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进京上任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局面继续僵持着。
万历皇帝再次加压,之前是隔三岔五不上朝,从三月中旬开始,皇帝改为每日不上朝。这下好了,许多大臣原本有要事汇报,见不到皇帝只能去找四位内阁大臣。四人一看,得,大部分事情他们都没法拍板,也不敢拍板,只能暂时搁置下来。
大臣们无奈之下,只好给皇帝上奏折请示,想不到的是,这些奏折最后还是被朱翊钧“留中不发”。留中不发是古代皇帝特有的一种权利,意思是把大臣们的奏章留在宫禁之中,既不交到内阁商议,也不批示回答。
一来一回,事情不但没有顺利解决,相反还急剧恶化下去,越来越多的奏折堆积在案头,渐渐影响到了朝廷的日常运转。
私下里有部分官员对王锡爵腹诽不已:他们觉得王阁老是为了成全自己的名声,希望在这次对抗中收获流芳后世的美名,所以才宁愿被皇帝罢官,也不主动请辞。只是皇帝并不让王阁老如意,就算是被这位老臣指着鼻子数落,也不发火。
如此拖到三月底,王锡爵终于妥协了,因为越来越多的官员都指责他,说是他造成了如今的朝廷大瘫痪。王锡爵只好给皇帝上书,称自己年龄大了,不能胜任内阁工作,希望能准许其告老还乡。
朱翊钧的回应则是干脆利落得紧,连面子上的稍加挽留都没有,当即批准了申请。
不仅如此,朱翊钧还立即让原吏部左侍郎赵志皋加授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填补王锡爵之位,以示王的离职对朝廷没有丝毫影响。
赵志皋字汝迈,号濲阳,浙江金华府兰溪县人,隆庆二年的探花郎。其初时授职为编修,之后因冒犯张居正而调任广东副使,再之后改任南京太仆丞,历任南京国子监司业、祭酒。张居正逝世后,调任京师,官居兵部侍郎,去年初改任吏部侍郎至今。
赵志皋曾在兵部任侍郎,对兵部事宜和边境军队了解较深,知道有的将领确实有在兵部任职的资格,加上万历皇帝不光让他转了正,还让其入了阁,自己要是再继续阻挠钟南的任命,就显得太不识抬举。
赵志皋从政的起点不低,只是之后因与张居正政见不合而受到排挤,为官的大部分时光都在应天府度过。虽说南京应天府也是两京之一,其繁华和北京顺天府相比,也不遑多让。可是在文官们看来,只有在顺天府的官才算是真正的京官,应天府的官要么是从顺天府贬砥而来,比如朱翊钧曾经的大太监冯保之流;要么就是不受皇帝或者那些超级大臣的待见,只能远离当朝的政治中心,期待咸鱼翻身的那一天到来。
赵志皋已经是快七十岁的老头了,早已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有过长时间的低谷,如今猛然达到人生巅峰,却也没有失了本心。
吏部尚书郁敬没了王锡爵这个盟友,顿时软化了态度,他知道皇帝这是在敲打他——毕竟内阁的某位大学士,要是和吏部关系过深,无异于是想把持朝政,这和皇帝的平衡之道大相径庭,自是不能容忍的
没了王锡爵的反对,其他大臣本来也是持中立态度,钟南出任兵部右侍郎的事情就再无阻力。随着皇帝的用印签发,新鲜出炉的兵部侍郎钟南终于可以走马上任了。
进京之时已是四月初,好在蓟州与京师相隔不远,钟南只花了一天时间便到了目的地。
由于钟南还未在京师购置房产,只能暂时住在朝廷安排的一处客栈。原本是打算住在贤良寺的,只是钟南带有女眷,住寺庙不太方便。
在明朝时期,地方官员进京公干时,一般是很少住客栈或者会馆之类的地方,尤其是官阶相对较高的官员。为什么呢?
首先是至少从表面上来看,明朝官员的俸禄偏低。既然如此,维持一家老小的生活就很不容易了,哪里还有闲钱住客栈?而且明朝的客栈又常常与茶楼、酒肆等休闲娱乐场所混搭,堂堂朝廷命官出入其间,难免不会被人指指点点。再加上客栈人多嘴杂,比较容易发生事端,稍不注意就会惹上麻烦。另外明朝的言官数量庞大,要是被哪位御史大人发现了,肯定没有好果子吃。
太祖皇帝有明文规定,凡是地方官员进京办事,住的地方超标的话,是会收到惩罚的。《大明律·兵律五·邮驿》规定:凡公差人员,出外干办公事,占宿驿舍正厅上房者,笞五十。就为了贪图那一时的居住舒适,会有被打五十大板的风险,自然是相当不划算。
至于会馆,则风险更大。明朝时期的会馆多为联谊、结交的同乡会性质,地方官员进京公干时住进去,很容易给御史们落下口实,毕竟从太祖他老人家开始,就极力防止官员们私下拉帮结派。好不容易有了机会进京,何必住在会馆里担惊受怕,给自己找罪受?
