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少年的李承乾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马车车厢里重新恢复了寂静。
冯智彧是不想说什么,因为他今天说得已经够多了,不管是对于他自己还是对于李承乾来说都是这样的。
而李承乾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今天和冯智彧的谈话有些超出了他的预料,甚至是超出了他的经历,他以前从来都没有经历过这种事情。
想一想,之前负责教导他的孔颖达、于志宁和张玄素所采用的都是那种很是偏激的办法,只要李承乾的行为稍有错误甚至是不妥他们就直接犯颜直谏。
似乎觉得在教育太子这件事上表现的足够激烈就能显得他们很有气节似的。
因此李承乾以前一直都是个规规矩矩的学子心态,往往都是老师们说什么他就做什么。
而今天冯智彧说的这些有些超纲了,这些事情他有去想过,但却从来没有人敢像冯智彧这般在他面前直言直语地说出来。
甚至是直接点评当今皇帝,他的父皇李世民。
这给李承乾整不会了。
“行了,今天带你看的都是权利用在歧途上的后果,现在带你看一看权利应用在正途上是个什么样子的。”
看着车窗外的景色移动慢了下来,冯智彧打破了车厢里的沉寂。
今天他带李承乾去玄武门看行刑本就是个意外,并不是打从一开始就决定好的。
现在他要带李承乾看的才是最开始决定好的。
下了马车,冯智彧一眼就看到了外面乌压压的人群,人数多到了让李承乾刚下马车的时候都惊了一下。
“县令呢?”冯智彧皱起了眉头,沉声说道。
早在冯智彧二人下车的时候千牛卫就早早的将周围肃清,这会儿长乐坡的县令费了老大劲儿才挤了进来。
“下官见过太子少傅。”
从人群中挤出来让这个县令显得有些狼狈就连官帽都歪了。
冯智彧对这个并不在意,说他从不以貌取人也好,说他懒也好,他从来都只看最后的结果。
“名单准备好了没有?”
“好了好了,冯少傅请过目。”
那个县令着急忙慌的从自己的袖兜里取出了一个类似于奏折一样装裱的东西递到了冯智彧的面前。
还挺重视的。
然而,冯智彧并没有看,甚至连接都没有接过去。
“龙武卫,带人下去挨家挨户地查验,我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半个时辰之内要给我查验完毕。”
“如若事后有什么错误的地方,那你们试问。”
“诺!”
作为李世民的近卫,龙武卫不管是威势还是办事效率都是没得说的,这段时间一来冯智彧也是感觉这些龙武卫用着越来越顺手了。
唯一可惜的就是他们并不是自己的人。
“看一看,有什么想法。”冯智彧并没有动,而是朝着跟在他屁股后面的李承乾问道。
“有些……颠覆吧。”李承乾的言辞有些犹豫,语气中五味杂陈。
这里是长乐坡,是浐水西岸边,是比霸上更接近长安的地方,说上一句这里是天子脚下毫不过分。
但从百姓的着装和气色就能看得出来很多的东西。
天子脚下尚且如此,别的地方该是个什么样子?
他不敢想象。
冯智彧并没有干站着,他在向李承乾提问之后就开始带着李承乾四下转了起来。
千牛卫和龙武卫在前开路,李承乾跟在冯智彧的屁股后面,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巡视着长乐坡周遭的土地。
这里地靠浐水,不管是在哪里,一般来说靠水的地方大部分都是可以用来耕种的,而且都是难得的好地方。
这也是为什么冯智彧把地方选在了这里的缘故。
这次他是奉李世民的命令来给这里的百姓发放种子的,去年虽然是灾年,但对整个大唐的影响算不上是很大,最起码没有贞观二、三年的那么大。
因此,能让李世民下命令并且还是冯智彧亲自带队过来主持发放的种子自然不会是普通的小麦种子。
没错,正是土豆、红薯和玉米。
土豆和红薯只是少数,毕竟这两样东西的弊端冯智彧一早就跟李世民说清楚了。
李世民虽然眼馋于土豆和红薯那突破天际的产量,但最基本的理智他还是有的,最起码不会因为眼前的利益而放弃更为长远的利益。
或许也会,但那得分时候,能让李世民这么做的应该要等到破釜沉舟的时候才行,毕竟贞观二年的大旱和蝗灾都没能让他这么做。
如果要到那一步,或许应该旱灾、蝗灾和世家一同发难才可以吧?
