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又换人了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六月初三,钟南迎来了他的第二位谋士——荆天楚介绍的人终于来了。
石迁个子瘦小,皮肤也偏黑,看样子不像是读书人,反而像个长年耕种的老农。虽然才三十多岁,可是给人的感觉,像是快五十岁的人。
钟南从来不会以貌取人,后世的袁老,不就是农民出身的院士吗?
石迁性格有点偏冷淡,可能是早年的不如意,造就了他的沉默寡言。
钟南算是两世为人,更能站在对方的立场来考虑问题,所以他没有此时那些官僚的腐朽作风,这让石迁倍感意外的同时,也有了些希冀之心——谁不希望所跟随之人,不但能力强,还有容人之量呢!
石迁的房间,被安排在了孙承宗的隔壁,两个才华横溢的中年男人,一见如故。他们都清楚自己的定位,也知道自己的责任,更明白两人只有互相支持,各展所长才能辅佐钟南创下大业。是以一开始,他们就没有一丝争抢的心思,这让钟南甚感欣慰。
钟南对石迁评价很高,能看出他是个有真才实学的人。虽然性格有些木讷,并不是太适合在官场上发展,却正好适合幕僚的工作。
安顿好石迁,钟南便结束了原本就没定数的假期。反正朝廷上下都已经知道,是他钟侍郎鼓动皇帝少早朝;一个月仅仅三次早朝,也是他钟侍郎提议的……既然得了如此多的“坏名声”,继续休假很容易被同僚说成心虚,不如干脆回兵部坐班好了。
回到兵部,邢玠倒是没有丝毫不满,他反而安慰钟南,不必过多理会那些流言。
宋应昌拍了拍钟南的肩膀,表示了他的理解和善意。只有兵部给事中章军摆着一副臭脸,让几人无可奈何。
钟南没有理会章军,和一众同僚打完招呼后,径直坐到自己的办公桌后,接着忙起了堆积如山的案头工作。
随后几个月,钟南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
非战时期,兵部的工作并不繁重,钟南身为右侍郎,分管车驾清吏司和武库清吏司,有点类似于后世国防部分管总装备部等的副部长。他每日的工作,主要是查看各种文件,偶尔会出差几日。
工作很是顺畅,生活也美滋滋的。钟府里的三位美女,只有秋香是钟南的合法妻子,姜沫和廖青儿名义上算是房客。不过随着相处时间渐渐多了起来,姜、廖二人对钟南的好感与日俱增,再加上秋香在一旁的“助攻”,变成真正的一家人只是早与晚而已了。
古代女子接触异性的机会本就并不多,钟南又有着后世男人所特有的韵味儿,所以姜沫和廖青儿不知不觉便陷入了“情网”。
对于钟南来说,一切都很好;可是对于首辅大人王家屏来说,一切都是越来越糟。
作为时任首辅,王家屏不能无视大臣们要求尽快册立太子的要求,每次和朱翊钧见面,他都会提及此事。只是皇帝却以张有德等人破坏了约定为由,决定暂时搁置“立太子”一事。
朱翊钧这种类似“耍赖”的做法,虽然很让人不齿,可是却实实在在地堵住了满朝文武的嘴——不是我不履行约定,而是你们违约在先,既然如此,我也就只有说话不算话了。
尽管失了先手,王家屏仍然不停地上疏。不光是内阁,其他大臣几乎也是隔三岔五就上疏一封,说的是同样的事情。其中又以言官体系里的各位官员最为执着,他们的奏折像雪花一样,发到朱翊钧的案头上。
又一日,给事中李献可联合其他几位言官,上疏朱翊钧,建议皇帝应当让皇长子朱常洛开始学习读书,并且对学习内容作了要求,几乎都是帝王应该学的东西。
李献可等人,虽然没有明着说要立皇长子为太子,可是其本质却是相同的——要是让朱常洛开始学*的相关知识,那不就是变相地立为储君了吗?
