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自造的第一艘船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现在伐木都是沿着金水河两岸进行,这样可以把木头编成木排从河里顺流放下来,下面有人接着就行了,不用动用宝贵的皮卡运力。由于这几天安保组的火枪做出了十几把了,子弹也有一百余发,安保组的小伙子们就在海边岩石那边练枪,主要是练习装弹,打也是用五克装药,光塞木托不塞“蝌蚪”那种训练弹,也就是听个响。李文山让人做了木勺子,有一勺装五克的,有一勺装十五克的,装药时用勺子舀。
小伙们装弹练习还像模像样,基本上能达到一分钟两发的水平,安保组集中了30几个人轮流训练,当然,这帮人全是兼职的,重点训练即将出海远航的,预定出海的十几个人每人都打过两发实弹,都感觉下手中武器的威力,增强一下战胜隐藏敌人的信心。
这个火枪在李文山武器专家的改进下还是不错的,火枪全长有差不多1.5米,枪托都有半米,开火时点火孔离眼睛比较远,可以抵肩射击,胆大的都不用闭眼。
还有一个故事,他的粉丝王启山有天在伐木现场考察时发现一种低矮灌木身上一寸多长的荆刺,采了点回来实验,他把荆刺的最前端去掉,大概剩2厘米,前端削成斜口,找谭玲玲借了一个针锥,把荆刺疏通成空心,然后把引药灌里面,两头用纸片沾点胶封上,变成引火信管,又申请点废纸,把枪药固定成一个个定量的纸包,这样,装药时直接把纸包放进去,信管一插,前端的荆刺斜口刺破纸药包,就能顺畅点火了,这个改进一下子就把装药速度提高到两分钟五发的高速,王启山因此也成为委员会第二个武器专家。
造船组那边热火朝天,木工组除了盖房的一批人,其他全过来了,委员会也不提两艘船齐头并进了,要求先全力建好第一艘船,打铁组也全力配合。
现在看去,龙骨上的肋材已经全部装好,预计出海的人员正来来回回检查结实程度,为了自己的小命不得不小心翼翼,赵鑫更是上上下下的跑,忙得不亦乐乎。
这个船就是最普通的小船,长大概六米多,最宽处两米五,就这个尺寸,比一辆宝马740略微大点,就这个,中间还分了三个隔舱,安全程度令人发指。从龙骨到船甲板大概是3米左右,桅杆就一根,在船正中心靠后一点的位置,船艏还有一根向前伸出去的斜桅,主桅杆是梯形纵帆。斜桅再装一个三角帆,这是赵鑫研究的帆装,要求轻、快。效果怎么样也不知道。
船艉设置一个舵楼,船舵是最简单的杠杆舵,这个舵楼是赵鑫给自己的安身之所,比较宽敞舒适,船长嘛,得有点特殊化。
没错,赵鑫已经预定为船长了,矮子里面拔将军,这群人里还真没有比他更懂古船了,作为堂堂某船厂工程师,古船模是他的一大爱好。好不容易有实操机会,一定要上啊,也得为后面积累经验嘛。
委员会也是给予不遗余力的支持,最近委员长不编柳条筐了,全力编绳,拆下的柳条堆了一堆。林教授亲自动手,把桦树皮和柳枝皮还有云杉根在石灰水泡好,捞出来后用石头把树皮纤维锤散了,正晾了好几杆呢,不过从效果看,柳树皮和云杉根的纤维不错,结实而柔软,做绳子没问题,桦树纤维虽然结实但比较硬,做填缝应该行,但绳子就比较费劲了。
这时林教授和一帮小孩,有15岁的冷君华(冷春山的儿子),13岁的蒋含之(蒋英文的儿子)、杨涵宇(水暖店老板杨志刚的儿子)正在实验一个手摇的编绳器,这是木工组的杰作,有它在,编绳的质量和效率都能得到保证。
船上要使用大量的绳子,所以接下来工作量很多了,不过这几个小孩倒是爱干,还有其他几个更小的就围着玩。
李文山领着训练的安保队员回来了,这些队员都是兼职的,训练回来还要干活,现在人手紧张,估计造完船后会松快点,但又要出海一部分人,还是闲不下来呢。
这几天倒是储存了不少原料,木材、燃料、土砖、石灰、木炭几个大宗暂时都够用,烧红砖的土坯存了不少,马上可以烧砖了。
烧红砖的窑计划用土砖砌起来,这就不是一次性的窑了。未来的工坊,炼铁炉都需要红砖。
看见李文山回来,赵鑫找上去“老李,你看,我的船也成型了,但总感觉武器不太够用,你看能不能给我造几门炮?”
