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世笃忠贞鲁土司 > 第十六章 鲁景明奉旨平叛 都御史细话石城

第十六章 鲁景明奉旨平叛 都御史细话石城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成化四年(1468年)九月九重阳节。秋高气爽,遍地金黄。这一年雨水多,大通河的水比往年涨了许多,日夜不息滔滔向南流去,吐鲁沟被阳光渲染的五彩斑驳。又是一个丰收年。

    鲁土司署衙大教场上士兵正精神抖擞操练演武,只见各个健儿刀枪齐举,战马飞驰,鲁鉴满脸凝重骑马亲临,现场校阅。

    是啊,又是一个丰收年,可边患依然,说不定哪天鞑靼又要突然飞驰而来四处抢掠,而固原满四又叛乱了,连破了朝廷的两次围剿,形势不容乐观。

    万万不可大意!

    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

    鲁鉴心里默念着。严格要求手下悉心操练,切不可偷懒。

    这时,忽然手下来报,圣旨到。

    他急忙赶往署衙接旨。不出所料,原来皇帝诏令,要他立即率兵一千,赶往固原参与平定满四叛乱。鲁鉴不敢怠慢,一面设宴招待京城来使,了解满四叛乱有关事宜,一边安排手下整顿军马,准备粮草,择日出征!

    鲁鉴对满四反叛早有耳闻,现在从朝廷来使口中有了更多了解。

    原来满四的祖先巴丹,是故元平凉万户,明朝初年率领部属归附朝廷后,高祖授平凉卫千户。巴丹的部落分散居住在开城等县,号土鞑(明将蒙元时期或明朝前期陆续由蒙古高原迁居于甘宁青的蒙古族,称为“土鞑”。),以畜牧、打猎为生。沿用过去俗规,没有捐税徭役,大多数家庭比较殷实。把丹的孙子满四,家庭条件更好些。成化初年,鞑靼孛来毛里孩内侵,土鞑中有个叫李俊的人,不但没躲避逃脱,还单独独拿羊酒敬奉孛来毛里孩。孛来毛里孩非常高兴,给李俊赐给了许多马匹等物。李俊有了北迁投奔孛来毛里孩的心思。当时,土鞑中有个恶霸叫张把腰的,他纠集一帮无赖之徒常常打着鞑靼孛来毛里孩的旗号四处劫掠,老百姓不堪其骚扰,报告给了巡抚陈介。恰好当时有一群通渭的人外出躲避徭役,藏身在满四家里。巡抚陈介派手下到满四家追铺。满四不懂法律,非常害怕。再加上都指挥刘清、守备指挥冯杰二人贪婪成性,苛刻剥削军兵,又经常向各土鞑逼索财务,导致各土鞑怨恨入骨。这时李俊乘机游说满四等为乱。

    满四的侄子满时任平凉指挥,上司催促平凉卫立即逮捕满四、张把腰。满不知道满四等已经有了叛乱心思,带领手下赶往满四家追捕。满四得知消息,等到满到来,假装答应归罪有司,好酒好肉招待满及其部下,等满等放松警惕,就劫持了满,杀害了他的部下,号集周围的土鞑,反叛进入石城。

    石城,是个唐代吐番的石堡。城非常险固,四面峭壁高数十丈,没有路,除非依靠绳子否则无法登顶。西山山顶平坦,可容纳数千人。山周围的空隙都有墙,高二三丈。城中有五口石井用以贮水,城外设有栈道,栈道下面筑有小城保护着。山前有小山环卫做壁障,山后都修筑了高墙,各留小门,仅容单骑通过。满四等在过去猎射的时候曾来到过这里,熟知地形,知道这里其险可据,于是反叛进入石城。满四自称招贤王,称李俊为顺理王,拥兵四千。紧接着抢劫甘州,攻打固原千户所,李俊战死。都指挥刘清带兵前来围剿,被打败。都指挥邢瑞、申澄等率领各卫军兵战于城下,大败,申澄战死。贼势更盛,附近无业者都来投奔。