言官们虽然换了个说法,核心却没变,刚好这天朱翊钧心情不好,他便下旨,要治李献可的重罪。
次日,处罚李献可的御批到了内阁,沈一贯正待按照旨意草拟,王家屏却坚持封还。由于他是内阁首辅,沈一贯也就依了。
“封还”是指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也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这也是明朝的政治制度里,比前朝先进合理之处,虽然依旧是“皇权至上”,但内阁对其却是有很大的制约作用的。
朱翊钧见王家屏拒不执行其旨意,气愤之余也只能从轻处罚李献可,将李献可罢免。经过此事,朱翊钧和王家屏之间的“裂痕”逐渐加深,到得九月,王家屏甚至以辞去内阁首辅一事来要挟朱翊钧。
原来,王家屏见他和其他大臣的天天上疏,换来的只是皇帝的“留中不发”,他也来了脾气,写了一封奏折,大意就是他身为首辅,上任之后一事无成,深感愧疚,请求皇帝另选贤能。
朱翊钧收到奏折后,召来王家屏,坦然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且好生安慰了王家屏一番。如今这套内阁班子才搭起来几个月,皇帝当然不想又推到重新选人,只得做做姿态,先稳住王家屏。
王家屏知道朱翊钧的脾气特点,曾经做过进谏的路线总结——“委曲以开导之,尽力以扶持之,至诚以感动之。其有不从,然后可以强谏力争”。见皇帝这一次如此低姿态,王家屏便没有继续提辞职的事情。
其实王家屏算是古代“典型”的官员类型,作为一个有严重愚忠思想的封建士大夫,他一心想重振朝纲,维护朱家王朝的封建统治。王家屏曾在一份给皇帝的奏折中说:“臣所希者陛下为尧、舜之主,臣为尧、舜之臣”,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王家屏的远大政治理想,注定只能成为空中楼阁,逐渐认识到这一点后,他心灰意冷,多次上疏请辞。朱翊钧受不了对方的反复上疏,于十二月初同意了王家屏的辞呈,让其告老还乡。
从五月下旬到十二月初,刚过半年,王家屏的首辅生涯就结束了。朱翊钧也没有办法,只得让赵志皋接任首辅之职,同时让朱庚递补入阁。
六月初三,钟南迎来了他的第二位谋士——荆天楚介绍的人终于来了。
石迁个子瘦小,皮肤也偏黑,看样子不像是读书人,反而像个长年耕种的老农。虽然才三十多岁,可是给人的感觉,像是快五十岁的人。
钟南从来不会以貌取人,后世的袁老,不就是农民出身的院士吗?
石迁性格有点偏冷淡,可能是早年的不如意,造就了他的沉默寡言。
钟南算是两世为人,更能站在对方的立场来考虑问题,所以他没有此时那些官僚的腐朽作风,这让石迁倍感意外的同时,也有了些希冀之心——谁不希望所跟随之人,不但能力强,还有容人之量呢!
石迁的房间,被安排在了孙承宗的隔壁,两个才华横溢的中年男人,一见如故。他们都清楚自己的定位,也知道自己的责任,更明白两人只有互相支持,各展所长才能辅佐钟南创下大业。是以一开始,他们就没有一丝争抢的心思,这让钟南甚感欣慰。
钟南对石迁评价很高,能看出他是个有真才实学的人。虽然性格有些木讷,并不是太适合在官场上发展,却正好适合幕僚的工作。
安顿好石迁,钟南便结束了原本就没定数的假期。反正朝廷上下都已经知道,是他钟侍郎鼓动皇帝少早朝;一个月仅仅三次早朝,也是他钟侍郎提议的……既然得了如此多的“坏名声”,继续休假很容易被同僚说成心虚,不如干脆回兵部坐班好了。
回到兵部,邢玠倒是没有丝毫不满,他反而安慰钟南,不必过多理会那些流言。
宋应昌拍了拍钟南的肩膀,表示了他的理解和善意。只有兵部给事中章军摆着一副臭脸,让几人无可奈何。
钟南没有理会章军,和一众同僚打完招呼后,径直坐到自己的办公桌后,接着忙起了堆积如山的案头工作。
随后几个月,钟南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
