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登基大典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八章????????????????????????登基大典
经此一事,朱祁镇的地位被确定,再也没有什么波折了。但是并不是说朱祁镇就清闲下来了。
恰恰相反,朱祁镇更加忙碌了。
因为登基大典。
这才是正正经经的国家大事,一点也不能轻忽。虽然距离正月初九还有几天,但是登基大典却是非常正大的典礼,几日的时间,一点不长,而且很短。
当然了,筹备登基大典的事情,都由胡濙负责,因为胡濙是礼部尚书。
但是有一些事情,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朱祁镇的。
故而朱祁镇这几日之内,要频繁的练习礼仪,在登基大典之上,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盯着他。有一丝做不到位的,就会被天下群臣所知道。
本来就是幼帝登基,如果在如此大典上失态,恐怕为天下所轻。
所以,朱祁镇这数日来,几乎每日每夜的练习礼仪,就是为了万无一失。
宣德十年,正月初九,酉癸,朔。
清晨的阳光,刚刚照射在奉天城楼之上。
这奉天城楼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在后世他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名字,叫天-安门。
天还没有亮礼部就派出官员去天坛祭天,然后去宗庙祭拜祖宗,然后将列祖列宗的灵位请入奉天门城楼之中。
就在奉天城楼之中。朱祁镇一身孝衣跪坐在,数面神位之前,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仁宗昭皇帝,还有大行皇帝。在牌位之后,还有列祖列宗的画像。
红色的几案之上,上面供奉着牺牲。庄严肃穆之极。
朱祁镇只觉得太祖,太宗,仁宗,与父皇都在看着他。
外面传来,百官的劝进之声。
这种三请三让,纯粹是礼仪上了,下面百官
以勋贵大臣,文武百官,宗室外戚,分别向太子劝进。
这三批人都要选出代表来,到奉天城楼下面高声宣读:国家不幸,天下无主,你应该继承你祖宗基业登基为帝。
然后要有翰林院的人出面,宣读太子旨意,以不孝了,不能承担大任,来推托。
这依旧是高度仪式化的行为了,就好像是演戏一样。
不过杨士奇考虑到了朱祁镇的身体。就将这一件事情简化了,朱祁镇根本不用出面,只要坐在城楼之中,让翰林院宣读圣旨即可。
走个流程而已。
三请之后,就有王振等人上奉天楼,每一个都捧着一个红木漆盘。上面有冕冠,衮服,玉带,等等。
王振上前,为朱祁镇除却孝衣,穿上衮服。
这衮服,就是所谓的龙袍,为赭黄色。胸前为团龙图案,上臂与其他地方也是有团龙图案,然后有十二章纹。
所谓十二章纹,就是日月星辰等十二种不同的东西。
其中日月星辰都在肩部,就是所谓的肩抗日月之意。
这一套衣服,是一个整体。浑身上下,没有一丝缝合的痕迹,就在织机之上,直接织出来的,所谓之天衣无缝,就是说这个。
而且上面金龙都是金线织成。从不同的角度看过去,就好像是游动一般。漂亮之极。每织成一件龙袍,必须要用专门的织机,必须用一年多的时间。
可以寸尺寸金。
王振与另外一个太监,将龙袍左右拉开,朱祁镇从后面穿了上去,只是双臂张开,下面的太监们,就将朱祁镇浑身上下料理的舒舒服服。
等朱祁镇一切料理好了。
下面鼓乐齐鸣。各种钟鼎都响起来了。
虽然朱元璋建立朝廷,要收集雅乐,但是时代久远,雅乐早已失传了,最后弄出来宫廷音乐虽然宏大肃穆,但是与古代宫廷雅乐还是有一些差别的。、
只是这些差别,朱祁镇是听不出来的。
他只是跟着钟鼎声,一步步的走下奉天城楼,向下一看。
却见文武百官在奉天门内部的广场之中,分为文武各司其位,站得整整齐齐的,锦衣卫御前司大汉将军,一个个打扮得威武不凡,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一根根身穿盔甲,手持各种武器。
这些武器更多都是礼仪性的,实战性的不多,比如陌刀,比如金瓜。
每一个官员都是正装,庄严肃穆之极,整个广场之中,除却雅乐之声,根本没有一丝别的杂音。
看到这个样子,朱祁镇一时间愣住了。
王振在朱祁镇身边低声说道:“陛下,吉时已到。”
朱祁镇说道:“走吧。”
朱祁镇身穿一身正装龙袍,头戴冕冠,从奉天门上下来,走在正中的御道之上,王振躬着身子,虚扶朱祁镇一只手为前导,只是朱祁镇才九岁身体还没有长开,故而王振的姿势难受之极,但是再难受,他也不敢多少一个字。
能让他出现在这样大典之上,已经是最大的恩赐了。
