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静待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说起来您可能有点儿不信,那座山,是一个银矿。”冯智彧的嘴角翘了起来。
“银矿?”李世民双眼一亮,但随即眉头就皱了起来。
他双眼一亮是因为兴奋,银矿啊,那就等于是钱。
虽然贞观初期钱币已经远没有布帛更受欢迎,但只要朝廷这个官方机构还在使用那就是有流通性的,而除了铜钱和布帛这两样之外还有三种硬通货。
第一就是粮食,这个不用多解释,在这种生产力低下的时代粮食永远是最硬核的东西,只因为这是刚需。
而第二第三就是金和银了。
虽然唐初不像是明清时候使用金银那么多,但金银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而且金银远比单位量相同的铜钱和布帛更值钱。
一座银矿,说不动心那是不可能的。
但李世民作为帝王较之常人想得还是比较全面的,他很快就想到了倭国那独特的地理位置。
土地面积不大,这是好事儿,越小的地方越容易占据,但问题在于倭国是一个岛国,是在大海之中的。
“你知道那座银矿有多大么?”思考一番过后李世民首先向冯智彧问了起来。
他要知道那座银矿的大小以及产量,看看值不值得才会有下一步的决定。
“不知道。”冯智彧摇了摇头。
不知道吗?的确是不知道,但所谓的不知道只是不知道具体的产量而已,但要说大概的储量冯智彧还是知道的,他知道自己说出来的话李世民肯定是会心动的。
但是他不能说。
自己的人去过倭国还可以说是这个时代航海技术不发达,在遭遇风暴之类的偶然情况下到了倭国,但那么短的时间就能探查到一座矿脉的储量这个就太扯淡了。
想要统一王强那边的口径对于冯智彧来说是很简单的,但却不能超出常理,若是超出常理的话那傻子都知道不对劲。
然而他不准备就这么放弃,虽然不能直接说明储量,但却能通过别的方式去诱惑李世民对倭国产生兴趣。
“虽然不知道具体有多少,但想要开采的话应该是很简单的,因为儿臣手下的人在去探查的时候就能从地面上偶尔捡到含有银的石头。”
“虽然捡到的数量不多总共也就三四块,但确实是有的。”
冯智彧说的很简单,但正是这份简单引起了李世民的兴趣。
在地面上就能捡到含银的矿石,那就说明这座矿脉是比较靠近地表的,换句话来说就是开采起来比较容易,这就足够让李世民心动了。
“嗯,朕知道了。”然而,李世民只是点了点头而已。
“等再有一月顶多两月那些倭国的使者就会到达长安,若是你见到的话多少收敛一些,不要弄的太难堪,不然的话很容易让有些人抓住把柄。”
“嗯,儿臣省得。”冯智彧点了点头。
说不失望是不可能的,但就现在来说也只能这样了。
他有些不甘心,但他也知道李世民的顾虑,现在大唐的内忧也就是五姓七望还没有解决,再加上这两年大唐的近况也很糟糕,想要有大的动作是不可能的了。
倭国在海上,若是想要动他们的话动作就必不可能小了,所以李世民即便是在感兴趣的情况下也没有太激动。
不过他的话还是给冯智彧留了很大的余地的。
不要弄的太难堪,那就说明在合理范围内他还是愿意放纵冯智彧发泄一下自己的情感的,只要不是太过分,而这个合理范围到底有多大就值得商榷了。
再一个,李世民说的仅仅只是长安而已,若是出了长安才发生什么事情的话句很难追究了,毕竟这个时代处理奴隶贸易之外什么都比后世落后。
这种落后很容易让人运作起来,想要躲避一下视线是很简单的事情。
出了长安尚且如此,那出了北方呢?出了大唐呢?
