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修行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周天乐在图书馆看书的时候收到了舒心要回随州的短信,周天乐说自己去送她。舒心拒绝了,说自己已经在汉口火车站等车了。周天乐奇怪的问怎么走的这么急有什么事吗。舒心说就是想奶奶了回家看看。
这一天的时间周天乐都在看历史书籍,中午饭也只是简简单单吃了热干面,之后又回到图书馆,趴在桌子上休息了一会又接着看。看历史真是一种修行。
“选择了开始就是选择了坚持”。云九歌说的这句话周天乐真是不知道怎么都忘不了,好像钉子一样定在脑子里,如果是以前早就回宿舍一觉睡到晚上,其实还有一句话说的也很有道理“人睡着了为什么会醒?”
最开始周天乐觉得这是一个类似哲学或者启示之类的问题,现在静下来想一想,不就是继续做睡之前没做完的事。联想到自己,除了看历史还能做什么,吃饭睡觉之后再吃饭再睡觉,其他事自己也没有兴趣,既然无事可干那就接着看呗。晚上回到宿舍,周天乐仍然会回忆回忆今天所看的历史内容,以便加深印象。
三国之魏国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养祖父是宦官曹腾,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汉灵帝时官至太尉。在关东联军瓦解后,曹操开始四处征战,先大破于毒、白绕、眭固、于扶罗等,占据兖州,复收编了青州黄巾军三十万,势力渐强。
公元196年,曹操将汉献帝迁望许昌后,开始“挟天子以令不臣”,先后破袁术、灭吕布、降张绣、逐刘备。势力发展成兖、豫、徐三州、占领中原地区。
公元200年,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展开决战,曹操大败袁绍,之后用七年时间平定河北,收抚南匈奴,攻灭乌桓,统一北方。
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欲统一全国,但在赤壁之战中败于孙刘的联军,因南下受挫,曹操将剑锋转向西北,先后消灭关西十一部、张鲁等割据势力,占有陇西之地。
公元213年曹操被汉献帝封为魏公,魏国始建。曹操晚年,曹丕运用各种计谋,在司马懿、吴质等大臣帮助下,战胜了弟弟曹植,被立为世子。待曹操去世,曹丕继位为魏王,公元220年代汉称帝,定都洛阳。
曹丕登基后坚持大权独揽,设立中书省,限制宦官、外戚权力。保证了魏始终没有因为宦官、外戚干政造成政治危机。但因削夺曹魏藩王权力,导致宗亲势单力薄,日后无力阻止外臣夺权。
公元226年,曹丕去世,曹叡在洛阳即位,是为魏明帝。在曹真、曹休、陈群和司马懿等人的辅佐下,开始了他十二年的执政生涯。曹叡继位后,曹魏大多时间是在与蜀汉、东吴的战事中度过的。公元238年,曹叡派遣司马懿攻灭公孙渊,辽东平定。同年年底,曹叡病危,立曹爽为大将军,同司马懿共同辅政。
曹芳继位,由司马懿和曹爽辅政。曹爽骄横跋扈,专擅朝政,打压异己,甚至连郭太后也被他软禁;而司马懿则韬光养晦,蛰伏待机,直至在高平陵事变里,将曹爽集团一举击垮,司马家族开始权倾朝野。司马懿及子司马师、司马昭陆续压平了淮南三叛,巩固了司马氏的统治。
公元254年二月,中书令李丰和张皇后的父亲光禄大夫张缉等人图谋废掉司马师,事情败露,被司马师搜出“衣带诏”,腰斩灭族。同年秋,司马昭奉命出击姜维,到达京师,曹芳在平乐观观兵,想趁司马昭请辞的时候将其杀死,但曹芳因恐惧而没实行。司马师上奏太后废掉皇帝曹芳,立曹髦为帝。
公元260年,魏帝曹髦不甘司马氏威胁自己帝位,召见王经等人,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想率领亲兵讨伐。司马昭遂使亲信贾充派遣武士成济杀害曹髦。司马昭另立曹奂为帝。
公元263年,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于公元265年逼曹奂禅让,改国号为晋,曹魏遂亡。
三国之蜀国
