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小巴一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殷红的血液随即从他的指缝里溢出来,看得我大腿上肌肉一缩。在须臾的愣神之后,人群中跳出两个人来,一左一右架着他在周围“赶紧去医院”“赶紧去医院”的人工提示声中快速离去了。
围观的人一边议论着一边朝巷子两头散去。我拦下邹喻,细问了才知道,原来罪魁祸首是一把老虎钳。
邹喻,我小学时的同学,上学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因其父亲邹大海是患有小儿麻痹症的残疾人,母亲喻娟天生痴傻,小学毕业后就辍学在家里务农了。
想想,还真是天意弄人,有的人不想读书却被逼着天天上学;有的人渴望上学,却被逼得无书可读。
车窗外的太阳犹如刚从炉膛里取出的球状火碳一般随着行车路面的起伏轻微上下跳动着在路旁只剩空枝的水杉树间快速向后飞去。
那金色的光芒照在我侧向车窗满是对这一刻不舍而忧伤的脸上。也不知道是因为这在电影镜头里总是布景回忆的日落黄怂恿了回忆,还是回忆借题发挥于日落黄。
反正每次返校的时候我都去心彳亍,放任着自己一拖再拖,被家人反复催促后,才脚步轻快内心却依依不舍地朝国道边的车站走去。
即便站在萧瑟的寒风中也依然期望那熟悉而又陌生的最后一班小巴车能够再迟一会儿来。后来多了位低一年的校友柏一诺一同等车,听她有的没的东拉西扯着,那种期望就淡去一些。
甚至还会时不时朝来车方向望一眼,违心不无埋怨地冒一句“车怎么还没来?”或许听到我这么说,但凡敏感些的人都会以为听者已经不耐其烦了,但我那位校友却断然不会,依旧夸夸其谈。
每当这个时候我倒真的希望车能快点来了,因为上车后她口若悬河的听众就变成她的同班同学水玉了。
说到水玉,如果忽略掉概率中极大的那一部分,她肯定也是谁眼中的西施,只是可惜了这么好听的名字。
上车后,我还是一成不变的走向车尾坐在车行方向左侧紧挨窗户的座位上。因为我们上车的地方是第二站,又是这个时间段,乘车的人本就不多,车尾向来更为颠簸,这破车当然也不例外,所以很少有人占这个位置。
思而寻静,静而躲,焉知躲而思更甚也。这只是多年后我一时无聊的思解,当时并未想到这许多。
这种小巴只在驾驶位装个风扇,发动机在车头正中一个一米见方的盖子下面,盖子上套着厚厚的垫子以防烫伤被车主加塞安坐在这里的乘客。
由于没有空调,门窗密封性也不是很好,所以车内是名副其实的冬冷夏热。整车除了驾驶位,只有一扇靠手动开关位于车身中部的折叠门。卖票的是一位三十岁多岁,言谈举止透着精明和泼辣的妇女,其他车上也大都如此。
立在折叠门后将要到下一站时,车还没停她早已将门拉开,扶着两边门框探出头去扯开嗓子,连珠炮似的喊开了(于等车的人总是先闻其声再见其人),“浙弗、天方、老山西,顾胡、白渡、小红旗……赶紧、赶紧,上车走了!
