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重耳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取名是个学问。
《说文》谓:“名,自命也。”名字是对生命的自我表述和认知符号。所以,在取名字的过程中,中国风俗文化有一个鲜明的特征,那就是趋吉避凶。
围绕着姓名的形音义理,形成了独特的吉祥姓名文化,这就成为姓名学一个显著的风俗特征——鲜明的取舍和趋避。
简单来说,名字要跟随人的一辈子,一定要取个好名字。如果你觉得你的名字很怪异,你可以考虑自己是否亲生的。
不过,在先秦时代,人们取名字还是很质朴的,没那么多讲究,比较随意,比如楚国令尹斗谷于菟,就是吃了老虎的奶,才叫“谷于菟”。又如郑庄公,因为生下来的时候差点难产,所以取名叫做“寤生”。
甚至身体上的一些特征也能用来取名字,比如周公旦的后裔周公黑肩,胳膊上有胎记;晋成公屁股上有胎记,就叫做姬黑臀;还比如马上出场的晋文公重耳。
重(chóng)耳不是耳朵上有胎记,而是长有附耳,和兔唇一样,属于发育畸形。但部分史书曰重耳不是有附耳,而是有重瞳,也就是眼睛有两个瞳孔,因为重瞳不好听,才改成的重耳。
黑臀都不嫌弃难听,何况重耳重瞳乎?我觉得不管是叫重耳还是叫重瞳,都不怎么顺口。
说重耳眼睛有两个瞳孔的,是因为在古代,相术师认为重瞳是一种异相、吉相,象征着吉利和富贵,往往是圣人的象征,比如仓颉、虞舜、项羽等都记载有重瞳,所以后人也将重耳理解为重瞳,也是为其春秋五霸之一增添戏剧效果。
是不是圣人不清楚,反正一直以来重耳的日子过得并不好,也可以说很狼狈。
重耳他爹晋献公是个狠角色,即位八年后将原晋国公族后裔尽数诛灭,巩固子孙政权之路的同时,率先实现任人唯贤,得以广纳天下才智,国力日盛。
晋献公在位时期,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把晋国从一个小国,一下子发展成为跨越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大国,为晋国未来的争霸,为晋文公的文治武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成为当世首屈一指的强国。
到了晋献公晚年,晋献公的续弦骊姬想立她的儿子奚齐为太子,使计离间挑拨晋献公与儿子申生、重耳、夷吾的感情。
按理说骊姬是有这个能力的,因为她是春秋史上少有的美女之一,庄子赞其:“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
出于对美人的宠爱,晋献公也不含糊,为了爱情奋不顾身,迫使太子申生自杀,立奚齐为太子,史称“骊姬之乱”。
申生死后,骊姬又要对重耳、夷吾动手了,重耳、夷吾二人没有申生那么呆板,扯开腿就跑,不顾风雨兼程,离开祖国,踏上了逃亡的道路。
那一年是公元前655年,重耳也已经四十三岁了,年龄也不小了,我胡汉三又回来了之类的英雄梦也没时间做了,只图能有个安身之所就行了,立命都不要奢望了。
重耳自幼喜好结交士人,人格魅力也修炼成精,同他一起逃亡的还有狐偃(舅舅)、赵衰、贾佗、先轸、魏武子、胥臣、介子推、颠颉等十五人。
他们逃亡的第一站就是北方狄人所建的翟国。翟国是重耳母亲的娘家,也是狐偃的老家。翟人对重耳一行非常热情,还将一名刚俘虏的女子赐予重耳为妻,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四年后,晋献公去世,骊姬的儿子公子奚齐继位,继位没几天,就被卿大夫里克刺杀。晋国又立骊姬妹妹的儿子卓子为晋君,又被里克刺杀。这下晋国没继承人了,就派人到翟国请重耳回国为君。
