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大唐第一莽夫 > 第154章 【民心,民生,活着】

第154章 【民心,民生,活着】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当年大唐开国征战,李世民对阵河北窦建德,三千玄甲铁骑,穿刺十万大军。

    一战而胜之。

    三千铁甲,可以扫平一个河北道,并且还是乱世的河北道,拥有枭雄霸主的河北道。

    如今郭子仪派出两千玄甲铁骑,针对的区域仅仅是山东南路的两个府,一府之地大约三四个县,两个郡府总共也就八县之地,这等于是拿着大棒打孩子,想怎么敲打就怎么敲打。

    同一时间里,琅琊郡的几大世家突然有了动作,各自派出族中饱学士子,以及数十位名动山东的老儒,出郡城,往北行,进入两府八县之地,拜访各地豪门士族。

    高谈阔论,文会争锋,先占据道义制高点,再以利益和前景诱惑。于这两府八县之士族,暗中达成无数勾连协议。

    又有兰陵县一众豪门,乃是帝都长安迁徙而来,经过数月时间适应,如今已经扎根稳固,于是同样出动族人,派出几十支商队,携带各种货物北行,散入两府八县行商。

    凡所卖之货物,皆为民生之急需,并且价格低廉,几乎相当于白送,每每销售货物之时,大肆吹嘘兰陵县之繁华……

    城墙长达十五里的巨城。

    七万民夫同时筑城的盛况。

    但是,并非发起徭役。

    每天管三顿饭,额外发给工筹,即使老弱妇孺,也能赚到吃喝。

    田产承包责任制,几乎重现大唐开国初期的均田制。

    资助流民开荒。

    鼓励百姓生育。

    凡是新婚夫妻,县衙会补贴钱粮,办婚事的时候,兰陵酒坊会资助喜酒。

    若有女子怀孕,即刻有郎中上门,每月免费问诊一次,每月提供保胎汤药三副。

    若至分娩之时,接生婆不请自来,费用由县衙承担,无需分娩之家支付。

    并且婴孩降生满月之时,还有一笔令人惊喜的福利,只需要把孩子抱去大将军门前,抱着婴孩在门前拜上一拜,大将军夫人必然会出门,亲自抚摸孩童的额头,予以赐福,赠钱赠粮,甚至婴孩所用之襁褓尿布,大将军夫人也会大量赠与。

    这就是兰陵……

    琅琊大将军郭子仪坐镇的兰陵。

    人间乐土,百姓桃源。

    随着无数商贾的传播,两府八县百姓无不向往,虽然无法迁徙兰陵定居,但是心中已经有了渴盼和归属……

    “若是我们也能活在郭大将军的治下,该是一种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民心思顺!

    而两府八县的官员,心情一天比一天沉重。几乎每天都要聚集,但却商量不出任何对策。

    终于有一天,有官员绷不住了。

    “府尹大人,请恕下官无法再硬撑,我们临淄县的全体官员一致认为,为官者必须做到遵守朝廷的法度……”

    “朝廷法度规定,镇守大将军有权征用三成军税,养兵之用,合情合理,恰好眼下秋收渐渐完成,我县税粮已经开始了征收,下官决定,十日之后亲自前往兰陵,押送三成军粮,上缴镇守大将军。”

    “府尹大人,下官做出这个决定并非突兀,更不是背叛,也不是向人摇尾乞怜。”

    “而是审时度势,认为时势就该如此。”

    “咱们淄川府的情况,几乎没有了任何抵抗的可能。吾等皆是士族出身,擅长口舌刀笔之术,但是兰陵一方同样不缺士族,人家有整个琅琊郡的士族做刀笔……”

    “甚至还有长安迁徙而来的大族,也都加入了郭子仪的阵营之中,所以士族力量这一项,咱们淄川府输的一败涂地。”

    “对方又派出大量商队,各种民生物资大肆出售,价格低廉,百姓受益,导致民间声望一日比一日高涨,几乎每个百姓都盼着能去郭子仪能够镇守淄川府……”

    “除了这两项,还有朝堂上的争锋,吾等这些时日连续发给长安飞禽传书,可惜却未收到朝堂大老的任何力挺。”

    “为什么他们不力挺?”

    “因为他们在朝堂上也有阻力。”

    “根据下官所知,大皇子李琮摆开阵势坚定不移的支持郭子仪,此皇子虽然没有实权,但却遥领太原牧的职位,他签发的文书虽然不管用,但是大义上却能占据道理。”

    “郭子仪每一项政务只要想施行,根本不需要向朝堂上请奏报备,只需要给李琮发去一份文书,这位没实权的皇子立马就给用印,那个印乃是太原牧印,盖印之后意味着获得允许。”

    “府尹大人啊,形势不如人啊。请恕下官不能继续硬撑,我要和全县官员一起去选择活路了。”

    选择活路!

    什么活路?