“你知道土豆和红薯种子的弊端吗?”正走着呢,冯智彧突然开口。
“知道,父皇与我说过了。”虽然没有点明,但李承乾知道冯智彧问的就是自己。
在场的还能有谁呢?长乐坡县令?他还不够资格。
“那你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在既让百姓种植这些粮食的同时又消除这些弊端呢?”
冯智彧很是不讲道理的给李承乾除了个难题。
这有点儿过分,毕竟冯智彧当初也是凭借着后世的知识才点出了这两种粮食的弊端以及解决办法的,这会儿让李承乾这个大唐人去想,而且还是个十二岁的孩子。
属实是有些过分了。
但是,冯智彧没想到的是李承乾还真的有想法。
虽然是冯智彧已经想到的,但到目前为止冯智彧还没有开口说过,这对于李承乾来说已经是很难得的了。
“我听父皇说过,姐夫你曾经阻止过父皇推行这些粮食,原因就是因为产量会越来越低,而且不耐储存,那么我们是不是能将其像麦子粉碎那般处理呢?”
李承乾低着头若有所思,一副小大人的模样。
“那么产量问题呢?如何解决?”冯智彧并没有着急,而是想看看李承乾还有没有别的想法。
“这个我就没有办法了。”李承乾摇了摇头。
“我不太懂这些,也不知道这种粮食的产量为什么会越来越低,我能想到的就是先让百姓们种植这些粮食,然后在不缺粮食的年头派人和征百姓的徭役去开发姐夫你的家乡。”
“我听说,在姐夫的家乡和更南的交趾等地,稻米可以一年四季都种植,更是可以收获三次。”
“稻米不仅可以用来吃,还能用来酿酒,这正好贴合了姐夫你和宿国公的酿酒产业,到时候米价上扬,应该会让百姓们有兴趣的。”
“这是你想的还是父皇告诉你的?”冯智彧站住了脚步,直直的看着李承乾。
“啊?”冯智彧冷不防地停下了脚步,这让李承乾毫无防备的一头撞在了冯智彧的屁股上。
马车车厢里重新恢复了寂静。
冯智彧是不想说什么,因为他今天说得已经够多了,不管是对于他自己还是对于李承乾来说都是这样的。
而李承乾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今天和冯智彧的谈话有些超出了他的预料,甚至是超出了他的经历,他以前从来都没有经历过这种事情。
想一想,之前负责教导他的孔颖达、于志宁和张玄素所采用的都是那种很是偏激的办法,只要李承乾的行为稍有错误甚至是不妥他们就直接犯颜直谏。
似乎觉得在教育太子这件事上表现的足够激烈就能显得他们很有气节似的。
因此李承乾以前一直都是个规规矩矩的学子心态,往往都是老师们说什么他就做什么。
而今天冯智彧说的这些有些超纲了,这些事情他有去想过,但却从来没有人敢像冯智彧这般在他面前直言直语地说出来。
甚至是直接点评当今皇帝,他的父皇李世民。
这给李承乾整不会了。
“行了,今天带你看的都是权利用在歧途上的后果,现在带你看一看权利应用在正途上是个什么样子的。”
看着车窗外的景色移动慢了下来,冯智彧打破了车厢里的沉寂。
今天他带李承乾去玄武门看行刑本就是个意外,并不是打从一开始就决定好的。
现在他要带李承乾看的才是最开始决定好的。
下了马车,冯智彧一眼就看到了外面乌压压的人群,人数多到了让李承乾刚下马车的时候都惊了一下。
“县令呢?”冯智彧皱起了眉头,沉声说道。
早在冯智彧二人下车的时候千牛卫就早早的将周围肃清,这会儿长乐坡的县令费了老大劲儿才挤了进来。
“下官见过太子少傅。”
从人群中挤出来让这个县令显得有些狼狈就连官帽都歪了。
冯智彧对这个并不在意,说他从不以貌取人也好,说他懒也好,他从来都只看最后的结果。
“名单准备好了没有?”