非战时期,兵部的工作并不繁重,钟南身为右侍郎,分管车驾清吏司和武库清吏司,有点类似于后世国防部分管总装备部等的副部长。他每日的工作,主要是查看各种文件,偶尔会出差几日。
工作很是顺畅,生活也美滋滋的。钟府里的三位美女,只有秋香是钟南的合法妻子,姜沫和廖青儿名义上算是房客。不过随着相处时间渐渐多了起来,姜、廖二人对钟南的好感与日俱增,再加上秋香在一旁的“助攻”,变成真正的一家人只是早与晚而已了。
古代女子接触异性的机会本就并不多,钟南又有着后世男人所特有的韵味儿,所以姜沫和廖青儿不知不觉便陷入了“情网”。
对于钟南来说,一切都很好;可是对于首辅大人王家屏来说,一切都是越来越糟。
作为时任首辅,王家屏不能无视大臣们要求尽快册立太子的要求,每次和朱翊钧见面,他都会提及此事。只是皇帝却以张有德等人破坏了约定为由,决定暂时搁置“立太子”一事。
朱翊钧这种类似“耍赖”的做法,虽然很让人不齿,可是却实实在在地堵住了满朝文武的嘴——不是我不履行约定,而是你们违约在先,既然如此,我也就只有说话不算话了。
尽管失了先手,王家屏仍然不停地上疏。不光是内阁,其他大臣几乎也是隔三岔五就上疏一封,说的是同样的事情。其中又以言官体系里的各位官员最为执着,他们的奏折像雪花一样,发到朱翊钧的案头上。
又一日,给事中李献可联合其他几位言官,上疏朱翊钧,建议皇帝应当让皇长子朱常洛开始学习读书,并且对学习内容作了要求,几乎都是帝王应该学的东西。
李献可等人,虽然没有明着说要立皇长子为太子,可是其本质却是相同的——要是让朱常洛开始学*的相关知识,那不就是变相地立为储君了吗?
言官们虽然换了个说法,核心却没变,刚好这天朱翊钧心情不好,他便下旨,要治李献可的重罪。
次日,处罚李献可的御批到了内阁,沈一贯正待按照旨意草拟,王家屏却坚持封还。由于他是内阁首辅,沈一贯也就依了。
“封还”是指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也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这也是明朝的政治制度里,比前朝先进合理之处,虽然依旧是“皇权至上”,但内阁对其却是有很大的制约作用的。
朱翊钧见王家屏拒不执行其旨意,气愤之余也只能从轻处罚李献可,将李献可罢免。经过此事,朱翊钧和王家屏之间的“裂痕”逐渐加深,到得九月,王家屏甚至以辞去内阁首辅一事来要挟朱翊钧。
原来,王家屏见他和其他大臣的天天上疏,换来的只是皇帝的“留中不发”,他也来了脾气,写了一封奏折,大意就是他身为首辅,上任之后一事无成,深感愧疚,请求皇帝另选贤能。
朱翊钧收到奏折后,召来王家屏,坦然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且好生安慰了王家屏一番。如今这套内阁班子才搭起来几个月,皇帝当然不想又推到重新选人,只得做做姿态,先稳住王家屏。
王家屏知道朱翊钧的脾气特点,曾经做过进谏的路线总结——“委曲以开导之,尽力以扶持之,至诚以感动之。其有不从,然后可以强谏力争”。见皇帝这一次如此低姿态,王家屏便没有继续提辞职的事情。
其实王家屏算是古代“典型”的官员类型,作为一个有严重愚忠思想的封建士大夫,他一心想重振朝纲,维护朱家王朝的封建统治。王家屏曾在一份给皇帝的奏折中说:“臣所希者陛下为尧、舜之主,臣为尧、舜之臣”,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王家屏的远大政治理想,注定只能成为空中楼阁,逐渐认识到这一点后,他心灰意冷,多次上疏请辞。朱翊钧受不了对方的反复上疏,于十二月初同意了王家屏的辞呈,让其告老还乡。
从五月下旬到十二月初,刚过半年,王家屏的首辅生涯就结束了。朱翊钧也没有办法,只得让赵志皋接任首辅之职,同时让朱庚递补入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