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坊市制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随着长安城内民居和街市的营造热潮开始,百姓们都忙于城池建设,至于皇家的那些八卦琐事渐渐的趋于冷却,毕竟坊市的修建才是和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事,其他的顶多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可是这一切理性的发展,却被突然到来的东吴使者再次掀到了高潮。
“哎,听说了吗,东吴派使者来长安了。”
“知道知道,听说是专程为了孙大小姐的事来的。”
“是啊,不说都忘了,这事最后怎么处理的。”
“没听说啊,后来没信了。”
……
随着东吴使者的到来,长安城中再次沸腾了起来,宣室殿内,李应心里那个气啊,本来都快平息的事,一下子又被孙权这个混蛋给挑起来了。可是生气归生气,使者来了,还接连来了三拨,总不能躲着不见吧。所谓夜长梦多,照着这个势头下去,指不定会传出什么幺蛾子来了。李应索性当面锣对面鼓的把事情做个了结。
第二日清晨,宣室殿前殿,晋帝端坐在龙椅上,看着来访的东吴使者三人说道:“尔等不远千里造访长安,所为何事啊?”
为首一名年长之人,向前行礼说道:“回晋帝,外臣诸葛瑾奉吴王之命与晋国互通有无,昔日,吴王曾提议与吴、晋两国互通商贸之事,一时没了消息,故此吴王特派臣等前来商议此事,若是能够定下国书,那是最好不过。”
李应闻言问道:“哦,即便如此,吴王也不用特发三拨特使来访长安吧。”
诸葛瑾闻言拱手说道:“回晋帝,外臣此来通商只是其一;吴王近日听说长公主触犯国法,被晋帝陛下关入大牢,吴王与长公主素来感情深厚,闻听此事,心中焦急,特派使者前来长安询问,若是果真有过错,还望晋帝看在吴王面子上,饶过长公主。”
李应冷眼看着诸葛瑾说道:“诸葛瑾,你是外臣,不应该插手朕的国事。孙尚香不仅仅是吴王的妹妹,更是朕的妃子,所谓嫁夫随夫,用不着东吴插手,朕可以郑重告诉你,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外臣再敢插手晋国国事,干涉我国内政,视同于向晋国宣战。你可听明白了?”
诸葛瑾闻言大惊,赶忙说道:“外臣知罪,只是不知晋帝打算如何处理长公主之事。”
李应闻言,说道:“你是外臣,虽不能插手我朝国事,但是朕准予你旁听。”
李应随后喊道:“刑部尚书费诗何在?”
“臣在。”
“孙尚香与马云禄一案审理的如何了?”
“回陛下,臣已经查实,马云禄与孙尚香二人确实相约到南校场探望马超将军,只是马超将军不在,二人随后起了贪玩之心,在校场比起武来,二人都是巾帼女将,自幼习武,本想以双方二人各自为桩,头顶苹果,弓箭射之,只是军中校尉怕二位姑娘有失,故此才请求以自己之身代之。”费诗随后从袖中取出卷宗呈上,“这是本案所有材料,既有马超与三营校尉的口供,也有当事人的口供,臣还遍访了南校场在场士卒的口供,三分口供比对大致不差。”
李应闻言,接过卷宗仔细查看,而后看向马超问道:“你对自己的口供可有异议啊?”
马超闻言,行礼说道:“末将无异议。”
李应说道:“好,兵部尚书何在?”
陈宫闻言,赶忙出列拱手说道:“臣在。”
李应说道:“陈宫,朕问你,军法规定家属探亲应当由军士上报兵部审批报备,马超可曾报备?”
陈宫拱手说道:“回陛下,马超不曾报备。按照大晋律法,家属探亲,服役士卒不报备兵部或者总兵府、县尉者,按律当停职查看三天。中央直属军和各边防军除外,他们直属陛下管理。”
李应说道:“好,既然如此,马超停职查看三天,在家中闭门思过。马云禄与孙尚香虽然并未擅闯军校场,然则私自占用校场比武,虽不触犯律法,但是影响恶劣,即日起,二人闭门思过一个月。诸位大臣可有异议?”
“臣等无异议。”文武百官见此,纷纷喊道。
李应随后看了一眼诸葛瑾,而后说道:“东吴使者远道而来,与我国商谈通商之事,诸位大臣议议吧。”
礼部尚书秦宓闻言,知道此事乃是礼部事宜,于是拱手说道:“陛下,臣以为如今天下初定,百废待兴,东吴盛产稻米和茶叶,又濒临大海,海产丰富,若能与吴国通商,也是百姓之福啊。”
尚书省左仆射张文说道:“陛下,臣也同意与吴国通商,可适当开放边境,设置专门贸易地区。一来便于管理,二来也好各取所需。”
门下省门下令法正拱手向前说道:“臣以为不妥,眼下晋、吴两国,尚未递交国书,且双方边境常有冲突,臣以为应当先解决这些问题,再由两国君主盖章的国书,方可行通商之事。”
李应扫视了一眼群臣,而后看向诸葛瑾说道:“诸葛先生,你也看到了,朕朝中大臣各持己见,你且在长安住上几日,待到朕君臣商议妥当,再答复使者如何?”
