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密会与酒宴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十一月初五,新律《麟趾格》的雕刻工作已经接近尾声。
尚书令府堂内,一处偏房房门关得严实,周围守卫森严,据说高澄正与亲信幕僚在里面商议政事,不许任何人靠近。
偏房内,邢邵、崔昂这两名尚书省职位最高的幕僚怒视着身穿高澄官服的李顺。
他们被高澄遣人招来偏房议事,可一进门却发现这个‘高澄’居然是李顺假扮,逼问李顺,可他除了斛律光随行之外,其它一问三不知,只说领了世子命令要把他们留在偏房,制造在偏房中与高澄商议政事的假象。
崔昂急得好似热锅里的蚂蚁,不停地在房间里来回踱着步,倒是邢邵思量一番后,神色稍安:“如果我没料错,世子只怕是出城与人密会去了。”
崔昂起先摸不着头脑,可看见邢邵面朝西北,隐约猜到了什么,估算一下时日,心底了然:果然就是去见他了。
......
邺城以西十六里,官道旁的茶摊外,一驾马车在此停靠许久,马车有些破旧,应该是寻常人家所有。
车厢前坐着一名手提缰绳的车夫,他冬衣脏旧,有意佝偻着腰背,显得身形不那么健硕。
“明月,你不问问我为何要这样出城?”
隔着门帘,车厢内传出高澄的声音。
再去看那车夫容貌,可不就是高澄的亲信都督斛律光。
“无论是什么原因,我都会随郎君出城,何必多此一问。”
如今气候严寒,路上并没有多少行人,斛律光依旧不敢大意,只是称呼高澄为郎君。
高澄掀开门帘,车厢里的他穿得不比斛律光体面多少,虽然套了件棉袍,可上头还打着几个补丁,原本月白色的袍子也有些发黑,车厢里还有一柄刀,却是斛律光的。
“我提前遣人与崔暹通了消息,入城前先在此相见。”
高澄还是压低了声音与斛律光解释:
“我不想让邺城里的人知晓今日我曾与崔暹见面,只能由你假扮车夫载我出城,一来你的武艺足够护我周全,二来也不担心走漏消息。”
“那传信之人该如何处置?”
斛律光听高澄对这次会面的保密这般重视,心底闪过一丝狠绝。
“他是父王的亲随。”
高澄的声音实在太低,以致于斛律光就坐在身前也差点没听清楚。
“这次会面是高、郎主安排的?”
斛律光回首望向高澄,心中诧异,甚至险先将高王两字脱口而出。
高澄点点头:“算是吧,他将崔暹打发来邺城之前,有番话交代崔暹暗中说与我。”
斛律光原以为高澄这么神秘的见崔暹,是要瞒着高欢在邺城的探子,听到这番回答,心底一松,他心甘情愿为高澄打掩护,不代表他不畏惧高欢。
崔暹,字季伦,与高澄幕僚崔昂、崔季舒同出博陵崔氏,跟崔季舒还是叔侄关系。
崔暹先后担任高琛、高澄两叔侄的开府谘议,辅佐他们征辟幕僚,建设班底,又兼任相府长史,如今被高欢得授意,被朝廷拜为御史中尉,主管御史台,因此也可以称他为崔宪台。
这个时代还另有一位武将名叫崔暹,镇压六镇起义时,因轻敌冒进,被义军击溃,单骑逃亡,之后死于河阴之变。
高澄与斛律光谈话的空隙,西边官道上,远远出现一辆马车,周围有十多名军士护卫。
马车缓缓朝茶摊驶来,离得近了,斛律光低着头,唯恐被人认出了自己,不过当他视线余光瞟过去,却发现为首的军汉面带疲色,似乎昨夜没有睡好。
自打那辆马车出现,高澄的门帘就已经放了下来,车厢内再无动静。
“崔宪台,前面有一处茶摊,可要去喝碗茶水?”
