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楚囚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宋·张栻《立春偶成》
冰雪初融,又到了第二年春天,楚成王兴致勃勃的和令尹子文、儿子商臣、熊职等王公贵族赏花游园,突然接到宋襄公书信,邀请楚成王到宋国的鹿上(今安徽阜阳市南)参加会议,商讨天下之事。
参加会议的还有齐国的齐孝公。来信再三声明,本次会议要学习以往会盟的做法——衣裳之会,不带兵车。
也就是说为表诚意,单身赴会。
楚成王认为有诈,担心自己去了回不来,毕竟有宋襄公扣押滕宣公的事例在先,拿不定主意,便同子文商议。
子文认为,宋襄公表面上道貌岸然、为人正派,实则颇具心机,其性争强好胜。一直以来,宋国不甘位居齐国之下,觊觎霸主之位早有。现今中原霸主缺位的关键时刻,宋襄公更要在各诸侯间,营造一种尊德守礼的光辉形象。此三国大会,各诸侯国都颇为关注,宋襄公必然不敢随意造次,建议楚王此次不但可应邀前往参会,更可不带一兵一卒,以彰显楚国博大气势,这样一来,宋襄公也没理由对楚王下手。
见楚成王还在犹豫,子文又指了指宋襄公送来的重礼,认为宋襄公素来简朴小气,今番肯下重礼邀请,还是很有诚意的。
公元前639年春,齐、楚二国国君应邀赴宋参加会盟,宋襄公大喜过望,自毁俭朴之名,将会馆修的大气非凡,极尽豪华。
凡是做事没底的人,定会做足面子之事来弥补,也就是用物质消费来营造一种被需求的假象,获取社会阶级认同感,俗话也称为打肿脸充胖子。宋襄公想做盟主一事,心里也没底,因为当盟主这件事确实有难度。
周王室势强的时候,周天子就自带盟主光环,有很强的的组织能力,一呼百应。
周王室衰败的时候,周天子说话就没人听,于是各诸侯国各自为政,一盘散沙。在这种情况下,失去组织的姬姓诸国只能单打独斗,面临来自各方势力的威胁,有的来自同宗、同族相残,有的来自四夷入侵,中原一片混乱、危机四伏。
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有一个人来号令诸国,建立新的秩序,不至于华夏文明在长期的内耗中被灭亡。这个人必须要德仁兼备,德才能服众;必须要孔武有力,武才能挟众;还必须要有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你没钱,说的话再有理都没人搭理。
比如第一届霸主齐桓公,很称职,有钱能打讲道理。
而我们的宋襄公,除了协助齐孝公上位以后,也没几件事情拿得出手,后来扣押滕宣公,活祭鄫国国君,兵围曹国,更是为其掉粉无数,甚至他的哥哥公子目夷,也劝谏他说:“小国争盟,祸也。”
但宋襄公很固执,听不进去任何话,平定齐国一事让他野心爆棚,他觉得本次鹿上会盟,齐、楚二国都来了,说明事情也就成了一半。
齐孝公来,是因为感谢宋襄公助其上位,卖他一个面子。
楚成王来,是因为好奇,好奇宋国在没任何实力的情况下,为什么宋襄公要当盟主。
于是,在会议上,宋襄公将自任盟主一事,向齐孝公、楚成王委婉的进行了表达,希望二国能予支持。
作为上一任霸主之子的齐孝公是很有想法的——齐桓公还没死透,你就盯上盟主之位了?齐国再弱,也比宋国强大不少,你这样着急,眼里还有没我这个齐侯?
但有想法也只能憋着。
自从齐桓公死后,整个齐鲁乃至东夷地区的格局极为复杂,过去很多依附于齐国的小国都开始蠢蠢欲动,大有闹独立的趋势。
齐国又经过几个公子一折腾,实力下滑、日渐势弱,巩固周边地区及内政,必须依仗宋国力量来重整旗鼓。
考虑目前种种因素,齐孝公堆砌笑意,表示认可。
就算齐孝公有想法,宋襄公也不大理会,对于刚上位的齐孝公来说,好比雏鸟一样,玩弄于股掌。宋襄公的重点是楚成王。秦淮以南基本上被楚国占据,家大业大,并且当时很多诸侯国都是楚国的与国(友好结盟的国家),宋襄公不得不“求诸侯与楚”,他认为,只要楚国同意,那自己当盟主就没问题。
宋襄公将齐孝公挤到一边,自己亲切的坐到楚成王身边,仔细的盘点目前局势,指出自己当盟主的优势,分析当下各国间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的宏图展望等等,深刻的提出,当前的主要矛盾是礼乐崩坏同国家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导致国家动荡和区域性动荡的主要因素,建议楚成王要同中原各国一起互惠互利,营造更高层次的中原秩序。
宋襄公说的有理有据,天下大小事务无一不通、无一不晓,但楚成王越听越觉得宋襄公在与虎谋皮。
熬了几十年,终于熬死了齐桓公,自己可以称霸了,你一个小小的宋国来凑什么热闹跟我抢盟主?