蜀汉为汉皇室后裔刘备所建立,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蜀后主刘禅,历二帝,共四十二年。
刘备是中山王刘胜后裔,但是家道中落,到刘备这一代,只能和母亲靠织席贩履维持生计。后在商人张世平、苏双的资助下,刘备得以招募自己的私人武装,并在镇压黄巾起义的战斗中取得了战功,从而获得了官位。之后汉廷戚宦之争是两败俱伤,董卓趁机入京乱政,各地太守、郡吏为了各自利益相互攻伐,形成割据势力。
公元200年,衣带诏事发,刘备反曹。由于刘备军事实力还是非常弱小,被曹操击败后,来到荆州投靠刘表。
公元208年,刘备三顾茅庐后得到诸葛亮后,在诸葛亮的努力下,刘备和孙权达成联盟,两家于赤壁之战合力击败曹操。
公元209年至219年,刘备以关羽、张飞、赵云、刘封、黄忠为主要将领,诸葛亮、庞统、法正为主要军师,先后收复荆州各郡、迫降刘璋占领西蜀、击败曹操攻取汉中,并将关中马超纳入麾下,实力大增,从而建立蜀汉。
公元220年,孙权破坏联盟,先是派人袭取荆州三郡,与刘备讲和后再次背盟,趁关羽北上攻取襄樊之际,袭击荆州,杀害关羽。刘备为关羽报仇,率军攻伐东吴。但东吴陆逊用火攻击败刘备,取得了夷陵之战的胜利。刘备败归永安,损失惨重。公元223年,刘备召诸葛亮至永安交待后事,而后病死,刘禅继位。
公元225年,诸葛亮亲自率军,深入南中,平定南中叛乱。任用了孟获等一些南蛮将领,又从中获取了大量资源,蜀汉的实际控制领土也得以扩张。
公元227年,诸葛亮驻军汉中,将汉中太守魏延纳入丞相府,并让镇东将军赵云转驻汉中,准备北伐事宜。
公元228年至234年期间,诸葛亮对魏发动五次进攻,都未能完成“兴复汉室”的目标。公元235年,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
公元234年至246年,为蒋琬辅政时期,期间,刘禅见魏明帝曹睿大兴土木,广征民役,认为这是败亡之象,于是让蒋琬驻军汉中,伺机北伐,后因朝中大臣从中作梗而不能北伐。
公元246年至253年为费祎辅政时期。费祎执政后,一心只保境安民,不再对魏国用兵,并裁减姜维的兵力。一年后,费祎遭到刺客的刺杀。
费祎死后,刘禅让卫将军姜维总督内外军事。
公元238年至262年,姜维对魏进行了十一次北伐,姜维虽然擅长军事,但自费祎死后,蜀汉内政无人治理,姜维连年征战,蜀汉国力大不如前,逐渐走向衰落。
公元263年,姜维得到钟会治兵关中的消息,上表刘禅调遣张翼、廖化驻守险要,但黄皓听信鬼神之说,告诉刘禅敌人不会来,直到魏军攻入汉中,刘禅才派张翼、廖化等人前去救援,但为时已晚。姜维将钟会大军阻挡在剑阁,却没想到邓艾从景谷道偷渡,杀败诸葛瞻。公元263年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刘禅及一些蜀汉大臣被迁往洛阳居住,受封为安乐公,后在洛阳去世,享年64岁。
三国之吴国
汉末黄巾起义时,孙坚随朱儁镇压黄巾,又参与平定西北边乱,以后又受任长沙太守转战于江南诸郡。董卓之乱时,孙坚参加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并立下不少战功。打败横行一时的董卓而进驻都城洛阳,于公元191年征讨荆州时战死。
公元194年,孙坚长子孙策投奔袁术,并讨回孙坚部分旧部,开始向江东发展,实力不断增强。公元196年,汉献帝在许昌定都以后,孙策拒袁术而联曹操,被任命为讨逆将军,封吴侯。公元199年袁术病死,孙策兼并袁术余部,击走刘勋,征伐江夏,大败黄祖又劝降华歆,实力迅速壮大。
公元200年孙策死,孙策之弟孙权统领孙策旧部,并得到张昭、周瑜、程普等人辅佐。
公元208年,孙权由吴郡迁徙治所到京城。同年,刘表病死。此时曹操已基本统一北方,率军南下,刘表次子刘琮望风而降,随后大败依附刘表的刘备于当阳长坂。占领荆州后,曹操给孙权写信,直意要取下孙吴。孙吴内部分为主战和主和两派,主战以鲁肃、周瑜为首,主和以张昭、秦松为首。孙权正确地估计了形势,意在与曹操一战。此时,鲁肃从江夏带来刘备的军师诸葛亮,表明刘备联吴抗曹的决心。周瑜亦及时返回,陈说曹操军队存在的种种弱点,开战有获胜的希望。孙权果断决定与曹操决战。