“啥,你没发烧吧,你找我要炮,我是神仙啊”李文山惊讶的反问。
“不是你想象的炮,嘿嘿”赵鑫笑着说:“你看,咱们车里不是有个灭火器么,我想别人家的车应该也有,咱们弄两个,把干粉放了,把头锯下来,当一个小炮不成问题吧?”,为了应付验车,车里必须有灭火器,所以应该很多车里有,李文山一拍大腿,说:“对啊,灭火器缸筒肯定能承受一定的膛压,装散弹对付三五十米以内的目标,可是大杀器啊,你小子,脑袋瓜还挺灵光哈,走,找郑国辉去”。
忙起来的日子过得很快,现在已经到了意外后的第十五天,今天是造船组造的第一艘船下水的日子,早早的,委员会的各个头头聚集在船台参加下水仪式,船虽然不大,但由于大伙都站在船底,所以显得倒是有几分雄姿。
“现在请我们的委员长给咱们自己造的第一艘船命名,并发表讲话!”赵鑫拿把导游用的小喇叭站在台前大声说道。林教授接过喇叭,开始发表仪式演讲
“同志们,今天是咱们自己造的第一条船下水的日子,这几天大家没日没夜的操劳,全是为了今天的成果,在此,我代表委员会向为造船付出辛劳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感谢,并且向我们全体人员表示衷心的祝贺”!
掌声哗哗响起,大家都在鼓掌,以前听腻了的套话在此显得无比的贴心,无比的温暖。“祝贺我们的事业又往前发展了一步,距离我们回家又前进了一步。”此话说完,触动了大家的伤心地,大伙又拼命鼓掌,同时还伴有哭泣抽噎的声音。
“我们对从自己手里造出来的船充满希望,并且对他有充分的信心,经过全体常委决定,本艘船我们将命名为,希望我们将来的某一天,我们能够回到家乡,回到我们家人的身边。现在我宣布,思乡号正式下水。”掌声又一次响起,经久不息。
木质滑道上涂上了鱼油,由于滑道坡度不大,需要有人推着入水,众人小心翼翼的推着船,直到他缓缓进入水中。
船长六米三,最宽处二米五,桅杆高九米,甲板以上有六米,因为赵鑫让人把烧炭馏出来的焦油把船身反反复复的刷了几遍,所以整个船身呈黑红色,靠近了还有怪味,不过为了防腐,也顾不得了。
船上有四个桨窗,平时关闭,等到无风的时候就得人肉摇桨行进了。
有人把船拖到木质栈桥旁边,准备给船舾装,赵鑫很宝贝的上了船亲自指挥,连送送领导也顾不上了。
人群散了之后就奔赴各工作岗位,寨子建设已经进入顶层建设,墙已经砌好,一会还要举行上梁仪式,盼着这段时间可别下雨啊。
李文山的小炮也颇有成果,把灭火器得顶部锯掉,大概还剩25厘米,内径大概60毫米,装上100克药,可以把500克的石头喷出去,不过为了不漏气,跟火枪一样加了木托,这样威力一下子就上来了,五十米以内非死即伤,不过对付无防护目标才行。但赵鑫也要求不高,只要遇敌能近距离扫甲板就行。
海上用长矛不得劲,赵鑫把它改成一米八的短矛,刀是没有的,铁匠水平还不够,打几把柴刀还行。这样,思乡号准备配备12人,带六枝火枪,一门灭火炮,对,李文山命名为灭火炮。把炮管镶嵌在榆木方里,在不挡着点火孔的地方,还安装了一个把手,一个人提起来就走。非常方便。炮弹也改进了,用木工组做的木工车床车出一个个和炮口径一致的木圆柱,用木工钻床在圆柱里掏出一个内腔,然后把鸽子蛋大的石头或铁弹装里面,再用一个桦树皮封住。木盒直径比炮管粗那么一丢丢,往里硬塞进去还不掉出来,端的是杀人放火的利器。赵鑫非常满意。连连感谢李某人够意思。
林教授带领的孩子们也是居功至伟,柳条丝编的绳索有好几大捆,绳索拇指粗细比较多,还用小指粗的绳子编了一些吊床供船员休息用,下锚的绳子至少有小孩胳膊粗,看着就结实,咱们的铁匠师傅打不出锚,就做了一个石头的,先凑合着用吧,反正船也不大。等炼铁炉有了,可以铸造一个铁锚,还有铁锚链都得有。
石灰窑现在也改进了,不再是一次性了,用土砖建了好几个新窑,但高度都不超过2米,因为石灰石煅烧后容易坍塌,太高容易搞成事故。这几个窑轮着烧,虽然费柴,供得上使用还是没问题的。
