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怒骂成国公,朱元璋的挖坑能力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放肆!”
崇祯怒了:“朱纯臣,你这话朕可以理解为你看不上我大明历代帝王?
自太祖截止到今天,大明开了36场武科,历经数朝,消耗了无数的精力和钱粮,难道历代帝王都是糊涂不堪?
录取了两千余名武举中,难道这些人都不如你?
远的不说,被喻为‘俞龙戚虎’的两位名将都是走的武举。
戚家军主帅戚继光,军事上创有鸳鸯阵、车营,
发明上有戚氏军刀、狼筅、蹲炮,
艺术上的诗文、书法,麾下的戚家军更是能硬抗建奴铁骑。
再说说俞大遒,平定新兴、恩平、安南的叛乱,又扫平了为患多年的倭寇,
着有《兵法发微》《剑经》《洗海近事》《续武经总要》等军事、武术作品。
你说说,你哪样能比的上戚继光、俞大遒?
看不上这个,看不上那个,自认老子天下第一,你这么厉害怎么不去辽东干掉皇太极?
你要是能平掉建奴,朕给你封个世袭王爵,你敢不敢?”
崇祯冷冷的盯着成国公朱纯臣,压迫感十足。
历史上这货在李自成围困北京城的时候,竟然开门投降了,毫无气节。
现在固然可以砍了成国公,那肯定会让整个勋贵集团动荡,这不是他想要的。
但不能砍他,骂几句总可以吧。
pS:戚继光和俞大遒虽然都有世袭的军职,但明朝有规定,参将、游击等职位要么凭军功,要么凭借成绩,才能掌控真正的领导权,世袭虽然简单,但仕途也基本到头了。
皇极殿内响起崇祯的怒喝声,群臣皆是头一缩,立刻低眉顺眼。
成国公朱纯臣则是脸色涨红,他没有想到说了一句实话,却被皇帝如此的怒骂。
武将勋贵队伍中大部分人脸色也有些难看,皇帝这话虽然是骂成国公,实则也算是指桑骂槐的骂他们了。
崇祯脸色虽然愤怒,但内心暗爽,有兵权在手,骂人声音都能大一些。
刚刚还在想找什么理由说服群臣,结果这货就跳出来了,简直就跟他安排在大臣中的卧底一样。
实际上他也是有些无语的,明太祖真的很牛逼,在历代帝王中都是排名靠前的,可给子孙后代挖坑的能力也是一流的。
宗室有一子承袭,余子降等,搞得宗室有二十余万人,亲王、郡王多的一逼,每年供养宗室的钱粮都得数百万;
赋税则是定额,太祖时就定好了每年大概是多少,后面土地增加了,人口增加了,税没收上来,国库空虚。
现在的武举问题,也是他定下的规矩,文、武大臣若立重大军功,可以荫其子为卫所武官,武官世职制度与犯罪“罚弗及嗣”的原则。
这就导致了世袭武官很难退出,大量的官职都被勋贵士绅占了,百姓很难出头。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这个说法很是形象。
武科因为以前考的不严,参差不齐,大部分能力不行,但这些世袭、蒙荫的后辈也都跟个草包差不多。
大殿内安静了好一会儿,孙传庭突然出班了:“陛下,武科目的是网罗天下英才,还有作养尚武之风,臣以为开考是有必要的,
至于吏部尚书房大人所说的执籍待推者很多,也不是没有办法处理。”
听完孙传庭话,大殿内群臣将目光全部集中到了孙传统身上。
崇祯也是有些意外,他开武科的目的是为接下来整顿和合并两京十三省的卫所作准备的,
一旦开始彻查,估计大明的五百多个卫所的指挥使、指挥同知都会被干掉,这就需要人来顶替。
“你说说建议!”
