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疑心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英王虽然是个闲散王爷,年纪又小,可心眼却一点儿也不小。
天家子弟,本就没有哪个心思单纯的。像英王这样早年丧母,又长于养母方太妃之手的皇子,心思就更不简单了。既要承欢膝下,又要小心翼翼,处处不能做错,英王在后宫能顺利长大,跟他自身的谨慎很有关系。
只是,事情分可为和不可为。没有得到颜元初等人的帮助之前,别说争夺天下,就是连这样的想法,对英王来说,都是不该有也不敢想的。
可是眼下,济南的东海王已经完全被架空,王府里的第四任东海王,早已经不是贺家嫡系子孙。
而贺家隐藏的势力,文臣武将,纷纷来投英王。他手里的筹码,自然就不一样了。所谓今时不同往日,说的,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本来,英王只打算做个闲散王爷。方太妃和邓太后是表姐妹,因为这一层关系,他这个十三皇叔,很明显就是太子一派的人。
于兄长肃宗而言,英王这个幺弟是他兄友弟恭的证据。于太子而言,英王这个与他同龄的十三皇叔,日后就是他的簇拥者。
本来,英王自己也以为,他的一生就是这样了,不是为了兄长肃宗,就是为了邓家的太子。
谁知,等他搬出皇宫,自己开府了,蒋宇成却来教他武功兵法了。借口游猎,英王悄悄地跟着蒋宇成,已经在京郊练了快一年。
之后的济南之行,更是收获匪浅。这次,连颜元初都出现了。颜家子弟多俊杰,即使远在京城,英王也很清楚颜家的势力。
颜家原是贺皇后的外家,贺家稳坐大梁天下的时候,颜家代有名臣,族谱上食禄二千石的高官,不下百人。
贺家为王,颜家为臣,可时代更迭,反而是颜家得了保全,虽然没了官位,可田地屋宅皆在,子弟又多博学多才。
周家的大楚开国四十来年,太祖和太宗皆重武将。从太宗晚期开始,慢慢开始往重视文臣的方向发展。
而颜家因为前朝的原因,这四十年里虽然有人出仕,却没有重臣。多半,都是散落四海,做一地巡抚知府,为百姓的父母官。
倒不是颜家子弟不能高升,而是家训暂避风头,眼下需要厚积薄发,先在各地从政,等时机成熟,才是颜家再出高官权臣的时代。
所以,颜元初来投英王,他才确信贺家的势力,是朝他靠拢了。只是,颜元初究竟有几分真心,这一点,英王眼下还不肯定。
颜元初风姿儒雅,言谈不俗,才能明显高过一个小小的长史。才不配位,这样的人,委屈在长史的位置上,却不怨不怒,不是无心仕途,便是另有所图。
从年纪看,颜元初很可能是贺太后去世之前埋下的钉子。肃宗登基的一年再加上太宗在位清算贺家的七年,八年前的颜元初,不过二十五六,正是年轻有为的大好时光。
不知道,颜元初为何不选一条更容易的路,反而留在京城,一直在宗人府默默无闻。或许,他从一开始,就知道了自己的使命?