重耳也怕回国为君被里克刺杀,就找了一个借口辞谢,让他们去找另外一个公子夷吾。公元前650年,夷吾即位,史称晋惠公。
晋惠公即位后,借机把里克杀了,又担心重耳影响自己的王位,便诛杀了九位晋国大夫,并派刺客到翟国暗杀重耳。重耳一行的魏武子武功很高,多次帮重耳化险为夷,一下子就化险为夷了八年。
时间长了,重耳也很生气,只想与妻儿共享平凡人生,你却让我睡不能寐,便想借兵打回去,自己当国君。
重耳与众人商量,翟国国小,不能助其上位。公元前642年,在翟国待了十二年的重耳依依不舍的又踏上逃亡之路,去往卫国。
此时的卫文公因邢人、狄人联合入侵,对落难的重耳不能以礼相接待,卫国大夫宁庄子也从“礼、善、德”三个方面,劝说卫文公好好安排下重耳一行,不然等重耳为君后,一定会讨伐卫国(“君弗蚤图,卫而在讨”)。
卫文公不听劝告,决意要赶重耳走。重耳吃了闭门羹,非常恼怒,暗暗发誓将来为君后首先就要攻打卫国。
后来,卫文公礼轻重耳一事被左丘明创作成了一篇散文,这篇散文题目也很直接,叫做《卫文公不礼重耳》,读起来朗朗上口,看来左丘明也对此事抱有微词。
卫国去不了,重耳一行又踏上了去齐国的路途。
正巧齐国的齐桓公因管仲、隰朋去世,正在寻找贤能的人辅佐,听闻重耳一行来齐,非常高兴,用厚礼招待了他。齐桓公听说重耳要借兵复位,劝说重耳留在齐国一同治理,并把家族的一个少女齐姜嫁给重耳,并陪送二十辆马车,享受上卿待遇,除了管仲,重耳是第二个享受这一待遇的人。
重耳对此感到很满足,在齐国又过上了安逸小康的生活,甚至忘记了鸿鹄大志。
又过了四年,齐桓公去世,齐国在五公子争权夺利下内忧外患、霸权不在,重耳的生活也每况愈下,并且其特殊身份决定着未来的不可预测,指不定哪一天,齐国某位公子为谋取晋国的支持,将重耳献给晋惠公也说不定。
于是狐偃一行劝说重耳离开齐国,去寻求其他国家帮助,重耳不干,还时常对随行人员洗脑,灌输“人生来就是为了寻求安逸享乐的”这一观念(“人生安乐,孰知其他!”),让狐偃一行垂头丧气。
后来狐偃找到重耳老婆齐姜帮忙,齐姜方法也很粗暴,直接灌醉了重耳,让狐偃绑了继续逃亡(“醉重耳,载以行”)。
这一次,他们来到曹国。曹国国小,也不能帮助重耳复位,但曹共公还是很极力挽留,热情的招待了重耳一行,好吃好玩伺候,还安排重耳做保健。洗澡的时候,重耳总觉得窗外瑟瑟异响,便掀开了窗子,发现曹共公等几个人在鬼鬼祟祟的偷看自己,羞恼之下质问曹共公。
曹共公挠挠头,撇开特殊取向,不好意思的说:“听闻公子贤德闻于天下,且身有骈胁(又名骈肋,胁骨紧密相连如一整体,是一种生理畸形),是大贵之征,就想带大伙来瞅瞅(‘浴,薄而观之’)。”
堂堂一国之君,竟然对这种八卦之事颇感兴趣,还趁人家洗澡的时候偷偷观看,这种龌龊之事换谁都做不出来,曹共公不仅做了,还招呼一大家子看,重耳非常气愤,感觉自己的尊严收到了严重侮辱,不等天明,就离开了曹国。
你给我等着,我失去的尊严,一定要拿回来。
这一次,重耳率队继续南下,来到了正在冉冉升起的宋国。
不料宋襄公正与南方的楚国争夺霸主之位,此时的宋襄公刚刚经历了泓水之战,一败涂地,自己也中了一箭。在自顾不暇之际,对重耳非常客气,还按国礼接待了他,并对重耳一行实言以告:“宋国本是大国,但刚吃了败仗,变的势弱了,不足以帮你们回国,你们还是到大国去吧。”
重耳一行对宋襄公做法非常感动,也没再好意思打扰宋襄公,同宋襄公客气了几句后继续南行,到达郑国。
郑文公不仅是墙头草,更是一个势利眼,看到重耳落魄来投,也不加理会,大夫叔瞻劝郑文公以礼相待,郑文公没好气的斥责,每年像重耳这样逃忙的公子太多了,骗吃骗喝的,郑国收留的来吗?