“回陛下,武举推用之途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第一、清查核实,登记造册,以备推用;
第二、清理纳级,限制杂途,避免侵占;
第三、世职武举,划分比例,保证缺额;
第四、增加部推,开辟缺源。
第五、武举改革,推用质量,贤进庸退。”
嘶……
群臣倒吸了口凉气,这回是真的吸了口凉气,看向孙传庭的眼神都不对了。
前面来个李邦华这个狠人,将二十一卫清理掉了好几万人,现在更是死死的盯着二十一卫。
听说,凡是犯错误的都被关进了小黑屋中,被关进去的人出来后都谈屋色变。
至于这个小黑屋里面有什么,进去后出来的人都闭口不谈,因为军纪监察部说过胆敢透露的,再关十天。
现在又来了个孙传庭,刚上任一刀就砍向了武举之人,更是牵扯到了朝臣和勋贵。
五条建议中,第一条倒也还好,中规中矩。
第二条的清理纳级,就是断了众人的财路了。
所谓的纳级就是捐款升级,武举太多,职位有限,想要填补就给钱,如果清理这个,搞不好他们也会被连带撤职。
最狠的是第三条,比例的划分,大明的武将有蒙荫、世袭、基层提拔,还有武科四种途径,
如果没有比例,他们完全可以操作一下,优先自己的后代,
但现在限制名额了,假设每年空缺一百个职位,四种途径各占两成半,即各有25个名额,
很明显前三种途径不够,这就无形之中断了他们后代的仕途。
“好、很好!”
崇祯笑了:“房尚书,第一条和第二条,由你们吏部处理,朕要在三天内看到详细名册。”
“大伴,告诉李若涟,让他彻查在京待推武举之人,将详细情况报上来。”
房壮丽和王承恩两人同时应声。
崇祯沉顿了片刻:“第三条划分比例之事,诸位是什么意见?都说说自己的想法。”
群臣脸色齐齐一滞,皇帝虽然是在征求他们的意见,但若是说的不好肯定会被批的。
等了好一会儿,群臣依旧默不作声,崇祯心中冷笑一声,这些人心里想什么他太清楚了。
“诸位若是不出声,那朕就认为你们是让朕乾纲独断了,到时候别说不合廷议。”
“放肆!”
崇祯怒了:“朱纯臣,你这话朕可以理解为你看不上我大明历代帝王?
自太祖截止到今天,大明开了36场武科,历经数朝,消耗了无数的精力和钱粮,难道历代帝王都是糊涂不堪?
录取了两千余名武举中,难道这些人都不如你?
远的不说,被喻为‘俞龙戚虎’的两位名将都是走的武举。
戚家军主帅戚继光,军事上创有鸳鸯阵、车营,
发明上有戚氏军刀、狼筅、蹲炮,
艺术上的诗文、书法,麾下的戚家军更是能硬抗建奴铁骑。
再说说俞大遒,平定新兴、恩平、安南的叛乱,又扫平了为患多年的倭寇,
着有《兵法发微》《剑经》《洗海近事》《续武经总要》等军事、武术作品。
你说说,你哪样能比的上戚继光、俞大遒?
看不上这个,看不上那个,自认老子天下第一,你这么厉害怎么不去辽东干掉皇太极?
你要是能平掉建奴,朕给你封个世袭王爵,你敢不敢?”