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命令他致书曹操实施诈降,曹操信以为真,死伤惨重。周瑜等率军乘势冲杀,曹军溃败。曹操领残余部队从华容道逃向江陵。赤壁之战,吴军凭借三万人大破曹操,这次战役奠定了三国的基础。
公元215年,刘备取蜀,孙权讨还荆州,刘备不从。盛怒下的孙权以吕蒙为将,准备抢夺荆州,大战一触即发。然曹操于此时取得汉中,刘备面临着极大的威胁,只好与孙权议和,承认荆州的长沙、桂阳归孙权。同年,孙权征合肥,久攻不下,率军退还。在退军路上,孙权被魏将张辽击败。
公元219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这时的孙权看着刘备逐渐做大,便改变战略,将矛头指向刘备,联合曹操。曹操封孙权为骠骑将军、假节、荆州牧,封南昌侯。随后孙权以鄂为都城,改名武昌。曹丕取代汉室称帝后,孙权被册封为吴王、大将军、荆州牧,并立孙登为王太子。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兴兵伐吴,孙权因汉军来犯,担心魏国乘机进攻,便主动向魏朝称臣,并任陆逊为大都督,统领五万人抵御汉军。陆逊坚守不战,破了刘备速战速决的意图。不久后陆逊突然反攻,于夷陵发动火攻,大破汉军,刘备仓皇而逃。
公元222年曹丕出兵攻吴,魏军围攻江陵六个月,因吴将朱然的坚强防守而无功而返。公元224年八月,曹丕亲率水军第二次攻吴,因遇暴风雨,江水暴涨,只得再次退兵。为抵御魏军,蜀、吴恢复同盟。公元225年五月,曹丕第三次率水师征吴,十月到达广陵,准备渡江。此时天气严寒,长江冰封,战船不能行动,且吴国严兵固守,只好返回。
公元228年,魏吴再次交战,遂在石亭之战中失败,使曹魏在二十四年内不再发动大规模的攻吴行动,战后相对安定的环境为孙权称帝奠定了基础。公元229年5月23日,孙权称帝,建都武昌。
公元241年,孙权的长子孙登死亡。次年,孙权立三子孙和为太子,不久又封四子孙霸为鲁王,引发了“二宫之争”。朝中大臣亦分为两派。最后,孙和被废,孙霸被赐死,幼子孙亮被立为太子,名臣陆逊亦因卷入这一事件而遭到孙权责辱,怨愤而死。孙吴开始走向衰落。
公元252年四月,孙权病逝,年仅十岁的孙亮即位,由诸葛恪、孙弘、孙峻等辅政。是年,爆发了东兴之战,魏东路军以司马昭为都督,直逼东兴。孙吴以诸葛恪为统帅,率军4万,迎击向东兴进攻的魏军,魏军惨败。
公元253年,诸葛恪征淮南失败,被孙峻等人所杀,大权落入孙峻之手。三年后孙峻病死,将权力交给从弟偏将军孙綝。孙綝嗜好杀戮,残虐无道,杀害了孙吴的重要将领吕据、朱异等,旷日持久的内争也使孙吴国力遭到严重削弱。
公元258年,孙綝废黜孙亮,迎立孙权第六子孙休即位。孙綝与其兄弟五人,皆管理禁军部队,权力远远超过皇帝。不久孙綝又被杀死。
公元264年,孙休病死。这时蜀汉刚灭亡,孙吴完全处于魏的包围之中,左典军万彧向当时握有实权的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推荐孙和的长子孙皓即位。孙皓对臣民残忍无道,自己则骄奢淫逸,民怨沸腾。另外,孙皓不断向晋发动战争,给吴国带来沉重的负担,并遭到江东士族的一致反对。
公元279年,晋武帝分六路大军举伐吴。孙吴上下离心,疏于防备,节节失败。公元280年5月1日,孙皓自知大势已去,反绑双手,抬着棺材到西晋军门前去投降。西晋朝廷封孙皓为“归命侯”。孙吴灭亡,西晋实现了统一。
周天乐在图书馆看书的时候收到了舒心要回随州的短信,周天乐说自己去送她。舒心拒绝了,说自己已经在汉口火车站等车了。周天乐奇怪的问怎么走的这么急有什么事吗。舒心说就是想奶奶了回家看看。
这一天的时间周天乐都在看历史书籍,中午饭也只是简简单单吃了热干面,之后又回到图书馆,趴在桌子上休息了一会又接着看。看历史真是一种修行。
“选择了开始就是选择了坚持”。云九歌说的这句话周天乐真是不知道怎么都忘不了,好像钉子一样定在脑子里,如果是以前早就回宿舍一觉睡到晚上,其实还有一句话说的也很有道理“人睡着了为什么会醒?”
