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未来科学院长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正如崇祯所说,顾杲确实高估了他自己的影响力。
最终结果也充分证明,顾杲的死确实没有掀起哪怕一丝波澜,反而使得六千勤王士子变得军纪俨然,甚至连那些世家公子也是一扫懒散作风。
方以智、吴应箕还有冒襄等公子哥都跟变了个人似的。
因为深入山区,接下来的路途变得更难走,伙食也一样粗鄙,每日不是飧就是皱饭,偶尔才能吃一顿热饭,调味品永远都是醋布、醋蒸饼及豆豉老三样,偶尔能分几块乌梅干,大多都是口渴得不行,一时又找不到干净的饮水,所以拿乌梅解渴。
但即便是这样,方以智、吴应箕等公子哥也是再没有喊过苦。
有时候,一颗人头真的能够解决很多问题,一颗不行那就两颗。
这天正在行军,郑森忽然从前面折返回来:“密之兄,圣上召你。”
这要是搁以前,方以智肯定是高兴得不行,可今天却反而吃了一惊。
呆愣了有片刻,方以智才失魂落魄的问道:“大木兄,可知圣上为何见召?”
“这个我哪儿能知道。”郑森摇摇头又说道,“密之兄,你去见了圣上不就知道了。”
方以智便只能怀着忐忑的心情前来中军觐见,却只见崇祯和定王朱慈炯都光着脚,跟着勤王士子一起行军。
父子两个背上甚至还背着沉重的革囊。
顺便再说一句,此时勤王士子已经深入到了大别山中,因而马车都被舍弃,所有的随军辎重及军粮只能靠士子背。
夷丁虽然有马,但战马是不背辎重的,行军时也不骑。
所以每个勤王士子都得背负二十到三十斤不等的辎重。
方以智目测了一下崇祯背上的大革囊,少说有五六十斤。
看到这,方以智心头便涌起一等莫名的情绪,同时也越发替顾杲感到惋惜,以顾杲的才学,遇到如此圣君,原本真是有机会大显身手的。
“方密之,你来了啊?”崇祯停下来打招呼。
崇祯其实早就想找方以智长谈一次了,只是一直没时间。
之前在南京时,崇祯一直忙于布局皇商以及银行的事情,离开南京北上后,前些天又在忙着给勤王士子们准备考试,所以一直抽不出时间。
对于将来的大明来说,方以智无疑是很重要的。
如果说将来的大明也有一个类似科学院的机构,那么院长和副院长就肯定是方以智和宋应星他们两个,别无他人。
之前崇祯是真的没有时间。
但是现在,却可以长谈一次了。
方以智长揖到地见礼:“臣叩见圣上。”
朱慈炯也放下革囊向方以智见礼:“拜见师傅。”
方以智是中过进士的,当过翰林院检讨,还当过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的讲官,甚至连崇祯都曾经听过他的课。
按理来说,方以智应该担任原职才对。
在北京时方以智是翰林院检讨,到南京还应该是翰林院检讨。
但事实上,像方以智这样趁流贼败退时从北京逃出来的官员,到了南京之后基本上都没机会担任原职,全部沦为候选官员。
因为在北京的四十天,他们说不清楚。
没人愿意给他们证明,他们并没有投靠流贼。
当然这只是表面原因,其实还是党争,江南文官集团把朝堂上的位置都占了,已经没有更多的位置给北京的逃官。
所以方以智就变成了勤王士子的一员。
“欸,背着辎重就不用行礼了。”崇祯摆手说,“再说了,朕之前不是说过,军中只有兵将,没有皇帝,所以不必如此拘礼。”
“是。”方以智至此才定下心神。
“不知圣上召臣来是为了何事?”
“没什么大事,就是想跟你随便聊聊。”
崇祯笑着说道:“定王曾向朕推荐过你所着的物理小识。”
方以智心下微微一动,嘴上却谦虚说:“书中有许多知识写得过于笼统了,臣最近又有所发现,准备作一次修改。”
方以智这话原本真就是谦虚一下而已。
结果崇祯却说:“你的物理小识确实写得过于笼统了。”
“啊?”方以智的脸色便垮下来,心说虽然你是圣上,可也不能这么说吧?我的物理小识记载的各种事物原理已经极尽细致,哪里笼统了?