楚成王隐忍不发,这是宋国的地盘,发了火会被囚禁的,于是楚成王少见的对宋襄公虚与委蛇,满脸堆笑,连声应诺,还建议为公平起见,到时候来个民主选举,自己一定会投宋襄公一票。
宋襄公大喜。
大喜来得早,离大悲也就不远了。
人都走的没影子了,宋襄公还在目朝齐孝公和楚成王离别的方向,依依不舍,宋襄公相信,几个月后,自己建盟当盟主一定很成功。在他的内心,盟主之位已是板上钉钉,甚至开始幻想着当盟主的威风。
但另一边的楚成王心里就不好受了,据《楚世家》说,楚成王在回国的路上愤愤不平、大骂不已:“召寡人会盟?到时候我定要好好羞辱你一番。”
公元前639年秋,应宋襄公邀请,楚成王、陈穆公、蔡庄公、郑文公、许僖公、曹共公,在宋国的盂地(今河南睢县)会见,史称“盂地之盟”。
齐孝公缺勤,缺勤的原因大家都很清楚——不服。
来的国家也不少,宋襄公便开始宣布大会开始。
按照会议议程,宋襄公首先对天下局势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得出一个重要的结果——要立盟主,继承齐桓公遗志,维护中原礼仪。
与会人员点头称是,使劲的鼓掌,对宋襄公的提议连声叫好,尤其是齐桓公忠实的拥趸陈穆公,更是热泪盈眶。
接着,进入举荐环节。
郑文公排位最高,首先站了起来。他看了看台上的宋襄公,又看了看座位末次的楚成王,轻咳一声,推荐楚成王。他的理由是楚成王扫平了来自江汉以南的其他威胁,统一了江汉地区,维护了汉阳诸侯的稳定团结,对汉水以西的西夷也实行了有效管控,对维护中原地区稳定繁荣功不可没。
看来楚成王的一千斤铜没有白送。
宋襄公觉得剧情不应是这样发展的,理想的状态是首先楚成王先站出来,双臂一振,拥护自己为盟主,其他诸侯鼓掌附和,然后就结束了,议程精简、功德圆满,怎么半路杀出个郑文公?还举荐的是别人?
宋襄公满脸疑惑,朝下面的楚成王对了对眼色,楚成王也看着宋襄公,耸耸肩,表示自己并不知情。
接着站起来的是曹共公。曹共公满脸怒气,看来对宋襄公曾经围攻自己一事耿耿于怀,也在这当头提出自己意见。他认为,盟主人选多的是,但要选一个人人都得服气的不多。论实力,齐、楚二国不分上下,论仁德,大家半斤八两,论贡献,都比不上齐国,齐国既然退出,那就论实力举荐楚成王。
宋襄公此时很后悔,后悔当时应该继续接着打曹国三个月,打灭了最好。
许僖公自然不用多说,当初为了投降楚国,投降的方式还致敬了宋国开国始祖宋微子的方式,对楚国自然交好,此时也推荐楚成王。他认为,楚成王当时亲自给他解缚一事,体现了一个伟大君主高尚的节操和胸怀。
宋襄公听罢,为当时父亲宋桓公没继续要求齐桓公攻打许国,而再次感到懊悔。
蔡庄公曾经劝许僖公投降楚成王,自然也是楚成王一党,也推荐楚成王。
陈穆公按理说还是楚成王表舅,权衡利弊下也投了楚成王一票。
六国参会,就有五票投给了楚成王,如果楚成王来个自荐,便是全票通过,也不明白当时宋襄公是如何找的这几个国家。
不过宋襄公不着急,因为关键的一票来自楚成王,楚成王的一票有决定权,他这一票的去向将成为盟主之位的最终归属。宋襄公轻松的看着楚成王,自信满满。
楚成王见终于轮到座位末次的自己发言了,在宋襄公满怀希望的眼神下,缓缓起立,开口道:“既然大家抬爱寡人,盟主之位也就当仁不让了,今后……。”
楚成王后面说的啥,宋襄公已然听不清,头脑一片空白,感觉被楚成王深深的摆了一道,气愤之下,全然顾不得形象,站起来打断楚成王就职讲话,厉声喝道:“小小子爵,怎么能做盟主?”