    无非是认清郭子仪的实力,承认郭子仪镇守大将军的权责,老老实实不反对,乖乖上缴三成军税。

    ……

    郭子仪所代表的势力首次伸出獠牙,和固守势力进行了一次悄无声息的较量,最终以两府八县的官员颓然长叹,老老实实的接受现实而告终。

    这一年秋收,两府之地尽入执掌。

    整个山东南路五个府,郭子仪这次仅仅只动了两个府,至于剩下的三个府,依旧还是风平浪静。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如果步子迈的太大……

    似乎也没有什么威胁!

    但是,还是稳点好!

    ……

    兰陵县获得了大丰收。

    古代北方种植的是春麦,并非后世熟悉的冬麦,所以收割是在秋天,而不是后世的夏粮收割。

    自古秋收是大事,如果丰收那更是大事。

    官员们欣喜,老百姓惊喜,而那些曾经流离失所的逃荒流民,则是每一天都陷入狂喜。

    任何地方的丰收,都意味着这个地方有了新粮,而家家户户有了新粮吃,就不需要衙门进行赈济。

    那么衙门征收的税粮就会积攒出来,拥有更大的能力去赈济流离失所的人。

    而流离失所的流民不断接受赈济,活下去就会慢慢的扎根下来,慢慢变成本土的百姓,慢慢转化为拥有家产的人。

    哪怕这份家产可能很少很少,也许仅仅是一间破屋半瓮粮食,但却代表着不再是流民,代表着重新变成了可以自己活下去的百姓。

    百姓!

    流民!

    这是两个概念!

    是两个差距很大的层次。

    哪怕百姓很苦,但却无有流离之危,所以能当个百姓的话,已经能让人感觉幸福。

    ……

    柳七姐背着一个藤筐,汗水淋漓的在桑林里忙活,秋老虎很热,热的人喘不开气,浑身像是洗了澡一般,澹薄的衣衫完全湿透。

    不远处的桑林边,传来儿子的哭声,可怜巴巴的喊着,十分委屈的喊着:“娘,娘,我渴,我热,咱们回家吧,晚上再来干活行不行……”

    柳七姐迟疑一下,强忍着没有过去,反而远远喊了一句,故意装作生气道:“渴什么渴?热什么热?那么多的孩子都在桑林边玩耍,为什么他们全都没有喊渴喊饿?”

    虽然是训斥,但是做母亲的毕竟心软,所以语气也忍不住软下来,变成了温柔的安抚:“乖儿子,你忍忍,娘再忙一会,马上就能完活。”

    她一边安抚着,一边用目光在桑林四周寻找,很快她看到几个年纪稍大的孩童,挖了一个土坑躲在里面凉快,那个土坑很小,毕竟是孩子们临时挖的,几个孩子缩在里面有些拥挤,很难再有空闲的地方留给人。

    柳七姐矜持的抿了抿嘴,最终还是发出了请求,远远的喊道:“是大牛二牛吗?能不能帮婶婶一个忙,你们帮我照顾一下石头,让他到土坑里凉快凉快……”

    那几个孩子其实也不大,最大的一个只有七八岁,闻言从土坑里露出脑袋,咕噜噜的眨着眼睛。

    那个最大的孩子很懂事,直接点头道:“可以照顾石头,我们会哄他不哭,但是柳婶婶你听到了吗,石头哭着说他很渴,可是,我们不敢去河边打水,大将军有规定,十岁以下的小孩不准靠近河畔。上次我偷偷去河边,被大将军抓到了,一巴掌抽在我屁股上,大将军的巴掌可厉害……”

    柳七姐连忙摆手,声音温柔的道:“你们不要去河边,不要去打水,只帮我照看一下石头,等会我帮你们所有人去打水。大牛乖,大牛最懂事了,快点把石头包进土坑里,让他沾沾泥土的湿气。”

    大牛从土坑里跳出来,抱起哭的可怜的小娃娃,重新缩进土坑,躲避炎热的秋老虎。

    忽然另一个小孩露出头,远远的问柳七姐道:“柳婶婶,你还是一个人过吗?我听我娘说,昨天县衙里有人上你家了,是个办差事的书吏,来催促你成家的。我还听我娘说,我还听我娘说,她说柳妹子不应该拉不下脸,她说柳妹子应该再找个男人……”

    大牛也露出头,一脸关怀的道:“柳婶婶,您一个人好累啊。要养两个孩子,特别的累。”

    柳七姐怔了一怔,随即强行的挤出笑脸,温声道:“你们这些小娃娃呀,婶婶其实并不累,我虽然要养两个孩子,但是大丫头已经不需要操心。所以我只需要照看石头,照顾一个孩子算不得累。”

    大牛眨眨眼睛,好奇道:“那您是不愿意再成家吗?县衙的书吏来过好几次了。”

    柳七姐面色渐渐怅然,神情似乎陷入迷惘,甚至连摘桑叶都忘了,喃喃一声道:“若是能有个男人依靠,谁又愿意守着呢。可是,可是我想再撑一撑。大丫头争气,拜了大将军夫人成为弟子,我这个当娘的要给她留个好名声,不能死了男人就急慌慌的改嫁,那不好,对丫头的名声不好……”

    ……

    ……这章是剧情衔接,所以可能稍微枯燥,但是写生活日常就这样,有时候单章难以表达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