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兵家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穰苴庶族,人微权轻。燕晋压境,齐国殆倾。晏婴明识,举苴用兵。法斩贵族,一军皆惊。再加恩驭,莫不奋兴。未经血战,势已雷轰。敌人潜遁,追奔扫清。尊为司马,兵法存名。”
——明·黄道周
战争是一门关于获取的人文艺术,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为了反抗邪恶、压迫、独裁,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尊严而去实施和平的唯一手段。
伴随人类文明的更迭,战争将永远持续。
在中国波澜壮阔的战争历史中,曾涌现出了一大批叱咤风云、骁勇善战的军事大家。
他们纵横驰骋,所向披靡,用胆识和谋略立下赫赫战功,彪炳史册。
他们如夜空中璀璨的群星,光辉灿烂。
岁月流逝,抹不掉他们的英名;朝代兴废,改变不了他们不朽的功勋。
在这里面,有百战百胜的白起,有所向无敌的吴起,有攻无不克的韩信,有勇冠三军的霍去病,有智勇双全的关羽,有转战千里的李靖,有精忠报国的岳飞……
群山磅礴,必有主峰,有些人睥睨天下,你不得不服,比如自古以来颇有争议的兵圣——孙武。
公元前707年(楚武王三十五年),陈国发生了内乱,陈桓公的弟弟杀了兄长陈桓公,篡夺了君位,自立为陈厉公。
七年以后,陈桓公的儿子陈林又杀死了他的叔父陈厉公,自立为陈庄公。陈庄公在位七年,死后由其弟弟接位,史称陈宣公。
陈宣公为讨好宠妃,废嫡立庶,杀死了太子御寇,另立宠妃生的儿子为太子。
公子妫完是陈厉公的长公子,又是太子御寇生前的好友,他透了宫室中亲情之间的尔虞我诈,觉得陈国待不下去了,再待下去估计凶多吉少,于是逃往齐国。
公子妫完到达齐国后,齐桓公见他仪表堂堂,言谈不俗,颇有经天纬地之才,而且又是陈国公子,虞舜之后,就让他担任了“工正”。
公子妫完在担任“工正”期间,不仅帮助齐国完成了“工盖天下”、“器盖天下”的基础设施,还组织人力编定了《考工记》一书,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齐桓公很满意,便赐给他一些田庄,公子妫完便以“田”为氏,为田完。
田完生子田孟夷,田孟夷生田孟庄,田孟庄生田须无,田须无生田无宇,田无宇生田书。
田书在齐景公朝官至大夫,后因伐莒有功,被齐景公赐孙氏,为孙书,是中华民族孙姓始祖之一。
孙书生子孙凭,孙凭在齐景公朝中为卿。
田无宇、孙书、孙凭,祖孙三代同在朝中为官,地位显赫,权倾一时。
孙凭之子,孙武含着金汤匙出生了。
孙书望着襁褓中的孙儿,决定给孙儿取名为“武”,希望孙儿长大后能够尊武守德,象他们一样在朝中为官,成为国家栋梁,并给他请了一位启蒙老师,教他习文识字。
孙武自幼聪慧睿智,机敏过人,特别喜欢兵书之类的课外书籍,有一次,孙武读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他就跑去问老师:“先生,祀是什么?戎是什么?”
老师按照字面意思,随口解说道:“祀是祭祀,戎是兵戎。”
孙武接着问:“祭祀是种精神的寄托,为什么能和兵戎相提并论为国家的大事呢?”
