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猥琐发育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世民的目光虽然逼人,但冯智彧知道他是想问自己有没有什么办法。
也难怪李世民这么想,他这段时间在冯智彧这里得到了不少的东西,而且方才出征的话题也是冯智彧主动提起的,这就给了李世民一种冯智彧有准备的错觉。
但很可惜,冯智彧没有。
其实如果单纯的说解决办法而不算时间的话冯智彧是有的,但是出征的命令已经下了,消息已经传开了,再加上梁师都屡次异动以及气候的不确定性,李世民现在可以说是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但冯智彧的办法都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准备。
“陛下把臣想得太过了,眼下您出兵在即,臣也没有办法。”面对着李世民那满载希冀的眼神,冯智彧缓缓地摇了摇头。
对于冯智彧的回答李世民没有说什么,但是眼神中还是删过了一丝失望。
“没什么,是朕强人所难了。”李世民摇了摇头,最起码在话语里没有什么不满的意思。
不过李世民很快就反映了过来。
“不对,你方才说眼下朕出兵在即你也没有办法,那意思是若是给你时间你还是有办法的?”
随着这些话一点一点的说出来,李世民的眼神也越来越亮。
冯智彧呆了一下,但很快心里就升起了一丝感叹。
能在史书上留名并且被着重描写的帝王之一,李世民的确是不简单。
刚才的话冯智彧并没有经过多少思考,他只是想告诉李世民这事儿他也没有办法,但其实在心底他知道若是时间足够的话办法还是有的,这种心态在无意间被融入了他的话里。
很小的一个漏洞,但李世民却敏锐的将其抓住了。
“不瞒陛下,的确是有,但却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准备,而且还需要足够的人力物力相助,不然的话定然是没有可能的。”
说出去的话如泼出去的水,断然没有收回来的道理。
自己心底的那点儿小波动都已经被李世民发现了,冯智彧也就没有再遮遮掩掩的,索性就爽快的说了出来,反正这对他来说也不过是抬抬手的事儿罢了。
“那这事儿就交予你了!”李世民猛地一拍大腿,直接就把事情甩给了冯智彧。
“陛下说笑了,臣方才也说过了,这事儿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臣来到长安快半年了,您来这霸上先是带走了臣为数不多的茶叶,后来臣又把红薯土豆和玉米都给了您。”
“那赵郡李氏的人来之后还在言语之间透露着要给臣一点儿好处呢,您这么做是不是不太合适了?”
再也没有之前的犹豫,冯智彧这还是第一次和李世民这么直接了当的。
不是现在的他已经不害怕李世民了,毕竟他现在在长安基本上等同于深陷虎穴,若是李世民一个不高兴的话直接就能让他身首异处,但即便是玩儿朝政的也是要讲道理的。
虽然这犹如虎穴的朝堂看起来很不讲道理,但却也是有潜规则的。
真要算起来的话冯盎先是归附了大唐免了一场兵祸,虽然冯盎可能是受益方但不得不说李唐皇室也是一样的,或许好处没有,但最起码免掉了很多可能会出现的坏处。
而后的贞观元年,冯智戴带着两万余将士北上,驰援李唐皇室征讨径州罗艺。
再到贞观二年,冯智彧带着四十万石头的粮食解了李世民的燃眉之急。
这还不算,在冯智彧来到长安的半年时间里,李世民没少来搜刮茶叶,后来更是在冯智彧手中得到了足以改变大唐局势的新型粮食,而且冯智彧还没少给他出谋划策。
如果说从冯盎归附到冯智戴驰援李唐皇室都只能说是锦上添花,那从冯智彧携粮进京开始就都是雪中送碳了。
从蝗灾发生之后李世民没办法,长孙无忌等这些保皇派的大臣也没有办法,而有办法的世家都埋起了头闷声发着国难财,就只有冯智彧带着粮食进京了,这怎么能不算是雪中送炭?