“好了好了,冯少傅请过目。”
那个县令着急忙慌的从自己的袖兜里取出了一个类似于奏折一样装裱的东西递到了冯智彧的面前。
还挺重视的。
然而,冯智彧并没有看,甚至连接都没有接过去。
“龙武卫,带人下去挨家挨户地查验,我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半个时辰之内要给我查验完毕。”
“如若事后有什么错误的地方,那你们试问。”
“诺!”
作为李世民的近卫,龙武卫不管是威势还是办事效率都是没得说的,这段时间一来冯智彧也是感觉这些龙武卫用着越来越顺手了。
唯一可惜的就是他们并不是自己的人。
“看一看,有什么想法。”冯智彧并没有动,而是朝着跟在他屁股后面的李承乾问道。
“有些……颠覆吧。”李承乾的言辞有些犹豫,语气中五味杂陈。
这里是长乐坡,是浐水西岸边,是比霸上更接近长安的地方,说上一句这里是天子脚下毫不过分。
但从百姓的着装和气色就能看得出来很多的东西。
天子脚下尚且如此,别的地方该是个什么样子?
他不敢想象。
冯智彧并没有干站着,他在向李承乾提问之后就开始带着李承乾四下转了起来。
千牛卫和龙武卫在前开路,李承乾跟在冯智彧的屁股后面,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巡视着长乐坡周遭的土地。
这里地靠浐水,不管是在哪里,一般来说靠水的地方大部分都是可以用来耕种的,而且都是难得的好地方。
这也是为什么冯智彧把地方选在了这里的缘故。
这次他是奉李世民的命令来给这里的百姓发放种子的,去年虽然是灾年,但对整个大唐的影响算不上是很大,最起码没有贞观二、三年的那么大。
因此,能让李世民下命令并且还是冯智彧亲自带队过来主持发放的种子自然不会是普通的小麦种子。
没错,正是土豆、红薯和玉米。
土豆和红薯只是少数,毕竟这两样东西的弊端冯智彧一早就跟李世民说清楚了。
李世民虽然眼馋于土豆和红薯那突破天际的产量,但最基本的理智他还是有的,最起码不会因为眼前的利益而放弃更为长远的利益。
或许也会,但那得分时候,能让李世民这么做的应该要等到破釜沉舟的时候才行,毕竟贞观二年的大旱和蝗灾都没能让他这么做。
如果要到那一步,或许应该旱灾、蝗灾和世家一同发难才可以吧?
“你知道土豆和红薯种子的弊端吗?”正走着呢,冯智彧突然开口。
“知道,父皇与我说过了。”虽然没有点明,但李承乾知道冯智彧问的就是自己。
在场的还能有谁呢?长乐坡县令?他还不够资格。
“那你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在既让百姓种植这些粮食的同时又消除这些弊端呢?”
冯智彧很是不讲道理的给李承乾除了个难题。
这有点儿过分,毕竟冯智彧当初也是凭借着后世的知识才点出了这两种粮食的弊端以及解决办法的,这会儿让李承乾这个大唐人去想,而且还是个十二岁的孩子。
属实是有些过分了。
但是,冯智彧没想到的是李承乾还真的有想法。
虽然是冯智彧已经想到的,但到目前为止冯智彧还没有开口说过,这对于李承乾来说已经是很难得的了。
“我听父皇说过,姐夫你曾经阻止过父皇推行这些粮食,原因就是因为产量会越来越低,而且不耐储存,那么我们是不是能将其像麦子粉碎那般处理呢?”
李承乾低着头若有所思,一副小大人的模样。
“那么产量问题呢?如何解决?”冯智彧并没有着急,而是想看看李承乾还有没有别的想法。
“这个我就没有办法了。”李承乾摇了摇头。
“我不太懂这些,也不知道这种粮食的产量为什么会越来越低,我能想到的就是先让百姓们种植这些粮食,然后在不缺粮食的年头派人和征百姓的徭役去开发姐夫你的家乡。”
“我听说,在姐夫的家乡和更南的交趾等地,稻米可以一年四季都种植,更是可以收获三次。”
“稻米不仅可以用来吃,还能用来酿酒,这正好贴合了姐夫你和宿国公的酿酒产业,到时候米价上扬,应该会让百姓们有兴趣的。”
“这是你想的还是父皇告诉你的?”冯智彧站住了脚步,直直的看着李承乾。
“啊?”冯智彧冷不防地停下了脚步,这让李承乾毫无防备的一头撞在了冯智彧的屁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