“看来你还不太服气,”崇祯笑道,“那朕问你,物理小理卷八器用类里边,有一则关于琉璃及玻璃的记载,说山东益都颜神镇烧玻璃之法,你记载的就十分粗糙笼统,一没有说烧玻璃的炉灶的结构,二没有说炉灶的温度需多少度,三没有说明煮石为浆重滤,究竟是怎么样的滤法?用网吗?用什么材质的滤网?凡此等等,都记载的很笼统。”
“这!”方以智顿时语塞,好像真的有一些粗糙,但是有必要写这么详细?
方以智心里是这么想嘴上就说出来:“圣上,并非臣写不了这么详细,而是写得这么详细有人会看吗?如果没有人看,岂不是多此一举?”
崇祯问道:“所以你写物理小识的目的是什么?”
方以智道:“自然是为了向世人介绍这些小知识。”
“所以说,还是格局小了。”崇祯道,“你可以把眼光放得更加长远些。”
方以智的一张脸瞬间涨红,虽然批评他的是皇帝,可被人批评格局小了还是让他感到一等莫名的羞耻。
崇祯又道:“你写书的目的,不应该是向世人普及这些小知识,而应该是立言,像孔子孟子他们那样,着写一部足以影响后世几千年的专着!”
“啊?”方以智瞠目结舌的看着崇祯,着写专着?立言?不朽?
不得不说,方以智以前真没想过这个,也不觉得自己有这资格。
但要说方以智对此没有野望,那肯定也是不对的,天下士子哪个不想成就立德、立功及立言之三不朽?
崇祯说道:“说回到这个玻璃,一面小小的西夷玻璃镜卖多少钱?”
方以智道:“南京缙绅商贾家中多有西夷来的玻璃镜,一面不到巴掌大的小镜子就需足色银十两之多!”
崇祯说道:“所以,如果你将玻璃的详细烧制法公布于专着之上,让大明的商贾都通晓玻璃烧制之法,那么这玻离镜子的价格自然而然就会下来,如此一来,玻璃镜子就能以低廉的价格走进寻常百姓家,此岂非造福天下苍生?”
“这……”方以智再次目瞪口呆,内心却似有一扇门正缓缓推开。
崇祯叹道:“泱泱中华自古多奇士,各种奇思妙想可谓是层出不穷,木圣鲁班曾以木料制成大型飞鸟,据传可以载人飞上半空,神医华佗可以给人做开颅手术,等等等等,然而这些伟大的发明创造最后都失传了,为何?”
方以智下意识的也跟着问道:“为何?”
崇祯说道:“因为他们没能留下足以让后人复制的详细的学术专着!就像你所写的物理小识,后人看了之后只能知晓有这些事物,却不知这些事物之构成原理,以及将他们制造出来的详细方法,久而久之也就逐渐失传了。”
“明白了。”方以智似有明悟,“所以得让着作能得其用。”
“说对了,得其用,方能传世。”崇祯欣然点头,“孔子孟子朱子的文章为何流传千年而不衰?就是因为得其用,士子得精通先贤文章然后方能中式,得士子用能流芳千古,得万民所用更是足以流芳千古!”
“圣上,臣明白了。”方以智肃然说道,“此次勤王事了,臣便返乡,从此闭门谢客给物理小识补上详细的介绍。”
“错了,你又错了。”崇祯摇头,“搞学术研究,最忌就是闭门造车,你得召集有志于此的同道中人,群策群力方可以成事,尤其是像烧制琉璃玻离、冶铁炒钢及浇铸等法,非深入一线工坊实地测量不可得精准数字。”
“噢对,圣上言之有理。”方以智恍然。
谈话到这也就差不多了,崇祯自己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点科技树的,所以得找个人代替他做,而这个人就是方以智。
崇祯就提供一下大方向,具体研究就让方以智带人去搞。
未来或许还会有欧洲过来的科学家加入,就看卜弥加能忽悠来几个。
不过这事也不急在一时,急了也没有用,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跟工商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工业革命之前几千年,科学技术几乎没有实质性进步,但是在工业革命之后,科学技术却迎来了跨越式的大发展,为何?
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因为利益!