两侧的文武百官一个个跪在地面之上,头也不敢抬,只有威严的宫廷音乐缓缓的奏响,整个广场都回荡在一片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
朱祁镇缓步走向太和殿方向。
本来他应该坐在太和殿的御座之上,接受百官朝贺,就算是成为一国之君了。
只是在永乐年间三大殿在刚刚修建之后,就烧成一片白地了。而今还没有重新修建起来,????????????????????????????????朱祁镇在乾清宫接受朝贺。
朱祁镇走过长长的御道,正坐在乾清门下的御座之上。
这御座,本来乃是交椅,不过装饰以金银而已。只是太祖皇帝之后,皇室的生活也越发奢华了。
而今的御座,已经变成了类似床榻的御座。
御座横起来坐上三个人都有余,后面三张靠背,中间那一片高,两边低,类似于山型。两边的扶手却有两条游龙,扶手尽头是龙首含珠状。
只是朱祁镇身体太小,坐上去,四边不靠,空荡荡的,王振之前也考虑过了,为朱祁镇左右增加了两个迎手。
所谓迎手,就是类似两个小枕头。让朱祁镇将双手放下,不那么孤单。
当朱祁镇在雅乐之声中坐定。后面有太监用两柄孔雀羽毛扇子遮住后面。
王振前出几步,站乾清门屋檐下面,对广场之上的文武百官,大声宣读道:“仰惟祖宗肇造之功,收成之道,规模宏远,光照万世,我皇考皇帝以至仁大德统承之率循宪章。恢弘政化。方期国家永底雍熙,不幸遐弃。肆予眇躬,袛承遗命,于宣德十年正月九日即皇帝位-------”
长篇大论洋洋洒洒,朱祁镇没有细听,但想来数百字估计下不来。乃是出自翰林院之手,不过其中的内涵也就那么一点,首先,改元之事,就是今日为正德十年,明年为正统元年。
其次就是各种升格,皇后孙氏变成了皇太后。而皇太后变成了太皇太后,还有几个公主。升格为长公主。
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
其中也有一些政治意味的事情,但是全部是内阁的意思。朱祁镇没有掌控的能力,大抵就是继承宣德年间的政策,一切照旧。安成例来办。
登基诏书宣读完之后,下面文武百官都山呼万岁。随即文武百官都上前朝见朱祁镇。
当然了,朱祁镇不用说话,坐着就行。下面的官员一个接着一个行礼过后,王振代朱祁镇应答。算是定下了君臣名分。
而今说起来容易。但是一套流程下来,从早上直接忙活到下午时分。才算是正式为帝。
从此之后,虽然年号还是宣德十年,但是大明皇帝变成了年近九岁的朱祁镇。
朱祁镇虽然正位皇帝,但是他自己知道,真正距离他君临天下,还有很长很长的时间。
第八章????????????????????????登基大典
经此一事,朱祁镇的地位被确定,再也没有什么波折了。但是并不是说朱祁镇就清闲下来了。
恰恰相反,朱祁镇更加忙碌了。
因为登基大典。
这才是正正经经的国家大事,一点也不能轻忽。虽然距离正月初九还有几天,但是登基大典却是非常正大的典礼,几日的时间,一点不长,而且很短。
当然了,筹备登基大典的事情,都由胡濙负责,因为胡濙是礼部尚书。
但是有一些事情,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朱祁镇的。
故而朱祁镇这几日之内,要频繁的练习礼仪,在登基大典之上,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盯着他。有一丝做不到位的,就会被天下群臣所知道。
本来就是幼帝登基,如果在如此大典上失态,恐怕为天下所轻。
所以,朱祁镇这数日来,几乎每日每夜的练习礼仪,就是为了万无一失。
宣德十年,正月初九,酉癸,朔。
清晨的阳光,刚刚照射在奉天城楼之上。
这奉天城楼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在后世他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名字,叫天-安门。
天还没有亮礼部就派出官员去天坛祭天,然后去宗庙祭拜祖宗,然后将列祖列宗的灵位请入奉天门城楼之中。
就在奉天城楼之中。朱祁镇一身孝衣跪坐在,数面神位之前,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仁宗昭皇帝,还有大行皇帝。在牌位之后,还有列祖列宗的画像。
红色的几案之上,上面供奉着牺牲。庄严肃穆之极。
朱祁镇只觉得太祖,太宗,仁宗,与父皇都在看着他。
外面传来,百官的劝进之声。
这种三请三让,纯粹是礼仪上了,下面百官
以勋贵大臣,文武百官,宗室外戚,分别向太子劝进。
这三批人都要选出代表来,到奉天城楼下面高声宣读:国家不幸,天下无主,你应该继承你祖宗基业登基为帝。
然后要有翰林院的人出面,宣读太子旨意,以不孝了,不能承担大任,来推托。
这依旧是高度仪式化的行为了,就好像是演戏一样。
