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无知即是真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对于遇袭这件事,冯智彧可以说是从头到尾最清醒的人了。
或许,这得排除掉他遇袭的时候之外。
从遇袭之后,冯智彧很快就对整件事情上下理了一遍,虽然那时候并没有得出什么有用的东西,但那会儿他已经大概知道了一些。
只不过他没想到那些自称后隋的人会跟侯君集弄到一起去。
对于侯君集为什么参与到这件事情中来,冯智彧觉得还是收地那事儿给闹得,侯君集自己挖了个坑把自己给埋了,然后把事情怪到了他的头上。
但是那些后隋人是怎么跟侯君集搞到一起这事儿他始终是没弄明白,那些犯人的口供中也没有提起过,他们只是收到了命令然后就跟着来长安这边了。
不过这事儿冯智彧没打算继续了,因为他相信李世民最终会给他一个说法的,而且是必须要给。
孰轻孰重,冯智彧相信李世民是能够分得清的。
侯君集已经被宽恕过一次了,如果他老老实实的在家呆着不热事,那风波就会随着时间而被淡忘,但他这次又跳出来了。
和上次不一样,这次的事情几乎是不可能被饶恕的。
就算是李世民放过他了,冯智彧和岭南冯氏也是绝对不会的。
如果侯君集不处理,那么就等于是开了一个先例,那以后要是再有人犯下这种事情的话李世民可就没那么好处理了。
所以,在知道了审讯结果之后冯智彧是彻底放松了,也不在宫里住了,直接带着媳妇儿搬回霸上了。
他现在不怕还有人袭击他了,那些人能不能腾出来空来还两说呢,而且他们要是真这么干了倒还好了。
以前是不知道对方的底细所以不甘轻举妄动,但现在知道了还怕啥。
只不过,冯智彧没有料到的是还有一方势力混杂其中,没有被他和李世民所发现。
……
长安城,西市对街的一个小酒馆里。
因为在西市旁边,所以这座酒馆的往来人员很是复杂,突厥人、西域人、汉人都有,甚至随着南北方的沟通来长安的南方人都多了不少。
在这样的一个小酒馆里,包间的存在可能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但他就是存在。
“诶,那俩人什么毛病啊?不喜欢喝冯太傅和宿国公家出售的高度酒,反而喜欢喝三勒浆?”
掌柜的站在柜台后面算着账,听着大堂里的食客们唠叨着。
酒馆很小,但是胜在层数多,不过有人点菜的话靠近柜台的大堂都能听得到。
“嘿,这你们可就猜错了。”掌柜的收起账目,笑着看向大堂里刚才发问的食客。
“您二位有所不知啊,这包间里的两人可不是大唐人,而是外国的使臣啊。”
“啥?外国的使臣?”方才提问的食客长大了嘴巴。
“听不出来啊,我听着他说咱们的话和汉人没啥区别啊?”
“这个啊,我就不清楚了,我只知道那俩是倭国的使臣。”掌柜的笑了笑,但笑容中却带着些许不屑。
“嘁~”出人意料,在听到是倭国的使臣之后,大堂里的大部分食客都发出了不屑的嘘声。
对于倭国人,不说全部,但可以说大部分的汉人对他们的感官都不太友好。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冯智彧的缘故。
不过这也不能说得太过绝对,很多人还是不在意的,真正在意的那些人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受过冯智彧恩惠的人。
比如大唐最底层的百姓,因为冯智彧当初带着四十万石粮食进京赈灾,后来又弄了土豆红薯等一切对他们都是利好的措施,所以他们才会愤怒冯智彧所愤怒。
至于掌柜的也很简单,他也算是蒙受冯智彧恩惠的人。
因为冯智彧的缘故,来往于余杭、扬州附近的商人更多了,甚至托冯智彧的福,清远那边因为茶叶的关系也有很多的土产进京。
南方的果蔬还有后来兴起的河鲜海鲜都顺着运河到了长安,而对于商人以及掌柜的这些老板或者其他商贩来说,这并不是他们承冯智彧恩情最大的地方。
最大的地方在于冯智彧的食邑所在地。
