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三国将军本纪 > 第七章 一败涂地(第三更)

第七章 一败涂地(第三更)

作者:大魏左将军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自曹操败北,酸枣联军便缩在酸枣,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

    曹操埋怨道:“诸君听吾计,使勃海引河内之觽(xī)临孟津,酸枣诸将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全制其险;

    使袁将军率南阳之军军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高垒深壁,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君耻之!”

    (诸位听我一言,可使勃海太守袁绍率河内郡的部队到孟津;酸枣的各路将领驻守成皋,控制敖仓,封锁頧辕、太谷二关,占据所有险要之地;

    再让袁术将军率领南阳的军队进军丹水县和析(xī)县,挺进武关,威震三辅地区;

    各路大军都高筑垒墙、深挖沟壕,避免与敌交锋,多设疑兵,迷惑敌方,彰明我们的行动是以正义讨伐叛逆,天下速可平定。

    现已以正义召集了各路军队,却瞻前顾后,不敢进兵,天下百姓失望,我本人替你们感到羞耻!”)

    由于曹操已经完全失了势,联军没人同意他的话,还在继续观望。

    见计策不被采纳,曹操离开了酸枣联军,前往扬州募兵(周昂、周喁此时加入曹操),募得千余人投靠了袁绍。

    刘岱:“曹孟德此去无回耶?”

    张邈:“盟主和袁将军尚未动兵,我等新败,安能再战?静观其变便是。”

    ......

    荥阳之败后,联军止步不前,酸枣联军内部更是矛盾重重,后来兖州刺史刘岱更是联合陈留、山阳两郡兵马,击杀了东郡太守桥瑁,而豫州刺史孔伷也于此时病逝,酸枣联军内部动荡不已......

    ......

    豫州。

    鲁阳城。

    袁术大营。

    袁术问旁边的小将:“文台今日可至?”

    孙贲:“叔父遣我先至,大军随后就到。”

    袁术点了点头,小声道:“我听闻荆州刺史王睿,南阳太守张咨皆被文台所杀。何故?”

    孙贲:“荆州刺史王睿、南阳太守张咨遭逢国难,不思为国,克扣军资、不治道路,此忠臣之所为耶?”

    袁术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孙贲又说道:“贼臣董卓,裹挟圣意,操控中央,太傅袁隗满门忠烈,遭逢不测,天下莫不思其忠节,故有志之士发于微末,思节之臣不忘旧恩,叔父每闻太傅之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贼臣也,今兴兵北上,一则为国,二则为袁太傅也。”

    袁术这才笑了起来:“文台乃当世之名将,不亚李霍,得文台之助,何愁汉室不兴?”

    孙贲也笑了起来,一切尽在不言中......

    初平元年秋,孙坚前到鲁阳,与袁术相见。术表坚行破虏将军、豫州刺史。术得据南阳。遂治兵于鲁阳城。

    ......

    荆州刺史王睿被杀后,朝廷派刘表任荆州刺史,当时鲁阳被袁术、孙坚所控制,刘表只能从小路单骑入荆州。

    当时吴人苏代领长沙太守,贝羽为华容长,各阻兵作乱。

    刘表初到,单马入宜城,而延中庐人蒯良、蒯越、襄阳人蔡瑁与谋。

    刘表问道:“宗贼甚盛,而觽(xī)不附,袁术因之,祸今至矣!吾欲征兵,恐不集,其策安出?”(觽:军队)

    蒯良对曰:“觽不附者,仁不足也,附而不治者,义不足也;苟仁义之道行,百姓归之如水之趣下,何患所至之不从而问兴兵与策乎?”

    刘表又问蒯越,越曰:“治平者先仁义,治乱者先权谋。兵不在多,在得人也。袁术勇而无断,苏代、贝羽皆武人,不足虑。

    宗贼帅多贪暴,为下所患。越有所素养者,使示之以利,必以觽来。

    君诛其无道,抚而用之。一州之人,有乐存之心,闻君盛德,必襁负而至矣。

    兵集觽附,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可传檄而定。术等虽至,无能为也。”

    刘表赞道:“子柔之言,雍季之论也。异度之计,臼犯之谋也。”

    遂使越遣人诱宗贼,至者五十五人,皆斩之。

    袭取其觽,或即授部曲。唯江夏贼张虎、陈生拥觽据襄阳,表乃使越与庞季单骑往说降之,江南遂悉平。

    刘表平定荆州诸郡后,也没有与袁术翻脸,反而上表袁术为南阳太守,默认了袁术对南阳的统治地位。

    ......