那军汉朝着身后的马车高声问道。
“你们将马车停在茶摊外,自去喝茶便是。”
车厢中的人似乎并不想下车。
“好叻。”
军汉应了一声,马车在他的引领下,与高澄的马车紧挨着停靠。
“大家伙都随我去喝碗茶。”
马车才停下,那军汉就招呼着众人进棚子里喝水,只留下那位崔宪台坐在车厢中。
“明月,你也去附近走走。”
高澄在车厢内轻声道。
“是,郎君。”
斛律光跃下马车,走出一段距离,既保证听不清车厢里的对话,也能在情况有变时第一时间赶到。
当然,也不可能存在什么变故,斛律光清楚马车里的就是崔暹,而昨日应该是那名军汉脱离队伍,快马为高澄报信。
斛律光不知道两人坐在各自的车厢里说着什么,茶摊里的军汉也用各种借口拖住随行众人。
许久,崔暹掀开门帘,冲着茶摊里的马夫以及军士们不满道:
“喝碗茶的功夫,你们还要耽搁多久。”
茶摊里的众人赶忙回了马车附近,那为首的军汉也在道歉:
“还请崔宪台宽恕,赶路久了,实在口渴得很。”
“罢了,快上路吧。”
崔暹说完这句便将门帘放了下来。
车轮滚动,一行人径直往金明门而去。
斛律光已经回到了马车上。
“郎君,是否现在就回去?”
“走广德门进城。”
昏暗的车厢内,高澄嘴角斜翘,似笑非笑。
......
穿戴整齐的斛律光领着一名埋着脑袋的亲卫步入尚书省都省衙门,直奔尚书令府堂。
那亲卫个子本就不高,这时候低着头,站在斛律光身后更显得瘦小,除了高澄还能有谁。
斛律光领着装作亲卫的高澄走到偏房外,高声道:“斛律明月有要事面见世子。”
偏房内,早已得知高澄与斛律光在一起的崔昂、邢邵,以及李顺三人各自长出一口气。
这时候李顺也不再拦着邢邵开门,邢邵拉开房门,立在门口,瞟了眼斛律光身后的矮个亲卫,看身形确定是高澄后,才强压住怒火道:“世子有请。”
“遵命。”说罢,斛律光转头向着高澄装扮的亲卫道:“你也随我一同面见世子,将刚才得到的消息向世子通禀。”
“诺。”高澄特意粗着嗓子应了一声,赶紧随斛律光以及邢邵进门。
啪地一声,房门又给合上了,里面传出高澄的声音:“不用都候在外面了,各自散去吧。”
“诺。”偏房外的守卫这才撤去,不久,换回了衣服的李顺从屋里钻了出来,合上门立在门外。
今天虽然没有风雪,可天气着实冷,原地杵着的李顺搂着双臂不住地跺着脚,嘴里呼出的都是热气。
不远处有两个吏员边走边在讨论新进城的御史中尉崔暹。
“那崔暹以前是相府长史,如今进城不来拜会尚书令,反而先行进宫面见天子,当真目中无人。”
“据说他曾任尚书令的开府谘议,只怕就是仗着这份资历才敢在尚书令面前放肆。”
“要我说...”
两人渐行渐远,声音也听不清了。
李顺瞧着那两名吏员,心中涌起一股优越感:他虽然被撵了出来,以防有人在门外偷听,但他能猜到世子此次乔装出城是为了去见崔暹,不像这些人还以为崔暹不来拜会是因为倨傲。
‘只是不知道世子为何要这般行径,难不成是为了瞒住高王?’
李顺的思维发散开来...
偏房内,邢邵、崔昂耐着性子等斛律光替高澄系好腰带,邢邵当先问道:
“世子今日为何要如此鬼祟?”
邢邵的语气很不客气,他虽然是经由崔暹举荐入的高澄幕府,可邢邵却并不怎么与崔暹合得来,高澄穿越之前,原主并不亲近邢邵,就是因为邢邵曾经在原主面前说过崔暹的不是。
邢邵觉得高澄如此大费周章的密见崔暹,难不成是要防备晋阳的大丞相,这不由不让他恼火。
“子才莫要恼怒,今日与崔宪台相见是父王的意思。”
高澄甩了甩衣袖,笑颜宽抚两名心腹幕僚。
崔昂闻言挑眉,疑惑道:“高王?”
“且听我将整件事慢慢与你们细叙。”
高澄在桌上摆了四个杯子,给自己以及斛律光、邢邵、崔昂各倒一杯茶,自己端了茶杯坐上胡床,这才将高欢的谋划全盘说与在场的三人。
这三人跟随自己许久,也不担心他们会将谋划泄漏出去,毕竟当计划实施时,也瞒不住知晓自己今日密会崔暹的三人。
......
