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尾声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2015年9月3日,这一天是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的纪念日。
七十年前,也就是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军的投降仪式在东京湾密苏里号的军舰上举行,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九个受降国代表的注视下,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这是中国近代以来反侵略历史上第一次全面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之后每年的9月3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而在七十年后的这一天,我们用大阅兵的方式来纪念这场伟大的胜利。
气势磅礴的胜利大阅兵拉开了序幕,七十年前的苦难辉煌,中华民族的胜利荣光,在天安门广场倾情绽放。这是以史为鉴、守护和平、面向未来的国家庆典。
2015年9月3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发表重要讲话并乘车检阅受阅徒步方队和装备方队。
一个耄耋老人坐在五十英寸的液晶电视机前,正在观看“九三”大阅兵电视实况转播,电视机里传来主持人激昂高亢的解说词:
此刻,北京东长安街上,三军列阵,铁甲傲立。华北地区八个军用机场,一架架战鹰振翅待飞……
穿云破雾,战机轰鸣。二十六架直升机和七架教练机组成的空中护旗方队超低空掠过。碧空如洗的天安门上空,战鹰护卫着国旗军旗飞扬,直升机呈“70”字样编队翱翔。七道彩烟像七支如椽巨笔将岁月的沧桑、胜利的不朽大写在天空。
胜利不朽,是因其凝聚起的万众一心精神始终激荡在神州大地。硝烟虽已远去,血与火铸就的悲壮历史却有着史诗般回响。当三百余名抗战老战士、抗日英烈子女和抗战支前模范代表,在国宾护卫队的护卫下,乘敞篷车徐徐驶来,掌声响彻天安门广场。“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四万万众,坚决抵抗”,面对强敌,七十多年前英雄们舍生忘死、共赴国难的壮举今天化作了胜利的彩虹。他们是民族的脊梁,胜利的见证。虽然皱纹满面、白发苍苍,但胜利的豪情依然洋溢在每一位老人的脸上。
当主持人介绍老兵方阵时,老人睁大了双眼,眼里默默地滚落出几滴热泪,当看到那些胸前佩戴着一枚枚勋章的老兵经过主席台的时候,也情不自禁抖抖索索地从轮椅上站起身来,颤颤巍巍地举起右手,向他们致敬。
老人的双唇微微颤抖着,可以看出此刻的她心潮澎湃,难以平复。也许此刻她的脑海里涌现出过往的一幕幕,那些让她此生难以忘怀的人,难以忘怀的事。
“啊呀,奶奶,你怎么站起来了?”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保姆见老人站在电视机前,连忙跑过来搀扶:“奶奶,医生不是告诉过你,你的腿脚不灵便,不能久站,一定要当心,要是摔一跤,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知道了,丫头,别咋咋呼呼的,我没事。我只是看见了这些老英雄,心里难免就会激动起来。”老人在小保姆的搀扶下,慢慢地坐到了轮椅上。
“我知道,奶奶,您年轻时也是个女英雄。”小保姆仰慕地望着老人。
老人摇了摇头,摆了摆手:“我可算不上,算不上。那些身经百战的老战士才是真正的英雄。”
“奶奶,您太谦虚了,您可是我们市里挂了名的抗战英雄,要不是您腿脚不便啊,今天您也一定上电视。”
老人淡淡地笑了笑。
一阵敲门声传来,小保姆马上走过去开门,进来了一大拨人,瞬间把这屋子塞得满满的,这其中有戴着红领巾的孩子和老师,还有一些扛着机器,拿着设备的工作人员。
老人顿时没了主张,呆呆地望着这些来人,有个中年人走到老人面前,半蹲着身子大声向她自我介绍:“奶奶,我们是电视台的,我是节目组的导演。前些日子跟您联系过的,您还记得吧?“