    这是四月的事。到了五月,朝廷敕命陕西巡抚都御史陈介,总兵宁远伯任寿、广义伯吴琮,巡抚绥延都御史王锐,参将胡恺等各率所部兵马前往征讨。到七月,宁夏兵先抵达,陈介等立功心切,不等绥延兵到来,就独自从固原急进蔡祥堡。到时已是夜里二鼓时分,急忙搭建营房,将士非常疲劳。到第二天天刚亮,命令士卒顺山岭疾行石城。在距离石城十里远的地方,满四等数千叛匪出迎,请降。陈介手下有个叫冯信的士卒颇知兵法,他向陈介等建言说曰:“满四等众贼是诈降。我们大军夜里到达,没有休息就急行军,又缺乏水喝,大家都精疲力尽,不能打仗。待将士养精蓄锐再战不迟!”可使陈介、吴琮根本不把叛贼放在眼里,不听劝告,仓促麾兵进攻。满四等撤退到石城,然后从石城驱赶出数千牛羊在前冲乱官兵阵型,后面精兵紧随。当时叛贼还没有兵械,大都拿着木棍作战,官兵大败。丢盔弃甲数千,被围在山上的官兵都被叛贼杀死。满四军队借助缴获的官军器械铠甲,声势更加嚣张。以后不断截击静宁州道,掠夺甘肃粮运不说,还声言要袭击陕西。

    在这种形势下,朝廷就命都督刘玉总兵、都御史项忠提督军务,与监督军务的太监刘祥等率领京营以及陕西四镇的军队讨伐满四。都御史项忠特请朝廷诏令久经沙场,能征善战的甘州伏羌伯毛忠、庄浪都指挥鲁鉴率领各部兵马,前来助战,共同剿灭满四叛军。

    现在都御史项忠、太监刘祥、都督刘玉等将帅率领大军奔赴固原,不日即到。请鲁都指挥尽早发兵平叛。

    鲁鉴听到这里又惊又喜,他为满四叛军气焰嚣张甚为担忧,又为能再次与伏羌伯毛忠等一起参与平叛感到高兴。

    鲁鉴对毛忠充满尊敬。

    鲁鉴和毛忠再次联手出兵是天顺三年?(1459年)?的事了。这一年瓦刺大举入寇甘肃。毛忠兵出凉州,三战三捷,攻破镇番,论功升为右军左都督。为配合毛忠作战,鲁鉴会同镇守都督林宏率兵堵截,至乌鞘岭,杀50多人,鲁鉴也升都指挥同知。

    到了天顺五年(1?4?6?1年),瓦刺孛来以数万骑分掠西宁、庄浪等甘肃诸道,兵入凉州。毛忠率骑三千在凉州十二里铺扎营。敌数万骑突袭而来,毛忠率将士悉力拒敌,敌兵应弦坠马者不计其数。激战一昼夜,官军矢尽力疲,敌军仍不断潮水般地蜂涌而上。军中皆失色。在这关键时刻,唯有毛忠镇定自如,意气弥厉,抚慰鼓励众将士与敌死战,敌军终不能前进一步。鲁鉴得知军情紧急,又会同林宏领兵埋伏乌鞘岭下,突然出击,孛来遂败退而去,此战毛忠创造了奇迹——竟然不伤一兵一卒,全师而还。

    天顺七年(1?4?6?3年),永昌、凉州、庄浪塞等地多次受到瓦刺的攻击。毛忠与总兵官卫颖分兵征讨。毛忠先攻破巴哇诸大族。其昝咂、马吉思等诸族,别的将领久攻不下,毛忠一一破之。战后论功,毛忠得封伏羌伯.....

    “阿大,我也要从军去杀叛贼!”

    就在鲁鉴陷入深思的当儿,忽然客厅里风风火火闯入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一进门就嚷到。

    “麟儿,怎么这么不懂规矩!还不拜见朝廷贵客!”

    鲁鉴一面呵斥孩子,一面向客人介绍——“这是犬子鲁麟,今年十二了!”

    鲁麟赶忙向来客打躬作揖问好。

    “真是将门虎子!你看小指挥气宇轩昂,双目炯炯有神,以后必成大器!可喜可贺!”

    “你还年纪小,好好学习,好好练好武艺,将来有的是机会让你建功立业!”

    安排客人休息,鲁鉴来到寝室。妻子李氏还在等他。

    “又要出去征战了?”