老师顿觉奇异,一时答不出来。
孙武接着说:“只有兵,才是国家的大事,君臣不可不察的大事。”
老师觉得他教不了孙武,于是辞职回家。
孙武长到八岁,被父亲送进“庠序”(政府办的正规学校)接受系统的基础知识教育。在所有的课程中,孙武最感兴趣的是“六学”中的“射”和“御”。
“射”和“御”既是战场拼杀的基本技能,也是齐国社会竞技活动的主要项目。在齐国,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全民“射”、“御”运动,是国家选将取才的重要形式,也是有志之士展现自我,步入仕途的绝佳良机。
此时,孙武心中朦朦胧胧有一个理想,那就是长大后要象齐国大司马田穰苴(rángjū)一样,成为一名驰骋疆场、力挽狂澜的大将军。
公元731年,处在巅峰时期的唐皇玄宗为了表彰、祭祀历代名将,在首都长安建立武庙,用以祭奉周太师姜子牙(授予其“武成王”称号),并在其左右配享十大名将,共享恩泽。
配享武成王姜子牙的这十大名将,称为“武庙十哲”。
荣登榜位的是——
左列: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汉丞相诸葛亮、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唐司空英国公李勣。
右列:汉太子少傅张良、齐大司马田穰苴、吴将军孙武、魏西河郡守吴起、燕昌国君乐毅。
“武庙十哲”含金量非常高,且名额有限,能够挤进去被李隆基看上,自然就不是一般人,就连我们所熟知的包括孙膑、项羽、卫青、霍去病、李广、关羽、张飞、赵子龙等都不入列,说明这些“十哲”确实有过人之处——
白起,征战一生,大小七十余战不曾一败,“南定鄢、郢、汉中,北禽赵括之军,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于此矣”,如果你不幸在战场得罪了他,对不起,追到天边都要杀死你,号称“杀神”;
韩信,称王、封候、拜将、入相,被评为“略不世出”、“国士无双”,二十几岁便能统领千军万马,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远齐,南灭强楚,兵家四圣之一;
诸葛亮,不多介绍了,请坐下;
李靖,南平萧铣,东讨辅公祏(shí),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三千铁骑喋血虏庭,古未有辈;
李勣,两击薛延陀,平定碛北,大破东突厥、高句;
张良,“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成帝王之师”;
孙武,“提三万之众莫当天下”,打的楚国差点亡国,让原本属于“义战”的春秋进入了属于“血战”的战国,著有《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
吴起,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法、儒三家思想,帮谁谁就是王者,率五万魏武卒吊打五十万秦军,在魏则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兵家四圣之二——“亚圣”;
乐毅,帅弱燕之师,将号称第二强国的齐国差点团灭,连破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大司马田穰苴?
没听说过……
田穰苴也是一名著名军事家,一个很厉害的角色,厉害到司马迁单独给他列传——《司马穰苴列传》。
在齐景公时期,齐国遭到晋、燕二国人侵,无人可挡,齐景公六神无主、寝食难安。
就在这个时候,晏婴向齐景公推荐田穰苴,说:“穰苴虽说是田家的妾生之子,可是他‘文能附众,武能威敌’,希望君王给他个锻炼的机会。”
于是,齐景公召见田穰苴,同他谈论军事,田穰苴口沫横飞,使齐景公对他的才干非常欣赏,立即拜为将军,“授以兵柄”,领兵抗击晋国和燕国的军队。
初入仕途的田穰苴没有表现出职场新人应有的紧张、畏惧和惺惺之态,反而对齐景公说道:“君不以臣卑贱而擢升臣为将军,加之大夫之上,臣深感荣幸,可眼下毕竟‘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用以监军,乃可’。”
于是齐景公派出了宠臣庄贾。
田穰苴辞别景公后,立即前去知会庄贾,并约定于第二日中午在军门前相见。
庄贾很高兴。
田穰苴看见庄贾很高兴,自己也很高兴,因为他要用庄贾办一件极不厚道的事——诛杀庄贾。
监军是直接向君王负责的、同统帅分庭抗礼的一种临时性职务,对于整天呆在王宫耀武扬威的庄贾来说,打仗又是一件非常神气的差事,亲戚好友同僚络绎不绝前来道喜,庄贾“送之,留饮”。
结果第二天就迟到了。
田穰苴召来军正问道:“军法里对不如期而至之人作何处置”?