诸葛瑾闻言,拱手说道:“回晋帝,吴王日夜操心长公主之事,既然此事有了定论,外臣当速报吴王,外臣会在长安滞留三日,其他两拨使臣先行回报吴王,晋帝陛下以为如何?”
李应满口答应:“好,朕准了。秦宓好生陪使臣游览一下长安城中的盛况。”
“诺。”秦宓口头答应,心里确是腹诽,眼下长安城中到处都在忙着改建,百姓们忙得热火朝天,到处都是乌烟瘴气的,让诸葛瑾看什么啊,随后当下眼前一亮,知道了晋帝言外之意。晋帝是要让诸葛瑾看的就是长安城的日新月异。
诸葛瑾离开了大殿,可是朝会并没有结束,李应起身,来到大臣中间,而后说道:“眼下长安城内改建工作如火如荼,可是朕的心里为什么七上八下的?”
贾诩闻言,来到李应身边,拱手说道:“陛下是担心大兴商贸会使得百姓们弃农从商,耕地荒芜,而且商人云聚长安不好管理。”
李应闻言,看向贾诩说道:“常言道:一农不更,则百姓饿死;一女不织,则百姓受冻。虽然夸张了些,但确实是有道理,眼下人口稀少,大片土地荒芜,如果天下百姓纷纷弃农从商,那天下还不得大乱。”
其他大臣面面相觑,他们不是不知道这个道理,可是晋帝自从立国以来,素来压制豪族发展,将土地多数分给平民耕种,且规定土地耕种两年后归自己所有,豪族大户不准兼并土地,士族大家土地不得过千倾,土地可以租赁,却不得买卖,自耕农死后,土地收归国有,由国家再行分配。此所谓“均田制”。
贾诩看着李应说道:“臣倒是有个主意,即可以放心大兴商贸,又可以保证粮食产量。”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齐刷刷的看向贾诩。李应更是目光灼灼的死死盯着贾诩。
贾诩见此说道:“陛下,可听说过“坊市制”,他从西周就已经产生,眼下各地都或多或少的存在。”
李应闻言,眼前一亮,随后说道:“文和一句话点醒了朕,朕怎么就没想到。”李应随后看着贾诩,“贾中书,由你具体拟定奏章,交门下省审核通过后,交给朕批阅。”
诸位看官可能就要问了,什么是“坊市制”,简单来说,就是将居民区与商业区分开,然后用院墙将各区圈起来,再设置官员管理,这样一来可以保证长安城内整体美观,而且街市内统一分类规划的街道,让百姓和商人都方便,最重要的是统一了交易场所,还可以控制交易时间,就保证了国家对商业的行政管理,还有利于国家税收的征收,平民百姓若想要经商需要到官府备案登记,这就保证了国家对百姓的精确管理。
散朝之后,李应留住贾诩,召他到御书房觐见。
李应见到贾诩到来,随后说道:“文和快坐下说话。”
“诺。”
“文和啊,方才在大殿之上,你似乎还有话没说完,此时只有你我二人,但说无妨?”
贾诩闻言,笑了笑:“陛下还记得墨家吗?”
“自然记得,霞儿不就是墨家弟子吗,朕岂会忘记。”
“陛下,臣在朝堂上确实只说了一半,若要彻底解决大兴商贸所带来的百姓弃农从商的问题,恐怕还得从根上解决。”
李应若有所思的说道:“文和是说,要有一场农业的生产变革。墨家擅长机关之术,其必定有关于农具改进的能力。嗯,看来朕得再去拜访一下墨家机关城了。”
贾诩赶忙说道:“此事何必陛下亲自前往,派人前去征召就可。”
李应却是摆手说道:“文和不知,墨家机关城位置特殊,且墨家弟子素来高傲,若是派人前去,恐怕连大门都进不去。张霞是墨家内门弟子,朕还是带她一同前去为好,若是墨家肯出山相助,一场农业大变革指日可待。”
贾诩无奈的说道:“好吧,不过陛下千万小心,此番前去,陛下可以视察陇右为名,大张旗鼓的前往,这样一来方可万无一失。”
李应说道:“好,朕不在长安的这些日子,朝中大事就全托付给文和了。”
“哈哈哈,陛下说笑了,有三省六部一整套体系在,臣只需按流程办事即可,若是大事,臣自当飞骑通报陛下御批。”贾诩说道。
“如此甚好,朕就设立行营,大事不决,飞骑通报就是。”
随着长安城内民居和街市的营造热潮开始,百姓们都忙于城池建设,至于皇家的那些八卦琐事渐渐的趋于冷却,毕竟坊市的修建才是和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事,其他的顶多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可是这一切理性的发展,却被突然到来的东吴使者再次掀到了高潮。
“哎,听说了吗,东吴派使者来长安了。”
“知道知道,听说是专程为了孙大小姐的事来的。”
“是啊,不说都忘了,这事最后怎么处理的。”
“没听说啊,后来没信了。”
……
随着东吴使者的到来,长安城中再次沸腾了起来,宣室殿内,李应心里那个气啊,本来都快平息的事,一下子又被孙权这个混蛋给挑起来了。可是生气归生气,使者来了,还接连来了三拨,总不能躲着不见吧。所谓夜长梦多,照着这个势头下去,指不定会传出什么幺蛾子来了。李应索性当面锣对面鼓的把事情做个了结。
第二日清晨,宣室殿前殿,晋帝端坐在龙椅上,看着来访的东吴使者三人说道:“尔等不远千里造访长安,所为何事啊?”