    “是啊,这回是去固原剿灭满四叛匪。”

    鲁鉴向妻子简单介绍了满四叛乱情况,然后说“伏羌伯毛忠老将军也来参战,他有可能把他的孙子毛濬也带上,——这孩子大有他爷爷的风格。前次和伏羌伯在一起时,他想与我们结个姻亲,这也是个好事啊”

    李氏点头称是。

    兵贵神速。

    鲁鉴带领鲁家军人不卸甲,马不解鞍,十来天的时间就来到固原石城。这时都御史项忠、太监刘祥、都督刘玉、伏羌伯毛忠等皆已先到石城下。

    鲁鉴安顿好人马,立即前往主帅大帐拜见都御史项忠、太监刘祥、都督刘玉等。看到鲁鉴意气风发前来报到,大家非常高兴。寒暄过后,大家开始商议军情。没想到都御史项忠竟然和石城有段故事。

    原来都御史项忠是嘉兴府人士人,正统七年进士,为刑部员外郎。随正统爷亲征,失陷土木,鞑靼着他牧马于沙场,剥去了衣服,胡服胡衣,囚首垢面,蓬头跣足。项忠受这苦楚不过,骑了一匹好马,潜逃而归,从间道而走,远远望见胡骑出没,又恐被他抓去,只得昼伏夜行。怎奈不识路径,只能望着北斗南走。就这样走过四夜,不知经了多少路程,连马都走不动了。项忠自觉心下慌张,只得弃马步行,渐渐走到一条死路,是插天的高山。这山名为石城山,团团似个城子一般,悬崖峭壁,有数千丈之高。项忠叹息道:“看来,我要葬身这里了!我是不是走到了天尽头,这是什么地方?”彷徨四顾,发现似乎有路可登,只得攀藤附木,艰难地一步步爬上去,渐至山顶,周回一看,原来这山四围都高,竟像城墙模样,山顶宽平,可容数千人之多,独中间有路一条可上。项忠看了形势,暗暗道:“这个地方怎么这样险要?如果屯数千人于其中,就是有千军万马也不能攻进,只是没有泉水。”说罢,觉得肚中饥渴之极,脚跟肿痛,行走不牢,一交跌倒在地。倚石叹息,看看垂死。恍惚之间,见一个金甲神人把他扶起来说:“这是你将来发迹的地方。”说罢不见,但见一大块物遗弃在地上,项忠近前一看,却是一大块牛肉干。项忠顾不了许多,拿起来就吃,随之感到口干舌燥:“怎生得一口泉水救命方好?”遥望见山下一股清泉,项忠一步步探将下来,走到泉水边,吃了数口,方才神清气爽道:“今番有命了。”那泉水离山有数里之遥,项忠暗暗的道:“若断绝了这股泉水,此山之险,也就无所用了。”遂放开脚步逃命,又走了七夜,才到得宣府。关吏来报了御史张昊、巡抚罗亨信,传令放进关内。进得关内,两眼发黑,跌倒地下,晕死多时,用姜汤灌下,方才苏醒,一步也走不了。看其脚下有刺蒺藜数百,罗亨信叫人与他拔去,拔了数日方才拔完,共有一升之数,满脚红肿,皮肉裂开,血流不止,病卧了三个多月,方才能走。

    众人听到这里,惊叹不已,也越加意识到石城易守难攻,但大家都愿意勠力同心,共济边务,务必剿灭满四叛军。

    项忠前次曾到石城,很清楚这里形势险隘,要攻破石城,只有坐困一法。遂分兵七路,恐有埋伏,一路砍削草木,烧之而进,使贼人不能伏兵,渐渐逼近贼巢,团团围住,

    之后,鲁鉴特地来的甘州军大营拜望伏羌伯毛忠。年已七十五岁的伏羌伯精神矍铄,说话声如洪钟。看到鲁鉴走进帅帐,他走下帅位,热情地拉起鲁鉴的手朗声问好。伏羌伯还喊出自己的侄子毛海、孙子毛铠与鲁鉴相见。

    将门出虎子。毛海四十多岁,正值当年。毛铠二十多岁,血气方刚,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寒暄问候,伏羌伯特意问:“鲁指挥,听说贵府有个千金,与我家孙子毛濬年纪相当,好学上进,尤喜兵法,可否结个亲戚啊?”

    鲁鉴一听,非常高兴:“伏羌伯孙子乃是人中俊杰,只怕我们家小女配不上。”

    “哪里,哪里。这事我们等平定了这次叛乱再议不迟!”伏羌伯老当益壮,锐气不减当年,接着说:“贼不可畏。虽然连胜两战,士气正盛,但只要一开战,官军奋勇上前,一鼓作气,就能从气势上精神上完全压倒敌人,取得围剿胜利。”他还勉励鲁鉴奋勇杀敌,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