“当斩。”
庄贾这个时候才觉得,田穰苴从齐景公那儿要他不是看中了他这个人,而是看中了他这个脑袋,用他这颗人头来杀鸡儆猴立威的。
庄贾有点误解田穰苴,按照田穰苴的想法,派谁来都是一个死。
田穰苴深知自己地位低下,威望不足,只能靠诛杀贵族庄贾快速提升自身段位,使“三军惊惕”,树立军威。
战争非儿戏,没有绝对服从的钢铁纪律,只能等着被对手消灭,“治军严明,令出必行”,这是历代名将获取战争胜利之不二法宝。
接下来,田穰苴与将士们同甘共苦,嘘寒问暖、无微不至,亲自探望生病的部下,还把将军专供的物资粮食拿出来款待士兵,士兵感其恩,到了出征的时候,“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
当晋国听说田穰苴挂帅出征时,知其不可战胜,纷纷放弃所占据城池,齐国“不战而胜之”。
燕国觉得这是田穰苴第一次打仗,没把他放在眼里,结果被齐军痛击,趁势收复了所有沦陷的领土。
战争之最高境界不是斩杀敌军多少士兵,攻取多少城池,也不是掳掠多少财富,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才是战争最高境界,才是战争的“艺术”。
凯旋之日,齐景公亲自郊迎劳师,并即刻封田穰苴为大司马,田穰苴后世也以此为荣,渐渐以职为氏,故世人也多呼田穰苴为司马穰苴。
司马穰苴凯旋而归后从不居功自傲,也未结党营私,更没有干涉政务,因而深受齐景公赏识,田氏在齐国的地位就一天天地显贵起来。
后来,大夫鲍氏、高氏、国氏一班人记恨他,纷纷向齐景公进谗言,欲驱逐司马穰苴以削弱田氏势力,齐景公就解除了他的官职。
司马穰苴没有任何怨言,衣服一卷乐呵呵打包回家,颐养天年去了。
“拥兵自重”、“养寇自重”等行为是当权者最痛恶之行径,武将不但要能征惯战,还要忠君爱国,不要做与自己身份地位无关之事情,严格律己,安守本分。
按照我们现在的标准来看,司马穰苴也许并没啥过人之处,毕竟许多名将都做到了上述三点,但司马穰苴能抢占“武庙十哲”一席,和他平时喜欢写点东西不无关系——比如兵书之类。
如果给他一个尊号,我觉得“兵痴”挺合适的。
在司马穰苴任职大司马十余年间,不问政事,痴迷军事,一心钻研兵法,熟读《黄帝兵书》、《太公兵法》、《易经卜兵》等兵书,在前人基础上编纂完成了《司马兵法》一书。
该书对兵法精髓、治军思想、战争思想等有非常精辟之论述,在军事理论上具有承上启下之作用。
连司马迁都曰:“余读司马兵法,闳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如其文也,亦少襃矣若夫穰苴,区区为小国行师,何暇及司马兵法之揖让乎?世既多司马兵法,以故不论,著穰苴之列传焉。”
就凭一部精髓深妙、奇奥无穷的兵书,司马迁便为司马穰苴列传,还是为数不多的单传,可见其在历史中地位之尊。
没有一场经典之大规模战役,仅凭一部兵书,司马穰苴便成功挤兑项羽、卫青等盖世名将,位列“武庙十哲”。
气人不?