想到这里,英王赶紧把自己的几个兄弟过了一遍,或许,宫里活着的贺家血脉,不止他一个。
英王的年龄和三皇兄肃宗差了一个辈分,中间差不多十个兄弟,可活下来的,就那么寥寥几个。
除去被迫改姓贺的六皇兄,还有五人。肃宗和英王之外,另外三个,眼下也都默默无闻地在京城做个闲散王爷。
英王不知道,那几人里面,是否也有像他这样的贺家后代。毕竟,他的生母,本来姓窦,现在颜元初却说姓贺,还是贺绪的妹妹贺纹。
所以,虽然得了这么些强大外力,英王心里还是有些忐忑。毕竟,贺皇贵妃所出的六皇子,比他这个从来不为人所知的贺家血脉,就名正言顺的多了。
若不是六皇子被软禁在洛阳,英王心想,或许,贺家的势力,还不一定会来找他这个小王爷。
或许,他们现在来找他,只是为日后救出洛阳王铺路。英王难免想的多一些,毕竟,他比六皇兄年少许多,手里也从来没有掌过自己的权力。
颜元初自然也十分清楚,英王到底在琢磨着些什么。一个一无所有的人,一夜之间突然有了一支秘密的队伍,还有幕僚武将,这事搁谁身上,都要细细想一想。
英王虽然存了疑心,却不好与人商量。他以前认识的人,不是邓太后和方太妃的眼线,就是头上压了父亲祖父好几座大山的纨绔子弟。说起来,并没有人可以商量。
只是心里疑问多了,总有忍不住的时候。
英王琢磨了好几天,突然想起谢三郎来。谢家只做天子臣,并不愿意站队皇子。即使太子已经册立,谢家仍是淡淡的,对这个未来的天子不近不远。
邓家的人却十分着急,若是拉拢了谢家镇国公一系的势力,太子这位子就算坐稳了。所以,上次英王去济南,和谢三郎同进同出,颇有几分交情,方太妃和邓太后就有些示意,让他邀了小友,一起聚聚。
进了十月,京城的天气就一天冷似一天,到了月底,北风嘶吼了一夜,次日一开门,满地皆白,竟是下雪了。
借了赏雪的由头,英王给京城有过来往的公子世子,下了帖子。又因为他独立开府,纨绔们一听,就不愿意去什么暗香园了,全都嚷嚷着要来英王府里吃酒。
英王倒是也打算让颜元初等人见见京城众人,就吩咐人请了戏班子来府里,到时候看戏吃酒,百无禁忌。
纨绔们听说了,自然十分欢喜,还有人撺掇着英王,去花楼要几个弹唱的清倌,一起陪着吃酒。
虽说英王这帮人不过十一二岁,却也有年纪稍长,略通人事的。看戏与否,他们倒是并不在乎,可是清倌长的如何,唱的如何,却很重要了。
英王把宴饮的事,一并托付给新任长史颜元初了,顺便,也想看看颜元初的本事,究竟如何。
英王虽然是个闲散王爷,年纪又小,可心眼却一点儿也不小。
天家子弟,本就没有哪个心思单纯的。像英王这样早年丧母,又长于养母方太妃之手的皇子,心思就更不简单了。既要承欢膝下,又要小心翼翼,处处不能做错,英王在后宫能顺利长大,跟他自身的谨慎很有关系。
只是,事情分可为和不可为。没有得到颜元初等人的帮助之前,别说争夺天下,就是连这样的想法,对英王来说,都是不该有也不敢想的。
可是眼下,济南的东海王已经完全被架空,王府里的第四任东海王,早已经不是贺家嫡系子孙。
而贺家隐藏的势力,文臣武将,纷纷来投英王。他手里的筹码,自然就不一样了。所谓今时不同往日,说的,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本来,英王只打算做个闲散王爷。方太妃和邓太后是表姐妹,因为这一层关系,他这个十三皇叔,很明显就是太子一派的人。
于兄长肃宗而言,英王这个幺弟是他兄友弟恭的证据。于太子而言,英王这个与他同龄的十三皇叔,日后就是他的簇拥者。
本来,英王自己也以为,他的一生就是这样了,不是为了兄长肃宗,就是为了邓家的太子。
谁知,等他搬出皇宫,自己开府了,蒋宇成却来教他武功兵法了。借口游猎,英王悄悄地跟着蒋宇成,已经在京郊练了快一年。
之后的济南之行,更是收获匪浅。这次,连颜元初都出现了。颜家子弟多俊杰,即使远在京城,英王也很清楚颜家的势力。
颜家原是贺皇后的外家,贺家稳坐大梁天下的时候,颜家代有名臣,族谱上食禄二千石的高官,不下百人。
贺家为王,颜家为臣,可时代更迭,反而是颜家得了保全,虽然没了官位,可田地屋宅皆在,子弟又多博学多才。
周家的大楚开国四十来年,太祖和太宗皆重武将。从太宗晚期开始,慢慢开始往重视文臣的方向发展。
而颜家因为前朝的原因,这四十年里虽然有人出仕,却没有重臣。多半,都是散落四海,做一地巡抚知府,为百姓的父母官。
倒不是颜家子弟不能高升,而是家训暂避风头,眼下需要厚积薄发,先在各地从政,等时机成熟,才是颜家再出高官权臣的时代。
所以,颜元初来投英王,他才确信贺家的势力,是朝他靠拢了。只是,颜元初究竟有几分真心,这一点,英王眼下还不肯定。
颜元初风姿儒雅,言谈不俗,才能明显高过一个小小的长史。才不配位,这样的人,委屈在长史的位置上,却不怨不怒,不是无心仕途,便是另有所图。
从年纪看,颜元初很可能是贺太后去世之前埋下的钉子。肃宗登基的一年再加上太宗在位清算贺家的七年,八年前的颜元初,不过二十五六,正是年轻有为的大好时光。
不知道,颜元初为何不选一条更容易的路,反而留在京城,一直在宗人府默默无闻。或许,他从一开始,就知道了自己的使命?