哎,那小弟!你上哪?……去,一准给你送到。”说着她走下车去,赶上来一位二十岁出头,穿着黑色外套的年轻男子。
小巴车在前方十字路口拐了一个右弯,出弯后不远就是天方站,我没想到司机会这么猛,估计是他们口中常说的“我一脚地板油……”
车抖了一下,疯也似的冲了出去,我着实享受了一把跑车才有的推背感,这都是后话,当时哪懂什么推背不推背的,倒是被吓了一个激灵。
只见司机一边猛按喇叭一边骂道,“妈了个巴子的,别让老子锻上,锻上去老子废了你丫的。”车子驶出天方站一百多米忽然停了下来,司机仍然骂骂咧咧的,听那意思刚才追的那辆外地车抢了他的客。
卖票的妇女咧着嘴笑骂了司机一句,“你他娘的眼瘸,我不提,你也不知道锻。”然后才缓缓拉开车门迎上来一位打扮入时的年轻女子。
这时坐在车门后端通道右侧第一排,头发像刚被狗舔过似的中年男子满脸堆笑两眼直勾勾地盯着刚上车的年轻女子,我虽然没听到,但也能猜到他应该是邀请人家坐在他身边的空位上。
不过该女子根本没睬他,径直走到我前排之前想坐在狗舔头旁边而被其轰走的穿黑色外套的年轻男子的身边坐了下来。狗舔头一直目送年轻女子坐定后,被剃刀刮得发青的嘴唇不知嘀咕了一句什么,这才依依不舍地扭过头去。
对于狗舔头的行为,虽然在心里是极为鄙夷的,但一路上我也没少偷瞥那位美女,用钱铎的话说,是这姐姐太养眼了。
小巴再次起步后很快就追上并超过了之前截胡又放弃年轻女子的外地巴士,超车之前,荷尔蒙爆棚的司机刻意摇下车窗朝着刚才抢活的小巴,尽可能大声的问候人家母亲。
这不禁使我想起了动物世界里那些猫科成年雄性们用气味标示自己领地的画面。
待咆哮哥(司机)再要向车窗外以礼貌服人的时候,卖票的大姐却急了,“你他娘瞎咧咧什么得,还不赶紧抄过起,前边再让人截起!”咆哮哥仿佛过了发情期似的,立马萎了。
在经过顾胡站的时候小巴并没有如往常一般熄火停车等上一段时间(至于等多久,要依后车而定,后车何时来,前车便何时走),而是尽可能载上要乘车的人便随即离开了。
像今天这种情况极为少见,我们算是撞大运了。过了白渡之后车上不算售票员已经站着七个人了。行经小红旗时,卖票的妇女还是第一时间亮出嗓子,“新城走了,还有去新城的吗?”
见有人答话她立马跳下车去。一番忽悠,虽然听不到,但我基本上能猜到她的说词——
殷红的血液随即从他的指缝里溢出来,看得我大腿上肌肉一缩。在须臾的愣神之后,人群中跳出两个人来,一左一右架着他在周围“赶紧去医院”“赶紧去医院”的人工提示声中快速离去了。
围观的人一边议论着一边朝巷子两头散去。我拦下邹喻,细问了才知道,原来罪魁祸首是一把老虎钳。
邹喻,我小学时的同学,上学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因其父亲邹大海是患有小儿麻痹症的残疾人,母亲喻娟天生痴傻,小学毕业后就辍学在家里务农了。
想想,还真是天意弄人,有的人不想读书却被逼着天天上学;有的人渴望上学,却被逼得无书可读。
车窗外的太阳犹如刚从炉膛里取出的球状火碳一般随着行车路面的起伏轻微上下跳动着在路旁只剩空枝的水杉树间快速向后飞去。
那金色的光芒照在我侧向车窗满是对这一刻不舍而忧伤的脸上。也不知道是因为这在电影镜头里总是布景回忆的日落黄怂恿了回忆,还是回忆借题发挥于日落黄。
反正每次返校的时候我都去心彳亍,放任着自己一拖再拖,被家人反复催促后,才脚步轻快内心却依依不舍地朝国道边的车站走去。
即便站在萧瑟的寒风中也依然期望那熟悉而又陌生的最后一班小巴车能够再迟一会儿来。后来多了位低一年的校友柏一诺一同等车,听她有的没的东拉西扯着,那种期望就淡去一些。
甚至还会时不时朝来车方向望一眼,违心不无埋怨地冒一句“车怎么还没来?”或许听到我这么说,但凡敏感些的人都会以为听者已经不耐其烦了,但我那位校友却断然不会,依旧夸夸其谈。
每当这个时候我倒真的希望车能快点来了,因为上车后她口若悬河的听众就变成她的同班同学水玉了。
说到水玉,如果忽略掉概率中极大的那一部分,她肯定也是谁眼中的西施,只是可惜了这么好听的名字。
上车后,我还是一成不变的走向车尾坐在车行方向左侧紧挨窗户的座位上。因为我们上车的地方是第二站,又是这个时间段,乘车的人本就不多,车尾向来更为颠簸,这破车当然也不例外,所以很少有人占这个位置。
思而寻静,静而躲,焉知躲而思更甚也。这只是多年后我一时无聊的思解,当时并未想到这许多。
这种小巴只在驾驶位装个风扇,发动机在车头正中一个一米见方的盖子下面,盖子上套着厚厚的垫子以防烫伤被车主加塞安坐在这里的乘客。
由于没有空调,门窗密封性也不是很好,所以车内是名副其实的冬冷夏热。整车除了驾驶位,只有一扇靠手动开关位于车身中部的折叠门。卖票的是一位三十岁多岁,言谈举止透着精明和泼辣的妇女,其他车上也大都如此。
立在折叠门后将要到下一站时,车还没停她早已将门拉开,扶着两边门框探出头去扯开嗓子,连珠炮似的喊开了(于等车的人总是先闻其声再见其人),“浙弗、天方、老山西,顾胡、白渡、小红旗……赶紧、赶紧,上车走了!