楚成王细心向宋襄公解释道,这本是民主投票的结果,自己也不能违背民意,再说自己身为楚王,今后也只能负重前行,为大家搞好福利了。
宋襄公气愤万千,愤愤不平:“你这个王是自己封的,不算数的,我还不是可以自己封王。”
眼看话不投机,双方僵持不下,楚成王觉得戏演完了,向身边的大将成得臣(子玉)示意,成得臣急忙出门。不多时,只听得门外杀声震天,斗勃领一队楚兵冲了进来,在楚成王的授意下,将宋襄公拿住。
宋襄公着急了,大声质问楚成王:“不是说好了此番是乘车之会,不与兵车吗?”
楚成王也一本正经的回应道:“寡人乃南蛮,不懂你们规矩,还请谅解。”宋襄公眼睛一闭,后悔没听公子目夷的劝说也带点兵的,再三懊悔。
楚成王说完,在各国君主的注目下,登上高台,就任盟主仪式。仪式完毕,楚成王押解宋襄公,回到楚国。
可怜宋襄公,一腔热血,被楚成王浇了一个透心凉。
还没等楚成王向令尹子文报喜,子文便已冲到楚成王面前,质问楚成王单独出差开个会,怎么还将宋襄公带回来了?
楚成王便将当时情况说了出来,他认为,囚禁宋襄公,一来可以打消宋国嚣张气焰,二来可令宋国臣服楚国,三来也可震慑其它诸侯。
子文认为,宋襄公囚禁滕宣公,活祭鄫国国君,兵围曹国,已在各诸侯国中仁义尽失。本次会盟,宋襄公不自量力,妄想成就盟主霸业,并求诸侯与楚,全没有谦让的礼节,又让宋襄公不得人心。但楚成王在衣裳之会上设伏兵擒拿宋襄公,反而让宋襄公之前的举动被淡忘,不经意间将自己推上头条人物,在各诸侯间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
子文说法后来得到印证,这次会盟中楚成王的做法,导致后来的许多会盟都缺乏诚信,比如华元弭兵、向戌弭兵,以及齐、鲁的夹谷之盟,都隐含了杀机。
楚成王不信,原先做法,哪个不是囚禁了国君后,才让该国臣服的?难道宋国就是例外?赌气之下,楚成王带领大将成得臣、斗勃,领兵伐宋,定要将宋臣服。
手上有了宋襄公这张王牌,楚军轻轻松松一路杀到宋国国都,楚成王见城池紧锁,士兵严阵以待,便让人前去喊话,转达宋襄公在自己手里,让里面的人献城投降,以保国君性命无忧。
安排妥当,楚成王静候佳音。
不一会,喊话人回复,宋国已新立公子目夷为国君,原国君费了,不要了,请大王随便处置,宋国连原国君的谥号都想好了,叫做宋废公,如果被杀了,也可以谥号宋哀公。
楚成王拍案而起:“那怎么行?兹甫(宋襄公)还活得好好的,怎么能够令立新君?”
旁边一人上前劝道:“大王息怒,宋国肯定是担心大王挟宋君而有所求,才出此下策,待大王放我回去,一定按照大王要求行事。”
楚成王定睛一看,劝诫之人就是宋襄公本人,顿时气血上涌,差点翻了过去,稍作安顿,便问之:“公子目夷比你如何?”