“哦,好像有这回事。”老人用手指了指耳朵上的助听器:“你小声点,我听得见。“
“好好好,没想到老奶奶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耳聪目明,头脑清晰。”中年人笑了笑,声音减轻了些:“奶奶,今天是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的大日子,我们知道您是一位抗战老兵,是个老英雄,所以,我们特地过来采访您。
“英雄谈不上,只不过那时我们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不愿意当亡国奴,所以大伙众志成城,想方设法,明里暗里跟日本人斗。”
“奶奶,您太谦虚了,我记得你几年前去我们学校给孩子们作报告,给孩子们讲过不少真实的抗日故事,我们知道您以前是东江游击队队员,那时您和您的战友们一起在宝安,惠阳一带抗击日本鬼子。把日寇打得落花流水,真是大快人心啊!”那位老师对老人传奇的生平事迹充满了崇敬。
“奶奶,所以,我们今天来,就是想要请您再给我们讲讲以前抗战的事情。”导演望着老人,笑容可掬:“我们电视台还打算把你们这些幸存的抗日老英雄的英勇事迹做成一个专辑,作为抗战资料永久保存,让后世子孙永远铭记这些英雄。这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大好事,奶奶。”
老人听了十分高兴,不断点头:“好啊,好啊,我们的子孙后代是应该牢记那些为了国家,民族不惜牺牲的英雄们。我很久没有跟别人讲这些故事了,你们想听啊,我就给你们讲讲。“
老人兴致特浓:”这事啊……“
“等等,奶奶,您等一等啊!“
中年人打断了了老人,马上开始指挥起来:“机位放这儿,灯光放那儿,来,老师和孩子们围在奶奶身边。“
“好,准备开机。“
那个戴红领巾的男孩开始依偎在奶奶的膝下,抬着头,深情地说道:“奶奶,您给我们讲一讲当年您是怎样走上革命道路的?“
老人摸着孩子的头,悠悠道来:“那还得从我当小姑娘时说起,那时我还是个丫鬟,老爷,太太,少爷和我们一些下人一起住在广州的一幢小洋楼里。有一天,少爷教我骑自行车……“
(完)
2015年9月3日,这一天是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的纪念日。
七十年前,也就是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军的投降仪式在东京湾密苏里号的军舰上举行,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九个受降国代表的注视下,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这是中国近代以来反侵略历史上第一次全面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之后每年的9月3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而在七十年后的这一天,我们用大阅兵的方式来纪念这场伟大的胜利。
气势磅礴的胜利大阅兵拉开了序幕,七十年前的苦难辉煌,中华民族的胜利荣光,在天安门广场倾情绽放。这是以史为鉴、守护和平、面向未来的国家庆典。
2015年9月3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发表重要讲话并乘车检阅受阅徒步方队和装备方队。
一个耄耋老人坐在五十英寸的液晶电视机前,正在观看“九三”大阅兵电视实况转播,电视机里传来主持人激昂高亢的解说词:
此刻,北京东长安街上,三军列阵,铁甲傲立。华北地区八个军用机场,一架架战鹰振翅待飞……
穿云破雾,战机轰鸣。二十六架直升机和七架教练机组成的空中护旗方队超低空掠过。碧空如洗的天安门上空,战鹰护卫着国旗军旗飞扬,直升机呈“70”字样编队翱翔。七道彩烟像七支如椽巨笔将岁月的沧桑、胜利的不朽大写在天空。
