联版《金庸作品集》。才是内地第一套正版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但是绝不能说“先有香港的金庸武侠,才有台湾武侠小说”。
事实上,四九年前后,大陆文人纷纷流亡于港、台二地,其间不少深受民初武侠小说影响的作家,藉笔耕糊口,开始以武侠小说创造个人写作的生涯。
台湾的武侠小说,其实是与香港同步成长的,甚至严格说起来,比香港还来得早。
在1954年梁羽生先生开“新派武侠”之先河。创写《龙虎斗京华》之前,台湾那边,夏风在1950年已经连载了54期的《人头祭大侠》。孙玉在1953表了《风雷雌雄剑》,太瘦生在1954开始连载《独眼鬼见愁》……
这些作品,虽然无法摆脱民初武侠小说的影响,仍属于旧派的范畴,但毫无疑问地,却为台湾的武侠小说缔造了一个新的契机。
金庸先生的“新派”武侠小说,对台湾的武侠小说界的确产生相当大的刺激与影响。
但是,同样由于政治性因素的掣肘,它传入台湾。远比一般人臆想中的要晚,一直到1970年后才“改头换面”地悄悄流传。
比如:《侠客行》改成古龙所著。名为《飘泊英雄传》;《笑傲江湖》改成司马翎所著,名为《一剑光寒十四州》等等。总之。不能“正名”。
而早期的台湾名家,如郎红浣、成铁吾,及中期卧龙生、司马翎、诸葛青云等,包括另一位天才宗师级人物古龙的早期作品,在金庸作品传入台湾之前,基本都是独立自足发展,沿袭的“民初旧派”路线。
一直到1962年司马翎的《圣剑飞霜》、1964年古龙的《浣花洗剑录》,则代表着台湾武侠也走上“新途”……
即便这样,因为政治原因的隔阂,导致台湾武侠可以独立发展,同时期可谓名家辈出、百家齐放,却依然出现前文所说的“金庸一出,天下归心”之现象。
那么现在这个世界呢?
诚然,这个世界因为传统文化继承得相对较好,文学底蕴、素养深厚的作家极多,由于自己的提前介入,直接开辟崭新道路,所以在适当时机出现堪比金、古、梁的名家几率很大,而且自身土壤也远比前世广阔肥沃。
但却也没有了避开自己独立自足发展的空间,大部分人一上来就被自己的《萍踪》和《射雕》劈头盖脸地镇压在身下不敢妄动。
到现在快两年了,也才冒出一个“凌风上人”,一个李热,半个合琴生!
自己以为自己是引路人,但这个路引得好吗?眼下情况发展下去,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一念及此,邓铮额头冷汗涔涔。
正在他神游物外,有些茫然之际,电话响了。是李海洋的。
接通电话后,他立即得到了一个很突然的消息:顾伟元、李海洋他们几个跟北方传媒集团闹翻,已经集体离职了。
至于原因,李海洋没有细说,只交待老顾心情很差,暂时也不要问他,缓几天再说吧。
邓铮知道他打电话来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过年时在那次他们跟北传集团出现裂痕的晚宴后,三人喝茶时虽未说明,但也有过半真半假的“君子约定”,顾伟元、李海洋离开北传后直接来找邓铮,大家一起干一票大的。
李海洋因为义气陪着顾伟元离职,事后想想,心里总归还有些不踏实,所以就打电话来探探邓铮的口风,也算提前告知一下,毕竟这次离职有些不按常理出牌。
邓铮闻弦歌而知雅意,当即表示双手欢迎。
但挂完电话后,却是苦恼揉眉。
长期打交道,他自然知道,顾伟元、李海洋二人及其团队能力极强,堪称业界千里马,能拉过来自然是求之不得!
可是却比之前的原定计划提前了将近一年,哎呀,烦啊,把他们放在眼下的“侠之大者”有些屈才可惜了,可是,又该如何知人善用、人尽其才呢?!(未完待续)R655
邓铮记得很清楚,前世记忆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后,金庸先生几乎是独领的。
不仅作品一再版行,相关专业评论在北大几位教授力撑和“金学研究”的名目下,陆续出笼。
甚至在很多大学中,学生纷纷成立“金学研究社”,更有研究生直接以金庸小说为硕士论文题材。
此外,影响力最巨的电影、电视传播媒体,也推波助澜,争先恐后地改编金庸作品。
这一点,就金庸先生而言,肯定是实至名归的。
不仅他的作品的质量足以说明,就是环绕在金庸先生作品周围所架构出来的金学“体系”之宏伟,也可见一斑。
金庸先生的备受瞩目,就武侠小说的定位而言,无疑为它步上文学的殿堂筑下深厚的根基,从此,武侠小说大可昂首阔步,挺立于文学天地之间了。
但是,挟着一片望风披靡架势而在侠坛创建霸业的金庸先生,在“天下归心”之下,也往往被后来的无数评论家和重磅粉丝过分夸大了他的影响力,甚至衍生出“先有香港的金庸武侠,才有其他武侠小说”的误解。
导致后来读者出现严重的“排他现象”,非金庸不读,非金庸不说武侠,不但违背了武侠小说发展的事实,更忽略了与之同时期上百位武侠名家独立自足的努力成果,也为后世武侠大没落写下了注脚……
实际上,这个“其他”如果仅指中国大陆武侠倒还说得过去。
改革开放前,因为金庸先生所创《明报》“北望神州”版块存在严重政治倾向问题,他的小说在内地是*中的*。
所以老先生1972年封笔,但一直到1981年。南巡伟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自接见,并称“欢迎查先生回来看看。我们已经是老朋友了。你的小说我读过,我这是第三次‘重出江湖’啊!你书中的主角大多是历经磨难才终成大事。这是人生的规律。”
随后,金庸武侠小说才在内地“开禁”。并很快成为畅销书。
需要注意的是,“开禁”是十几家出版社的“自觉行为”,既没有官方的“解禁令”,也没得到金庸先生本人的授权。
因此,整个80年代,除了一家出版社的《书剑恩仇录》外,其余让一代青少年在租书摊前如痴如醉、欲仙欲死的近百种金庸武侠小说,皆为盗版!!!
