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军年表考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中平元年(184年),冀州常山国真定县人褚燕趁着黄巾之乱时起兵响应,聚集万余人,常山王刘暠弃国逃亡。
博陵郡人张牛角自称“将兵从事”,起兵与褚燕合并,褚燕推举张牛角为首领,一起攻打廮陶县,张牛角不幸中箭,伤重而死,临死前将军队托付褚燕。故褚燕改姓张,另以己身轻如燕,异于常人,亦号称“飞燕”。
陈志《张燕传》:张燕,常山真定人也,本姓褚。黄巾起,燕合聚少年为群盗,在山泽间转攻,还真定,众万余人。博陵张牛角亦起众,自号“将兵从事”,与燕合。燕推牛角为帅,俱攻廮陶。牛角为飞矢所中。被创且死,令众奉燕,告曰:“必以燕为帅。”牛角死,众奉燕,故改姓张。燕剽捍捷速过人,故军中号曰“飞燕”。
中平二年(185年)二月,刘宏加税,修皇宫等事,导致原本遭受战乱之苦的冀州地区百姓生活水平持续恶化,大批百姓加入黑山军。当然,还有黄巾军残余力量也加入黑山军。
朝廷(刘宏)无力讨伐黑山军,于是派使者前往招安,拜杨凤为黑山校尉,统帅其他山贼,并有举孝廉、派计吏的权力。
陈志《张燕传》裴注引《九州春秋》:灵帝不能讨,乃遣使拜杨凤为黑山校尉,领诸山贼,得举孝廉计吏。
张燕也派人至雒阳请求招安,朝廷拜张燕为“平难中郎将”。
陈志《张燕传》:灵帝不能征,河北诸郡被其害。(张)燕遣人至京都乞降,拜燕平难中郎将。
范书《朱儁传》:(张)燕乃遣使至京师,奏书乞降,遂拜燕平难中郎将,使领河北诸山谷事,岁得举孝廉、计吏。——范晔将《九州春秋》杨凤事并为张燕,疑误。
张燕其势力曾扩张至河内郡,后被太守朱儁击退【个人意见:按范书《朱儁传》,“朱儁击张燕”事在“张燕招安”之后,疑颠倒。】。
初平元年(190年),关东反董联军起事,张燕亦拥兵自重,观望时局,并未表明政治立场。
初平二年(191年)七月,袁绍取得冀州后,黑山军于毒联合白饶、眭固率军进犯魏郡、及兖州东郡,东郡太守王肱不能取胜,袁绍派曹操增援,曹操在濮阳击败白饶,因此,袁绍表曹操为东郡太守。
陈志《武帝纪》:(初平二年,191年)秋七月,袁绍胁韩馥,取冀州。黑山贼于毒、白绕、眭固等十余万众略魏郡、东郡,(东郡太守)王肱不能御,太祖(曹操)引兵入东郡,击白绕于濮阳,破之。袁绍因表太祖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于毒等人攻打魏郡事,可推于毒等人拥护长安朝廷(董卓)。
初平三年(192年)春,于毒趁曹操出兵顿丘之时,进犯东郡东武阳县【曹操所设郡治】,曹操以“围魏救赵”之计,于毒退兵,接着曹操又先后击败眭固、于夫罗【南匈奴流亡单于】。
陈志《武帝纪》:(初平)三年春,太祖(曹操)军顿丘,(于)毒等攻东武阳。太祖乃引兵西入山,攻毒等本屯。毒闻之,弃武阳还。太祖要击眭固,又击匈奴于夫罗于内黄,皆大破之。
初平四年(193年)【按陈志《袁绍传》裴注引《英雄记》,此事时为初平三年(192年),本文从范书。】三月,长安朝廷所任命的冀州牧壶寿,趁袁绍率军北上对抗公孙瓒时,联合黑山军于毒等十余部人马,并策反魏郡邺城士兵,杀害太守栗成,夺得邺城。