叔瞻又劝郑文公,如果不以礼相待,那就杀了去,以绝后患。吓得重耳在郑境不敢逗留,径直往楚国跑去。七年后,晋文公、秦穆公围郑国,逼迫叔詹自杀。
公元前637年,重耳到达楚国,楚成王想要通过重耳达到收揽人心的目的,便以接待诸侯的礼节,热情接待重耳一行。
在热情好客方面,楚人一直都做得不错,尤其是吃的方面。
楚国在长期的东进南征北伐中,融合了各民族的饮食风俗,可以说楚国是一个狭南北民族饮食系统之精,携东西烹饪技术之长的一个舌尖之国。
当时的中原人对楚食评价相当高,《淮南子·齐俗训》记载“荆吴芬馨,以啖其口”,说的就是楚人制作的饮食菜肴被列为当世的“珍味”,后期的苏秦也说“楚国之食美于玉”。
春秋时期的楚国美食品类繁多,在《吕氏春秋·本味》中就记载楚人喜欢的肉食有猩唇(麋鹿脸部的干制品,是古代中国烹饪原料的八珍之首)、獾獾的脚掌、燃鸟的尾巴肉、旄牛尾巴和大象鼻子等;喜欢的鱼类有洞庭的鳙鱼、东海的鲕鱼、醴水的朱鳖。
《左传》记载,楚人送给郑灵公一只大鼋,被公子宋知道了,厚起脸皮跑去蹭饭,结果人家郑灵公舍不得不给他吃,以此为由引起了一场以臣弑君的大惨案,说明当时的中原人将楚国美食看的相当珍贵。
楚人饮食当属《楚辞》的《招魂》和《大招》两篇诗中记载最为全面,其中也有酒的记载。楚人酿酒方法多样,但最喜浓香甘裂的清酒,叫做楚沥。楚沥必用苞茅缩酒,所以当天子没有苞茅缩酒时,管仲就责怪楚成王“苞茅不贡,无以缩酒”。
重耳来楚,楚成王用八方珍肴,外加高档楚沥,热情的招待重耳,天天如此,基本每天不重样,吃的重耳不好意思,有时候便推辞宴请(“谢不敢当”),搞的赵衰每次都跟重耳做工作让他不要辞让,自己也跟着混吃混喝。
一个当世枭雄,一个乱世豪杰,英雄相逢,惺惺相惜,每晚必以酒当歌,千杯求醉。“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逃亡在外十八年的艰苦岁月,早已消磨尽了重耳的雄心壮志,感叹岁月流逝,跎蹉不已。
看见重耳哀叹连连,楚成王问重耳何事忧心忡忡?重耳才把一路受的窝囊气讲给楚成王听,讲完了,就顺势请求楚成王能否借兵给他杀回晋国,夺回君位?这时的楚成王已经是中原霸主,对于重耳借兵夺位的要求不假思索,一口承诺下来。
一日,楚成王又在和重耳喝酒,楚成王举起酒杯,与重耳半开玩笑:“公子如果成功返国,要怎么报答寡人呢?”
重耳流亡十九年,饱经世情冷暖,积累了丰富的洞察力和政治经验,楚成王看似玩笑的一句话,实则是在为楚国投资,重耳拿不定主意,不得不认真回答,稍加思索,恭敬地说:“金银玉帛,君王富富有余。我还真想不到该怎么报答您呢。”
这句场面上的客套话算是顾全了宾主双方的面子,“羽毛齿角玉帛,君王所馀”这句话即给了楚成王莫大的面子,“未知所以报”也等于说把皮球踢给了楚成王,如果楚成王当真开的玩笑,便不会继续追问下去,但是楚王不依不饶,看样子非要重耳表态:“虽然如此,公子到底应该用些什么来报答我呢?”
事情还没办,就开始索取,楚成王看起来也不是一个厚道的人,凡事都讲价钱,这下子就给寄人篱下的重耳出了一个难题,给什么好呢?金银玉帛?珍禽美女?永世修好?