客栈不能住,会馆也不能住,那这些官员们,能住在哪里?
答案可能会让大家感到意外,因为他们大多会住在寺庙里。
在明朝时期,京师到处都有大大小小的寺庙,比客栈的数量还多。与大家想象中“青灯古佛”的凄凉景象不同的是,绝大多数寺庙,不仅规模可观、环境优雅舒适,就是其饭菜也十分可口。加上寺庙是公开场所,任何人等都可以随便进入,外地官员住在里面,免除了客栈、会馆的是是非非,还拒绝了迎来送往。即使是有相好的同僚前来探望,也可以回赠一杯清茶,显示出自己的坦坦荡荡。这样一来,既安了皇帝的心,又让御史抓不到什么把柄,何乐而不为呢!
只是寺庙也有好有孬,像贤良寺这样的,可不一般,它算得上是寺庙中的奢侈品。其前身是著名的“十王府”,为明朝各位皇子就藩前居住的集体宿舍,加上地理位置优越,距离皇宫又近,自然成为了各地官员进京办事时的首选居住地。
贤良寺档次颇高,里面的装修并不比京师上好的客栈差,也不是随便哪个地方官员进京时想住就能住的,至少大部分外地官员,是无法享受到这样的待遇的。能住进去的,怎么也得是三四品以上的朝廷大员,或者是其他重量级人物。多年以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晚清封疆大吏进京时,便寄住在贤良寺中。
钟南居住的客栈离贤良寺不太远,虽然规模不大,却胜在环境清幽,同时也不虞有超标之嫌,他和秋香都很满意。客栈名为“清心”,里面的陈设也正如其名,每间客房都面积不大,很适合外地的赶考学子。
局面继续僵持着。
万历皇帝再次加压,之前是隔三岔五不上朝,从三月中旬开始,皇帝改为每日不上朝。这下好了,许多大臣原本有要事汇报,见不到皇帝只能去找四位内阁大臣。四人一看,得,大部分事情他们都没法拍板,也不敢拍板,只能暂时搁置下来。
大臣们无奈之下,只好给皇帝上奏折请示,想不到的是,这些奏折最后还是被朱翊钧“留中不发”。留中不发是古代皇帝特有的一种权利,意思是把大臣们的奏章留在宫禁之中,既不交到内阁商议,也不批示回答。
一来一回,事情不但没有顺利解决,相反还急剧恶化下去,越来越多的奏折堆积在案头,渐渐影响到了朝廷的日常运转。
私下里有部分官员对王锡爵腹诽不已:他们觉得王阁老是为了成全自己的名声,希望在这次对抗中收获流芳后世的美名,所以才宁愿被皇帝罢官,也不主动请辞。只是皇帝并不让王阁老如意,就算是被这位老臣指着鼻子数落,也不发火。
如此拖到三月底,王锡爵终于妥协了,因为越来越多的官员都指责他,说是他造成了如今的朝廷大瘫痪。王锡爵只好给皇帝上书,称自己年龄大了,不能胜任内阁工作,希望能准许其告老还乡。
朱翊钧的回应则是干脆利落得紧,连面子上的稍加挽留都没有,当即批准了申请。
不仅如此,朱翊钧还立即让原吏部左侍郎赵志皋加授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填补王锡爵之位,以示王的离职对朝廷没有丝毫影响。
赵志皋字汝迈,号濲阳,浙江金华府兰溪县人,隆庆二年的探花郎。其初时授职为编修,之后因冒犯张居正而调任广东副使,再之后改任南京太仆丞,历任南京国子监司业、祭酒。张居正逝世后,调任京师,官居兵部侍郎,去年初改任吏部侍郎至今。
赵志皋曾在兵部任侍郎,对兵部事宜和边境军队了解较深,知道有的将领确实有在兵部任职的资格,加上万历皇帝不光让他转了正,还让其入了阁,自己要是再继续阻挠钟南的任命,就显得太不识抬举。
赵志皋从政的起点不低,只是之后因与张居正政见不合而受到排挤,为官的大部分时光都在应天府度过。虽说南京应天府也是两京之一,其繁华和北京顺天府相比,也不遑多让。可是在文官们看来,只有在顺天府的官才算是真正的京官,应天府的官要么是从顺天府贬砥而来,比如朱翊钧曾经的大太监冯保之流;要么就是不受皇帝或者那些超级大臣的待见,只能远离当朝的政治中心,期待咸鱼翻身的那一天到来。