唯独“平汉将军”陶升背叛黑山军,趁机救出袁绍及其下属官员的亲属,投奔屯兵于斥丘县【斥丘县属冀州巨鹿郡】的袁绍。袁绍封陶升为“建义中郎将”。
六月,袁绍率军复仇,在朝歌县鹿场山苍岩谷与于毒军激战五日,斩于毒及壶寿。袁绍再围攻黑山,斩左髭丈八等人,又击败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郭大贤、李大目、于羝根等部,一时黑山为空。自此,黑山军残部拥张燕为首。
陈志《袁绍传》裴注引《英雄记》:(袁绍)乃引军入朝歌鹿场山苍岩谷讨于毒,围攻五日,破之,斩毒及长安所署冀州牧壶寿。遂寻山北行,薄击诸贼左髭丈八等,皆斩之。又击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郭大贤、李大目、于氐根等,皆屠其屯壁,奔走得脱,斩首数万级。
袁绍又率军至常山国与张燕决战,张燕联合匈奴人、乌桓人对抗袁绍,此时吕布正为袁绍效力,亲率部将冲锋陷阵,张燕军无法抵挡。双方激战多日,最终两败俱伤,罢兵。
自此,袁绍与张燕结怨。建安元年(196年)臧洪反袁绍,建安四年(199年),袁绍讨伐公孙瓒时,臧洪与公孙瓒都曾派人联络张燕为援军。张燕部将杜长前往幽州增援公孙瓒,被袁绍击败,张燕势力一蹶不振。
建安五年(200年),袁绍与曹操对峙官渡之时。张燕军未表明立场。
建安九年(204年)九月,曹操攻破邺城,领冀州牧。
建安十年(205年)正月,曹操率军攻杀袁谭。
四月,张燕见袁氏败亡,冀州易主,便率十余万人至邺城归附曹操。曹操表拜张燕为“平北将军”,封安国亭侯,封邑五百户。
陈志《张燕传》:太祖(曹操)将定冀州,(张)燕遣使求佐王师,拜平北将军;率众诣邺,封安国亭侯,邑五百户。
陈志《武帝纪》:夏四月,黑山贼张燕率其众十余万降,封为列侯。
自此,黑山军成为历史。
【黑山军名单考】
按陈志《张燕传》,黑山军涉及地区有冀州常山国、赵国、中山国、并州上党郡、司隶河内郡,下属有孙轻、王当、杜长等人。
按裴松之引《九州春秋》,列出了黑山、白波、黄龙、左校、牛角、五鹿、羝根、苦蝤、刘石、平汉、大洪、司隶、缘城、罗市、雷公、浮云、飞燕、白爵、杨凤、于毒共20人。
按裴松之引《典略》,提到张白骑、张飞燕、张雷公、于羝根、李大目五人;——此五人中有三人亦在正文出现,另此文字亦被范晔采用。
裴注引张璠《汉纪》:又有左校、郭大贤、左髭丈八三部也。——裴松之没有注意到“左校”与正文重复了。
范书《朱儁传》名单则是将上述三本书综合而来:黑山、黄龙、白波、左校、郭大贤、于氐根、青牛角、张白骑、刘石、左髭丈八、平汉、大计、司隶、掾哉、雷公、浮云、飞燕、白雀、杨凤、于毒、五鹿、李大目、白绕、畦固、苦唒共25人。——只有“畦固”(即眭固)出自陈志《武帝纪》。
综合上述名单,可以得到以下28人名单。
飞燕:即张燕。
孙轻、王当、杜长:此三人仅见陈志《张燕传》,归附张燕。
黑山:无事迹记载。陈志《张燕传》云众归张燕,号为“黑山”,岂有人独号“黑山”?疑“黑山”后脱“有”字。
陈志《张燕传》:各以部众从(张)燕,众至百万,号曰“黑山”。
白波:无事迹记载。白波当为并州西河郡白波谷,即白波黄巾。此“白波”疑为“郭大贤”,释疑见后“郭大贤”条目。