现在伐木都是沿着金水河两岸进行,这样可以把木头编成木排从河里顺流放下来,下面有人接着就行了,不用动用宝贵的皮卡运力。由于这几天安保组的火枪做出了十几把了,子弹也有一百余发,安保组的小伙子们就在海边岩石那边练枪,主要是练习装弹,打也是用五克装药,光塞木托不塞“蝌蚪”那种训练弹,也就是听个响。李文山让人做了木勺子,有一勺装五克的,有一勺装十五克的,装药时用勺子舀。
小伙们装弹练习还像模像样,基本上能达到一分钟两发的水平,安保组集中了30几个人轮流训练,当然,这帮人全是兼职的,重点训练即将出海远航的,预定出海的十几个人每人都打过两发实弹,都感觉下手中武器的威力,增强一下战胜隐藏敌人的信心。
这个火枪在李文山武器专家的改进下还是不错的,火枪全长有差不多1.5米,枪托都有半米,开火时点火孔离眼睛比较远,可以抵肩射击,胆大的都不用闭眼。
还有一个故事,他的粉丝王启山有天在伐木现场考察时发现一种低矮灌木身上一寸多长的荆刺,采了点回来实验,他把荆刺的最前端去掉,大概剩2厘米,前端削成斜口,找谭玲玲借了一个针锥,把荆刺疏通成空心,然后把引药灌里面,两头用纸片沾点胶封上,变成引火信管,又申请点废纸,把枪药固定成一个个定量的纸包,这样,装药时直接把纸包放进去,信管一插,前端的荆刺斜口刺破纸药包,就能顺畅点火了,这个改进一下子就把装药速度提高到两分钟五发的高速,王启山因此也成为委员会第二个武器专家。
造船组那边热火朝天,木工组除了盖房的一批人,其他全过来了,委员会也不提两艘船齐头并进了,要求先全力建好第一艘船,打铁组也全力配合。
现在看去,龙骨上的肋材已经全部装好,预计出海的人员正来来回回检查结实程度,为了自己的小命不得不小心翼翼,赵鑫更是上上下下的跑,忙得不亦乐乎。
这个船就是最普通的小船,长大概六米多,最宽处两米五,就这个尺寸,比一辆宝马740略微大点,就这个,中间还分了三个隔舱,安全程度令人发指。从龙骨到船甲板大概是3米左右,桅杆就一根,在船正中心靠后一点的位置,船艏还有一根向前伸出去的斜桅,主桅杆是梯形纵帆。斜桅再装一个三角帆,这是赵鑫研究的帆装,要求轻、快。效果怎么样也不知道。
船艉设置一个舵楼,船舵是最简单的杠杆舵,这个舵楼是赵鑫给自己的安身之所,比较宽敞舒适,船长嘛,得有点特殊化。
没错,赵鑫已经预定为船长了,矮子里面拔将军,这群人里还真没有比他更懂古船了,作为堂堂某船厂工程师,古船模是他的一大爱好。好不容易有实操机会,一定要上啊,也得为后面积累经验嘛。
委员会也是给予不遗余力的支持,最近委员长不编柳条筐了,全力编绳,拆下的柳条堆了一堆。林教授亲自动手,把桦树皮和柳枝皮还有云杉根在石灰水泡好,捞出来后用石头把树皮纤维锤散了,正晾了好几杆呢,不过从效果看,柳树皮和云杉根的纤维不错,结实而柔软,做绳子没问题,桦树纤维虽然结实但比较硬,做填缝应该行,但绳子就比较费劲了。
这时林教授和一帮小孩,有15岁的冷君华(冷春山的儿子),13岁的蒋含之(蒋英文的儿子)、杨涵宇(水暖店老板杨志刚的儿子)正在实验一个手摇的编绳器,这是木工组的杰作,有它在,编绳的质量和效率都能得到保证。
船上要使用大量的绳子,所以接下来工作量很多了,不过这几个小孩倒是爱干,还有其他几个更小的就围着玩。
李文山领着训练的安保队员回来了,这些队员都是兼职的,训练回来还要干活,现在人手紧张,估计造完船后会松快点,但又要出海一部分人,还是闲不下来呢。
这几天倒是储存了不少原料,木材、燃料、土砖、石灰、木炭几个大宗暂时都够用,烧红砖的土坯存了不少,马上可以烧砖了。
烧红砖的窑计划用土砖砌起来,这就不是一次性的窑了。未来的工坊,炼铁炉都需要红砖。
看见李文山回来,赵鑫找上去“老李,你看,我的船也成型了,但总感觉武器不太够用,你看能不能给我造几门炮?”