    洛阳。

    徐荣打了胜仗,董卓很是高兴,问他对当前局势的看法。

    徐荣想了一会,乘机推荐自己的老乡公孙度为辽东太守,以公孙度为外援,牵制袁绍等人。

    董卓同意,便拜公孙度为辽东太守。(后来公孙度割据辽东。)

    ......

    初平元年冬。孙坚率领军队讨卓,在梁东与董卓军徐荣、李蒙部战斗,一触即溃,颍川郡太守李旻被俘。

    孙坚与几十个骑兵突围而去,孙坚经常戴着红色包头巾(汉代武官经常带的叫帻(zé)),这时便脱下头巾令亲近将领祖茂戴上。

    董卓的骑兵争着追赶祖茂,所以孙坚拣小路逃脱。

    祖茂被追得走投无路,于是下马把头巾放在坟墓间的烧柱上,自己潜伏在草丛中。董卓骑兵望见,便将烧柱包围了好几层,等到走近看时,才发现是根柱子,于是离去。

    ......

    为了响应在南边的战斗,河内太守王匡也同时出兵。

    十一月,孟津之战爆发。

    河内太守王匡以韩浩为从事,将兵拒董卓于孟津。

    韩浩的舅舅杜阳担任河阴县令(河阴县属并州五原郡),被董卓抓住了;董卓再派人去招降韩浩,韩浩不从。

    董卓再用“调虎离山”之计,派出一部分疑兵前往平阴县,诈称将渡河攻击。王匡得到消息后,便调动兵马向西增援。

    (陈志《夏侯惇传》裴注引《魏书》:时(韩)浩舅杜阳为河阴令,(董)卓执之,使招浩,浩不从。)

    待王匡军兵力分散之后,董卓率主力直接从小平津渡河,从后方对王匡军进行突袭,王匡军措手不及,一败涂地。

    “孟津之战”以董卓大胜而告终。

    (陈志《董卓传》:(董)卓遣疑兵若将于平阴渡者,潜遣锐众从小平北渡,绕击其后,大破之津北,死者略尽。)

    《水经注》:平县俗谓之小平。

    自此,关东联军三路皆败,士气低迷......

    ----------------------------------------------分割线------------------------------------------

    孟津之战时间细考:

    陈志《董卓传》是把“孟津之战”放在迁都(初平元年二月)之前,这点是错误的,如前文(“长安劝和”)考证,三场战斗应当在“六月和谈”失败之后,如范书《董卓传》则将“孟津之战”列在“梁东之战”之后,是可取的。

    唯一能确定此战发生时间的史料出自蔡邕的《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见《蔡中郎文集·卷8》及《全后汉文·卷71》),这份奏章是蔡邕在“孟津之战”后,给朝廷上书称赞董卓,但是奏章中提及的两名朝廷官员信息有误,被朝廷相关部门发现后,罚了蔡邕一个月的俸禄,于是蔡邕再次上书谢罪,写了这篇奏章。

    在这篇奏章中提到了“蔡邕上书”的时间,推算方法如下:

    《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今月十八日,臣以相国兵讨逆贼故河内太守王匡等,屯陈破坏,斩获首级,诣朝堂上贺……丙辰诏书以一月俸赎罪。

    在本文提到了蔡邕上书时间为:今月十八日。

    后面又提到朝廷下诏责罚蔡邕的时间:丙辰日。日历可只当年丙辰在十八日之后只有九月和十一月,因为是冬,所以是十一月。

    (十一月某日)孟津之战→(十八日)蔡邕上贺章→(二十日,丙辰日),朝廷下诏责罚蔡邕。

    PS:书友圈有孟津之战的细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