五鹿:无事迹记载。疑此为地名,冀州魏郡元城县有“五鹿墟”。
于毒、左髭丈八:范书《袁绍传》独作“干毒”、“左髭文八”,通鉴从“于毒”、“左髭丈八”,此二人为袁绍所攻杀。【范书《袁绍传》载袁绍讨伐黑山事,取材于《英雄记》。此条《英雄记》佚文见陈志《袁绍传》裴注引,下同。】
黄龙、左校、刘石、李大目:并另见范书《袁绍传》,为袁绍所败。
牛角:即《朱儁传》之“青牛角”,前人误以为“张牛角”,然而张牛角早亡,未入黑山,范书《袁绍传》亦见青牛角,为袁绍所败。
羝根:即于羝根,《朱儁传》之“于氐根”为误。又见范书《袁绍传》,为袁绍所败。
杨凤:灵帝时,杨凤受招安,拜黑山校尉。又疑为白波杨奉,见《董卓传》,后从李傕。
郭大贤:据方诗铭《三国人物散论》,疑为白波郭泰。于此,可推初平二年(191年)白波为赵谦、李傕所败,杨奉归李傕,郭泰入黑山,号“大贤”,后为袁绍所败。
故《九州春秋》有“白波”,而无郭大贤,裴松之不解,以张璠《汉纪》补“郭大贤”之名,范晔又兼而录于《朱儁传》,自此,“白波”与“郭大贤”并立。
平汉:即陶升,见范书《袁绍传》,后归袁绍。
苦蝤:《朱儁传》“蝤”作“唒”。无事迹记载。
大洪:李贤以《朱儁传》之“大计”为同一人,无事迹记载。
司隶、罗市、浮云:司隶应取地名之意,此三人无事迹记载。
缘城:即《朱儁传》之“缘哉”,通鉴从“缘城”,无事迹记载。
雷公:以《典略》可知姓张,无事迹记载。
白爵:疑为《朱儁传》之“白雀”,无事迹记载。
白骑:以《典略》可知姓张,即张晟,亦见陈志《杜畿传》。
白绕:亦见陈志《武帝纪》,为曹操所败。
眭固:即《朱儁传》之“畦固”。亦见陈志《武帝纪》,为曹操所杀。
中平元年(184年),冀州常山国真定县人褚燕趁着黄巾之乱时起兵响应,聚集万余人,常山王刘暠弃国逃亡。
博陵郡人张牛角自称“将兵从事”,起兵与褚燕合并,褚燕推举张牛角为首领,一起攻打廮陶县,张牛角不幸中箭,伤重而死,临死前将军队托付褚燕。故褚燕改姓张,另以己身轻如燕,异于常人,亦号称“飞燕”。
陈志《张燕传》:张燕,常山真定人也,本姓褚。黄巾起,燕合聚少年为群盗,在山泽间转攻,还真定,众万余人。博陵张牛角亦起众,自号“将兵从事”,与燕合。燕推牛角为帅,俱攻廮陶。牛角为飞矢所中。被创且死,令众奉燕,告曰:“必以燕为帅。”牛角死,众奉燕,故改姓张。燕剽捍捷速过人,故军中号曰“飞燕”。
中平二年(185年)二月,刘宏加税,修皇宫等事,导致原本遭受战乱之苦的冀州地区百姓生活水平持续恶化,大批百姓加入黑山军。当然,还有黄巾军残余力量也加入黑山军。
朝廷(刘宏)无力讨伐黑山军,于是派使者前往招安,拜杨凤为黑山校尉,统帅其他山贼,并有举孝廉、派计吏的权力。
陈志《张燕传》裴注引《九州春秋》:灵帝不能讨,乃遣使拜杨凤为黑山校尉,领诸山贼,得举孝廉计吏。
张燕也派人至雒阳请求招安,朝廷拜张燕为“平难中郎将”。
陈志《张燕传》:灵帝不能征,河北诸郡被其害。(张)燕遣人至京都乞降,拜燕平难中郎将。
范书《朱儁传》:(张)燕乃遣使至京师,奏书乞降,遂拜燕平难中郎将,使领河北诸山谷事,岁得举孝廉、计吏。——范晔将《九州春秋》杨凤事并为张燕,疑误。
张燕其势力曾扩张至河内郡,后被太守朱儁击退【个人意见:按范书《朱儁传》,“朱儁击张燕”事在“张燕招安”之后,疑颠倒。】。