“啥,你没发烧吧,你找我要炮,我是神仙啊”李文山惊讶的反问。
“不是你想象的炮,嘿嘿”赵鑫笑着说:“你看,咱们车里不是有个灭火器么,我想别人家的车应该也有,咱们弄两个,把干粉放了,把头锯下来,当一个小炮不成问题吧?”,为了应付验车,车里必须有灭火器,所以应该很多车里有,李文山一拍大腿,说:“对啊,灭火器缸筒肯定能承受一定的膛压,装散弹对付三五十米以内的目标,可是大杀器啊,你小子,脑袋瓜还挺灵光哈,走,找郑国辉去”。
忙起来的日子过得很快,现在已经到了意外后的第十五天,今天是造船组造的第一艘船下水的日子,早早的,委员会的各个头头聚集在船台参加下水仪式,船虽然不大,但由于大伙都站在船底,所以显得倒是有几分雄姿。
“现在请我们的委员长给咱们自己造的第一艘船命名,并发表讲话!”赵鑫拿把导游用的小喇叭站在台前大声说道。林教授接过喇叭,开始发表仪式演讲
“同志们,今天是咱们自己造的第一条船下水的日子,这几天大家没日没夜的操劳,全是为了今天的成果,在此,我代表委员会向为造船付出辛劳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感谢,并且向我们全体人员表示衷心的祝贺”!
掌声哗哗响起,大家都在鼓掌,以前听腻了的套话在此显得无比的贴心,无比的温暖。“祝贺我们的事业又往前发展了一步,距离我们回家又前进了一步。”此话说完,触动了大家的伤心地,大伙又拼命鼓掌,同时还伴有哭泣抽噎的声音。
“我们对从自己手里造出来的船充满希望,并且对他有充分的信心,经过全体常委决定,本艘船我们将命名为,希望我们将来的某一天,我们能够回到家乡,回到我们家人的身边。现在我宣布,思乡号正式下水。”掌声又一次响起,经久不息。
木质滑道上涂上了鱼油,由于滑道坡度不大,需要有人推着入水,众人小心翼翼的推着船,直到他缓缓进入水中。
船长六米三,最宽处二米五,桅杆高九米,甲板以上有六米,因为赵鑫让人把烧炭馏出来的焦油把船身反反复复的刷了几遍,所以整个船身呈黑红色,靠近了还有怪味,不过为了防腐,也顾不得了。
船上有四个桨窗,平时关闭,等到无风的时候就得人肉摇桨行进了。
有人把船拖到木质栈桥旁边,准备给船舾装,赵鑫很宝贝的上了船亲自指挥,连送送领导也顾不上了。
人群散了之后就奔赴各工作岗位,寨子建设已经进入顶层建设,墙已经砌好,一会还要举行上梁仪式,盼着这段时间可别下雨啊。
李文山的小炮也颇有成果,把灭火器得顶部锯掉,大概还剩25厘米,内径大概60毫米,装上100克药,可以把500克的石头喷出去,不过为了不漏气,跟火枪一样加了木托,这样威力一下子就上来了,五十米以内非死即伤,不过对付无防护目标才行。但赵鑫也要求不高,只要遇敌能近距离扫甲板就行。
海上用长矛不得劲,赵鑫把它改成一米八的短矛,刀是没有的,铁匠水平还不够,打几把柴刀还行。这样,思乡号准备配备12人,带六枝火枪,一门灭火炮,对,李文山命名为灭火炮。把炮管镶嵌在榆木方里,在不挡着点火孔的地方,还安装了一个把手,一个人提起来就走。非常方便。炮弹也改进了,用木工组做的木工车床车出一个个和炮口径一致的木圆柱,用木工钻床在圆柱里掏出一个内腔,然后把鸽子蛋大的石头或铁弹装里面,再用一个桦树皮封住。木盒直径比炮管粗那么一丢丢,往里硬塞进去还不掉出来,端的是杀人放火的利器。赵鑫非常满意。连连感谢李某人够意思。
林教授带领的孩子们也是居功至伟,柳条丝编的绳索有好几大捆,绳索拇指粗细比较多,还用小指粗的绳子编了一些吊床供船员休息用,下锚的绳子至少有小孩胳膊粗,看着就结实,咱们的铁匠师傅打不出锚,就做了一个石头的,先凑合着用吧,反正船也不大。等炼铁炉有了,可以铸造一个铁锚,还有铁锚链都得有。
石灰窑现在也改进了,不再是一次性了,用土砖建了好几个新窑,但高度都不超过2米,因为石灰石煅烧后容易坍塌,太高容易搞成事故。这几个窑轮着烧,虽然费柴,供得上使用还是没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