宋襄公道:“我哥目夷贤能,当初我让位与他时,他竟然逃到了卫国避我,是忠义仁义之人。”
楚成王听罢,看着对面傻笑的宋襄公,万念俱空,对旁边的成得臣摆了个手势,示意将宋襄公推出去杀了。
成得臣马上劝阻,认为杀不得,宋襄公仁义,杀了宋襄公,不仅与宋国结下怨仇,还与中原诸国也结下了梁子,不如将宋襄公送回宋国继位,这样一来,既可以卖宋国一个人情,也可以礼仪之由将宋襄公扶正,博得一个好名声。
楚成王一听,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便让成得臣按方案实施。结果,宋国回话,旧国君被俘虏,已使宋国蒙受侮辱,即使回来也不能够为国君了。成得臣便下令攻打,一连打了三天,损兵折将不说,打的楚军士气低落。
楚成王一看这也不是个办法,原来当个宝,现在白送都没人要,便让成得臣另想他法。成得臣沉思良久,无计可出。宋襄公沉不住气了,上前一步,对楚成王道他有一计,不知可行否?
楚成王看着这个一无是处的奇货,又好气又好笑,便示意宋襄公说下去。
宋襄公站直身子,在大帐踱着方步,说道:“上次会盟,齐、鲁二国没到,我有恩与齐国,齐国必定帮我,暂且放一边。鲁国是礼仪之邦,而且鲁侯特别贤明,一向帮助齐国成就霸业,且得到各国信任,如果大王将我献给鲁国,鲁侯一定会为我向宋国求情,宋国必会迫于压力,让我上位。如宋国不允我上位,鲁侯必定恼怒,到时大王可以此为由,召集鲁侯及其他诸侯,攻打宋国,助我上位。这样一来,大王不仅可与鲁国修好,而且立礼仪与诸国,岂不是一举两得?”
楚成王一听,心中暗道:“果然心思甚密,除了不知自己几斤几两外,是当盟主的好苗子。”于是退兵,派人通知齐、鲁二国国君,在薄地会面。
同年冬,齐、鲁二国国君应邀会面,楚成王将宋襄公归还鲁僖公,公子目夷听闻宋襄公已被楚成王释放,安排车马将宋襄公接回宋国上位,这一闹剧才宣告结束。楚成王也顺利将这个烫手山芋踢了出去,心情大好。
不管如何,楚国这次总算在中原诸国面前耀武扬威了一把,几百年来,楚国所受的无端鄙夷,这一次,终于用强大的实力,向中原诸侯展示了一种唯我独尊的鸟瞰之势,一种凌驾诸国之上的一种恣意霸权。
而这种霸权,也会被人利用,比如郑国。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宋·张栻《立春偶成》
冰雪初融,又到了第二年春天,楚成王兴致勃勃的和令尹子文、儿子商臣、熊职等王公贵族赏花游园,突然接到宋襄公书信,邀请楚成王到宋国的鹿上(今安徽阜阳市南)参加会议,商讨天下之事。
参加会议的还有齐国的齐孝公。来信再三声明,本次会议要学习以往会盟的做法——衣裳之会,不带兵车。
也就是说为表诚意,单身赴会。
楚成王认为有诈,担心自己去了回不来,毕竟有宋襄公扣押滕宣公的事例在先,拿不定主意,便同子文商议。
子文认为,宋襄公表面上道貌岸然、为人正派,实则颇具心机,其性争强好胜。一直以来,宋国不甘位居齐国之下,觊觎霸主之位早有。现今中原霸主缺位的关键时刻,宋襄公更要在各诸侯间,营造一种尊德守礼的光辉形象。此三国大会,各诸侯国都颇为关注,宋襄公必然不敢随意造次,建议楚王此次不但可应邀前往参会,更可不带一兵一卒,以彰显楚国博大气势,这样一来,宋襄公也没理由对楚王下手。
见楚成王还在犹豫,子文又指了指宋襄公送来的重礼,认为宋襄公素来简朴小气,今番肯下重礼邀请,还是很有诚意的。
公元前639年春,齐、楚二国国君应邀赴宋参加会盟,宋襄公大喜过望,自毁俭朴之名,将会馆修的大气非凡,极尽豪华。
凡是做事没底的人,定会做足面子之事来弥补,也就是用物质消费来营造一种被需求的假象,获取社会阶级认同感,俗话也称为打肿脸充胖子。宋襄公想做盟主一事,心里也没底,因为当盟主这件事确实有难度。
周王室势强的时候,周天子就自带盟主光环,有很强的的组织能力,一呼百应。
周王室衰败的时候,周天子说话就没人听,于是各诸侯国各自为政,一盘散沙。在这种情况下,失去组织的姬姓诸国只能单打独斗,面临来自各方势力的威胁,有的来自同宗、同族相残,有的来自四夷入侵,中原一片混乱、危机四伏。
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有一个人来号令诸国,建立新的秩序,不至于华夏文明在长期的内耗中被灭亡。这个人必须要德仁兼备,德才能服众;必须要孔武有力,武才能挟众;还必须要有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你没钱,说的话再有理都没人搭理。