我们来看看其他人著书的情况。
孙武著有《孙子兵法》十三篇,吴起著有《吴子兵法》,韩信著有《韩信兵法》三篇,李靖著有《李靖六军镜》等多部兵书。
张良是《太公兵法》的传人,并与韩信一起整理历代兵书、序次兵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兵书整理,为中国军事学术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白起不仅会杀人,也会写书,虽然他的兵书字不多,只有17个字——“以诸侯之变,抚其恐惧,伐其骄慢,诛灭无道”。
诸葛亮虽然没打过仗,但生平有大量的著作(基本都亡佚了),根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当时曾有《诸葛氏集》行世,其中《南征》、《北出》、《计算》、《兵要》、《传运》、《军令》上中下这八篇,是明显的军事理论著作。
李勣虽然没有兵书拿得出手,但人家也有自己的绝活呀——医学。他曾参与编写世界上最早的、第一个由官方颁布的药典《唐本草》,也曾独自撰写了一卷《脉经》。
所以,入选“武庙十哲”的关键在于一个“哲”字。
具有哲学思想的军事家。
在历史上,入选“武庙十哲”这些人虽然战绩不是最拔尖的,但是他们拥有在绝对劣势的情况下,还能绝地翻盘的机会,其军事思想绝对是超越同时代的,甚至有一部足以影响千年军事理论著作,比如《孙子兵法》。
这件事告诉我们,在工作中想要有所精进,不仅本职工作要做得体面,还得要会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善于总结的水平,一定要培养著书传道的觉悟。
顺便说一句,后世的宋徽宗也模仿唐朝,搞了一个宋武庙七十二将,这个完全是凭军事成就论英雄的,司马穰苴以第三级东向第一的位次位列七十二将之一,并追尊为横山侯。
第一级仅一人,姜子牙;第二级也一人,张良;第三级也就十人,竞争也很激烈。
司马穰苴还有一个身份——孙武的叔叔,孙武学习的榜样兼偶像。
在司马穰苴的影响和关怀下,孙武刻苦练习,对“射”和“御”投入了比其他学生多数倍的努力。
在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学《诗》的时候,他就已经在研究《军志》、《军政》、《军礼》、《令典》等兵书,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但就在孙武学习和训练期间,齐国内部矛盾爆发,掌握齐国军政大权的四大家族(田氏、鲍氏、高氏、国氏)正式开战,为了抢班夺权无所不用其极,先是高氏拉着其他三大家族向当年推荐田穰苴的齐国重臣晏婴开战,然后田氏又拉着鲍氏和国氏两大家族向高氏宣战,齐国一时间大乱。
面对权势斗争风云突变的混乱局面,不要说孙武本人,就是整个家族稍有疏忽都将万劫不复。
齐国的局势已经不是简单的韬光养晦等待时机那么简单了,孙武决意离开乱糟糟的齐国,去远方建功立业,成就一生的抱负。
他觉得政治清明、君明臣贤、新兴气象的吴国,正是实现自己理想的地方。
“穰苴庶族,人微权轻。燕晋压境,齐国殆倾。晏婴明识,举苴用兵。法斩贵族,一军皆惊。再加恩驭,莫不奋兴。未经血战,势已雷轰。敌人潜遁,追奔扫清。尊为司马,兵法存名。”
——明·黄道周
战争是一门关于获取的人文艺术,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为了反抗邪恶、压迫、独裁,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尊严而去实施和平的唯一手段。
伴随人类文明的更迭,战争将永远持续。
在中国波澜壮阔的战争历史中,曾涌现出了一大批叱咤风云、骁勇善战的军事大家。
他们纵横驰骋,所向披靡,用胆识和谋略立下赫赫战功,彪炳史册。
他们如夜空中璀璨的群星,光辉灿烂。
岁月流逝,抹不掉他们的英名;朝代兴废,改变不了他们不朽的功勋。
在这里面,有百战百胜的白起,有所向无敌的吴起,有攻无不克的韩信,有勇冠三军的霍去病,有智勇双全的关羽,有转战千里的李靖,有精忠报国的岳飞……
群山磅礴,必有主峰,有些人睥睨天下,你不得不服,比如自古以来颇有争议的兵圣——孙武。
公元前707年(楚武王三十五年),陈国发生了内乱,陈桓公的弟弟杀了兄长陈桓公,篡夺了君位,自立为陈厉公。
七年以后,陈桓公的儿子陈林又杀死了他的叔父陈厉公,自立为陈庄公。陈庄公在位七年,死后由其弟弟接位,史称陈宣公。
陈宣公为讨好宠妃,废嫡立庶,杀死了太子御寇,另立宠妃生的儿子为太子。
公子妫完是陈厉公的长公子,又是太子御寇生前的好友,他透了宫室中亲情之间的尔虞我诈,觉得陈国待不下去了,再待下去估计凶多吉少,于是逃往齐国。
公子妫完到达齐国后,齐桓公见他仪表堂堂,言谈不俗,颇有经天纬地之才,而且又是陈国公子,虞舜之后,就让他担任了“工正”。