没有利益作为驱动,光靠政令,是很难推动科技的进步。
所以在大明的工商业还没繁荣起来之前,在商人们还没有尝到甜头,还不愿意在科学技术进步上投入血本之前,点科技树就是妄想。
崇祯现在就是做个铺垫,让方以智这个大明未来科学院长有个概念,同时也可以把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先做起来,储备一批学术官员。
然后等工商业起来,一切就会水到渠成。
【跪求月票】
【求推荐票】
正如崇祯所说,顾杲确实高估了他自己的影响力。
最终结果也充分证明,顾杲的死确实没有掀起哪怕一丝波澜,反而使得六千勤王士子变得军纪俨然,甚至连那些世家公子也是一扫懒散作风。
方以智、吴应箕还有冒襄等公子哥都跟变了个人似的。
因为深入山区,接下来的路途变得更难走,伙食也一样粗鄙,每日不是飧就是皱饭,偶尔才能吃一顿热饭,调味品永远都是醋布、醋蒸饼及豆豉老三样,偶尔能分几块乌梅干,大多都是口渴得不行,一时又找不到干净的饮水,所以拿乌梅解渴。
但即便是这样,方以智、吴应箕等公子哥也是再没有喊过苦。
有时候,一颗人头真的能够解决很多问题,一颗不行那就两颗。
这天正在行军,郑森忽然从前面折返回来:“密之兄,圣上召你。”
这要是搁以前,方以智肯定是高兴得不行,可今天却反而吃了一惊。
呆愣了有片刻,方以智才失魂落魄的问道:“大木兄,可知圣上为何见召?”
“这个我哪儿能知道。”郑森摇摇头又说道,“密之兄,你去见了圣上不就知道了。”
方以智便只能怀着忐忑的心情前来中军觐见,却只见崇祯和定王朱慈炯都光着脚,跟着勤王士子一起行军。
父子两个背上甚至还背着沉重的革囊。
顺便再说一句,此时勤王士子已经深入到了大别山中,因而马车都被舍弃,所有的随军辎重及军粮只能靠士子背。
夷丁虽然有马,但战马是不背辎重的,行军时也不骑。
所以每个勤王士子都得背负二十到三十斤不等的辎重。
方以智目测了一下崇祯背上的大革囊,少说有五六十斤。
看到这,方以智心头便涌起一等莫名的情绪,同时也越发替顾杲感到惋惜,以顾杲的才学,遇到如此圣君,原本真是有机会大显身手的。
“方密之,你来了啊?”崇祯停下来打招呼。
崇祯其实早就想找方以智长谈一次了,只是一直没时间。
之前在南京时,崇祯一直忙于布局皇商以及银行的事情,离开南京北上后,前些天又在忙着给勤王士子们准备考试,所以一直抽不出时间。
对于将来的大明来说,方以智无疑是很重要的。
如果说将来的大明也有一个类似科学院的机构,那么院长和副院长就肯定是方以智和宋应星他们两个,别无他人。
之前崇祯是真的没有时间。
但是现在,却可以长谈一次了。
方以智长揖到地见礼:“臣叩见圣上。”
朱慈炯也放下革囊向方以智见礼:“拜见师傅。”
方以智是中过进士的,当过翰林院检讨,还当过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的讲官,甚至连崇祯都曾经听过他的课。
按理来说,方以智应该担任原职才对。
在北京时方以智是翰林院检讨,到南京还应该是翰林院检讨。
但事实上,像方以智这样趁流贼败退时从北京逃出来的官员,到了南京之后基本上都没机会担任原职,全部沦为候选官员。
因为在北京的四十天,他们说不清楚。
没人愿意给他们证明,他们并没有投靠流贼。
当然这只是表面原因,其实还是党争,江南文官集团把朝堂上的位置都占了,已经没有更多的位置给北京的逃官。
所以方以智就变成了勤王士子的一员。
“欸,背着辎重就不用行礼了。”崇祯摆手说,“再说了,朕之前不是说过,军中只有兵将,没有皇帝,所以不必如此拘礼。”
“是。”方以智至此才定下心神。
“不知圣上召臣来是为了何事?”
“没什么大事,就是想跟你随便聊聊。”
崇祯笑着说道:“定王曾向朕推荐过你所着的物理小识。”
方以智心下微微一动,嘴上却谦虚说:“书中有许多知识写得过于笼统了,臣最近又有所发现,准备作一次修改。”
方以智这话原本真就是谦虚一下而已。
结果崇祯却说:“你的物理小识确实写得过于笼统了。”
“啊?”方以智的脸色便垮下来,心说虽然你是圣上,可也不能这么说吧?我的物理小识记载的各种事物原理已经极尽细致,哪里笼统了?