冯智彧的爵位全称是江阳县公,而江阳是在扬州,而且还是在大运河与长江交汇的地方,也就是说所有来往于南北方的货物都得从冯智彧的地盘上过。
本来在最开始得知冯智彧成为江阳县公之后很多人都以为冯智彧会卡着这个地方狠狠地赚上一笔,毕竟以他现在的身份地位以及受李世民重新的程度来说这并不算什么大事儿。
但出人意料,冯智彧自从成了这江阳县公之后别说借着运河之便搜刮民脂民膏了,就连食邑地上的事情都很少管。
江阳县的百姓们交着大唐最低的佃租,时不时地还能借着帮大运河来往的商船卸货赚点钱,在后来朝廷收地时江阳县更是第一个把土地交出去的。
也就是说,江阳县的百姓们是大唐第一批不用交佃租的,这对于百姓们来说是极大的减负。
按理说这些都和长安的商人们无关,但江阳县毕竟正处在交通要道上,这些消息都随着来往的船只被带到了长安。
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也是巨大的。
大堂里正热闹着呢,那两个倭国使臣带着几个类似下人的人从楼上走了下来,大堂里瞬间就安静了。
没有人说话,但所有人看着他们的眼神都不怎么好。
付了钱,高向玄理等人没有耽搁,直接就出了这座小酒馆。
顿时,大堂里再次喧闹了起来。
“诶,你们说啊,前些日子冯太傅不是遇袭了吗?有没有可能跟这些人有关系啊?”
“这可不能瞎说啊!”这种不负责任的谣言一出,立刻就有人反驳。
“咋的了,你还向这那群倭国使臣不成?整个长安城谁不知道冯太傅对当初第一批的倭国使臣就不友好,那些人因此怀恨在心也不是没有可能啊!”
“我不是偏袒他们,而是偏袒冯太傅。”
“哦?此话怎讲?”
“这话咱们说说也就罢了,但要是传出去的话难免会有人说冯太傅小气,毕竟没人能证明这些话不是冯太傅授意我们说的,所以说咱们还是要小心点的好。”
“对对对,有道理,瞎猜可不行,别到时候给冯太傅添麻烦。”
……
就连冯智彧都不知道,现在的他已经开始有人帮着洗地了。
他更不知道,连他都不知道的事情真相竟然在一群市井小民的闲聊中被还原了个差不多。
对于遇袭这件事,冯智彧可以说是从头到尾最清醒的人了。
或许,这得排除掉他遇袭的时候之外。
从遇袭之后,冯智彧很快就对整件事情上下理了一遍,虽然那时候并没有得出什么有用的东西,但那会儿他已经大概知道了一些。
只不过他没想到那些自称后隋的人会跟侯君集弄到一起去。
对于侯君集为什么参与到这件事情中来,冯智彧觉得还是收地那事儿给闹得,侯君集自己挖了个坑把自己给埋了,然后把事情怪到了他的头上。
但是那些后隋人是怎么跟侯君集搞到一起这事儿他始终是没弄明白,那些犯人的口供中也没有提起过,他们只是收到了命令然后就跟着来长安这边了。
不过这事儿冯智彧没打算继续了,因为他相信李世民最终会给他一个说法的,而且是必须要给。
孰轻孰重,冯智彧相信李世民是能够分得清的。
侯君集已经被宽恕过一次了,如果他老老实实的在家呆着不热事,那风波就会随着时间而被淡忘,但他这次又跳出来了。
和上次不一样,这次的事情几乎是不可能被饶恕的。
就算是李世民放过他了,冯智彧和岭南冯氏也是绝对不会的。
如果侯君集不处理,那么就等于是开了一个先例,那以后要是再有人犯下这种事情的话李世民可就没那么好处理了。
所以,在知道了审讯结果之后冯智彧是彻底放松了,也不在宫里住了,直接带着媳妇儿搬回霸上了。
他现在不怕还有人袭击他了,那些人能不能腾出来空来还两说呢,而且他们要是真这么干了倒还好了。
以前是不知道对方的底细所以不甘轻举妄动,但现在知道了还怕啥。
只不过,冯智彧没有料到的是还有一方势力混杂其中,没有被他和李世民所发现。
……
长安城,西市对街的一个小酒馆里。
因为在西市旁边,所以这座酒馆的往来人员很是复杂,突厥人、西域人、汉人都有,甚至随着南北方的沟通来长安的南方人都多了不少。
在这样的一个小酒馆里,包间的存在可能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但他就是存在。
“诶,那俩人什么毛病啊?不喜欢喝冯太傅和宿国公家出售的高度酒,反而喜欢喝三勒浆?”
