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一百一十八章????????西南定策三
“难道没有一劳永逸之策吗?”朱祁镇说道。
朱祁镇这一问,将下面的人都难倒了。
其实所有人都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大明在西南作战,都是亏本生意。即便大败麓川又如何?
麓川核心地域,就是以后世云南瑞丽为中心的一块,大概有几个县的地界而已。
如何真正算经济账,怎么算怎么亏本。
这一点谁都知道。
但是如果那么容易一劳永逸,不会有这么多人对西南望而却步了。
杨士奇说:“陛下英明,臣等愚钝,不知道有什么一劳永逸之策。”
朱祁镇有些失望。
不知道这失望是真的,还是装出来的。
“陛下,”保定侯此刻已经从激动之中回过神来了。“臣以为当废土司,郡县其地,方能一劳永逸。”
不管他想不想,要不要,他都确定了一件事情,从今天开始,满朝文武都将他将看做,皇帝的铁杆了。
作为铁杆就有铁杆的作用。
其实大家都是聪明人。
都明白,土司就好像是土皇帝一般。他们对大明朝廷的忠心不过尔尔。指望他们永远不弄出事来,根本不可能。
想要一劳永逸的平定西南土地,只有改土归流。
将土司该为流官。
大家并非不知道,只是不想说。
因为太难了。
而今灭一土司,封一土司。这是最简单便捷的办法,如果改土归流的话,恐怕西南烽火不断了。
今日朝廷以改土归流为功,地方官都会争先改土归流,恐怕会击起比麓川之乱,更大的乱子。
“臣以为万万不可。”何文渊说道:“此策一出,恐怕西南乱世蜂起。”
朱祁镇说道:“那当如何,就让西南十年二十年大乱一次吗?”
“这一次,瓦刺没有动作,如果他日,朝廷与鞑子战于北,他们乱于西南,朝廷两面用兵,就能支撑的住吗?”
“臣恐,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王文说道:“陛下一纸圣旨下去,即便是忠于朝廷的土司,为了保全家业。也要反了。”
朱祁镇说道:“王先生,视朕如此愚昧之人?”
王文一听,立即跪倒请罪道:“臣不敢。”
朱祁镇说道:“现实请起,王大伴。”
王振立即下去将王文搀扶起来。
朱祁镇说道:“朝廷两京十三省,朕岂贪土司区区寸土?如果这些土司能够安心为朝廷之忠臣,朕自然赏赐有加的,但是他们既然有能力叛乱,就说明,山中也有能养活数万,数十万人的土地。”
“朕要这些土司知道,敢背叛大明,就要付出将祖宗基业断绝于今日的想法。从今往后,但凡有西南土司谋反者,都改土归流。”
“诸卿以为如何?”
杨士奇当先起身说道:“陛下圣明。只是麓川大战在即,此事不能传到西南,臣以为当平定麓川之后,再做计较不迟。”
杨士奇最擅长的又是这一计连消带打。
所谓伴君如伴虎。
杨士奇跟随了四位皇帝了,早就知道,皇帝这种动物,是万万不能与之硬抗的,只能以柔克刚。
杨士奇说的挺对的。
在西南局势如此的情况之下,如果在将改土归流的消息传到看来各地土司的耳朵之中。说不定传成什么样?
惹出乱子就不好办了。
但是朱祁镇依然举觉得杨士奇是想将这一件事情,从大的拖成小的,小的拖得让满朝文武都忘记了。
但是他偏偏找不出什么办法。还必须说道:“杨首辅,果然老成持重。此事就等平了麓川再论不迟。”
之后朱祁镇又问了一些,准备时间。
王骥认为,南方卫所军队需要整顿,果然今年冬天能够到达云南,就已经不错了。
朱祁镇听了之后,也不得不让自己习惯,这个时代的战斗节奏。
一场大战打上几年,是太正常不过了。
朱祁镇散了朝之后,立即去见太皇太后。将今日的情形一五一十禀报给太皇太后听。
太皇太后躺在椅子上,手中捏着葡萄,轻轻的塞进嘴里,说道:“皇帝真决心在西南改土归流?”
朱祁镇说道:“回娘娘,孙儿心思已定,并非孙儿有贪图一点战功,而是西南乱世此起彼伏,朝廷总不能一直派精兵良将镇守。而且西南虽然在群山之中,并非不能耕种,在西南得一亩地,就减少后方千里转运,如此一来,我朝在西南的力量,就此消彼长。将领总体西南有乱事,也不用让朝廷出兵了。”
“如此不节省了大大一笔开销。”
“而且此时孙儿不急,仅仅是开一个头而已。”
太皇太后说道:“你这样想,我就放心了。记住事缓则圆,不要想一下子将事情做尽了,太宗皇帝就是想让儿孙永享太平,才将天下弄得千疮百孔的。”
太皇太后似乎老了,就喜欢絮絮叨叨的。
之前朱祁镇感觉太皇太后目光犀利,一针见血,但是而今却听她翻来覆去都是讲,凡是宁缓勿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朱祁镇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心中一动,暗道:“此刻是试探一下太皇太后了。”
“娘娘。”朱祁镇说道:“前天,英国公世子给朕一封好文章,朕想请太皇太后看看。”
太皇太后说道:“拿来看看。”
朱祁镇连忙将封建论,递给了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微微眯着眼睛,对着日光,将奏折似乎放得远一些,才能看清楚。只是她越看越皱眉。
不过片刻太皇太后就看完了。太皇太后缓缓的奏折收了起来,说道:“我听说,你启用孟瑛?”