公子妫完在担任“工正”期间,不仅帮助齐国完成了“工盖天下”、“器盖天下”的基础设施,还组织人力编定了《考工记》一书,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齐桓公很满意,便赐给他一些田庄,公子妫完便以“田”为氏,为田完。
田完生子田孟夷,田孟夷生田孟庄,田孟庄生田须无,田须无生田无宇,田无宇生田书。
田书在齐景公朝官至大夫,后因伐莒有功,被齐景公赐孙氏,为孙书,是中华民族孙姓始祖之一。
孙书生子孙凭,孙凭在齐景公朝中为卿。
田无宇、孙书、孙凭,祖孙三代同在朝中为官,地位显赫,权倾一时。
孙凭之子,孙武含着金汤匙出生了。
孙书望着襁褓中的孙儿,决定给孙儿取名为“武”,希望孙儿长大后能够尊武守德,象他们一样在朝中为官,成为国家栋梁,并给他请了一位启蒙老师,教他习文识字。
孙武自幼聪慧睿智,机敏过人,特别喜欢兵书之类的课外书籍,有一次,孙武读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他就跑去问老师:“先生,祀是什么?戎是什么?”
老师按照字面意思,随口解说道:“祀是祭祀,戎是兵戎。”
孙武接着问:“祭祀是种精神的寄托,为什么能和兵戎相提并论为国家的大事呢?”
老师顿觉奇异,一时答不出来。
孙武接着说:“只有兵,才是国家的大事,君臣不可不察的大事。”
老师觉得他教不了孙武,于是辞职回家。
孙武长到八岁,被父亲送进“庠序”(政府办的正规学校)接受系统的基础知识教育。在所有的课程中,孙武最感兴趣的是“六学”中的“射”和“御”。
“射”和“御”既是战场拼杀的基本技能,也是齐国社会竞技活动的主要项目。在齐国,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全民“射”、“御”运动,是国家选将取才的重要形式,也是有志之士展现自我,步入仕途的绝佳良机。
此时,孙武心中朦朦胧胧有一个理想,那就是长大后要象齐国大司马田穰苴(rángjū)一样,成为一名驰骋疆场、力挽狂澜的大将军。
公元731年,处在巅峰时期的唐皇玄宗为了表彰、祭祀历代名将,在首都长安建立武庙,用以祭奉周太师姜子牙(授予其“武成王”称号),并在其左右配享十大名将,共享恩泽。
配享武成王姜子牙的这十大名将,称为“武庙十哲”。
荣登榜位的是——
左列: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汉丞相诸葛亮、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唐司空英国公李勣。
右列:汉太子少傅张良、齐大司马田穰苴、吴将军孙武、魏西河郡守吴起、燕昌国君乐毅。
“武庙十哲”含金量非常高,且名额有限,能够挤进去被李隆基看上,自然就不是一般人,就连我们所熟知的包括孙膑、项羽、卫青、霍去病、李广、关羽、张飞、赵子龙等都不入列,说明这些“十哲”确实有过人之处——
白起,征战一生,大小七十余战不曾一败,“南定鄢、郢、汉中,北禽赵括之军,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于此矣”,如果你不幸在战场得罪了他,对不起,追到天边都要杀死你,号称“杀神”;
韩信,称王、封候、拜将、入相,被评为“略不世出”、“国士无双”,二十几岁便能统领千军万马,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远齐,南灭强楚,兵家四圣之一;
诸葛亮,不多介绍了,请坐下;
李靖,南平萧铣,东讨辅公祏(shí),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三千铁骑喋血虏庭,古未有辈;
李勣,两击薛延陀,平定碛北,大破东突厥、高句;
张良,“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成帝王之师”;
孙武,“提三万之众莫当天下”,打的楚国差点亡国,让原本属于“义战”的春秋进入了属于“血战”的战国,著有《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
吴起,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法、儒三家思想,帮谁谁就是王者,率五万魏武卒吊打五十万秦军,在魏则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兵家四圣之二——“亚圣”;
乐毅,帅弱燕之师,将号称第二强国的齐国差点团灭,连破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大司马田穰苴?