崇祯冷冷的盯着成国公朱纯臣,压迫感十足。
历史上这货在李自成围困北京城的时候,竟然开门投降了,毫无气节。
现在固然可以砍了成国公,那肯定会让整个勋贵集团动荡,这不是他想要的。
但不能砍他,骂几句总可以吧。
pS:戚继光和俞大遒虽然都有世袭的军职,但明朝有规定,参将、游击等职位要么凭军功,要么凭借成绩,才能掌控真正的领导权,世袭虽然简单,但仕途也基本到头了。
皇极殿内响起崇祯的怒喝声,群臣皆是头一缩,立刻低眉顺眼。
成国公朱纯臣则是脸色涨红,他没有想到说了一句实话,却被皇帝如此的怒骂。
武将勋贵队伍中大部分人脸色也有些难看,皇帝这话虽然是骂成国公,实则也算是指桑骂槐的骂他们了。
崇祯脸色虽然愤怒,但内心暗爽,有兵权在手,骂人声音都能大一些。
刚刚还在想找什么理由说服群臣,结果这货就跳出来了,简直就跟他安排在大臣中的卧底一样。
实际上他也是有些无语的,明太祖真的很牛逼,在历代帝王中都是排名靠前的,可给子孙后代挖坑的能力也是一流的。
宗室有一子承袭,余子降等,搞得宗室有二十余万人,亲王、郡王多的一逼,每年供养宗室的钱粮都得数百万;
赋税则是定额,太祖时就定好了每年大概是多少,后面土地增加了,人口增加了,税没收上来,国库空虚。
现在的武举问题,也是他定下的规矩,文、武大臣若立重大军功,可以荫其子为卫所武官,武官世职制度与犯罪“罚弗及嗣”的原则。
这就导致了世袭武官很难退出,大量的官职都被勋贵士绅占了,百姓很难出头。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这个说法很是形象。
武科因为以前考的不严,参差不齐,大部分能力不行,但这些世袭、蒙荫的后辈也都跟个草包差不多。
大殿内安静了好一会儿,孙传庭突然出班了:“陛下,武科目的是网罗天下英才,还有作养尚武之风,臣以为开考是有必要的,
至于吏部尚书房大人所说的执籍待推者很多,也不是没有办法处理。”
听完孙传庭话,大殿内群臣将目光全部集中到了孙传统身上。
崇祯也是有些意外,他开武科的目的是为接下来整顿和合并两京十三省的卫所作准备的,
一旦开始彻查,估计大明的五百多个卫所的指挥使、指挥同知都会被干掉,这就需要人来顶替。
“你说说建议!”
“回陛下,武举推用之途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第一、清查核实,登记造册,以备推用;
第二、清理纳级,限制杂途,避免侵占;
第三、世职武举,划分比例,保证缺额;
第四、增加部推,开辟缺源。
第五、武举改革,推用质量,贤进庸退。”
嘶……
群臣倒吸了口凉气,这回是真的吸了口凉气,看向孙传庭的眼神都不对了。
前面来个李邦华这个狠人,将二十一卫清理掉了好几万人,现在更是死死的盯着二十一卫。
听说,凡是犯错误的都被关进了小黑屋中,被关进去的人出来后都谈屋色变。
至于这个小黑屋里面有什么,进去后出来的人都闭口不谈,因为军纪监察部说过胆敢透露的,再关十天。
现在又来了个孙传庭,刚上任一刀就砍向了武举之人,更是牵扯到了朝臣和勋贵。
五条建议中,第一条倒也还好,中规中矩。
第二条的清理纳级,就是断了众人的财路了。
所谓的纳级就是捐款升级,武举太多,职位有限,想要填补就给钱,如果清理这个,搞不好他们也会被连带撤职。
最狠的是第三条,比例的划分,大明的武将有蒙荫、世袭、基层提拔,还有武科四种途径,
如果没有比例,他们完全可以操作一下,优先自己的后代,
但现在限制名额了,假设每年空缺一百个职位,四种途径各占两成半,即各有25个名额,
很明显前三种途径不够,这就无形之中断了他们后代的仕途。
“好、很好!”
崇祯笑了:“房尚书,第一条和第二条,由你们吏部处理,朕要在三天内看到详细名册。”
“大伴,告诉李若涟,让他彻查在京待推武举之人,将详细情况报上来。”
房壮丽和王承恩两人同时应声。
崇祯沉顿了片刻:“第三条划分比例之事,诸位是什么意见?都说说自己的想法。”
群臣脸色齐齐一滞,皇帝虽然是在征求他们的意见,但若是说的不好肯定会被批的。
等了好一会儿,群臣依旧默不作声,崇祯心中冷笑一声,这些人心里想什么他太清楚了。
“诸位若是不出声,那朕就认为你们是让朕乾纲独断了,到时候别说不合廷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