为首一名年长之人,向前行礼说道:“回晋帝,外臣诸葛瑾奉吴王之命与晋国互通有无,昔日,吴王曾提议与吴、晋两国互通商贸之事,一时没了消息,故此吴王特派臣等前来商议此事,若是能够定下国书,那是最好不过。”
李应闻言问道:“哦,即便如此,吴王也不用特发三拨特使来访长安吧。”
诸葛瑾闻言拱手说道:“回晋帝,外臣此来通商只是其一;吴王近日听说长公主触犯国法,被晋帝陛下关入大牢,吴王与长公主素来感情深厚,闻听此事,心中焦急,特派使者前来长安询问,若是果真有过错,还望晋帝看在吴王面子上,饶过长公主。”
李应冷眼看着诸葛瑾说道:“诸葛瑾,你是外臣,不应该插手朕的国事。孙尚香不仅仅是吴王的妹妹,更是朕的妃子,所谓嫁夫随夫,用不着东吴插手,朕可以郑重告诉你,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外臣再敢插手晋国国事,干涉我国内政,视同于向晋国宣战。你可听明白了?”
诸葛瑾闻言大惊,赶忙说道:“外臣知罪,只是不知晋帝打算如何处理长公主之事。”
李应闻言,说道:“你是外臣,虽不能插手我朝国事,但是朕准予你旁听。”
李应随后喊道:“刑部尚书费诗何在?”
“臣在。”
“孙尚香与马云禄一案审理的如何了?”
“回陛下,臣已经查实,马云禄与孙尚香二人确实相约到南校场探望马超将军,只是马超将军不在,二人随后起了贪玩之心,在校场比起武来,二人都是巾帼女将,自幼习武,本想以双方二人各自为桩,头顶苹果,弓箭射之,只是军中校尉怕二位姑娘有失,故此才请求以自己之身代之。”费诗随后从袖中取出卷宗呈上,“这是本案所有材料,既有马超与三营校尉的口供,也有当事人的口供,臣还遍访了南校场在场士卒的口供,三分口供比对大致不差。”
李应闻言,接过卷宗仔细查看,而后看向马超问道:“你对自己的口供可有异议啊?”
马超闻言,行礼说道:“末将无异议。”
李应说道:“好,兵部尚书何在?”
陈宫闻言,赶忙出列拱手说道:“臣在。”
李应说道:“陈宫,朕问你,军法规定家属探亲应当由军士上报兵部审批报备,马超可曾报备?”
陈宫拱手说道:“回陛下,马超不曾报备。按照大晋律法,家属探亲,服役士卒不报备兵部或者总兵府、县尉者,按律当停职查看三天。中央直属军和各边防军除外,他们直属陛下管理。”
李应说道:“好,既然如此,马超停职查看三天,在家中闭门思过。马云禄与孙尚香虽然并未擅闯军校场,然则私自占用校场比武,虽不触犯律法,但是影响恶劣,即日起,二人闭门思过一个月。诸位大臣可有异议?”
“臣等无异议。”文武百官见此,纷纷喊道。
李应随后看了一眼诸葛瑾,而后说道:“东吴使者远道而来,与我国商谈通商之事,诸位大臣议议吧。”
礼部尚书秦宓闻言,知道此事乃是礼部事宜,于是拱手说道:“陛下,臣以为如今天下初定,百废待兴,东吴盛产稻米和茶叶,又濒临大海,海产丰富,若能与吴国通商,也是百姓之福啊。”
尚书省左仆射张文说道:“陛下,臣也同意与吴国通商,可适当开放边境,设置专门贸易地区。一来便于管理,二来也好各取所需。”
门下省门下令法正拱手向前说道:“臣以为不妥,眼下晋、吴两国,尚未递交国书,且双方边境常有冲突,臣以为应当先解决这些问题,再由两国君主盖章的国书,方可行通商之事。”
李应扫视了一眼群臣,而后看向诸葛瑾说道:“诸葛先生,你也看到了,朕朝中大臣各持己见,你且在长安住上几日,待到朕君臣商议妥当,再答复使者如何?”