比如第一届霸主齐桓公,很称职,有钱能打讲道理。
而我们的宋襄公,除了协助齐孝公上位以后,也没几件事情拿得出手,后来扣押滕宣公,活祭鄫国国君,兵围曹国,更是为其掉粉无数,甚至他的哥哥公子目夷,也劝谏他说:“小国争盟,祸也。”
但宋襄公很固执,听不进去任何话,平定齐国一事让他野心爆棚,他觉得本次鹿上会盟,齐、楚二国都来了,说明事情也就成了一半。
齐孝公来,是因为感谢宋襄公助其上位,卖他一个面子。
楚成王来,是因为好奇,好奇宋国在没任何实力的情况下,为什么宋襄公要当盟主。
于是,在会议上,宋襄公将自任盟主一事,向齐孝公、楚成王委婉的进行了表达,希望二国能予支持。
作为上一任霸主之子的齐孝公是很有想法的——齐桓公还没死透,你就盯上盟主之位了?齐国再弱,也比宋国强大不少,你这样着急,眼里还有没我这个齐侯?
但有想法也只能憋着。
自从齐桓公死后,整个齐鲁乃至东夷地区的格局极为复杂,过去很多依附于齐国的小国都开始蠢蠢欲动,大有闹独立的趋势。
齐国又经过几个公子一折腾,实力下滑、日渐势弱,巩固周边地区及内政,必须依仗宋国力量来重整旗鼓。
考虑目前种种因素,齐孝公堆砌笑意,表示认可。
就算齐孝公有想法,宋襄公也不大理会,对于刚上位的齐孝公来说,好比雏鸟一样,玩弄于股掌。宋襄公的重点是楚成王。秦淮以南基本上被楚国占据,家大业大,并且当时很多诸侯国都是楚国的与国(友好结盟的国家),宋襄公不得不“求诸侯与楚”,他认为,只要楚国同意,那自己当盟主就没问题。
宋襄公将齐孝公挤到一边,自己亲切的坐到楚成王身边,仔细的盘点目前局势,指出自己当盟主的优势,分析当下各国间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的宏图展望等等,深刻的提出,当前的主要矛盾是礼乐崩坏同国家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导致国家动荡和区域性动荡的主要因素,建议楚成王要同中原各国一起互惠互利,营造更高层次的中原秩序。
宋襄公说的有理有据,天下大小事务无一不通、无一不晓,但楚成王越听越觉得宋襄公在与虎谋皮。
熬了几十年,终于熬死了齐桓公,自己可以称霸了,你一个小小的宋国来凑什么热闹跟我抢盟主?
楚成王隐忍不发,这是宋国的地盘,发了火会被囚禁的,于是楚成王少见的对宋襄公虚与委蛇,满脸堆笑,连声应诺,还建议为公平起见,到时候来个民主选举,自己一定会投宋襄公一票。
宋襄公大喜。
大喜来得早,离大悲也就不远了。
人都走的没影子了,宋襄公还在目朝齐孝公和楚成王离别的方向,依依不舍,宋襄公相信,几个月后,自己建盟当盟主一定很成功。在他的内心,盟主之位已是板上钉钉,甚至开始幻想着当盟主的威风。
但另一边的楚成王心里就不好受了,据《楚世家》说,楚成王在回国的路上愤愤不平、大骂不已:“召寡人会盟?到时候我定要好好羞辱你一番。”
公元前639年秋,应宋襄公邀请,楚成王、陈穆公、蔡庄公、郑文公、许僖公、曹共公,在宋国的盂地(今河南睢县)会见,史称“盂地之盟”。
齐孝公缺勤,缺勤的原因大家都很清楚——不服。
来的国家也不少,宋襄公便开始宣布大会开始。
按照会议议程,宋襄公首先对天下局势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得出一个重要的结果——要立盟主,继承齐桓公遗志,维护中原礼仪。
与会人员点头称是,使劲的鼓掌,对宋襄公的提议连声叫好,尤其是齐桓公忠实的拥趸陈穆公,更是热泪盈眶。
接着,进入举荐环节。
郑文公排位最高,首先站了起来。他看了看台上的宋襄公,又看了看座位末次的楚成王,轻咳一声,推荐楚成王。他的理由是楚成王扫平了来自江汉以南的其他威胁,统一了江汉地区,维护了汉阳诸侯的稳定团结,对汉水以西的西夷也实行了有效管控,对维护中原地区稳定繁荣功不可没。
看来楚成王的一千斤铜没有白送。
宋襄公觉得剧情不应是这样发展的,理想的状态是首先楚成王先站出来,双臂一振,拥护自己为盟主,其他诸侯鼓掌附和,然后就结束了,议程精简、功德圆满,怎么半路杀出个郑文公?还举荐的是别人?
