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红楼一梦雪中行 > 第六十八章 朝中的波云诡谲

第六十八章 朝中的波云诡谲

作者:极致平底锅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诸位朝臣缓步来到正殿大门,待一声鸣鞭声响,鸿胪寺“唱”入班,左右文武两班齐头并进迈步进入御道。

    含元殿中,景顺帝已经端坐在龙椅上。大明宫内相戴权手持佛尘躬身侍立一旁。

    待诸位文武班臣进得殿中,一应官员站定后,立时行一拜三叩之礼。

    “臣参见陛下。”

    “众卿平身。”

    含元殿中回响起景顺帝浑厚略带淡漠的声音。

    景顺帝声毕,殿中立时回应起一片谢恩之声,诸位大臣从地上起身,按文武分班各自站回身位。

    公侯、驸马、伯自成一班(勋戚班),居武官班前而稍离。

    鸿胪寺官员先出班,对景顺帝奏报入京谢恩、离京请辞的官员人数。

    这些人大都是前一天或者数天前在鸿胪寺报备好的。

    如果景顺帝要召见,那么便会让他们先行入殿觐见。如果景顺帝不见,他们则在庭下或者广场外遥行五拜三叩之礼,行礼之后便可离京了。

    景顺帝听完鸿胪寺的奏报,点点头示意知道了,并没有开口言明接见。

    等鸿胪寺那位官员退下后,戴权瞥了一眼五军都督府这边,许是当下边关没有奏报。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侍立一侧的戴权尖声唱道。

    大周会典:鸿胪寺例行报告进京和离京人数,待皇帝自行决定。鸿胪寺的官员奏毕,便是五军都督府所奏的边关军情。如若没有,方是朝会的开始。

    殿中下方,内阁首辅华盖殿大学士,杨奇瑞手持笏板出班,手中递着请奏折子。朗声道:

    “启禀陛下,户部与吏部合议后的今岁年终奉禄,皆于此折子之上。因明春皇太后万寿节之机,京师当下涌入大量人员。

    都中米粮骤然吃紧,京师平粮仓不宜擅动,然从他处调粮亦需月余。故原本应以米粮肉菜代付的岁终奉禄,户部建议以银钱代发。此事还请陛下圣断。”

    闻听杨首辅此言,殿中立时响起嗡嗡地交谈之声。一些家里贫`困的朝臣皆是交头接耳一翻。

    戴权瞧见了,马上扫了一眼下首的纠仪御史,那名御史立时挥鞭唱喝:“肃静。”

    内阁商量来商量去。不能动用京师储备粮仓,哪就只能以银两代发。因大周银贵又因为大周银少。向来年岁的俸禄皆是是发一小部份银钱,大部份是以米粮肉菜分付。

    因为今年岁末,神京城涌入大量的地方人员。米粮一时吃紧,这几日京中的米价显然已经有所上涨。

    如果让户部直接拿出大部分的银两,倒是能够拿得出来。但这样的话,户部银子却又会一时吃紧。

    故此杨首辅最后拍板,到底是使用平粮仓还是转用银两发放,此事还得由陛下圣断。

    如果推迟发放,从别处调粮进京,倒是容易。但京官里还是有一大部分清廉穷困的官员。他们现下正眼巴巴地等着领了年岁的奉禄过个肥年。

    如果推迟发放,那些清贵潦苦的翰林,和一些御史给事中们真能把户部给掀了。

    在朝中得罪谁都不怕,最怕的就是翰林和给事中。指不定哪天他们就被陛下瞧上,天恩降下。往后等他们位高权重之时,便是清算之日。

    且今日是大朝会,正好以朝会中提出来。这样才不至于让他这个首辅忍受集火之苦。

    杨奇瑞得正统帝赏识,故简拨而进内阁,最后在正统帝退位前,上任首辅因病亡故,他才能顺位地坐到华盖殿大学士。充任内阁首辅。

    景顺帝尚在潜邸时期。他更执掌了内阁,所以和他讲脸面,朝中没有人能讲得过他。用一些不喜杨首辅作风的清贵翰林人员私底下说的一句:杨首辅的脸皮比神京城的城墙还要厚上几分。

    今日是景顺五年最后的一次朝会,待今日众位官员下了衙处理完手头上的公事,下午便可以开始锁衙了,除了个别的留值官员,其他的朝臣就将集体放年假了。

    景顺帝皱着眉头,一时也顾不得帝皇之威。他瞟了一眼首辅大人,心里火起,暗地里早已经把杨奇瑞给臭骂了一通。

    一旁的戴权躬着身子,从高台上面慢慢走了下来,趋步走到杨首辅身前。从对方手中用双手接过折子后,弯腰转了个身子走上玉阶。小心奕奕地呈上龙案方退回他的位置。

    景顺帝脸色沉寂可怖,抬手随意地翻了翻。然后合上折子,他先是瞥了一眼杨奇瑞。

    沉吟片刻,景顺帝自然是不能推迟发放奉禄。更不可能下旨开放平粮仓。今天这一幕何其让他憋屈。

    一会,景顺帝心下已然有了计较,他先是松开微皱的眉头,沉声道:

    “忠顺亲王何在?”