没听说过……
田穰苴也是一名著名军事家,一个很厉害的角色,厉害到司马迁单独给他列传——《司马穰苴列传》。
在齐景公时期,齐国遭到晋、燕二国人侵,无人可挡,齐景公六神无主、寝食难安。
就在这个时候,晏婴向齐景公推荐田穰苴,说:“穰苴虽说是田家的妾生之子,可是他‘文能附众,武能威敌’,希望君王给他个锻炼的机会。”
于是,齐景公召见田穰苴,同他谈论军事,田穰苴口沫横飞,使齐景公对他的才干非常欣赏,立即拜为将军,“授以兵柄”,领兵抗击晋国和燕国的军队。
初入仕途的田穰苴没有表现出职场新人应有的紧张、畏惧和惺惺之态,反而对齐景公说道:“君不以臣卑贱而擢升臣为将军,加之大夫之上,臣深感荣幸,可眼下毕竟‘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用以监军,乃可’。”
于是齐景公派出了宠臣庄贾。
田穰苴辞别景公后,立即前去知会庄贾,并约定于第二日中午在军门前相见。
庄贾很高兴。
田穰苴看见庄贾很高兴,自己也很高兴,因为他要用庄贾办一件极不厚道的事——诛杀庄贾。
监军是直接向君王负责的、同统帅分庭抗礼的一种临时性职务,对于整天呆在王宫耀武扬威的庄贾来说,打仗又是一件非常神气的差事,亲戚好友同僚络绎不绝前来道喜,庄贾“送之,留饮”。
结果第二天就迟到了。
田穰苴召来军正问道:“军法里对不如期而至之人作何处置”?
“当斩。”
庄贾这个时候才觉得,田穰苴从齐景公那儿要他不是看中了他这个人,而是看中了他这个脑袋,用他这颗人头来杀鸡儆猴立威的。
庄贾有点误解田穰苴,按照田穰苴的想法,派谁来都是一个死。
田穰苴深知自己地位低下,威望不足,只能靠诛杀贵族庄贾快速提升自身段位,使“三军惊惕”,树立军威。
战争非儿戏,没有绝对服从的钢铁纪律,只能等着被对手消灭,“治军严明,令出必行”,这是历代名将获取战争胜利之不二法宝。
接下来,田穰苴与将士们同甘共苦,嘘寒问暖、无微不至,亲自探望生病的部下,还把将军专供的物资粮食拿出来款待士兵,士兵感其恩,到了出征的时候,“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
当晋国听说田穰苴挂帅出征时,知其不可战胜,纷纷放弃所占据城池,齐国“不战而胜之”。
燕国觉得这是田穰苴第一次打仗,没把他放在眼里,结果被齐军痛击,趁势收复了所有沦陷的领土。
战争之最高境界不是斩杀敌军多少士兵,攻取多少城池,也不是掳掠多少财富,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才是战争最高境界,才是战争的“艺术”。
凯旋之日,齐景公亲自郊迎劳师,并即刻封田穰苴为大司马,田穰苴后世也以此为荣,渐渐以职为氏,故世人也多呼田穰苴为司马穰苴。
司马穰苴凯旋而归后从不居功自傲,也未结党营私,更没有干涉政务,因而深受齐景公赏识,田氏在齐国的地位就一天天地显贵起来。
后来,大夫鲍氏、高氏、国氏一班人记恨他,纷纷向齐景公进谗言,欲驱逐司马穰苴以削弱田氏势力,齐景公就解除了他的官职。
司马穰苴没有任何怨言,衣服一卷乐呵呵打包回家,颐养天年去了。
“拥兵自重”、“养寇自重”等行为是当权者最痛恶之行径,武将不但要能征惯战,还要忠君爱国,不要做与自己身份地位无关之事情,严格律己,安守本分。
按照我们现在的标准来看,司马穰苴也许并没啥过人之处,毕竟许多名将都做到了上述三点,但司马穰苴能抢占“武庙十哲”一席,和他平时喜欢写点东西不无关系——比如兵书之类。
如果给他一个尊号,我觉得“兵痴”挺合适的。
在司马穰苴任职大司马十余年间,不问政事,痴迷军事,一心钻研兵法,熟读《黄帝兵书》、《太公兵法》、《易经卜兵》等兵书,在前人基础上编纂完成了《司马兵法》一书。
该书对兵法精髓、治军思想、战争思想等有非常精辟之论述,在军事理论上具有承上启下之作用。
连司马迁都曰:“余读司马兵法,闳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如其文也,亦少襃矣若夫穰苴,区区为小国行师,何暇及司马兵法之揖让乎?世既多司马兵法,以故不论,著穰苴之列传焉。”
就凭一部精髓深妙、奇奥无穷的兵书,司马迁便为司马穰苴列传,还是为数不多的单传,可见其在历史中地位之尊。
没有一场经典之大规模战役,仅凭一部兵书,司马穰苴便成功挤兑项羽、卫青等盖世名将,位列“武庙十哲”。
气人不?