现在回头想一想,好像自从冯智彧进京以来就只得到了那四十万石粮食的封赏,但却因为冯盎已有爵位的情况下就只能封个开国县子。
四十万石粮食换一个开国县子,这账怎么算怎么都是亏的。
从那之后的勒石记功、为土豆和红薯的出世出谋划策都是暗地里进行的事情,李世民没办法名正言顺的给冯智彧封赏,因为那会把他推到世家的风口浪尖之上。
但回过头来想一想,封赏的话就会把冯智彧推到风口浪尖之上但却没有解决的办法,这何尝不是李世民的不足?
所以就算是算上现在还未到高州的使节带去的联姻之事,李世民对于冯智彧这个人也是欠多于恩。
公主?别闹了,唐初的公主不值钱好伐?就连唐朝的宰相都发出“恨不能娶五姓女”这种感叹,你觉得唐朝的公主有多值钱?
更何况,襄城公主还不是嫡女。
如果冯智彧如果把给李世民的东西换成给世家,那板上钉钉地能换到世家的友谊,最起码娶个五姓女肯定是没问题的。
李世民也很为难,他没有办法,现在他的公主中到了婚嫁之龄的就只有襄城公主一人,他也想把自己的嫡女嫁给冯智彧,但年龄相差颇大不说还要等上近十年。
十年啊,三千六百五十个日夜能发生多少事?李世民可不想节外生枝最后导致冯氏倒向了世家的阵营。
可就算李世民的心中有千般委屈万般无奈,事实还是事实,打从他在冯智彧这里得到了勒石记功那个计策开始他就是亏欠冯智彧的,也亏欠冯氏。
别扯那些在其位谋其政之类的话,这些话虽然好听,但基本上都是废话,这世间能有几个人是两袖清风一心为国为民的?
“智彧,你是个聪明人,你也知道朕现在是身不由己,不过你要相信,朕日后一定会补偿你的。”
第一次,李世民对一个外人产生了歉疚的感觉。
想想看冯智彧自从进京以后是又帮忙又背锅的,现在还来找他要办法,李世民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李世民的目光虽然逼人,但冯智彧知道他是想问自己有没有什么办法。
也难怪李世民这么想,他这段时间在冯智彧这里得到了不少的东西,而且方才出征的话题也是冯智彧主动提起的,这就给了李世民一种冯智彧有准备的错觉。
但很可惜,冯智彧没有。
其实如果单纯的说解决办法而不算时间的话冯智彧是有的,但是出征的命令已经下了,消息已经传开了,再加上梁师都屡次异动以及气候的不确定性,李世民现在可以说是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但冯智彧的办法都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准备。
“陛下把臣想得太过了,眼下您出兵在即,臣也没有办法。”面对着李世民那满载希冀的眼神,冯智彧缓缓地摇了摇头。
对于冯智彧的回答李世民没有说什么,但是眼神中还是删过了一丝失望。
“没什么,是朕强人所难了。”李世民摇了摇头,最起码在话语里没有什么不满的意思。
不过李世民很快就反映了过来。
“不对,你方才说眼下朕出兵在即你也没有办法,那意思是若是给你时间你还是有办法的?”
随着这些话一点一点的说出来,李世民的眼神也越来越亮。
冯智彧呆了一下,但很快心里就升起了一丝感叹。
能在史书上留名并且被着重描写的帝王之一,李世民的确是不简单。
刚才的话冯智彧并没有经过多少思考,他只是想告诉李世民这事儿他也没有办法,但其实在心底他知道若是时间足够的话办法还是有的,这种心态在无意间被融入了他的话里。
很小的一个漏洞,但李世民却敏锐的将其抓住了。
“不瞒陛下,的确是有,但却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准备,而且还需要足够的人力物力相助,不然的话定然是没有可能的。”
说出去的话如泼出去的水,断然没有收回来的道理。
自己心底的那点儿小波动都已经被李世民发现了,冯智彧也就没有再遮遮掩掩的,索性就爽快的说了出来,反正这对他来说也不过是抬抬手的事儿罢了。
“那这事儿就交予你了!”李世民猛地一拍大腿,直接就把事情甩给了冯智彧。
“陛下说笑了,臣方才也说过了,这事儿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臣来到长安快半年了,您来这霸上先是带走了臣为数不多的茶叶,后来臣又把红薯土豆和玉米都给了您。”
“那赵郡李氏的人来之后还在言语之间透露着要给臣一点儿好处呢,您这么做是不是不太合适了?”