这些都不重要,重耳明白,楚成王要的是政治利益,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割地称臣。
称臣是不可能的,重耳虽然落魄,但在事关国家尊严面前也绝不含糊,逃亡十八年,白眼见得多了,委屈受的也多,唯一不变的就是国家气节,不可能还没为晋君,就把晋国尊严出卖。
割地更不可能,晋国依仗黄河的地缘优势,称霸河北,如果割地,不管割什么地方,就好比将自己的家撕开一个口子,让楚国来守。
于是,重耳掷地有声地讲出了这样一段话:“即不得已,与君王以兵车会平原广泽,退避三舍。”
这句话彻底把大夫成得臣激怒了,指着重耳的鼻子骂道:“大胆狂徒,是不是大王对你太好了,目中无人了,胆敢说出这样大逆不道的话?”接着朝楚成王拜道:“今天重耳出言不逊,请杀了他。”
楚成王也觉得玩笑开大了,搞的双方下不来台,自嘲了一番,对成得臣说道:“晋公子品行高尚端正,他身边的随从个个身手不凡,在朝在野都颇有声望,却甘心追随公子久困于外,这些都说明上天都在眷顾公子,我怎么可以逆天杀了他呢?与我军相遇退避三舍,这样实诚的话又有什么可以反驳的呢?”
重耳开创霸业,与一帮得力干将有莫大关系。这些干将像精密的齿轮一样,在各自的岗位贡献出无以伦比的力量,帮助重耳开创不世功绩。
我们大致来了解下个这个当时世界上一流团队的人员构成。
赵衰——谋士、战略家、政治家,具备高超的道德修养,为晋国称霸出谋划策,是赵国始祖。
胥臣——重耳的老师,因材施教的教育家,善于识别人才。
狐偃——重耳的舅舅,股肱谋臣,随重耳出亡时,已逾花甲之年,仍不辞劳苦,夹辅重耳,在逃亡途中多次献计于重耳,成功帮重耳夺取霸业。
先轸——春秋战神,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元帅头衔的军事家。“春秋有其戒,晋先轸是也”,打仗同楚成王一样,毫无贵族精神,战无定式、诡计多端,既有筹谋策虑之长,又有临阵指挥之能,每战必胜,所向无敌。兵家经典《孙子兵法》,其实也就是以理论的形式总结先轸的战争艺术,如果先轸多学点文化,估计就没孙武什么事了。
魏武子——猛将,又名魏犨(chōu),晋国望族,以勇力闻世。在与楚成王和重耳打猎的过程中,生擒奇兽“貘”,楚成王赞道:“吾国中万不及一也。”城濮之战中,楚军被魏犨打的不战而怯,之后楚国人把不知死活的行为称为“找魏犨”,后简化为“找犨”,这就是当今“找抽”这个词的来源。
介子推——逃亡路途中曾割大腿肉给重耳吃,被后世儒家评价为“忠君之典范”,成为中国儒家传统观念中大丈夫精神的渊源。重耳为君后,介子推隐居“不言禄”,被重耳不小心烧死在山上。其忠君赴义、鄙弃功名利禄的气节,流芳百世,感人至深,后人便造了个“寒食节”来纪念他。为重耳团队的精神领袖。
颠颉——晋国大夫,性格仗义执言,严气刚烈。
这些能人异士,在重耳个人魅力的影响下,忠心追随二次创业,尽心尽责贡献才智,生死与共毫无怨言。在发挥领袖魅力,凝聚人心士气这点上,重耳绝对是那个时代的第一流人物。
这也得益于重耳的父亲晋献公,如果不是晋献公当初通过对旁支亲族的大肆杀戮,空出朝堂而任人唯贤,晋国也没有这么多的编制招录这些非公栋梁,使得人才辈出的异姓卿士得以参与晋国军政要务,奠定了将来百年霸业的“人才”之基。
再看看我们的楚成王,身边的重臣基本都是若敖(斗)氏一族,公族负担很重,发号施令孤掌难鸣,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当楚成王劝说成得臣时候放下佩剑的时候,成得臣不听君言,坚持要杀重耳,后被楚成王大声呵斥,才让成得臣掷刀悻悻离开。