东魏立国以后,迁都邺城,改北魏司州为洛州,改相州为司州,如今的司州下辖魏郡、阳平、广平、汲郡、顿丘、清河六郡,于邺城设治所。
十一月初六,也就是崔暹入城第二日的上午,就在邺城官场惊疑崔暹迟迟不去拜会高澄之时,一直在外巡视六郡的司州牧,咸阳王元坦终于回了邺城,这位宗室大臣出发时轻车简从,回来却拉了满满几箱子的财货,引得知晓内情的亲近宗室们好生羡慕。
十一月初八,在邺城群臣看来,终究是高澄让了步,高澄广发请帖,将于明日在渤海王府宴请诸位勋贵公卿。
高澄举办宴会,这可是入朝半年多来头一回的稀奇事,只有高岳因为母亲疾病越发严重,在收到请帖后,派人告罪不能到场之外,邺城官场拿到请帖之人无一人回绝,甚至把这份请帖当做身份的象征。
十一月初九,酉时三刻(17时45分左右)就连一向与高澄在背地里互相诋毁的尉景也坐在了大堂里,却迟迟不见开席。
举目四望,勋贵有高隆之、司马子如、孙腾等等,宗室有咸阳王元坦、华山王元鸷等等,独独缺了才到邺城数日的崔暹。
高澄在堂外张望,勋贵们在堂内久候,许久,崔暹才与高澄并肩而入,昂首阔步,丝毫不见让众人等候而惭愧。
崔暹进了大堂,只是敷衍地与高澄互相作揖,便很无礼地就席入坐。
高澄对他这番作为也只当没看见,着人为勋贵大臣们上酒菜,又唤来歌姬舞女进堂助兴。
这些个歌姬舞女还是他从缺席的高岳家里借来的。
才饮几杯,堂内众大臣们兴致正欢,就连平素少有娱乐的高澄似乎也痴醉在歌舞里。
却有一人放下酒杯,长身而起,高声道:
“我身怀皇命,要回御史台检阅文书,请恕崔某不能陪尚书令尽兴。”
到得最晚的崔暹却急着最早离开。
堂下众勋贵纷纷看向高澄,尉景、孙腾等人眼神里还带了些幸灾乐祸。
在群臣眼中,被打搅了兴致的高澄似乎在强掩心中怒意,因为他起身后摆在两侧的双手紧握成拳,随后又松了下来,但虎口泛白。
高澄神色谦和道:
“既然崔宪台身负皇命,请让我送宪台退席。”
说罢,居然离席亲自礼送崔暹离开。
尉景与孙腾目光交汇,彼此都很疑惑,‘为什么这高阿惠如此惧怕一个小小的御史中尉。’
大堂里的窃窃私语直到高澄回席才停歇下来。
高澄刚刚入座,宋游道便起身谏道:“世子与崔宪台名位自有尊卑,崔暹傲慢无礼,下吏不知世子为何如此退让。”
宋游道身居尚书省右丞,并非高澄亲信,当然不知道其中隐情,他又是个刚直的性子,此时忍不住开口询问。
高澄早有准备:“崔宪台曾经做过我叔父的开府谘议,后来又做了我的开府谘议,我与他虽无师生名分,但实质却是师生关系,哪怕宪台慢怠于我,我也应该礼敬于他。”
“游道受教了。”
宋游道躬身一礼,这才坐了下来。
高澄这番话,有人不以为然,觉得他读书把脑子读傻了,譬如尉景、孙腾等人。
也有人觉得高澄只不过装腔作势,图一个尊师重道的好名声,譬如司马子如、高隆之等人。
还有人深受感动,譬如教导高澄兵法韬略的慕容绍宗。
堂下知晓内情的人并不止斛律光、邢邵、崔昂,还有王士良、崔季舒两人,或许后院中还有一个高洋会觉得高澄是在演戏。
王士良是凭着苦肉计得了高澄绝对的信任,至于崔季舒,他如何不晓得叔父崔暹与高澄的交情,高澄也没想过要瞒他。
崔暹搅兴的插曲很快被一笔带过,渤海王府依旧歌舞不休,至于元仲华、宋娘子以及高澄四个弟弟则只能待在各自的院子里听个热闹而已。
十一月初五,新律《麟趾格》的雕刻工作已经接近尾声。
尚书令府堂内,一处偏房房门关得严实,周围守卫森严,据说高澄正与亲信幕僚在里面商议政事,不许任何人靠近。
偏房内,邢邵、崔昂这两名尚书省职位最高的幕僚怒视着身穿高澄官服的李顺。
他们被高澄遣人招来偏房议事,可一进门却发现这个‘高澄’居然是李顺假扮,逼问李顺,可他除了斛律光随行之外,其它一问三不知,只说领了世子命令要把他们留在偏房,制造在偏房中与高澄商议政事的假象。
崔昂急得好似热锅里的蚂蚁,不停地在房间里来回踱着步,倒是邢邵思量一番后,神色稍安:“如果我没料错,世子只怕是出城与人密会去了。”
崔昂起先摸不着头脑,可看见邢邵面朝西北,隐约猜到了什么,估算一下时日,心底了然:果然就是去见他了。
......