想到这里,英王赶紧把自己的几个兄弟过了一遍,或许,宫里活着的贺家血脉,不止他一个。
英王的年龄和三皇兄肃宗差了一个辈分,中间差不多十个兄弟,可活下来的,就那么寥寥几个。
除去被迫改姓贺的六皇兄,还有五人。肃宗和英王之外,另外三个,眼下也都默默无闻地在京城做个闲散王爷。
英王不知道,那几人里面,是否也有像他这样的贺家后代。毕竟,他的生母,本来姓窦,现在颜元初却说姓贺,还是贺绪的妹妹贺纹。
所以,虽然得了这么些强大外力,英王心里还是有些忐忑。毕竟,贺皇贵妃所出的六皇子,比他这个从来不为人所知的贺家血脉,就名正言顺的多了。
若不是六皇子被软禁在洛阳,英王心想,或许,贺家的势力,还不一定会来找他这个小王爷。
或许,他们现在来找他,只是为日后救出洛阳王铺路。英王难免想的多一些,毕竟,他比六皇兄年少许多,手里也从来没有掌过自己的权力。
颜元初自然也十分清楚,英王到底在琢磨着些什么。一个一无所有的人,一夜之间突然有了一支秘密的队伍,还有幕僚武将,这事搁谁身上,都要细细想一想。
英王虽然存了疑心,却不好与人商量。他以前认识的人,不是邓太后和方太妃的眼线,就是头上压了父亲祖父好几座大山的纨绔子弟。说起来,并没有人可以商量。
只是心里疑问多了,总有忍不住的时候。
英王琢磨了好几天,突然想起谢三郎来。谢家只做天子臣,并不愿意站队皇子。即使太子已经册立,谢家仍是淡淡的,对这个未来的天子不近不远。
邓家的人却十分着急,若是拉拢了谢家镇国公一系的势力,太子这位子就算坐稳了。所以,上次英王去济南,和谢三郎同进同出,颇有几分交情,方太妃和邓太后就有些示意,让他邀了小友,一起聚聚。
进了十月,京城的天气就一天冷似一天,到了月底,北风嘶吼了一夜,次日一开门,满地皆白,竟是下雪了。
借了赏雪的由头,英王给京城有过来往的公子世子,下了帖子。又因为他独立开府,纨绔们一听,就不愿意去什么暗香园了,全都嚷嚷着要来英王府里吃酒。
英王倒是也打算让颜元初等人见见京城众人,就吩咐人请了戏班子来府里,到时候看戏吃酒,百无禁忌。
纨绔们听说了,自然十分欢喜,还有人撺掇着英王,去花楼要几个弹唱的清倌,一起陪着吃酒。
虽说英王这帮人不过十一二岁,却也有年纪稍长,略通人事的。看戏与否,他们倒是并不在乎,可是清倌长的如何,唱的如何,却很重要了。
英王把宴饮的事,一并托付给新任长史颜元初了,顺便,也想看看颜元初的本事,究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