初平元年(190年),关东反董联军起事,张燕亦拥兵自重,观望时局,并未表明政治立场。
初平二年(191年)七月,袁绍取得冀州后,黑山军于毒联合白饶、眭固率军进犯魏郡、及兖州东郡,东郡太守王肱不能取胜,袁绍派曹操增援,曹操在濮阳击败白饶,因此,袁绍表曹操为东郡太守。
陈志《武帝纪》:(初平二年,191年)秋七月,袁绍胁韩馥,取冀州。黑山贼于毒、白绕、眭固等十余万众略魏郡、东郡,(东郡太守)王肱不能御,太祖(曹操)引兵入东郡,击白绕于濮阳,破之。袁绍因表太祖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于毒等人攻打魏郡事,可推于毒等人拥护长安朝廷(董卓)。
初平三年(192年)春,于毒趁曹操出兵顿丘之时,进犯东郡东武阳县【曹操所设郡治】,曹操以“围魏救赵”之计,于毒退兵,接着曹操又先后击败眭固、于夫罗【南匈奴流亡单于】。
陈志《武帝纪》:(初平)三年春,太祖(曹操)军顿丘,(于)毒等攻东武阳。太祖乃引兵西入山,攻毒等本屯。毒闻之,弃武阳还。太祖要击眭固,又击匈奴于夫罗于内黄,皆大破之。
初平四年(193年)【按陈志《袁绍传》裴注引《英雄记》,此事时为初平三年(192年),本文从范书。】三月,长安朝廷所任命的冀州牧壶寿,趁袁绍率军北上对抗公孙瓒时,联合黑山军于毒等十余部人马,并策反魏郡邺城士兵,杀害太守栗成,夺得邺城。
唯独“平汉将军”陶升背叛黑山军,趁机救出袁绍及其下属官员的亲属,投奔屯兵于斥丘县【斥丘县属冀州巨鹿郡】的袁绍。袁绍封陶升为“建义中郎将”。
六月,袁绍率军复仇,在朝歌县鹿场山苍岩谷与于毒军激战五日,斩于毒及壶寿。袁绍再围攻黑山,斩左髭丈八等人,又击败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郭大贤、李大目、于羝根等部,一时黑山为空。自此,黑山军残部拥张燕为首。
陈志《袁绍传》裴注引《英雄记》:(袁绍)乃引军入朝歌鹿场山苍岩谷讨于毒,围攻五日,破之,斩毒及长安所署冀州牧壶寿。遂寻山北行,薄击诸贼左髭丈八等,皆斩之。又击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郭大贤、李大目、于氐根等,皆屠其屯壁,奔走得脱,斩首数万级。
袁绍又率军至常山国与张燕决战,张燕联合匈奴人、乌桓人对抗袁绍,此时吕布正为袁绍效力,亲率部将冲锋陷阵,张燕军无法抵挡。双方激战多日,最终两败俱伤,罢兵。
自此,袁绍与张燕结怨。建安元年(196年)臧洪反袁绍,建安四年(199年),袁绍讨伐公孙瓒时,臧洪与公孙瓒都曾派人联络张燕为援军。张燕部将杜长前往幽州增援公孙瓒,被袁绍击败,张燕势力一蹶不振。
建安五年(200年),袁绍与曹操对峙官渡之时。张燕军未表明立场。
建安九年(204年)九月,曹操攻破邺城,领冀州牧。
建安十年(205年)正月,曹操率军攻杀袁谭。
四月,张燕见袁氏败亡,冀州易主,便率十余万人至邺城归附曹操。曹操表拜张燕为“平北将军”,封安国亭侯,封邑五百户。
陈志《张燕传》:太祖(曹操)将定冀州,(张)燕遣使求佐王师,拜平北将军;率众诣邺,封安国亭侯,邑五百户。