朱祁镇说道:“正式,这一次平蛮将军,云南总兵官就是他。”
“孟瑛是一个能打仗的。但是他是汉王的人。你不担心吗?”太皇太后问道。
朱祁镇说道:“娘娘,这就是陈年旧事了,还提的做什么?而今老将凋零,薛禄,郑亨,柳升,等等先后故去,靖难老将,还有几个?”
“朕也是没有办法,再者身为帝王,当有帝王心胸,齐桓公能用管仲,唐太宗能用魏征,孙儿又如何不能用保定侯。”
太皇太后笑道:“说的好,我孙儿有气魄。”说到这里,太皇太后的脸色忽然沉了下来,说道:“只是为什么不放你亲叔父一条生路?”
朱祁镇心中一震,几乎有一种被太皇太后从上到下全部看穿的感觉,立即跪在地面之上,说道:“娘娘何处此言?”
太皇太后说道:“你以为我老糊涂了,这一封奏疏,分明就是想让襄王镇守麓川,但是麓川是何地?你以为我不知道,三面都是土司,唯有东面与大理相望,我倒是忘记了,距离大理估计也要好几个土司的领地吗?”
“山高林密,瘴气密布,襄王去了能活多长时间?你与你爹都是狠心肠,你爹蒸死了自己亲叔叔,你想学样吗?”
“汉王屡屡与我家为难,想致我家于死地。你爹所做,虽然有些出格,但是也情有可原。
但是襄王又是哪里得罪你了?你想出此等计策?难道就是因为当初的金册?”
朱祁镇说道:“孙儿万万不敢有此心。孙儿决计不敢做此丧尽天良之事。不敢瞒太皇太后,孙儿是想过襄王镇守麓川,但也是为襄王计较长远。如果襄王不原因,就将二弟封在麓川便是了。”
“孙儿,万万不敢有别的心思。”
“真的?”太皇太后有些将信将疑的问道。
朱祁镇说道:“孙儿,万万不敢欺瞒娘娘。”
第一百一十八章????????西南定策三
“难道没有一劳永逸之策吗?”朱祁镇说道。
朱祁镇这一问,将下面的人都难倒了。
其实所有人都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大明在西南作战,都是亏本生意。即便大败麓川又如何?
麓川核心地域,就是以后世云南瑞丽为中心的一块,大概有几个县的地界而已。
如何真正算经济账,怎么算怎么亏本。
这一点谁都知道。
但是如果那么容易一劳永逸,不会有这么多人对西南望而却步了。
杨士奇说:“陛下英明,臣等愚钝,不知道有什么一劳永逸之策。”
朱祁镇有些失望。
不知道这失望是真的,还是装出来的。
“陛下,”保定侯此刻已经从激动之中回过神来了。“臣以为当废土司,郡县其地,方能一劳永逸。”
不管他想不想,要不要,他都确定了一件事情,从今天开始,满朝文武都将他将看做,皇帝的铁杆了。
作为铁杆就有铁杆的作用。
其实大家都是聪明人。
都明白,土司就好像是土皇帝一般。他们对大明朝廷的忠心不过尔尔。指望他们永远不弄出事来,根本不可能。
想要一劳永逸的平定西南土地,只有改土归流。
将土司该为流官。
大家并非不知道,只是不想说。
因为太难了。
而今灭一土司,封一土司。这是最简单便捷的办法,如果改土归流的话,恐怕西南烽火不断了。
今日朝廷以改土归流为功,地方官都会争先改土归流,恐怕会击起比麓川之乱,更大的乱子。
“臣以为万万不可。”何文渊说道:“此策一出,恐怕西南乱世蜂起。”
朱祁镇说道:“那当如何,就让西南十年二十年大乱一次吗?”
“这一次,瓦刺没有动作,如果他日,朝廷与鞑子战于北,他们乱于西南,朝廷两面用兵,就能支撑的住吗?”
“臣恐,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王文说道:“陛下一纸圣旨下去,即便是忠于朝廷的土司,为了保全家业。也要反了。”
朱祁镇说道:“王先生,视朕如此愚昧之人?”
王文一听,立即跪倒请罪道:“臣不敢。”
朱祁镇说道:“现实请起,王大伴。”
王振立即下去将王文搀扶起来。
朱祁镇说道:“朝廷两京十三省,朕岂贪土司区区寸土?如果这些土司能够安心为朝廷之忠臣,朕自然赏赐有加的,但是他们既然有能力叛乱,就说明,山中也有能养活数万,数十万人的土地。”
“朕要这些土司知道,敢背叛大明,就要付出将祖宗基业断绝于今日的想法。从今往后,但凡有西南土司谋反者,都改土归流。”
“诸卿以为如何?”