“行了,这段时间你又是往返高州又是制造新的武器也是辛苦了,回头朕让人给你送点儿东西补补身子,你也好好的休息一阵子。”
李世民安抚了一下冯智彧同时与其目光相对。
“儿臣知道了,谢父皇关心。”冯智彧也是抬起了头,与老丈人的目光对在了一起。
两个人的眼神中都有一点儿难以捉摸的意思,但两个人都懂得了对方眼神中的那份不同寻常的意思。
躬身拱手,冯智彧行了个礼之后就告退了。
对于李世民来说,冯智彧以及岭南冯氏这段时间的表现都是无可挑剔的,不仅是在北方战场上,就连在对五姓七望的事情上也是做了很多,甚至可以说是针锋相对了。
现在有了让冯智彧舒服一下的机会李世民不介意慷他人之慨,反正那些倭国人也不是大唐的子民,除了彰显大唐那所谓的大国气度之外也没有什么作用了。
更何况他完全可以在彰显完大唐的大国气度之后再让冯智彧舒服一下。
况且,今天李承乾这个太子从霸上回来之后李世民就去看了看,顺便问了问今天的事情。
说实话,对于冯智彧的教育方式李世民有些惊讶,而且和太子的德育不怎么沾边儿,但总的来说冯智彧也没有出格的地方。
他教给李承乾的东西的确不应该是他这个太子少傅该教的,但却是李承乾这个太子该学的,而且还是很难学到的。
在这个没有发达通讯的时代,有些事情你想要了解几乎就只能切身实地的去看去体验,而这对于李承乾这个太子来说是比较难的。
在成为皇帝之后李世民几乎就被禁锢在了这个皇宫里很少出去,因为每天都有一大堆的事情在等着他去处理,而李承乾这个太子也差不多。
他比李世民多少要好一些,但却也很有限。
在冯智彧成亲之前,也就是那次他们在东宫针对李承乾和李泰的事情面红耳赤之后,李世民特意去了解了一下。
以前还没有觉得,但在冯智彧点破了之后李世民才发现,孔颖达、于志宁和张玄素的话的确是有些太过了。
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李世民发现如果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下都不一定能受得了。
想到这里李世民的心情轻松了不少,他感觉自己似乎是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
“说起来您可能有点儿不信,那座山,是一个银矿。”冯智彧的嘴角翘了起来。
“银矿?”李世民双眼一亮,但随即眉头就皱了起来。
他双眼一亮是因为兴奋,银矿啊,那就等于是钱。
虽然贞观初期钱币已经远没有布帛更受欢迎,但只要朝廷这个官方机构还在使用那就是有流通性的,而除了铜钱和布帛这两样之外还有三种硬通货。
第一就是粮食,这个不用多解释,在这种生产力低下的时代粮食永远是最硬核的东西,只因为这是刚需。
而第二第三就是金和银了。
虽然唐初不像是明清时候使用金银那么多,但金银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而且金银远比单位量相同的铜钱和布帛更值钱。
一座银矿,说不动心那是不可能的。
但李世民作为帝王较之常人想得还是比较全面的,他很快就想到了倭国那独特的地理位置。
土地面积不大,这是好事儿,越小的地方越容易占据,但问题在于倭国是一个岛国,是在大海之中的。
“你知道那座银矿有多大么?”思考一番过后李世民首先向冯智彧问了起来。
他要知道那座银矿的大小以及产量,看看值不值得才会有下一步的决定。
“不知道。”冯智彧摇了摇头。
不知道吗?的确是不知道,但所谓的不知道只是不知道具体的产量而已,但要说大概的储量冯智彧还是知道的,他知道自己说出来的话李世民肯定是会心动的。
但是他不能说。
自己的人去过倭国还可以说是这个时代航海技术不发达,在遭遇风暴之类的偶然情况下到了倭国,但那么短的时间就能探查到一座矿脉的储量这个就太扯淡了。
想要统一王强那边的口径对于冯智彧来说是很简单的,但却不能超出常理,若是超出常理的话那傻子都知道不对劲。