最开始周天乐觉得这是一个类似哲学或者启示之类的问题,现在静下来想一想,不就是继续做睡之前没做完的事。联想到自己,除了看历史还能做什么,吃饭睡觉之后再吃饭再睡觉,其他事自己也没有兴趣,既然无事可干那就接着看呗。晚上回到宿舍,周天乐仍然会回忆回忆今天所看的历史内容,以便加深印象。
三国之魏国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养祖父是宦官曹腾,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汉灵帝时官至太尉。在关东联军瓦解后,曹操开始四处征战,先大破于毒、白绕、眭固、于扶罗等,占据兖州,复收编了青州黄巾军三十万,势力渐强。
公元196年,曹操将汉献帝迁望许昌后,开始“挟天子以令不臣”,先后破袁术、灭吕布、降张绣、逐刘备。势力发展成兖、豫、徐三州、占领中原地区。
公元200年,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展开决战,曹操大败袁绍,之后用七年时间平定河北,收抚南匈奴,攻灭乌桓,统一北方。
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欲统一全国,但在赤壁之战中败于孙刘的联军,因南下受挫,曹操将剑锋转向西北,先后消灭关西十一部、张鲁等割据势力,占有陇西之地。
公元213年曹操被汉献帝封为魏公,魏国始建。曹操晚年,曹丕运用各种计谋,在司马懿、吴质等大臣帮助下,战胜了弟弟曹植,被立为世子。待曹操去世,曹丕继位为魏王,公元220年代汉称帝,定都洛阳。
曹丕登基后坚持大权独揽,设立中书省,限制宦官、外戚权力。保证了魏始终没有因为宦官、外戚干政造成政治危机。但因削夺曹魏藩王权力,导致宗亲势单力薄,日后无力阻止外臣夺权。
公元226年,曹丕去世,曹叡在洛阳即位,是为魏明帝。在曹真、曹休、陈群和司马懿等人的辅佐下,开始了他十二年的执政生涯。曹叡继位后,曹魏大多时间是在与蜀汉、东吴的战事中度过的。公元238年,曹叡派遣司马懿攻灭公孙渊,辽东平定。同年年底,曹叡病危,立曹爽为大将军,同司马懿共同辅政。
曹芳继位,由司马懿和曹爽辅政。曹爽骄横跋扈,专擅朝政,打压异己,甚至连郭太后也被他软禁;而司马懿则韬光养晦,蛰伏待机,直至在高平陵事变里,将曹爽集团一举击垮,司马家族开始权倾朝野。司马懿及子司马师、司马昭陆续压平了淮南三叛,巩固了司马氏的统治。
公元254年二月,中书令李丰和张皇后的父亲光禄大夫张缉等人图谋废掉司马师,事情败露,被司马师搜出“衣带诏”,腰斩灭族。同年秋,司马昭奉命出击姜维,到达京师,曹芳在平乐观观兵,想趁司马昭请辞的时候将其杀死,但曹芳因恐惧而没实行。司马师上奏太后废掉皇帝曹芳,立曹髦为帝。
公元260年,魏帝曹髦不甘司马氏威胁自己帝位,召见王经等人,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想率领亲兵讨伐。司马昭遂使亲信贾充派遣武士成济杀害曹髦。司马昭另立曹奂为帝。
公元263年,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于公元265年逼曹奂禅让,改国号为晋,曹魏遂亡。
三国之蜀国
蜀汉为汉皇室后裔刘备所建立,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蜀后主刘禅,历二帝,共四十二年。
刘备是中山王刘胜后裔,但是家道中落,到刘备这一代,只能和母亲靠织席贩履维持生计。后在商人张世平、苏双的资助下,刘备得以招募自己的私人武装,并在镇压黄巾起义的战斗中取得了战功,从而获得了官位。之后汉廷戚宦之争是两败俱伤,董卓趁机入京乱政,各地太守、郡吏为了各自利益相互攻伐,形成割据势力。