邺城以西十六里,官道旁的茶摊外,一驾马车在此停靠许久,马车有些破旧,应该是寻常人家所有。
车厢前坐着一名手提缰绳的车夫,他冬衣脏旧,有意佝偻着腰背,显得身形不那么健硕。
“明月,你不问问我为何要这样出城?”
隔着门帘,车厢内传出高澄的声音。
再去看那车夫容貌,可不就是高澄的亲信都督斛律光。
“无论是什么原因,我都会随郎君出城,何必多此一问。”
如今气候严寒,路上并没有多少行人,斛律光依旧不敢大意,只是称呼高澄为郎君。
高澄掀开门帘,车厢里的他穿得不比斛律光体面多少,虽然套了件棉袍,可上头还打着几个补丁,原本月白色的袍子也有些发黑,车厢里还有一柄刀,却是斛律光的。
“我提前遣人与崔暹通了消息,入城前先在此相见。”
高澄还是压低了声音与斛律光解释:
“我不想让邺城里的人知晓今日我曾与崔暹见面,只能由你假扮车夫载我出城,一来你的武艺足够护我周全,二来也不担心走漏消息。”
“那传信之人该如何处置?”
斛律光听高澄对这次会面的保密这般重视,心底闪过一丝狠绝。
“他是父王的亲随。”
高澄的声音实在太低,以致于斛律光就坐在身前也差点没听清楚。
“这次会面是高、郎主安排的?”
斛律光回首望向高澄,心中诧异,甚至险先将高王两字脱口而出。
高澄点点头:“算是吧,他将崔暹打发来邺城之前,有番话交代崔暹暗中说与我。”
斛律光原以为高澄这么神秘的见崔暹,是要瞒着高欢在邺城的探子,听到这番回答,心底一松,他心甘情愿为高澄打掩护,不代表他不畏惧高欢。
崔暹,字季伦,与高澄幕僚崔昂、崔季舒同出博陵崔氏,跟崔季舒还是叔侄关系。
崔暹先后担任高琛、高澄两叔侄的开府谘议,辅佐他们征辟幕僚,建设班底,又兼任相府长史,如今被高欢得授意,被朝廷拜为御史中尉,主管御史台,因此也可以称他为崔宪台。
这个时代还另有一位武将名叫崔暹,镇压六镇起义时,因轻敌冒进,被义军击溃,单骑逃亡,之后死于河阴之变。
高澄与斛律光谈话的空隙,西边官道上,远远出现一辆马车,周围有十多名军士护卫。
马车缓缓朝茶摊驶来,离得近了,斛律光低着头,唯恐被人认出了自己,不过当他视线余光瞟过去,却发现为首的军汉面带疲色,似乎昨夜没有睡好。
自打那辆马车出现,高澄的门帘就已经放了下来,车厢内再无动静。
“崔宪台,前面有一处茶摊,可要去喝碗茶水?”