场面一度尴尬。楚成王也满脸无奈,对重耳举杯表示歉意,重耳一行面面相觑,似有惧色——前路似乎充满迷雾,希望似乎更加渺茫。
放心吧重耳!过不了多久,命运即将会对你投以微笑。
取名是个学问。
《说文》谓:“名,自命也。”名字是对生命的自我表述和认知符号。所以,在取名字的过程中,中国风俗文化有一个鲜明的特征,那就是趋吉避凶。
围绕着姓名的形音义理,形成了独特的吉祥姓名文化,这就成为姓名学一个显著的风俗特征——鲜明的取舍和趋避。
简单来说,名字要跟随人的一辈子,一定要取个好名字。如果你觉得你的名字很怪异,你可以考虑自己是否亲生的。
不过,在先秦时代,人们取名字还是很质朴的,没那么多讲究,比较随意,比如楚国令尹斗谷于菟,就是吃了老虎的奶,才叫“谷于菟”。又如郑庄公,因为生下来的时候差点难产,所以取名叫做“寤生”。
甚至身体上的一些特征也能用来取名字,比如周公旦的后裔周公黑肩,胳膊上有胎记;晋成公屁股上有胎记,就叫做姬黑臀;还比如马上出场的晋文公重耳。
重(chóng)耳不是耳朵上有胎记,而是长有附耳,和兔唇一样,属于发育畸形。但部分史书曰重耳不是有附耳,而是有重瞳,也就是眼睛有两个瞳孔,因为重瞳不好听,才改成的重耳。
黑臀都不嫌弃难听,何况重耳重瞳乎?我觉得不管是叫重耳还是叫重瞳,都不怎么顺口。
说重耳眼睛有两个瞳孔的,是因为在古代,相术师认为重瞳是一种异相、吉相,象征着吉利和富贵,往往是圣人的象征,比如仓颉、虞舜、项羽等都记载有重瞳,所以后人也将重耳理解为重瞳,也是为其春秋五霸之一增添戏剧效果。
是不是圣人不清楚,反正一直以来重耳的日子过得并不好,也可以说很狼狈。
重耳他爹晋献公是个狠角色,即位八年后将原晋国公族后裔尽数诛灭,巩固子孙政权之路的同时,率先实现任人唯贤,得以广纳天下才智,国力日盛。
晋献公在位时期,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把晋国从一个小国,一下子发展成为跨越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大国,为晋国未来的争霸,为晋文公的文治武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成为当世首屈一指的强国。
到了晋献公晚年,晋献公的续弦骊姬想立她的儿子奚齐为太子,使计离间挑拨晋献公与儿子申生、重耳、夷吾的感情。
按理说骊姬是有这个能力的,因为她是春秋史上少有的美女之一,庄子赞其:“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
出于对美人的宠爱,晋献公也不含糊,为了爱情奋不顾身,迫使太子申生自杀,立奚齐为太子,史称“骊姬之乱”。
申生死后,骊姬又要对重耳、夷吾动手了,重耳、夷吾二人没有申生那么呆板,扯开腿就跑,不顾风雨兼程,离开祖国,踏上了逃亡的道路。
那一年是公元前655年,重耳也已经四十三岁了,年龄也不小了,我胡汉三又回来了之类的英雄梦也没时间做了,只图能有个安身之所就行了,立命都不要奢望了。
重耳自幼喜好结交士人,人格魅力也修炼成精,同他一起逃亡的还有狐偃(舅舅)、赵衰、贾佗、先轸、魏武子、胥臣、介子推、颠颉等十五人。
他们逃亡的第一站就是北方狄人所建的翟国。翟国是重耳母亲的娘家,也是狐偃的老家。翟人对重耳一行非常热情,还将一名刚俘虏的女子赐予重耳为妻,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四年后,晋献公去世,骊姬的儿子公子奚齐继位,继位没几天,就被卿大夫里克刺杀。晋国又立骊姬妹妹的儿子卓子为晋君,又被里克刺杀。这下晋国没继承人了,就派人到翟国请重耳回国为君。