胜利不朽,是因其凝聚起的万众一心精神始终激荡在神州大地。硝烟虽已远去,血与火铸就的悲壮历史却有着史诗般回响。当三百余名抗战老战士、抗日英烈子女和抗战支前模范代表,在国宾护卫队的护卫下,乘敞篷车徐徐驶来,掌声响彻天安门广场。“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四万万众,坚决抵抗”,面对强敌,七十多年前英雄们舍生忘死、共赴国难的壮举今天化作了胜利的彩虹。他们是民族的脊梁,胜利的见证。虽然皱纹满面、白发苍苍,但胜利的豪情依然洋溢在每一位老人的脸上。
当主持人介绍老兵方阵时,老人睁大了双眼,眼里默默地滚落出几滴热泪,当看到那些胸前佩戴着一枚枚勋章的老兵经过主席台的时候,也情不自禁抖抖索索地从轮椅上站起身来,颤颤巍巍地举起右手,向他们致敬。
老人的双唇微微颤抖着,可以看出此刻的她心潮澎湃,难以平复。也许此刻她的脑海里涌现出过往的一幕幕,那些让她此生难以忘怀的人,难以忘怀的事。
“啊呀,奶奶,你怎么站起来了?”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保姆见老人站在电视机前,连忙跑过来搀扶:“奶奶,医生不是告诉过你,你的腿脚不灵便,不能久站,一定要当心,要是摔一跤,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知道了,丫头,别咋咋呼呼的,我没事。我只是看见了这些老英雄,心里难免就会激动起来。”老人在小保姆的搀扶下,慢慢地坐到了轮椅上。
“我知道,奶奶,您年轻时也是个女英雄。”小保姆仰慕地望着老人。
老人摇了摇头,摆了摆手:“我可算不上,算不上。那些身经百战的老战士才是真正的英雄。”
“奶奶,您太谦虚了,您可是我们市里挂了名的抗战英雄,要不是您腿脚不便啊,今天您也一定上电视。”
老人淡淡地笑了笑。
一阵敲门声传来,小保姆马上走过去开门,进来了一大拨人,瞬间把这屋子塞得满满的,这其中有戴着红领巾的孩子和老师,还有一些扛着机器,拿着设备的工作人员。
老人顿时没了主张,呆呆地望着这些来人,有个中年人走到老人面前,半蹲着身子大声向她自我介绍:“奶奶,我们是电视台的,我是节目组的导演。前些日子跟您联系过的,您还记得吧?“
“哦,好像有这回事。”老人用手指了指耳朵上的助听器:“你小声点,我听得见。“
“好好好,没想到老奶奶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耳聪目明,头脑清晰。”中年人笑了笑,声音减轻了些:“奶奶,今天是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的大日子,我们知道您是一位抗战老兵,是个老英雄,所以,我们特地过来采访您。
“英雄谈不上,只不过那时我们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不愿意当亡国奴,所以大伙众志成城,想方设法,明里暗里跟日本人斗。”
“奶奶,您太谦虚了,我记得你几年前去我们学校给孩子们作报告,给孩子们讲过不少真实的抗日故事,我们知道您以前是东江游击队队员,那时您和您的战友们一起在宝安,惠阳一带抗击日本鬼子。把日寇打得落花流水,真是大快人心啊!”那位老师对老人传奇的生平事迹充满了崇敬。
“奶奶,所以,我们今天来,就是想要请您再给我们讲讲以前抗战的事情。”导演望着老人,笑容可掬:“我们电视台还打算把你们这些幸存的抗日老英雄的英勇事迹做成一个专辑,作为抗战资料永久保存,让后世子孙永远铭记这些英雄。这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大好事,奶奶。”
老人听了十分高兴,不断点头:“好啊,好啊,我们的子孙后代是应该牢记那些为了国家,民族不惜牺牲的英雄们。我很久没有跟别人讲这些故事了,你们想听啊,我就给你们讲讲。“
老人兴致特浓:”这事啊……“
“等等,奶奶,您等一等啊!“
中年人打断了了老人,马上开始指挥起来:“机位放这儿,灯光放那儿,来,老师和孩子们围在奶奶身边。“
“好,准备开机。“
那个戴红领巾的男孩开始依偎在奶奶的膝下,抬着头,深情地说道:“奶奶,您给我们讲一讲当年您是怎样走上革命道路的?“
老人摸着孩子的头,悠悠道来:“那还得从我当小姑娘时说起,那时我还是个丫鬟,老爷,太太,少爷和我们一些下人一起住在广州的一幢小洋楼里。有一天,少爷教我骑自行车……“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