我们来看看其他人著书的情况。
孙武著有《孙子兵法》十三篇,吴起著有《吴子兵法》,韩信著有《韩信兵法》三篇,李靖著有《李靖六军镜》等多部兵书。
张良是《太公兵法》的传人,并与韩信一起整理历代兵书、序次兵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兵书整理,为中国军事学术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白起不仅会杀人,也会写书,虽然他的兵书字不多,只有17个字——“以诸侯之变,抚其恐惧,伐其骄慢,诛灭无道”。
诸葛亮虽然没打过仗,但生平有大量的著作(基本都亡佚了),根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当时曾有《诸葛氏集》行世,其中《南征》、《北出》、《计算》、《兵要》、《传运》、《军令》上中下这八篇,是明显的军事理论著作。
李勣虽然没有兵书拿得出手,但人家也有自己的绝活呀——医学。他曾参与编写世界上最早的、第一个由官方颁布的药典《唐本草》,也曾独自撰写了一卷《脉经》。
所以,入选“武庙十哲”的关键在于一个“哲”字。
具有哲学思想的军事家。
在历史上,入选“武庙十哲”这些人虽然战绩不是最拔尖的,但是他们拥有在绝对劣势的情况下,还能绝地翻盘的机会,其军事思想绝对是超越同时代的,甚至有一部足以影响千年军事理论著作,比如《孙子兵法》。
这件事告诉我们,在工作中想要有所精进,不仅本职工作要做得体面,还得要会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善于总结的水平,一定要培养著书传道的觉悟。
顺便说一句,后世的宋徽宗也模仿唐朝,搞了一个宋武庙七十二将,这个完全是凭军事成就论英雄的,司马穰苴以第三级东向第一的位次位列七十二将之一,并追尊为横山侯。
第一级仅一人,姜子牙;第二级也一人,张良;第三级也就十人,竞争也很激烈。
司马穰苴还有一个身份——孙武的叔叔,孙武学习的榜样兼偶像。
在司马穰苴的影响和关怀下,孙武刻苦练习,对“射”和“御”投入了比其他学生多数倍的努力。
在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学《诗》的时候,他就已经在研究《军志》、《军政》、《军礼》、《令典》等兵书,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但就在孙武学习和训练期间,齐国内部矛盾爆发,掌握齐国军政大权的四大家族(田氏、鲍氏、高氏、国氏)正式开战,为了抢班夺权无所不用其极,先是高氏拉着其他三大家族向当年推荐田穰苴的齐国重臣晏婴开战,然后田氏又拉着鲍氏和国氏两大家族向高氏宣战,齐国一时间大乱。
面对权势斗争风云突变的混乱局面,不要说孙武本人,就是整个家族稍有疏忽都将万劫不复。
齐国的局势已经不是简单的韬光养晦等待时机那么简单了,孙武决意离开乱糟糟的齐国,去远方建功立业,成就一生的抱负。
他觉得政治清明、君明臣贤、新兴气象的吴国,正是实现自己理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