那军汉朝着身后的马车高声问道。
“你们将马车停在茶摊外,自去喝茶便是。”
车厢中的人似乎并不想下车。
“好叻。”
军汉应了一声,马车在他的引领下,与高澄的马车紧挨着停靠。
“大家伙都随我去喝碗茶。”
马车才停下,那军汉就招呼着众人进棚子里喝水,只留下那位崔宪台坐在车厢中。
“明月,你也去附近走走。”
高澄在车厢内轻声道。
“是,郎君。”
斛律光跃下马车,走出一段距离,既保证听不清车厢里的对话,也能在情况有变时第一时间赶到。
当然,也不可能存在什么变故,斛律光清楚马车里的就是崔暹,而昨日应该是那名军汉脱离队伍,快马为高澄报信。
斛律光不知道两人坐在各自的车厢里说着什么,茶摊里的军汉也用各种借口拖住随行众人。
许久,崔暹掀开门帘,冲着茶摊里的马夫以及军士们不满道:
“喝碗茶的功夫,你们还要耽搁多久。”
茶摊里的众人赶忙回了马车附近,那为首的军汉也在道歉:
“还请崔宪台宽恕,赶路久了,实在口渴得很。”
“罢了,快上路吧。”
崔暹说完这句便将门帘放了下来。
车轮滚动,一行人径直往金明门而去。
斛律光已经回到了马车上。
“郎君,是否现在就回去?”
“走广德门进城。”
昏暗的车厢内,高澄嘴角斜翘,似笑非笑。
......
穿戴整齐的斛律光领着一名埋着脑袋的亲卫步入尚书省都省衙门,直奔尚书令府堂。
那亲卫个子本就不高,这时候低着头,站在斛律光身后更显得瘦小,除了高澄还能有谁。
斛律光领着装作亲卫的高澄走到偏房外,高声道:“斛律明月有要事面见世子。”
偏房内,早已得知高澄与斛律光在一起的崔昂、邢邵,以及李顺三人各自长出一口气。
这时候李顺也不再拦着邢邵开门,邢邵拉开房门,立在门口,瞟了眼斛律光身后的矮个亲卫,看身形确定是高澄后,才强压住怒火道:“世子有请。”
“遵命。”说罢,斛律光转头向着高澄装扮的亲卫道:“你也随我一同面见世子,将刚才得到的消息向世子通禀。”
“诺。”高澄特意粗着嗓子应了一声,赶紧随斛律光以及邢邵进门。
啪地一声,房门又给合上了,里面传出高澄的声音:“不用都候在外面了,各自散去吧。”
“诺。”偏房外的守卫这才撤去,不久,换回了衣服的李顺从屋里钻了出来,合上门立在门外。
今天虽然没有风雪,可天气着实冷,原地杵着的李顺搂着双臂不住地跺着脚,嘴里呼出的都是热气。
不远处有两个吏员边走边在讨论新进城的御史中尉崔暹。
“那崔暹以前是相府长史,如今进城不来拜会尚书令,反而先行进宫面见天子,当真目中无人。”
“据说他曾任尚书令的开府谘议,只怕就是仗着这份资历才敢在尚书令面前放肆。”
“要我说...”
两人渐行渐远,声音也听不清了。
李顺瞧着那两名吏员,心中涌起一股优越感:他虽然被撵了出来,以防有人在门外偷听,但他能猜到世子此次乔装出城是为了去见崔暹,不像这些人还以为崔暹不来拜会是因为倨傲。
‘只是不知道世子为何要这般行径,难不成是为了瞒住高王?’
李顺的思维发散开来...
偏房内,邢邵、崔昂耐着性子等斛律光替高澄系好腰带,邢邵当先问道:
“世子今日为何要如此鬼祟?”
邢邵的语气很不客气,他虽然是经由崔暹举荐入的高澄幕府,可邢邵却并不怎么与崔暹合得来,高澄穿越之前,原主并不亲近邢邵,就是因为邢邵曾经在原主面前说过崔暹的不是。
邢邵觉得高澄如此大费周章的密见崔暹,难不成是要防备晋阳的大丞相,这不由不让他恼火。
“子才莫要恼怒,今日与崔宪台相见是父王的意思。”
高澄甩了甩衣袖,笑颜宽抚两名心腹幕僚。
崔昂闻言挑眉,疑惑道:“高王?”
“且听我将整件事慢慢与你们细叙。”
高澄在桌上摆了四个杯子,给自己以及斛律光、邢邵、崔昂各倒一杯茶,自己端了茶杯坐上胡床,这才将高欢的谋划全盘说与在场的三人。
这三人跟随自己许久,也不担心他们会将谋划泄漏出去,毕竟当计划实施时,也瞒不住知晓自己今日密会崔暹的三人。
......