然而他不准备就这么放弃,虽然不能直接说明储量,但却能通过别的方式去诱惑李世民对倭国产生兴趣。
“虽然不知道具体有多少,但想要开采的话应该是很简单的,因为儿臣手下的人在去探查的时候就能从地面上偶尔捡到含有银的石头。”
“虽然捡到的数量不多总共也就三四块,但确实是有的。”
冯智彧说的很简单,但正是这份简单引起了李世民的兴趣。
在地面上就能捡到含银的矿石,那就说明这座矿脉是比较靠近地表的,换句话来说就是开采起来比较容易,这就足够让李世民心动了。
“嗯,朕知道了。”然而,李世民只是点了点头而已。
“等再有一月顶多两月那些倭国的使者就会到达长安,若是你见到的话多少收敛一些,不要弄的太难堪,不然的话很容易让有些人抓住把柄。”
“嗯,儿臣省得。”冯智彧点了点头。
说不失望是不可能的,但就现在来说也只能这样了。
他有些不甘心,但他也知道李世民的顾虑,现在大唐的内忧也就是五姓七望还没有解决,再加上这两年大唐的近况也很糟糕,想要有大的动作是不可能的了。
倭国在海上,若是想要动他们的话动作就必不可能小了,所以李世民即便是在感兴趣的情况下也没有太激动。
不过他的话还是给冯智彧留了很大的余地的。
不要弄的太难堪,那就说明在合理范围内他还是愿意放纵冯智彧发泄一下自己的情感的,只要不是太过分,而这个合理范围到底有多大就值得商榷了。
再一个,李世民说的仅仅只是长安而已,若是出了长安才发生什么事情的话句很难追究了,毕竟这个时代处理奴隶贸易之外什么都比后世落后。
这种落后很容易让人运作起来,想要躲避一下视线是很简单的事情。
出了长安尚且如此,那出了北方呢?出了大唐呢?
“行了,这段时间你又是往返高州又是制造新的武器也是辛苦了,回头朕让人给你送点儿东西补补身子,你也好好的休息一阵子。”
李世民安抚了一下冯智彧同时与其目光相对。
“儿臣知道了,谢父皇关心。”冯智彧也是抬起了头,与老丈人的目光对在了一起。
两个人的眼神中都有一点儿难以捉摸的意思,但两个人都懂得了对方眼神中的那份不同寻常的意思。
躬身拱手,冯智彧行了个礼之后就告退了。
对于李世民来说,冯智彧以及岭南冯氏这段时间的表现都是无可挑剔的,不仅是在北方战场上,就连在对五姓七望的事情上也是做了很多,甚至可以说是针锋相对了。
现在有了让冯智彧舒服一下的机会李世民不介意慷他人之慨,反正那些倭国人也不是大唐的子民,除了彰显大唐那所谓的大国气度之外也没有什么作用了。
更何况他完全可以在彰显完大唐的大国气度之后再让冯智彧舒服一下。
况且,今天李承乾这个太子从霸上回来之后李世民就去看了看,顺便问了问今天的事情。
说实话,对于冯智彧的教育方式李世民有些惊讶,而且和太子的德育不怎么沾边儿,但总的来说冯智彧也没有出格的地方。
他教给李承乾的东西的确不应该是他这个太子少傅该教的,但却是李承乾这个太子该学的,而且还是很难学到的。
在这个没有发达通讯的时代,有些事情你想要了解几乎就只能切身实地的去看去体验,而这对于李承乾这个太子来说是比较难的。
在成为皇帝之后李世民几乎就被禁锢在了这个皇宫里很少出去,因为每天都有一大堆的事情在等着他去处理,而李承乾这个太子也差不多。
他比李世民多少要好一些,但却也很有限。
在冯智彧成亲之前,也就是那次他们在东宫针对李承乾和李泰的事情面红耳赤之后,李世民特意去了解了一下。
以前还没有觉得,但在冯智彧点破了之后李世民才发现,孔颖达、于志宁和张玄素的话的确是有些太过了。
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李世民发现如果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下都不一定能受得了。
想到这里李世民的心情轻松了不少,他感觉自己似乎是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