重耳也怕回国为君被里克刺杀,就找了一个借口辞谢,让他们去找另外一个公子夷吾。公元前650年,夷吾即位,史称晋惠公。
晋惠公即位后,借机把里克杀了,又担心重耳影响自己的王位,便诛杀了九位晋国大夫,并派刺客到翟国暗杀重耳。重耳一行的魏武子武功很高,多次帮重耳化险为夷,一下子就化险为夷了八年。
时间长了,重耳也很生气,只想与妻儿共享平凡人生,你却让我睡不能寐,便想借兵打回去,自己当国君。
重耳与众人商量,翟国国小,不能助其上位。公元前642年,在翟国待了十二年的重耳依依不舍的又踏上逃亡之路,去往卫国。
此时的卫文公因邢人、狄人联合入侵,对落难的重耳不能以礼相接待,卫国大夫宁庄子也从“礼、善、德”三个方面,劝说卫文公好好安排下重耳一行,不然等重耳为君后,一定会讨伐卫国(“君弗蚤图,卫而在讨”)。
卫文公不听劝告,决意要赶重耳走。重耳吃了闭门羹,非常恼怒,暗暗发誓将来为君后首先就要攻打卫国。
后来,卫文公礼轻重耳一事被左丘明创作成了一篇散文,这篇散文题目也很直接,叫做《卫文公不礼重耳》,读起来朗朗上口,看来左丘明也对此事抱有微词。
卫国去不了,重耳一行又踏上了去齐国的路途。
正巧齐国的齐桓公因管仲、隰朋去世,正在寻找贤能的人辅佐,听闻重耳一行来齐,非常高兴,用厚礼招待了他。齐桓公听说重耳要借兵复位,劝说重耳留在齐国一同治理,并把家族的一个少女齐姜嫁给重耳,并陪送二十辆马车,享受上卿待遇,除了管仲,重耳是第二个享受这一待遇的人。
重耳对此感到很满足,在齐国又过上了安逸小康的生活,甚至忘记了鸿鹄大志。
又过了四年,齐桓公去世,齐国在五公子争权夺利下内忧外患、霸权不在,重耳的生活也每况愈下,并且其特殊身份决定着未来的不可预测,指不定哪一天,齐国某位公子为谋取晋国的支持,将重耳献给晋惠公也说不定。
于是狐偃一行劝说重耳离开齐国,去寻求其他国家帮助,重耳不干,还时常对随行人员洗脑,灌输“人生来就是为了寻求安逸享乐的”这一观念(“人生安乐,孰知其他!”),让狐偃一行垂头丧气。
后来狐偃找到重耳老婆齐姜帮忙,齐姜方法也很粗暴,直接灌醉了重耳,让狐偃绑了继续逃亡(“醉重耳,载以行”)。
这一次,他们来到曹国。曹国国小,也不能帮助重耳复位,但曹共公还是很极力挽留,热情的招待了重耳一行,好吃好玩伺候,还安排重耳做保健。洗澡的时候,重耳总觉得窗外瑟瑟异响,便掀开了窗子,发现曹共公等几个人在鬼鬼祟祟的偷看自己,羞恼之下质问曹共公。
曹共公挠挠头,撇开特殊取向,不好意思的说:“听闻公子贤德闻于天下,且身有骈胁(又名骈肋,胁骨紧密相连如一整体,是一种生理畸形),是大贵之征,就想带大伙来瞅瞅(‘浴,薄而观之’)。”
堂堂一国之君,竟然对这种八卦之事颇感兴趣,还趁人家洗澡的时候偷偷观看,这种龌龊之事换谁都做不出来,曹共公不仅做了,还招呼一大家子看,重耳非常气愤,感觉自己的尊严收到了严重侮辱,不等天明,就离开了曹国。
你给我等着,我失去的尊严,一定要拿回来。
这一次,重耳率队继续南下,来到了正在冉冉升起的宋国。
不料宋襄公正与南方的楚国争夺霸主之位,此时的宋襄公刚刚经历了泓水之战,一败涂地,自己也中了一箭。在自顾不暇之际,对重耳非常客气,还按国礼接待了他,并对重耳一行实言以告:“宋国本是大国,但刚吃了败仗,变的势弱了,不足以帮你们回国,你们还是到大国去吧。”
重耳一行对宋襄公做法非常感动,也没再好意思打扰宋襄公,同宋襄公客气了几句后继续南行,到达郑国。
郑文公不仅是墙头草,更是一个势利眼,看到重耳落魄来投,也不加理会,大夫叔瞻劝郑文公以礼相待,郑文公没好气的斥责,每年像重耳这样逃忙的公子太多了,骗吃骗喝的,郑国收留的来吗?