一直到1994年正式出版的三联版《金庸作品集》。才是内地第一套正版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但是绝不能说“先有香港的金庸武侠,才有台湾武侠小说”。
事实上,四九年前后,大陆文人纷纷流亡于港、台二地,其间不少深受民初武侠小说影响的作家,藉笔耕糊口,开始以武侠小说创造个人写作的生涯。
台湾的武侠小说,其实是与香港同步成长的,甚至严格说起来,比香港还来得早。
在1954年梁羽生先生开“新派武侠”之先河。创写《龙虎斗京华》之前,台湾那边,夏风在1950年已经连载了54期的《人头祭大侠》。孙玉在1953表了《风雷雌雄剑》,太瘦生在1954开始连载《独眼鬼见愁》……
这些作品,虽然无法摆脱民初武侠小说的影响,仍属于旧派的范畴,但毫无疑问地,却为台湾的武侠小说缔造了一个新的契机。
金庸先生的“新派”武侠小说,对台湾的武侠小说界的确产生相当大的刺激与影响。
但是,同样由于政治性因素的掣肘,它传入台湾。远比一般人臆想中的要晚,一直到1970年后才“改头换面”地悄悄流传。
比如:《侠客行》改成古龙所著。名为《飘泊英雄传》;《笑傲江湖》改成司马翎所著,名为《一剑光寒十四州》等等。总之。不能“正名”。
而早期的台湾名家,如郎红浣、成铁吾,及中期卧龙生、司马翎、诸葛青云等,包括另一位天才宗师级人物古龙的早期作品,在金庸作品传入台湾之前,基本都是独立自足发展,沿袭的“民初旧派”路线。
一直到1962年司马翎的《圣剑飞霜》、1964年古龙的《浣花洗剑录》,则代表着台湾武侠也走上“新途”……
即便这样,因为政治原因的隔阂,导致台湾武侠可以独立发展,同时期可谓名家辈出、百家齐放,却依然出现前文所说的“金庸一出,天下归心”之现象。
那么现在这个世界呢?
诚然,这个世界因为传统文化继承得相对较好,文学底蕴、素养深厚的作家极多,由于自己的提前介入,直接开辟崭新道路,所以在适当时机出现堪比金、古、梁的名家几率很大,而且自身土壤也远比前世广阔肥沃。
但却也没有了避开自己独立自足发展的空间,大部分人一上来就被自己的《萍踪》和《射雕》劈头盖脸地镇压在身下不敢妄动。
到现在快两年了,也才冒出一个“凌风上人”,一个李热,半个合琴生!
自己以为自己是引路人,但这个路引得好吗?眼下情况发展下去,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一念及此,邓铮额头冷汗涔涔。
正在他神游物外,有些茫然之际,电话响了。是李海洋的。
接通电话后,他立即得到了一个很突然的消息:顾伟元、李海洋他们几个跟北方传媒集团闹翻,已经集体离职了。
至于原因,李海洋没有细说,只交待老顾心情很差,暂时也不要问他,缓几天再说吧。
邓铮知道他打电话来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过年时在那次他们跟北传集团出现裂痕的晚宴后,三人喝茶时虽未说明,但也有过半真半假的“君子约定”,顾伟元、李海洋离开北传后直接来找邓铮,大家一起干一票大的。
李海洋因为义气陪着顾伟元离职,事后想想,心里总归还有些不踏实,所以就打电话来探探邓铮的口风,也算提前告知一下,毕竟这次离职有些不按常理出牌。
邓铮闻弦歌而知雅意,当即表示双手欢迎。
但挂完电话后,却是苦恼揉眉。
长期打交道,他自然知道,顾伟元、李海洋二人及其团队能力极强,堪称业界千里马,能拉过来自然是求之不得!
可是却比之前的原定计划提前了将近一年,哎呀,烦啊,把他们放在眼下的“侠之大者”有些屈才可惜了,可是,又该如何知人善用、人尽其才呢?!(未完待续)R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