公元200年,衣带诏事发,刘备反曹。由于刘备军事实力还是非常弱小,被曹操击败后,来到荆州投靠刘表。
公元208年,刘备三顾茅庐后得到诸葛亮后,在诸葛亮的努力下,刘备和孙权达成联盟,两家于赤壁之战合力击败曹操。
公元209年至219年,刘备以关羽、张飞、赵云、刘封、黄忠为主要将领,诸葛亮、庞统、法正为主要军师,先后收复荆州各郡、迫降刘璋占领西蜀、击败曹操攻取汉中,并将关中马超纳入麾下,实力大增,从而建立蜀汉。
公元220年,孙权破坏联盟,先是派人袭取荆州三郡,与刘备讲和后再次背盟,趁关羽北上攻取襄樊之际,袭击荆州,杀害关羽。刘备为关羽报仇,率军攻伐东吴。但东吴陆逊用火攻击败刘备,取得了夷陵之战的胜利。刘备败归永安,损失惨重。公元223年,刘备召诸葛亮至永安交待后事,而后病死,刘禅继位。
公元225年,诸葛亮亲自率军,深入南中,平定南中叛乱。任用了孟获等一些南蛮将领,又从中获取了大量资源,蜀汉的实际控制领土也得以扩张。
公元227年,诸葛亮驻军汉中,将汉中太守魏延纳入丞相府,并让镇东将军赵云转驻汉中,准备北伐事宜。
公元228年至234年期间,诸葛亮对魏发动五次进攻,都未能完成“兴复汉室”的目标。公元235年,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
公元234年至246年,为蒋琬辅政时期,期间,刘禅见魏明帝曹睿大兴土木,广征民役,认为这是败亡之象,于是让蒋琬驻军汉中,伺机北伐,后因朝中大臣从中作梗而不能北伐。
公元246年至253年为费祎辅政时期。费祎执政后,一心只保境安民,不再对魏国用兵,并裁减姜维的兵力。一年后,费祎遭到刺客的刺杀。
费祎死后,刘禅让卫将军姜维总督内外军事。
公元238年至262年,姜维对魏进行了十一次北伐,姜维虽然擅长军事,但自费祎死后,蜀汉内政无人治理,姜维连年征战,蜀汉国力大不如前,逐渐走向衰落。
公元263年,姜维得到钟会治兵关中的消息,上表刘禅调遣张翼、廖化驻守险要,但黄皓听信鬼神之说,告诉刘禅敌人不会来,直到魏军攻入汉中,刘禅才派张翼、廖化等人前去救援,但为时已晚。姜维将钟会大军阻挡在剑阁,却没想到邓艾从景谷道偷渡,杀败诸葛瞻。公元263年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刘禅及一些蜀汉大臣被迁往洛阳居住,受封为安乐公,后在洛阳去世,享年64岁。
三国之吴国
汉末黄巾起义时,孙坚随朱儁镇压黄巾,又参与平定西北边乱,以后又受任长沙太守转战于江南诸郡。董卓之乱时,孙坚参加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并立下不少战功。打败横行一时的董卓而进驻都城洛阳,于公元191年征讨荆州时战死。
公元194年,孙坚长子孙策投奔袁术,并讨回孙坚部分旧部,开始向江东发展,实力不断增强。公元196年,汉献帝在许昌定都以后,孙策拒袁术而联曹操,被任命为讨逆将军,封吴侯。公元199年袁术病死,孙策兼并袁术余部,击走刘勋,征伐江夏,大败黄祖又劝降华歆,实力迅速壮大。
公元200年孙策死,孙策之弟孙权统领孙策旧部,并得到张昭、周瑜、程普等人辅佐。
公元208年,孙权由吴郡迁徙治所到京城。同年,刘表病死。此时曹操已基本统一北方,率军南下,刘表次子刘琮望风而降,随后大败依附刘表的刘备于当阳长坂。占领荆州后,曹操给孙权写信,直意要取下孙吴。孙吴内部分为主战和主和两派,主战以鲁肃、周瑜为首,主和以张昭、秦松为首。孙权正确地估计了形势,意在与曹操一战。此时,鲁肃从江夏带来刘备的军师诸葛亮,表明刘备联吴抗曹的决心。周瑜亦及时返回,陈说曹操军队存在的种种弱点,开战有获胜的希望。孙权果断决定与曹操决战。