    “臣在!”

    一位衣着明黄色坐蟒蟒袍,五十上下头悬亲王冠的王爷肃立出班高声道。

    “着你和戴权细细商讨,今岁奉禄从内务府和联的内库先出,待明年户部存粮足够之后。再与户部交接。”

    “臣尊命!”

    忠顺亲王听了,心底暗暗叫苦,但脸上却不敢透露分毫。只能硬着头皮应下。

    如果从内务府拆借的话,那么忠顺亲王今年也只能过一个穷年了。

    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刘磊出班与忠顺亲王一同答道。侍立龙椅一旁的戴权也赶紧躬身领命。

    说到这里不得不佩服正统帝的骚操作,原本大周内务府便是掌管大周皇宫的财权。后来正统帝以弟继兄位,为免被宗室制衡。故而又搞出一个专属于他自己的内库。

    大周宗室成员、勋贵的奉禄皆由内务府发放,但是需要礼部有司核实之后,内务府才会把银两拨付,这也是先前徐北云追着太上皇,请他批一张条子给他去礼部的由来。

    内务府还有监管宗室勋爵成员的权利,宗室勋贵世袭皆需得到内务府的考核方能得到晋升或者袭爵。这也是为了防备承爵人是一个酒囊饭桶之身。

    景顺帝瞧着殿中六位内阁辅臣,心下无名之火不由一冒。

    六位内阁辅臣,有四位是太上皇的重臣,而属于他的两位,一位虽说是次辅郑琮,但他执掌的却是礼部。另一位却是他刚刚提拨的东阁大学士章文锦。

    其他四位太上皇的重臣各自把持着吏部,户部,工部,虽说杨首辅没有兼任六部一职,但是都察院左都御史杨源却也是太上皇的人。

    景顺帝不由感觉到深深地无力之感。先前郑琮当着首辅杨奇瑞的面和他口奏新政改革一事。杨首辅当即表明,此事功在千秋。

    杨首辅虽表示出极为感兴趣的神色,不过他表示还需要郑次辅以折子言明。

    最后待郑琮形成折子往内阁一递。却是不了了之,最终在内阁连个水花都没有响起。

    这下景顺帝才不顾反对,虽以帝皇之威极力简拨了一个章文锦上来。却也让他这个皇帝退让了许多。

    “臣都察院御史方有年有本启奏。”

    正当景顺帝心下烦躁之时,忽闻都察院一位七品御史出班说道。景顺帝扫了一眼,示意他直接说事。他现在也懒得开口了。

    “启禀陛下,臣以畅春园观国子监监生徐清臣一诗有感。故而着人查探了一下诗中所言之事。

    原来徐清臣诗中所言魏同叔以古稀之年迎娶一及笄之年的女子为妾。是为实情,臣原本以为这是仕林中的风雅之事。

    谁知臣派往南直隶的人飞鸽传报以臣说,却是魏同叔以镇江当地官府,丹阳知县方晏的威压下,强行解除那位女子与一位秀才的婚事。故而臣大惊之下,着人细细查探了一翻。

    那位苦主秀才求告镇江府无门,最后只能求告于布政使司衙门。却是被桂阳判了他一个越权上告。最后那桂阳竟着人把那秀才给打将了出去。

    臣,都察院方有年弹劾南直隶丹阳知县方晏,并原金陵知府现江南布政使司桂阳,欺上瞒下,荼毒地方,威压良善。竟造成镇江一户秀才不甘屈辱上吊而死。

    然,那位秀才家中老母亲急怒攻心之下,竟也随她那儿子而去。臣请陛下着绣衣卫锁拿江南布政使司桂阳方宴等回京查办。”

    都察院左都御史杨源闻言,眉头轻皱,他略微侧眸望了一眼出班参言的方有年,心下细细考量着,忽然眉头一舒,这个方有年却是右都御史左周提拨上来的人。

    “嗡…”的一声炸响,殿内再次响起热列的讨论声,有替那秀才喊冤的,有酷吏咆哮着立请绣衣卫南下,锁拿一任布政使司的。

    也有温和派的朝臣请奏派人到地方传旨,着地方官府拿办丹阳知县方晏押解送往京师的。

    有叫骂着桂阳不作为的,着吏部严查其任上失职之处的,也有比较理性的,请求陛下着三司一并查探,若果查实立即严判。

    一时含元殿中响起一片,纠仪御吏瞧戴内相没有发话。他也就假装听不见殿中的吵闹声。

    一位礼部给事中出班大声奏道:“启奏陛下,方大人所奏,臣不敢苟同。既然方大人查证出是丹阳知县方晏。

    只需要按章办事,拿办便是。臣对方大人攀咬桂大人实乃可耻。臣请陛下治方有年闻风而攀咬堂堂一省布政使司大人之罪过。应当查办严惩!不然朝堂之上杀不了这股歪风之气。”