“看来你还不太服气,”崇祯笑道,“那朕问你,物理小理卷八器用类里边,有一则关于琉璃及玻璃的记载,说山东益都颜神镇烧玻璃之法,你记载的就十分粗糙笼统,一没有说烧玻璃的炉灶的结构,二没有说炉灶的温度需多少度,三没有说明煮石为浆重滤,究竟是怎么样的滤法?用网吗?用什么材质的滤网?凡此等等,都记载的很笼统。”
“这!”方以智顿时语塞,好像真的有一些粗糙,但是有必要写这么详细?
方以智心里是这么想嘴上就说出来:“圣上,并非臣写不了这么详细,而是写得这么详细有人会看吗?如果没有人看,岂不是多此一举?”
崇祯问道:“所以你写物理小识的目的是什么?”
方以智道:“自然是为了向世人介绍这些小知识。”
“所以说,还是格局小了。”崇祯道,“你可以把眼光放得更加长远些。”
方以智的一张脸瞬间涨红,虽然批评他的是皇帝,可被人批评格局小了还是让他感到一等莫名的羞耻。
崇祯又道:“你写书的目的,不应该是向世人普及这些小知识,而应该是立言,像孔子孟子他们那样,着写一部足以影响后世几千年的专着!”
“啊?”方以智瞠目结舌的看着崇祯,着写专着?立言?不朽?
不得不说,方以智以前真没想过这个,也不觉得自己有这资格。
但要说方以智对此没有野望,那肯定也是不对的,天下士子哪个不想成就立德、立功及立言之三不朽?
崇祯说道:“说回到这个玻璃,一面小小的西夷玻璃镜卖多少钱?”
方以智道:“南京缙绅商贾家中多有西夷来的玻璃镜,一面不到巴掌大的小镜子就需足色银十两之多!”
崇祯说道:“所以,如果你将玻璃的详细烧制法公布于专着之上,让大明的商贾都通晓玻璃烧制之法,那么这玻离镜子的价格自然而然就会下来,如此一来,玻璃镜子就能以低廉的价格走进寻常百姓家,此岂非造福天下苍生?”
“这……”方以智再次目瞪口呆,内心却似有一扇门正缓缓推开。
崇祯叹道:“泱泱中华自古多奇士,各种奇思妙想可谓是层出不穷,木圣鲁班曾以木料制成大型飞鸟,据传可以载人飞上半空,神医华佗可以给人做开颅手术,等等等等,然而这些伟大的发明创造最后都失传了,为何?”
方以智下意识的也跟着问道:“为何?”
崇祯说道:“因为他们没能留下足以让后人复制的详细的学术专着!就像你所写的物理小识,后人看了之后只能知晓有这些事物,却不知这些事物之构成原理,以及将他们制造出来的详细方法,久而久之也就逐渐失传了。”
“明白了。”方以智似有明悟,“所以得让着作能得其用。”
“说对了,得其用,方能传世。”崇祯欣然点头,“孔子孟子朱子的文章为何流传千年而不衰?就是因为得其用,士子得精通先贤文章然后方能中式,得士子用能流芳千古,得万民所用更是足以流芳千古!”
“圣上,臣明白了。”方以智肃然说道,“此次勤王事了,臣便返乡,从此闭门谢客给物理小识补上详细的介绍。”
“错了,你又错了。”崇祯摇头,“搞学术研究,最忌就是闭门造车,你得召集有志于此的同道中人,群策群力方可以成事,尤其是像烧制琉璃玻离、冶铁炒钢及浇铸等法,非深入一线工坊实地测量不可得精准数字。”
“噢对,圣上言之有理。”方以智恍然。
谈话到这也就差不多了,崇祯自己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点科技树的,所以得找个人代替他做,而这个人就是方以智。
崇祯就提供一下大方向,具体研究就让方以智带人去搞。
未来或许还会有欧洲过来的科学家加入,就看卜弥加能忽悠来几个。
不过这事也不急在一时,急了也没有用,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跟工商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工业革命之前几千年,科学技术几乎没有实质性进步,但是在工业革命之后,科学技术却迎来了跨越式的大发展,为何?
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因为利益!
没有利益作为驱动,光靠政令,是很难推动科技的进步。
所以在大明的工商业还没繁荣起来之前,在商人们还没有尝到甜头,还不愿意在科学技术进步上投入血本之前,点科技树就是妄想。
崇祯现在就是做个铺垫,让方以智这个大明未来科学院长有个概念,同时也可以把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先做起来,储备一批学术官员。
然后等工商业起来,一切就会水到渠成。
【跪求月票】
【求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