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命令他致书曹操实施诈降,曹操信以为真,死伤惨重。周瑜等率军乘势冲杀,曹军溃败。曹操领残余部队从华容道逃向江陵。赤壁之战,吴军凭借三万人大破曹操,这次战役奠定了三国的基础。
公元215年,刘备取蜀,孙权讨还荆州,刘备不从。盛怒下的孙权以吕蒙为将,准备抢夺荆州,大战一触即发。然曹操于此时取得汉中,刘备面临着极大的威胁,只好与孙权议和,承认荆州的长沙、桂阳归孙权。同年,孙权征合肥,久攻不下,率军退还。在退军路上,孙权被魏将张辽击败。
公元219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这时的孙权看着刘备逐渐做大,便改变战略,将矛头指向刘备,联合曹操。曹操封孙权为骠骑将军、假节、荆州牧,封南昌侯。随后孙权以鄂为都城,改名武昌。曹丕取代汉室称帝后,孙权被册封为吴王、大将军、荆州牧,并立孙登为王太子。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兴兵伐吴,孙权因汉军来犯,担心魏国乘机进攻,便主动向魏朝称臣,并任陆逊为大都督,统领五万人抵御汉军。陆逊坚守不战,破了刘备速战速决的意图。不久后陆逊突然反攻,于夷陵发动火攻,大破汉军,刘备仓皇而逃。
公元222年曹丕出兵攻吴,魏军围攻江陵六个月,因吴将朱然的坚强防守而无功而返。公元224年八月,曹丕亲率水军第二次攻吴,因遇暴风雨,江水暴涨,只得再次退兵。为抵御魏军,蜀、吴恢复同盟。公元225年五月,曹丕第三次率水师征吴,十月到达广陵,准备渡江。此时天气严寒,长江冰封,战船不能行动,且吴国严兵固守,只好返回。
公元228年,魏吴再次交战,遂在石亭之战中失败,使曹魏在二十四年内不再发动大规模的攻吴行动,战后相对安定的环境为孙权称帝奠定了基础。公元229年5月23日,孙权称帝,建都武昌。
公元241年,孙权的长子孙登死亡。次年,孙权立三子孙和为太子,不久又封四子孙霸为鲁王,引发了“二宫之争”。朝中大臣亦分为两派。最后,孙和被废,孙霸被赐死,幼子孙亮被立为太子,名臣陆逊亦因卷入这一事件而遭到孙权责辱,怨愤而死。孙吴开始走向衰落。
公元252年四月,孙权病逝,年仅十岁的孙亮即位,由诸葛恪、孙弘、孙峻等辅政。是年,爆发了东兴之战,魏东路军以司马昭为都督,直逼东兴。孙吴以诸葛恪为统帅,率军4万,迎击向东兴进攻的魏军,魏军惨败。
公元253年,诸葛恪征淮南失败,被孙峻等人所杀,大权落入孙峻之手。三年后孙峻病死,将权力交给从弟偏将军孙綝。孙綝嗜好杀戮,残虐无道,杀害了孙吴的重要将领吕据、朱异等,旷日持久的内争也使孙吴国力遭到严重削弱。
公元258年,孙綝废黜孙亮,迎立孙权第六子孙休即位。孙綝与其兄弟五人,皆管理禁军部队,权力远远超过皇帝。不久孙綝又被杀死。
公元264年,孙休病死。这时蜀汉刚灭亡,孙吴完全处于魏的包围之中,左典军万彧向当时握有实权的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推荐孙和的长子孙皓即位。孙皓对臣民残忍无道,自己则骄奢淫逸,民怨沸腾。另外,孙皓不断向晋发动战争,给吴国带来沉重的负担,并遭到江东士族的一致反对。
公元279年,晋武帝分六路大军举伐吴。孙吴上下离心,疏于防备,节节失败。公元280年5月1日,孙皓自知大势已去,反绑双手,抬着棺材到西晋军门前去投降。西晋朝廷封孙皓为“归命侯”。孙吴灭亡,西晋实现了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