掌柜的站在柜台后面算着账,听着大堂里的食客们唠叨着。
酒馆很小,但是胜在层数多,不过有人点菜的话靠近柜台的大堂都能听得到。
“嘿,这你们可就猜错了。”掌柜的收起账目,笑着看向大堂里刚才发问的食客。
“您二位有所不知啊,这包间里的两人可不是大唐人,而是外国的使臣啊。”
“啥?外国的使臣?”方才提问的食客长大了嘴巴。
“听不出来啊,我听着他说咱们的话和汉人没啥区别啊?”
“这个啊,我就不清楚了,我只知道那俩是倭国的使臣。”掌柜的笑了笑,但笑容中却带着些许不屑。
“嘁~”出人意料,在听到是倭国的使臣之后,大堂里的大部分食客都发出了不屑的嘘声。
对于倭国人,不说全部,但可以说大部分的汉人对他们的感官都不太友好。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冯智彧的缘故。
不过这也不能说得太过绝对,很多人还是不在意的,真正在意的那些人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受过冯智彧恩惠的人。
比如大唐最底层的百姓,因为冯智彧当初带着四十万石粮食进京赈灾,后来又弄了土豆红薯等一切对他们都是利好的措施,所以他们才会愤怒冯智彧所愤怒。
至于掌柜的也很简单,他也算是蒙受冯智彧恩惠的人。
因为冯智彧的缘故,来往于余杭、扬州附近的商人更多了,甚至托冯智彧的福,清远那边因为茶叶的关系也有很多的土产进京。
南方的果蔬还有后来兴起的河鲜海鲜都顺着运河到了长安,而对于商人以及掌柜的这些老板或者其他商贩来说,这并不是他们承冯智彧恩情最大的地方。
最大的地方在于冯智彧的食邑所在地。
冯智彧的爵位全称是江阳县公,而江阳是在扬州,而且还是在大运河与长江交汇的地方,也就是说所有来往于南北方的货物都得从冯智彧的地盘上过。
本来在最开始得知冯智彧成为江阳县公之后很多人都以为冯智彧会卡着这个地方狠狠地赚上一笔,毕竟以他现在的身份地位以及受李世民重新的程度来说这并不算什么大事儿。
但出人意料,冯智彧自从成了这江阳县公之后别说借着运河之便搜刮民脂民膏了,就连食邑地上的事情都很少管。
江阳县的百姓们交着大唐最低的佃租,时不时地还能借着帮大运河来往的商船卸货赚点钱,在后来朝廷收地时江阳县更是第一个把土地交出去的。
也就是说,江阳县的百姓们是大唐第一批不用交佃租的,这对于百姓们来说是极大的减负。
按理说这些都和长安的商人们无关,但江阳县毕竟正处在交通要道上,这些消息都随着来往的船只被带到了长安。
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也是巨大的。
大堂里正热闹着呢,那两个倭国使臣带着几个类似下人的人从楼上走了下来,大堂里瞬间就安静了。
没有人说话,但所有人看着他们的眼神都不怎么好。
付了钱,高向玄理等人没有耽搁,直接就出了这座小酒馆。
顿时,大堂里再次喧闹了起来。
“诶,你们说啊,前些日子冯太傅不是遇袭了吗?有没有可能跟这些人有关系啊?”
“这可不能瞎说啊!”这种不负责任的谣言一出,立刻就有人反驳。
“咋的了,你还向这那群倭国使臣不成?整个长安城谁不知道冯太傅对当初第一批的倭国使臣就不友好,那些人因此怀恨在心也不是没有可能啊!”
“我不是偏袒他们,而是偏袒冯太傅。”
“哦?此话怎讲?”
“这话咱们说说也就罢了,但要是传出去的话难免会有人说冯太傅小气,毕竟没人能证明这些话不是冯太傅授意我们说的,所以说咱们还是要小心点的好。”
“对对对,有道理,瞎猜可不行,别到时候给冯太傅添麻烦。”
……
就连冯智彧都不知道,现在的他已经开始有人帮着洗地了。
他更不知道,连他都不知道的事情真相竟然在一群市井小民的闲聊中被还原了个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