东魏立国以后,迁都邺城,改北魏司州为洛州,改相州为司州,如今的司州下辖魏郡、阳平、广平、汲郡、顿丘、清河六郡,于邺城设治所。
十一月初六,也就是崔暹入城第二日的上午,就在邺城官场惊疑崔暹迟迟不去拜会高澄之时,一直在外巡视六郡的司州牧,咸阳王元坦终于回了邺城,这位宗室大臣出发时轻车简从,回来却拉了满满几箱子的财货,引得知晓内情的亲近宗室们好生羡慕。
十一月初八,在邺城群臣看来,终究是高澄让了步,高澄广发请帖,将于明日在渤海王府宴请诸位勋贵公卿。
高澄举办宴会,这可是入朝半年多来头一回的稀奇事,只有高岳因为母亲疾病越发严重,在收到请帖后,派人告罪不能到场之外,邺城官场拿到请帖之人无一人回绝,甚至把这份请帖当做身份的象征。
十一月初九,酉时三刻(17时45分左右)就连一向与高澄在背地里互相诋毁的尉景也坐在了大堂里,却迟迟不见开席。
举目四望,勋贵有高隆之、司马子如、孙腾等等,宗室有咸阳王元坦、华山王元鸷等等,独独缺了才到邺城数日的崔暹。
高澄在堂外张望,勋贵们在堂内久候,许久,崔暹才与高澄并肩而入,昂首阔步,丝毫不见让众人等候而惭愧。
崔暹进了大堂,只是敷衍地与高澄互相作揖,便很无礼地就席入坐。
高澄对他这番作为也只当没看见,着人为勋贵大臣们上酒菜,又唤来歌姬舞女进堂助兴。
这些个歌姬舞女还是他从缺席的高岳家里借来的。
才饮几杯,堂内众大臣们兴致正欢,就连平素少有娱乐的高澄似乎也痴醉在歌舞里。
却有一人放下酒杯,长身而起,高声道:
“我身怀皇命,要回御史台检阅文书,请恕崔某不能陪尚书令尽兴。”
到得最晚的崔暹却急着最早离开。
堂下众勋贵纷纷看向高澄,尉景、孙腾等人眼神里还带了些幸灾乐祸。
在群臣眼中,被打搅了兴致的高澄似乎在强掩心中怒意,因为他起身后摆在两侧的双手紧握成拳,随后又松了下来,但虎口泛白。
高澄神色谦和道:
“既然崔宪台身负皇命,请让我送宪台退席。”
说罢,居然离席亲自礼送崔暹离开。
尉景与孙腾目光交汇,彼此都很疑惑,‘为什么这高阿惠如此惧怕一个小小的御史中尉。’
大堂里的窃窃私语直到高澄回席才停歇下来。
高澄刚刚入座,宋游道便起身谏道:“世子与崔宪台名位自有尊卑,崔暹傲慢无礼,下吏不知世子为何如此退让。”
宋游道身居尚书省右丞,并非高澄亲信,当然不知道其中隐情,他又是个刚直的性子,此时忍不住开口询问。
高澄早有准备:“崔宪台曾经做过我叔父的开府谘议,后来又做了我的开府谘议,我与他虽无师生名分,但实质却是师生关系,哪怕宪台慢怠于我,我也应该礼敬于他。”
“游道受教了。”
宋游道躬身一礼,这才坐了下来。
高澄这番话,有人不以为然,觉得他读书把脑子读傻了,譬如尉景、孙腾等人。
也有人觉得高澄只不过装腔作势,图一个尊师重道的好名声,譬如司马子如、高隆之等人。
还有人深受感动,譬如教导高澄兵法韬略的慕容绍宗。
堂下知晓内情的人并不止斛律光、邢邵、崔昂,还有王士良、崔季舒两人,或许后院中还有一个高洋会觉得高澄是在演戏。
王士良是凭着苦肉计得了高澄绝对的信任,至于崔季舒,他如何不晓得叔父崔暹与高澄的交情,高澄也没想过要瞒他。
崔暹搅兴的插曲很快被一笔带过,渤海王府依旧歌舞不休,至于元仲华、宋娘子以及高澄四个弟弟则只能待在各自的院子里听个热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