宋襄公满脸疑惑,朝下面的楚成王对了对眼色,楚成王也看着宋襄公,耸耸肩,表示自己并不知情。
接着站起来的是曹共公。曹共公满脸怒气,看来对宋襄公曾经围攻自己一事耿耿于怀,也在这当头提出自己意见。他认为,盟主人选多的是,但要选一个人人都得服气的不多。论实力,齐、楚二国不分上下,论仁德,大家半斤八两,论贡献,都比不上齐国,齐国既然退出,那就论实力举荐楚成王。
宋襄公此时很后悔,后悔当时应该继续接着打曹国三个月,打灭了最好。
许僖公自然不用多说,当初为了投降楚国,投降的方式还致敬了宋国开国始祖宋微子的方式,对楚国自然交好,此时也推荐楚成王。他认为,楚成王当时亲自给他解缚一事,体现了一个伟大君主高尚的节操和胸怀。
宋襄公听罢,为当时父亲宋桓公没继续要求齐桓公攻打许国,而再次感到懊悔。
蔡庄公曾经劝许僖公投降楚成王,自然也是楚成王一党,也推荐楚成王。
陈穆公按理说还是楚成王表舅,权衡利弊下也投了楚成王一票。
六国参会,就有五票投给了楚成王,如果楚成王来个自荐,便是全票通过,也不明白当时宋襄公是如何找的这几个国家。
不过宋襄公不着急,因为关键的一票来自楚成王,楚成王的一票有决定权,他这一票的去向将成为盟主之位的最终归属。宋襄公轻松的看着楚成王,自信满满。
楚成王见终于轮到座位末次的自己发言了,在宋襄公满怀希望的眼神下,缓缓起立,开口道:“既然大家抬爱寡人,盟主之位也就当仁不让了,今后……。”
楚成王后面说的啥,宋襄公已然听不清,头脑一片空白,感觉被楚成王深深的摆了一道,气愤之下,全然顾不得形象,站起来打断楚成王就职讲话,厉声喝道:“小小子爵,怎么能做盟主?”
楚成王细心向宋襄公解释道,这本是民主投票的结果,自己也不能违背民意,再说自己身为楚王,今后也只能负重前行,为大家搞好福利了。
宋襄公气愤万千,愤愤不平:“你这个王是自己封的,不算数的,我还不是可以自己封王。”
眼看话不投机,双方僵持不下,楚成王觉得戏演完了,向身边的大将成得臣(子玉)示意,成得臣急忙出门。不多时,只听得门外杀声震天,斗勃领一队楚兵冲了进来,在楚成王的授意下,将宋襄公拿住。
宋襄公着急了,大声质问楚成王:“不是说好了此番是乘车之会,不与兵车吗?”
楚成王也一本正经的回应道:“寡人乃南蛮,不懂你们规矩,还请谅解。”宋襄公眼睛一闭,后悔没听公子目夷的劝说也带点兵的,再三懊悔。
楚成王说完,在各国君主的注目下,登上高台,就任盟主仪式。仪式完毕,楚成王押解宋襄公,回到楚国。
可怜宋襄公,一腔热血,被楚成王浇了一个透心凉。
还没等楚成王向令尹子文报喜,子文便已冲到楚成王面前,质问楚成王单独出差开个会,怎么还将宋襄公带回来了?