叔瞻又劝郑文公,如果不以礼相待,那就杀了去,以绝后患。吓得重耳在郑境不敢逗留,径直往楚国跑去。七年后,晋文公、秦穆公围郑国,逼迫叔詹自杀。
公元前637年,重耳到达楚国,楚成王想要通过重耳达到收揽人心的目的,便以接待诸侯的礼节,热情接待重耳一行。
在热情好客方面,楚人一直都做得不错,尤其是吃的方面。
楚国在长期的东进南征北伐中,融合了各民族的饮食风俗,可以说楚国是一个狭南北民族饮食系统之精,携东西烹饪技术之长的一个舌尖之国。
当时的中原人对楚食评价相当高,《淮南子·齐俗训》记载“荆吴芬馨,以啖其口”,说的就是楚人制作的饮食菜肴被列为当世的“珍味”,后期的苏秦也说“楚国之食美于玉”。
春秋时期的楚国美食品类繁多,在《吕氏春秋·本味》中就记载楚人喜欢的肉食有猩唇(麋鹿脸部的干制品,是古代中国烹饪原料的八珍之首)、獾獾的脚掌、燃鸟的尾巴肉、旄牛尾巴和大象鼻子等;喜欢的鱼类有洞庭的鳙鱼、东海的鲕鱼、醴水的朱鳖。
《左传》记载,楚人送给郑灵公一只大鼋,被公子宋知道了,厚起脸皮跑去蹭饭,结果人家郑灵公舍不得不给他吃,以此为由引起了一场以臣弑君的大惨案,说明当时的中原人将楚国美食看的相当珍贵。
楚人饮食当属《楚辞》的《招魂》和《大招》两篇诗中记载最为全面,其中也有酒的记载。楚人酿酒方法多样,但最喜浓香甘裂的清酒,叫做楚沥。楚沥必用苞茅缩酒,所以当天子没有苞茅缩酒时,管仲就责怪楚成王“苞茅不贡,无以缩酒”。
重耳来楚,楚成王用八方珍肴,外加高档楚沥,热情的招待重耳,天天如此,基本每天不重样,吃的重耳不好意思,有时候便推辞宴请(“谢不敢当”),搞的赵衰每次都跟重耳做工作让他不要辞让,自己也跟着混吃混喝。
一个当世枭雄,一个乱世豪杰,英雄相逢,惺惺相惜,每晚必以酒当歌,千杯求醉。“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逃亡在外十八年的艰苦岁月,早已消磨尽了重耳的雄心壮志,感叹岁月流逝,跎蹉不已。
看见重耳哀叹连连,楚成王问重耳何事忧心忡忡?重耳才把一路受的窝囊气讲给楚成王听,讲完了,就顺势请求楚成王能否借兵给他杀回晋国,夺回君位?这时的楚成王已经是中原霸主,对于重耳借兵夺位的要求不假思索,一口承诺下来。
一日,楚成王又在和重耳喝酒,楚成王举起酒杯,与重耳半开玩笑:“公子如果成功返国,要怎么报答寡人呢?”
重耳流亡十九年,饱经世情冷暖,积累了丰富的洞察力和政治经验,楚成王看似玩笑的一句话,实则是在为楚国投资,重耳拿不定主意,不得不认真回答,稍加思索,恭敬地说:“金银玉帛,君王富富有余。我还真想不到该怎么报答您呢。”
这句场面上的客套话算是顾全了宾主双方的面子,“羽毛齿角玉帛,君王所馀”这句话即给了楚成王莫大的面子,“未知所以报”也等于说把皮球踢给了楚成王,如果楚成王当真开的玩笑,便不会继续追问下去,但是楚王不依不饶,看样子非要重耳表态:“虽然如此,公子到底应该用些什么来报答我呢?”
事情还没办,就开始索取,楚成王看起来也不是一个厚道的人,凡事都讲价钱,这下子就给寄人篱下的重耳出了一个难题,给什么好呢?金银玉帛?珍禽美女?永世修好?