杨士奇当先起身说道:“陛下圣明。只是麓川大战在即,此事不能传到西南,臣以为当平定麓川之后,再做计较不迟。”
杨士奇最擅长的又是这一计连消带打。
所谓伴君如伴虎。
杨士奇跟随了四位皇帝了,早就知道,皇帝这种动物,是万万不能与之硬抗的,只能以柔克刚。
杨士奇说的挺对的。
在西南局势如此的情况之下,如果在将改土归流的消息传到看来各地土司的耳朵之中。说不定传成什么样?
惹出乱子就不好办了。
但是朱祁镇依然举觉得杨士奇是想将这一件事情,从大的拖成小的,小的拖得让满朝文武都忘记了。
但是他偏偏找不出什么办法。还必须说道:“杨首辅,果然老成持重。此事就等平了麓川再论不迟。”
之后朱祁镇又问了一些,准备时间。
王骥认为,南方卫所军队需要整顿,果然今年冬天能够到达云南,就已经不错了。
朱祁镇听了之后,也不得不让自己习惯,这个时代的战斗节奏。
一场大战打上几年,是太正常不过了。
朱祁镇散了朝之后,立即去见太皇太后。将今日的情形一五一十禀报给太皇太后听。
太皇太后躺在椅子上,手中捏着葡萄,轻轻的塞进嘴里,说道:“皇帝真决心在西南改土归流?”
朱祁镇说道:“回娘娘,孙儿心思已定,并非孙儿有贪图一点战功,而是西南乱世此起彼伏,朝廷总不能一直派精兵良将镇守。而且西南虽然在群山之中,并非不能耕种,在西南得一亩地,就减少后方千里转运,如此一来,我朝在西南的力量,就此消彼长。将领总体西南有乱事,也不用让朝廷出兵了。”
“如此不节省了大大一笔开销。”
“而且此时孙儿不急,仅仅是开一个头而已。”
太皇太后说道:“你这样想,我就放心了。记住事缓则圆,不要想一下子将事情做尽了,太宗皇帝就是想让儿孙永享太平,才将天下弄得千疮百孔的。”
太皇太后似乎老了,就喜欢絮絮叨叨的。
之前朱祁镇感觉太皇太后目光犀利,一针见血,但是而今却听她翻来覆去都是讲,凡是宁缓勿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朱祁镇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心中一动,暗道:“此刻是试探一下太皇太后了。”
“娘娘。”朱祁镇说道:“前天,英国公世子给朕一封好文章,朕想请太皇太后看看。”
太皇太后说道:“拿来看看。”
朱祁镇连忙将封建论,递给了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微微眯着眼睛,对着日光,将奏折似乎放得远一些,才能看清楚。只是她越看越皱眉。
不过片刻太皇太后就看完了。太皇太后缓缓的奏折收了起来,说道:“我听说,你启用孟瑛?”
朱祁镇说道:“正式,这一次平蛮将军,云南总兵官就是他。”
“孟瑛是一个能打仗的。但是他是汉王的人。你不担心吗?”太皇太后问道。
朱祁镇说道:“娘娘,这就是陈年旧事了,还提的做什么?而今老将凋零,薛禄,郑亨,柳升,等等先后故去,靖难老将,还有几个?”
“朕也是没有办法,再者身为帝王,当有帝王心胸,齐桓公能用管仲,唐太宗能用魏征,孙儿又如何不能用保定侯。”
太皇太后笑道:“说的好,我孙儿有气魄。”说到这里,太皇太后的脸色忽然沉了下来,说道:“只是为什么不放你亲叔父一条生路?”
朱祁镇心中一震,几乎有一种被太皇太后从上到下全部看穿的感觉,立即跪在地面之上,说道:“娘娘何处此言?”
太皇太后说道:“你以为我老糊涂了,这一封奏疏,分明就是想让襄王镇守麓川,但是麓川是何地?你以为我不知道,三面都是土司,唯有东面与大理相望,我倒是忘记了,距离大理估计也要好几个土司的领地吗?”
“山高林密,瘴气密布,襄王去了能活多长时间?你与你爹都是狠心肠,你爹蒸死了自己亲叔叔,你想学样吗?”
“汉王屡屡与我家为难,想致我家于死地。你爹所做,虽然有些出格,但是也情有可原。
但是襄王又是哪里得罪你了?你想出此等计策?难道就是因为当初的金册?”
朱祁镇说道:“孙儿万万不敢有此心。孙儿决计不敢做此丧尽天良之事。不敢瞒太皇太后,孙儿是想过襄王镇守麓川,但也是为襄王计较长远。如果襄王不原因,就将二弟封在麓川便是了。”
“孙儿,万万不敢有别的心思。”
“真的?”太皇太后有些将信将疑的问道。
朱祁镇说道:“孙儿,万万不敢欺瞒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