哎,那小弟!你上哪?……去,一准给你送到。”说着她走下车去,赶上来一位二十岁出头,穿着黑色外套的年轻男子。
小巴车在前方十字路口拐了一个右弯,出弯后不远就是天方站,我没想到司机会这么猛,估计是他们口中常说的“我一脚地板油……”
车抖了一下,疯也似的冲了出去,我着实享受了一把跑车才有的推背感,这都是后话,当时哪懂什么推背不推背的,倒是被吓了一个激灵。
只见司机一边猛按喇叭一边骂道,“妈了个巴子的,别让老子锻上,锻上去老子废了你丫的。”车子驶出天方站一百多米忽然停了下来,司机仍然骂骂咧咧的,听那意思刚才追的那辆外地车抢了他的客。
卖票的妇女咧着嘴笑骂了司机一句,“你他娘的眼瘸,我不提,你也不知道锻。”然后才缓缓拉开车门迎上来一位打扮入时的年轻女子。
这时坐在车门后端通道右侧第一排,头发像刚被狗舔过似的中年男子满脸堆笑两眼直勾勾地盯着刚上车的年轻女子,我虽然没听到,但也能猜到他应该是邀请人家坐在他身边的空位上。
不过该女子根本没睬他,径直走到我前排之前想坐在狗舔头旁边而被其轰走的穿黑色外套的年轻男子的身边坐了下来。狗舔头一直目送年轻女子坐定后,被剃刀刮得发青的嘴唇不知嘀咕了一句什么,这才依依不舍地扭过头去。
对于狗舔头的行为,虽然在心里是极为鄙夷的,但一路上我也没少偷瞥那位美女,用钱铎的话说,是这姐姐太养眼了。
小巴再次起步后很快就追上并超过了之前截胡又放弃年轻女子的外地巴士,超车之前,荷尔蒙爆棚的司机刻意摇下车窗朝着刚才抢活的小巴,尽可能大声的问候人家母亲。
这不禁使我想起了动物世界里那些猫科成年雄性们用气味标示自己领地的画面。
待咆哮哥(司机)再要向车窗外以礼貌服人的时候,卖票的大姐却急了,“你他娘瞎咧咧什么得,还不赶紧抄过起,前边再让人截起!”咆哮哥仿佛过了发情期似的,立马萎了。
在经过顾胡站的时候小巴并没有如往常一般熄火停车等上一段时间(至于等多久,要依后车而定,后车何时来,前车便何时走),而是尽可能载上要乘车的人便随即离开了。
像今天这种情况极为少见,我们算是撞大运了。过了白渡之后车上不算售票员已经站着七个人了。行经小红旗时,卖票的妇女还是第一时间亮出嗓子,“新城走了,还有去新城的吗?”
见有人答话她立马跳下车去。一番忽悠,虽然听不到,但我基本上能猜到她的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