诸葛瑾闻言,拱手说道:“回晋帝,吴王日夜操心长公主之事,既然此事有了定论,外臣当速报吴王,外臣会在长安滞留三日,其他两拨使臣先行回报吴王,晋帝陛下以为如何?”
李应满口答应:“好,朕准了。秦宓好生陪使臣游览一下长安城中的盛况。”
“诺。”秦宓口头答应,心里确是腹诽,眼下长安城中到处都在忙着改建,百姓们忙得热火朝天,到处都是乌烟瘴气的,让诸葛瑾看什么啊,随后当下眼前一亮,知道了晋帝言外之意。晋帝是要让诸葛瑾看的就是长安城的日新月异。
诸葛瑾离开了大殿,可是朝会并没有结束,李应起身,来到大臣中间,而后说道:“眼下长安城内改建工作如火如荼,可是朕的心里为什么七上八下的?”
贾诩闻言,来到李应身边,拱手说道:“陛下是担心大兴商贸会使得百姓们弃农从商,耕地荒芜,而且商人云聚长安不好管理。”
李应闻言,看向贾诩说道:“常言道:一农不更,则百姓饿死;一女不织,则百姓受冻。虽然夸张了些,但确实是有道理,眼下人口稀少,大片土地荒芜,如果天下百姓纷纷弃农从商,那天下还不得大乱。”
其他大臣面面相觑,他们不是不知道这个道理,可是晋帝自从立国以来,素来压制豪族发展,将土地多数分给平民耕种,且规定土地耕种两年后归自己所有,豪族大户不准兼并土地,士族大家土地不得过千倾,土地可以租赁,却不得买卖,自耕农死后,土地收归国有,由国家再行分配。此所谓“均田制”。
贾诩看着李应说道:“臣倒是有个主意,即可以放心大兴商贸,又可以保证粮食产量。”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齐刷刷的看向贾诩。李应更是目光灼灼的死死盯着贾诩。
贾诩见此说道:“陛下,可听说过“坊市制”,他从西周就已经产生,眼下各地都或多或少的存在。”
李应闻言,眼前一亮,随后说道:“文和一句话点醒了朕,朕怎么就没想到。”李应随后看着贾诩,“贾中书,由你具体拟定奏章,交门下省审核通过后,交给朕批阅。”
诸位看官可能就要问了,什么是“坊市制”,简单来说,就是将居民区与商业区分开,然后用院墙将各区圈起来,再设置官员管理,这样一来可以保证长安城内整体美观,而且街市内统一分类规划的街道,让百姓和商人都方便,最重要的是统一了交易场所,还可以控制交易时间,就保证了国家对商业的行政管理,还有利于国家税收的征收,平民百姓若想要经商需要到官府备案登记,这就保证了国家对百姓的精确管理。
散朝之后,李应留住贾诩,召他到御书房觐见。
李应见到贾诩到来,随后说道:“文和快坐下说话。”
“诺。”
“文和啊,方才在大殿之上,你似乎还有话没说完,此时只有你我二人,但说无妨?”
贾诩闻言,笑了笑:“陛下还记得墨家吗?”
“自然记得,霞儿不就是墨家弟子吗,朕岂会忘记。”
“陛下,臣在朝堂上确实只说了一半,若要彻底解决大兴商贸所带来的百姓弃农从商的问题,恐怕还得从根上解决。”
李应若有所思的说道:“文和是说,要有一场农业的生产变革。墨家擅长机关之术,其必定有关于农具改进的能力。嗯,看来朕得再去拜访一下墨家机关城了。”
贾诩赶忙说道:“此事何必陛下亲自前往,派人前去征召就可。”
李应却是摆手说道:“文和不知,墨家机关城位置特殊,且墨家弟子素来高傲,若是派人前去,恐怕连大门都进不去。张霞是墨家内门弟子,朕还是带她一同前去为好,若是墨家肯出山相助,一场农业大变革指日可待。”
贾诩无奈的说道:“好吧,不过陛下千万小心,此番前去,陛下可以视察陇右为名,大张旗鼓的前往,这样一来方可万无一失。”
李应说道:“好,朕不在长安的这些日子,朝中大事就全托付给文和了。”
“哈哈哈,陛下说笑了,有三省六部一整套体系在,臣只需按流程办事即可,若是大事,臣自当飞骑通报陛下御批。”贾诩说道。
“如此甚好,朕就设立行营,大事不决,飞骑通报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