陈志《武帝纪》:夏四月,黑山贼张燕率其众十余万降,封为列侯。
自此,黑山军成为历史。
【黑山军名单考】
按陈志《张燕传》,黑山军涉及地区有冀州常山国、赵国、中山国、并州上党郡、司隶河内郡,下属有孙轻、王当、杜长等人。
按裴松之引《九州春秋》,列出了黑山、白波、黄龙、左校、牛角、五鹿、羝根、苦蝤、刘石、平汉、大洪、司隶、缘城、罗市、雷公、浮云、飞燕、白爵、杨凤、于毒共20人。
按裴松之引《典略》,提到张白骑、张飞燕、张雷公、于羝根、李大目五人;——此五人中有三人亦在正文出现,另此文字亦被范晔采用。
裴注引张璠《汉纪》:又有左校、郭大贤、左髭丈八三部也。——裴松之没有注意到“左校”与正文重复了。
范书《朱儁传》名单则是将上述三本书综合而来:黑山、黄龙、白波、左校、郭大贤、于氐根、青牛角、张白骑、刘石、左髭丈八、平汉、大计、司隶、掾哉、雷公、浮云、飞燕、白雀、杨凤、于毒、五鹿、李大目、白绕、畦固、苦唒共25人。——只有“畦固”(即眭固)出自陈志《武帝纪》。
综合上述名单,可以得到以下28人名单。
飞燕:即张燕。
孙轻、王当、杜长:此三人仅见陈志《张燕传》,归附张燕。
黑山:无事迹记载。陈志《张燕传》云众归张燕,号为“黑山”,岂有人独号“黑山”?疑“黑山”后脱“有”字。
陈志《张燕传》:各以部众从(张)燕,众至百万,号曰“黑山”。
白波:无事迹记载。白波当为并州西河郡白波谷,即白波黄巾。此“白波”疑为“郭大贤”,释疑见后“郭大贤”条目。
五鹿:无事迹记载。疑此为地名,冀州魏郡元城县有“五鹿墟”。
于毒、左髭丈八:范书《袁绍传》独作“干毒”、“左髭文八”,通鉴从“于毒”、“左髭丈八”,此二人为袁绍所攻杀。【范书《袁绍传》载袁绍讨伐黑山事,取材于《英雄记》。此条《英雄记》佚文见陈志《袁绍传》裴注引,下同。】
黄龙、左校、刘石、李大目:并另见范书《袁绍传》,为袁绍所败。
牛角:即《朱儁传》之“青牛角”,前人误以为“张牛角”,然而张牛角早亡,未入黑山,范书《袁绍传》亦见青牛角,为袁绍所败。
羝根:即于羝根,《朱儁传》之“于氐根”为误。又见范书《袁绍传》,为袁绍所败。
杨凤:灵帝时,杨凤受招安,拜黑山校尉。又疑为白波杨奉,见《董卓传》,后从李傕。
郭大贤:据方诗铭《三国人物散论》,疑为白波郭泰。于此,可推初平二年(191年)白波为赵谦、李傕所败,杨奉归李傕,郭泰入黑山,号“大贤”,后为袁绍所败。
故《九州春秋》有“白波”,而无郭大贤,裴松之不解,以张璠《汉纪》补“郭大贤”之名,范晔又兼而录于《朱儁传》,自此,“白波”与“郭大贤”并立。
平汉:即陶升,见范书《袁绍传》,后归袁绍。
苦蝤:《朱儁传》“蝤”作“唒”。无事迹记载。
大洪:李贤以《朱儁传》之“大计”为同一人,无事迹记载。
司隶、罗市、浮云:司隶应取地名之意,此三人无事迹记载。
缘城:即《朱儁传》之“缘哉”,通鉴从“缘城”,无事迹记载。
雷公:以《典略》可知姓张,无事迹记载。
白爵:疑为《朱儁传》之“白雀”,无事迹记载。
白骑:以《典略》可知姓张,即张晟,亦见陈志《杜畿传》。
白绕:亦见陈志《武帝纪》,为曹操所败。
眭固:即《朱儁传》之“畦固”。亦见陈志《武帝纪》,为曹操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