赵志皋已经是快七十岁的老头了,早已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有过长时间的低谷,如今猛然达到人生巅峰,却也没有失了本心。
吏部尚书郁敬没了王锡爵这个盟友,顿时软化了态度,他知道皇帝这是在敲打他——毕竟内阁的某位大学士,要是和吏部关系过深,无异于是想把持朝政,这和皇帝的平衡之道大相径庭,自是不能容忍的
没了王锡爵的反对,其他大臣本来也是持中立态度,钟南出任兵部右侍郎的事情就再无阻力。随着皇帝的用印签发,新鲜出炉的兵部侍郎钟南终于可以走马上任了。
进京之时已是四月初,好在蓟州与京师相隔不远,钟南只花了一天时间便到了目的地。
由于钟南还未在京师购置房产,只能暂时住在朝廷安排的一处客栈。原本是打算住在贤良寺的,只是钟南带有女眷,住寺庙不太方便。
在明朝时期,地方官员进京公干时,一般是很少住客栈或者会馆之类的地方,尤其是官阶相对较高的官员。为什么呢?
首先是至少从表面上来看,明朝官员的俸禄偏低。既然如此,维持一家老小的生活就很不容易了,哪里还有闲钱住客栈?而且明朝的客栈又常常与茶楼、酒肆等休闲娱乐场所混搭,堂堂朝廷命官出入其间,难免不会被人指指点点。再加上客栈人多嘴杂,比较容易发生事端,稍不注意就会惹上麻烦。另外明朝的言官数量庞大,要是被哪位御史大人发现了,肯定没有好果子吃。
太祖皇帝有明文规定,凡是地方官员进京办事,住的地方超标的话,是会收到惩罚的。《大明律·兵律五·邮驿》规定:凡公差人员,出外干办公事,占宿驿舍正厅上房者,笞五十。就为了贪图那一时的居住舒适,会有被打五十大板的风险,自然是相当不划算。
至于会馆,则风险更大。明朝时期的会馆多为联谊、结交的同乡会性质,地方官员进京公干时住进去,很容易给御史们落下口实,毕竟从太祖他老人家开始,就极力防止官员们私下拉帮结派。好不容易有了机会进京,何必住在会馆里担惊受怕,给自己找罪受?
客栈不能住,会馆也不能住,那这些官员们,能住在哪里?
答案可能会让大家感到意外,因为他们大多会住在寺庙里。
在明朝时期,京师到处都有大大小小的寺庙,比客栈的数量还多。与大家想象中“青灯古佛”的凄凉景象不同的是,绝大多数寺庙,不仅规模可观、环境优雅舒适,就是其饭菜也十分可口。加上寺庙是公开场所,任何人等都可以随便进入,外地官员住在里面,免除了客栈、会馆的是是非非,还拒绝了迎来送往。即使是有相好的同僚前来探望,也可以回赠一杯清茶,显示出自己的坦坦荡荡。这样一来,既安了皇帝的心,又让御史抓不到什么把柄,何乐而不为呢!
只是寺庙也有好有孬,像贤良寺这样的,可不一般,它算得上是寺庙中的奢侈品。其前身是著名的“十王府”,为明朝各位皇子就藩前居住的集体宿舍,加上地理位置优越,距离皇宫又近,自然成为了各地官员进京办事时的首选居住地。
贤良寺档次颇高,里面的装修并不比京师上好的客栈差,也不是随便哪个地方官员进京时想住就能住的,至少大部分外地官员,是无法享受到这样的待遇的。能住进去的,怎么也得是三四品以上的朝廷大员,或者是其他重量级人物。多年以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晚清封疆大吏进京时,便寄住在贤良寺中。
钟南居住的客栈离贤良寺不太远,虽然规模不大,却胜在环境清幽,同时也不虞有超标之嫌,他和秋香都很满意。客栈名为“清心”,里面的陈设也正如其名,每间客房都面积不大,很适合外地的赶考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