    待这位给事中大声奏毕,殿中一下安静了许多。

    这位礼部给事中所言,竟让殿中大半朝廷官员闻言皆是一愣,随即在心里破口大骂起来。

    闻风而奏事,大周朝的风气,不就是你六科都给事中搅和出来的吗?竟大言不惭信口雌黄地攻讦起都察院御史来了。

    不过,心怀恶意的朝臣心里骂归骂,但他们表面上却是事不关已,毕竟难得今天亲见都察院和给事中干起嘴仗来。

    打正统朝后,朝堂之上就再没有出现过六科给事中和都察院干嘴仗了,朝中简直成了正统帝的一言堂。一派详和!

    殿中除了寥寥数位深知内中之情的朝臣,皆是一脸肃穆神情。而文渊阁大学士彭宪敏则是一脸凛然之色。

    剩下的其余大多数都是一脸看戏的神色。

    爽啊!年终大戏竟是都察院和给事中给干了起来。平时他们当中,没有那个是没有受过这两处衙门的攻讦之词。

    不管今天那方胜利,于他们而言不痛不痒。安静地看好戏便是。

    “哼…洪给事中有所不知。桂阳此寮实乃方宴座师。而方宴的丹阳知县正是桂阳经手着办使其到任。故臣才会一并弹劾二人。”

    那人先是对礼科给事中洪大人一记冷眼,才摆正身位朗声对着景顺帝奏说道。

    等到方有年说完,殿中的朝臣们这下才回过过味来,脑筋转得快的已经清楚其中猫腻。

    殿中一些脑筋灵敏的人已经闻弦歌而知雅意。慢慢收敛起声援方有年的状态。安静地肃立着不再发声。

    殿中数百位五品以上的大员,唯有区区数人回过味来,这是次辅郑大学士出手了!

    江南布政使司桂阳却是工部右侍郎李为其推荐补的任。而工部右侍郎却又是内阁文渊阁大学士,工部尚书彭宪敏的弟子。

    那些渐渐回过味来的殿中诸位官员,大多一时也压下了心中愤怒。一边串哄着身边的同僚大骂桂阳,一边偷眼打量文渊阁大学士彭宪敏的身影。

    更有一些朝臣心下暗自凛然,把冷峻的目光投向了那位次辅大人的背影。

    不出手则已,一出手便是剑指一位内阁辅臣。

    而武勋这班,诸位老将皆是乐呵呵地瞧着一众文臣神色间的转换、谩骂。

    这些读书人果然一个两个都是在心里藏着奸的。稍不小心,还真能被他们给生吞活剥了。

    彭宪敏不足惧,恐怖的是首辅杨奇瑞。而彭宪敏向来唯杨奇瑞马首是瞻。

    而一些政治目光远大的官员,心下已经开始暗暗考量,盘算着当下的站队,得与失是否值得了。

    一边是陛下的宠臣次辅郑琮,一边是太上皇的得力干将首辅杨奇瑞。

    如果按时间来计量,最后的胜算肯定是在景顺帝这边。

    但是就目前而言,太极宫里的那位对朝堂的把持却是连景顺帝都感觉到力不从心的。何况殿中的这些虾兵蟹将。

    景顺帝在初初听到徐北云的名字时,眼神若无其事地瞥了两眼他的两个皇儿。

    两位皇子自是瞧见父皇递过来的隐晦眼神,但是他们二人自然是不知道徐北云世子的身份。不然的话,或许能猜测一二,这是父皇在拿他们来作对比了。

    整个神京,除了景顺帝和太上皇,也就是戴权的探事司和锦衣亲军极少的数位,方才知道徐北云的真正身份。

    而这有限的数人中,全都是世受皇恩,对大周皇室的忠心耿耿毋庸置疑。

    只要徐克还在北凉坐镇,皇室就不会轻易地去动徐北云分毫。而大周皇室必然也会死保凉王世子在神京城的安全。若非不然,北凉那边誓必会起刀兵。

    那些知晓凉王世子身份的人,凡是对大周不利的因数自然不会去做。这也是徐北云的身份直到现在仍然得益于保密之因。

    大皇子心里不由一凛,次辅郑琮端得是好手段。假如他是以其他方式掀开此案,必然是雷声大雨点小。

    但这却是极富声名的徐清臣一首诗给掀开的遮羞布,这事又涉及了南北举子之争。

    朝中重臣哪个还敢敷衍了事。

    谁也不知道自己哪一天,就被那些清廉的读书人以此为厌恶。

    而二皇子似乎是早就料到今日之事,此时却是云淡风轻。在看到他的父皇递过来的眼神后,急忙端正了一下身子,身姿站得笔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