楚成王便将当时情况说了出来,他认为,囚禁宋襄公,一来可以打消宋国嚣张气焰,二来可令宋国臣服楚国,三来也可震慑其它诸侯。
子文认为,宋襄公囚禁滕宣公,活祭鄫国国君,兵围曹国,已在各诸侯国中仁义尽失。本次会盟,宋襄公不自量力,妄想成就盟主霸业,并求诸侯与楚,全没有谦让的礼节,又让宋襄公不得人心。但楚成王在衣裳之会上设伏兵擒拿宋襄公,反而让宋襄公之前的举动被淡忘,不经意间将自己推上头条人物,在各诸侯间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
子文说法后来得到印证,这次会盟中楚成王的做法,导致后来的许多会盟都缺乏诚信,比如华元弭兵、向戌弭兵,以及齐、鲁的夹谷之盟,都隐含了杀机。
楚成王不信,原先做法,哪个不是囚禁了国君后,才让该国臣服的?难道宋国就是例外?赌气之下,楚成王带领大将成得臣、斗勃,领兵伐宋,定要将宋臣服。
手上有了宋襄公这张王牌,楚军轻轻松松一路杀到宋国国都,楚成王见城池紧锁,士兵严阵以待,便让人前去喊话,转达宋襄公在自己手里,让里面的人献城投降,以保国君性命无忧。
安排妥当,楚成王静候佳音。
不一会,喊话人回复,宋国已新立公子目夷为国君,原国君费了,不要了,请大王随便处置,宋国连原国君的谥号都想好了,叫做宋废公,如果被杀了,也可以谥号宋哀公。
楚成王拍案而起:“那怎么行?兹甫(宋襄公)还活得好好的,怎么能够令立新君?”
旁边一人上前劝道:“大王息怒,宋国肯定是担心大王挟宋君而有所求,才出此下策,待大王放我回去,一定按照大王要求行事。”
楚成王定睛一看,劝诫之人就是宋襄公本人,顿时气血上涌,差点翻了过去,稍作安顿,便问之:“公子目夷比你如何?”
宋襄公道:“我哥目夷贤能,当初我让位与他时,他竟然逃到了卫国避我,是忠义仁义之人。”
楚成王听罢,看着对面傻笑的宋襄公,万念俱空,对旁边的成得臣摆了个手势,示意将宋襄公推出去杀了。
成得臣马上劝阻,认为杀不得,宋襄公仁义,杀了宋襄公,不仅与宋国结下怨仇,还与中原诸国也结下了梁子,不如将宋襄公送回宋国继位,这样一来,既可以卖宋国一个人情,也可以礼仪之由将宋襄公扶正,博得一个好名声。
楚成王一听,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便让成得臣按方案实施。结果,宋国回话,旧国君被俘虏,已使宋国蒙受侮辱,即使回来也不能够为国君了。成得臣便下令攻打,一连打了三天,损兵折将不说,打的楚军士气低落。
楚成王一看这也不是个办法,原来当个宝,现在白送都没人要,便让成得臣另想他法。成得臣沉思良久,无计可出。宋襄公沉不住气了,上前一步,对楚成王道他有一计,不知可行否?
楚成王看着这个一无是处的奇货,又好气又好笑,便示意宋襄公说下去。
宋襄公站直身子,在大帐踱着方步,说道:“上次会盟,齐、鲁二国没到,我有恩与齐国,齐国必定帮我,暂且放一边。鲁国是礼仪之邦,而且鲁侯特别贤明,一向帮助齐国成就霸业,且得到各国信任,如果大王将我献给鲁国,鲁侯一定会为我向宋国求情,宋国必会迫于压力,让我上位。如宋国不允我上位,鲁侯必定恼怒,到时大王可以此为由,召集鲁侯及其他诸侯,攻打宋国,助我上位。这样一来,大王不仅可与鲁国修好,而且立礼仪与诸国,岂不是一举两得?”
楚成王一听,心中暗道:“果然心思甚密,除了不知自己几斤几两外,是当盟主的好苗子。”于是退兵,派人通知齐、鲁二国国君,在薄地会面。
同年冬,齐、鲁二国国君应邀会面,楚成王将宋襄公归还鲁僖公,公子目夷听闻宋襄公已被楚成王释放,安排车马将宋襄公接回宋国上位,这一闹剧才宣告结束。楚成王也顺利将这个烫手山芋踢了出去,心情大好。
不管如何,楚国这次总算在中原诸国面前耀武扬威了一把,几百年来,楚国所受的无端鄙夷,这一次,终于用强大的实力,向中原诸侯展示了一种唯我独尊的鸟瞰之势,一种凌驾诸国之上的一种恣意霸权。
而这种霸权,也会被人利用,比如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