不过杨士奇考虑到了朱祁镇的身体。就将这一件事情简化了,朱祁镇根本不用出面,只要坐在城楼之中,让翰林院宣读圣旨即可。
走个流程而已。
三请之后,就有王振等人上奉天楼,每一个都捧着一个红木漆盘。上面有冕冠,衮服,玉带,等等。
王振上前,为朱祁镇除却孝衣,穿上衮服。
这衮服,就是所谓的龙袍,为赭黄色。胸前为团龙图案,上臂与其他地方也是有团龙图案,然后有十二章纹。
所谓十二章纹,就是日月星辰等十二种不同的东西。
其中日月星辰都在肩部,就是所谓的肩抗日月之意。
这一套衣服,是一个整体。浑身上下,没有一丝缝合的痕迹,就在织机之上,直接织出来的,所谓之天衣无缝,就是说这个。
而且上面金龙都是金线织成。从不同的角度看过去,就好像是游动一般。漂亮之极。每织成一件龙袍,必须要用专门的织机,必须用一年多的时间。
可以寸尺寸金。
王振与另外一个太监,将龙袍左右拉开,朱祁镇从后面穿了上去,只是双臂张开,下面的太监们,就将朱祁镇浑身上下料理的舒舒服服。
等朱祁镇一切料理好了。
下面鼓乐齐鸣。各种钟鼎都响起来了。
虽然朱元璋建立朝廷,要收集雅乐,但是时代久远,雅乐早已失传了,最后弄出来宫廷音乐虽然宏大肃穆,但是与古代宫廷雅乐还是有一些差别的。、
只是这些差别,朱祁镇是听不出来的。
他只是跟着钟鼎声,一步步的走下奉天城楼,向下一看。
却见文武百官在奉天门内部的广场之中,分为文武各司其位,站得整整齐齐的,锦衣卫御前司大汉将军,一个个打扮得威武不凡,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一根根身穿盔甲,手持各种武器。
这些武器更多都是礼仪性的,实战性的不多,比如陌刀,比如金瓜。
每一个官员都是正装,庄严肃穆之极,整个广场之中,除却雅乐之声,根本没有一丝别的杂音。
看到这个样子,朱祁镇一时间愣住了。
王振在朱祁镇身边低声说道:“陛下,吉时已到。”
朱祁镇说道:“走吧。”
朱祁镇身穿一身正装龙袍,头戴冕冠,从奉天门上下来,走在正中的御道之上,王振躬着身子,虚扶朱祁镇一只手为前导,只是朱祁镇才九岁身体还没有长开,故而王振的姿势难受之极,但是再难受,他也不敢多少一个字。
能让他出现在这样大典之上,已经是最大的恩赐了。
两侧的文武百官一个个跪在地面之上,头也不敢抬,只有威严的宫廷音乐缓缓的奏响,整个广场都回荡在一片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
朱祁镇缓步走向太和殿方向。
本来他应该坐在太和殿的御座之上,接受百官朝贺,就算是成为一国之君了。
只是在永乐年间三大殿在刚刚修建之后,就烧成一片白地了。而今还没有重新修建起来,????????????????????????????????朱祁镇在乾清宫接受朝贺。
朱祁镇走过长长的御道,正坐在乾清门下的御座之上。
这御座,本来乃是交椅,不过装饰以金银而已。只是太祖皇帝之后,皇室的生活也越发奢华了。
而今的御座,已经变成了类似床榻的御座。
御座横起来坐上三个人都有余,后面三张靠背,中间那一片高,两边低,类似于山型。两边的扶手却有两条游龙,扶手尽头是龙首含珠状。
只是朱祁镇身体太小,坐上去,四边不靠,空荡荡的,王振之前也考虑过了,为朱祁镇左右增加了两个迎手。
所谓迎手,就是类似两个小枕头。让朱祁镇将双手放下,不那么孤单。
当朱祁镇在雅乐之声中坐定。后面有太监用两柄孔雀羽毛扇子遮住后面。
王振前出几步,站乾清门屋檐下面,对广场之上的文武百官,大声宣读道:“仰惟祖宗肇造之功,收成之道,规模宏远,光照万世,我皇考皇帝以至仁大德统承之率循宪章。恢弘政化。方期国家永底雍熙,不幸遐弃。肆予眇躬,袛承遗命,于宣德十年正月九日即皇帝位-------”
长篇大论洋洋洒洒,朱祁镇没有细听,但想来数百字估计下不来。乃是出自翰林院之手,不过其中的内涵也就那么一点,首先,改元之事,就是今日为正德十年,明年为正统元年。
其次就是各种升格,皇后孙氏变成了皇太后。而皇太后变成了太皇太后,还有几个公主。升格为长公主。
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
其中也有一些政治意味的事情,但是全部是内阁的意思。朱祁镇没有掌控的能力,大抵就是继承宣德年间的政策,一切照旧。安成例来办。
登基诏书宣读完之后,下面文武百官都山呼万岁。随即文武百官都上前朝见朱祁镇。
当然了,朱祁镇不用说话,坐着就行。下面的官员一个接着一个行礼过后,王振代朱祁镇应答。算是定下了君臣名分。
而今说起来容易。但是一套流程下来,从早上直接忙活到下午时分。才算是正式为帝。
从此之后,虽然年号还是宣德十年,但是大明皇帝变成了年近九岁的朱祁镇。
朱祁镇虽然正位皇帝,但是他自己知道,真正距离他君临天下,还有很长很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