再也没有之前的犹豫,冯智彧这还是第一次和李世民这么直接了当的。
不是现在的他已经不害怕李世民了,毕竟他现在在长安基本上等同于深陷虎穴,若是李世民一个不高兴的话直接就能让他身首异处,但即便是玩儿朝政的也是要讲道理的。
虽然这犹如虎穴的朝堂看起来很不讲道理,但却也是有潜规则的。
真要算起来的话冯盎先是归附了大唐免了一场兵祸,虽然冯盎可能是受益方但不得不说李唐皇室也是一样的,或许好处没有,但最起码免掉了很多可能会出现的坏处。
而后的贞观元年,冯智戴带着两万余将士北上,驰援李唐皇室征讨径州罗艺。
再到贞观二年,冯智彧带着四十万石头的粮食解了李世民的燃眉之急。
这还不算,在冯智彧来到长安的半年时间里,李世民没少来搜刮茶叶,后来更是在冯智彧手中得到了足以改变大唐局势的新型粮食,而且冯智彧还没少给他出谋划策。
如果说从冯盎归附到冯智戴驰援李唐皇室都只能说是锦上添花,那从冯智彧携粮进京开始就都是雪中送碳了。
从蝗灾发生之后李世民没办法,长孙无忌等这些保皇派的大臣也没有办法,而有办法的世家都埋起了头闷声发着国难财,就只有冯智彧带着粮食进京了,这怎么能不算是雪中送炭?
现在回头想一想,好像自从冯智彧进京以来就只得到了那四十万石粮食的封赏,但却因为冯盎已有爵位的情况下就只能封个开国县子。
四十万石粮食换一个开国县子,这账怎么算怎么都是亏的。
从那之后的勒石记功、为土豆和红薯的出世出谋划策都是暗地里进行的事情,李世民没办法名正言顺的给冯智彧封赏,因为那会把他推到世家的风口浪尖之上。
但回过头来想一想,封赏的话就会把冯智彧推到风口浪尖之上但却没有解决的办法,这何尝不是李世民的不足?
所以就算是算上现在还未到高州的使节带去的联姻之事,李世民对于冯智彧这个人也是欠多于恩。
公主?别闹了,唐初的公主不值钱好伐?就连唐朝的宰相都发出“恨不能娶五姓女”这种感叹,你觉得唐朝的公主有多值钱?
更何况,襄城公主还不是嫡女。
如果冯智彧如果把给李世民的东西换成给世家,那板上钉钉地能换到世家的友谊,最起码娶个五姓女肯定是没问题的。
李世民也很为难,他没有办法,现在他的公主中到了婚嫁之龄的就只有襄城公主一人,他也想把自己的嫡女嫁给冯智彧,但年龄相差颇大不说还要等上近十年。
十年啊,三千六百五十个日夜能发生多少事?李世民可不想节外生枝最后导致冯氏倒向了世家的阵营。
可就算李世民的心中有千般委屈万般无奈,事实还是事实,打从他在冯智彧这里得到了勒石记功那个计策开始他就是亏欠冯智彧的,也亏欠冯氏。
别扯那些在其位谋其政之类的话,这些话虽然好听,但基本上都是废话,这世间能有几个人是两袖清风一心为国为民的?
“智彧,你是个聪明人,你也知道朕现在是身不由己,不过你要相信,朕日后一定会补偿你的。”
第一次,李世民对一个外人产生了歉疚的感觉。
想想看冯智彧自从进京以后是又帮忙又背锅的,现在还来找他要办法,李世民都有些不好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