这些都不重要,重耳明白,楚成王要的是政治利益,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割地称臣。
称臣是不可能的,重耳虽然落魄,但在事关国家尊严面前也绝不含糊,逃亡十八年,白眼见得多了,委屈受的也多,唯一不变的就是国家气节,不可能还没为晋君,就把晋国尊严出卖。
割地更不可能,晋国依仗黄河的地缘优势,称霸河北,如果割地,不管割什么地方,就好比将自己的家撕开一个口子,让楚国来守。
于是,重耳掷地有声地讲出了这样一段话:“即不得已,与君王以兵车会平原广泽,退避三舍。”
这句话彻底把大夫成得臣激怒了,指着重耳的鼻子骂道:“大胆狂徒,是不是大王对你太好了,目中无人了,胆敢说出这样大逆不道的话?”接着朝楚成王拜道:“今天重耳出言不逊,请杀了他。”
楚成王也觉得玩笑开大了,搞的双方下不来台,自嘲了一番,对成得臣说道:“晋公子品行高尚端正,他身边的随从个个身手不凡,在朝在野都颇有声望,却甘心追随公子久困于外,这些都说明上天都在眷顾公子,我怎么可以逆天杀了他呢?与我军相遇退避三舍,这样实诚的话又有什么可以反驳的呢?”
重耳开创霸业,与一帮得力干将有莫大关系。这些干将像精密的齿轮一样,在各自的岗位贡献出无以伦比的力量,帮助重耳开创不世功绩。
我们大致来了解下个这个当时世界上一流团队的人员构成。
赵衰——谋士、战略家、政治家,具备高超的道德修养,为晋国称霸出谋划策,是赵国始祖。
胥臣——重耳的老师,因材施教的教育家,善于识别人才。
狐偃——重耳的舅舅,股肱谋臣,随重耳出亡时,已逾花甲之年,仍不辞劳苦,夹辅重耳,在逃亡途中多次献计于重耳,成功帮重耳夺取霸业。
先轸——春秋战神,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元帅头衔的军事家。“春秋有其戒,晋先轸是也”,打仗同楚成王一样,毫无贵族精神,战无定式、诡计多端,既有筹谋策虑之长,又有临阵指挥之能,每战必胜,所向无敌。兵家经典《孙子兵法》,其实也就是以理论的形式总结先轸的战争艺术,如果先轸多学点文化,估计就没孙武什么事了。
魏武子——猛将,又名魏犨(chōu),晋国望族,以勇力闻世。在与楚成王和重耳打猎的过程中,生擒奇兽“貘”,楚成王赞道:“吾国中万不及一也。”城濮之战中,楚军被魏犨打的不战而怯,之后楚国人把不知死活的行为称为“找魏犨”,后简化为“找犨”,这就是当今“找抽”这个词的来源。
介子推——逃亡路途中曾割大腿肉给重耳吃,被后世儒家评价为“忠君之典范”,成为中国儒家传统观念中大丈夫精神的渊源。重耳为君后,介子推隐居“不言禄”,被重耳不小心烧死在山上。其忠君赴义、鄙弃功名利禄的气节,流芳百世,感人至深,后人便造了个“寒食节”来纪念他。为重耳团队的精神领袖。
颠颉——晋国大夫,性格仗义执言,严气刚烈。
这些能人异士,在重耳个人魅力的影响下,忠心追随二次创业,尽心尽责贡献才智,生死与共毫无怨言。在发挥领袖魅力,凝聚人心士气这点上,重耳绝对是那个时代的第一流人物。
这也得益于重耳的父亲晋献公,如果不是晋献公当初通过对旁支亲族的大肆杀戮,空出朝堂而任人唯贤,晋国也没有这么多的编制招录这些非公栋梁,使得人才辈出的异姓卿士得以参与晋国军政要务,奠定了将来百年霸业的“人才”之基。
再看看我们的楚成王,身边的重臣基本都是若敖(斗)氏一族,公族负担很重,发号施令孤掌难鸣,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当楚成王劝说成得臣时候放下佩剑的时候,成得臣不听君言,坚持要杀重耳,后被楚成王大声呵斥,才让成得臣掷刀悻悻离开。
场面一度尴尬。楚成王也满脸无奈,对重耳举杯表示歉意,重耳一行面面相觑,似有惧色——前路似乎充满迷雾,希望似乎更加渺茫。
放心吧重耳!过不了多久,命运即将会对你投以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