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我真是万亿大佬 > 第359章 无处不在的厮杀

第359章 无处不在的厮杀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胡方看着办公室外埋头苦干的编剧们,不由感叹道:“注意力经济支配下,相比新人如何冲出重围,那些已经活跃在综艺市场上的老面孔的未来之路,似乎更加牵动人心。”

    “他们让观众又爱又恨——几乎没有人不会被沈腾、贾玲的包袱收服,在大张伟、郭麒麟的碎嘴中哭笑不得,但又很难忍受其霸屏各大综艺带来的审美疲劳。”

    沈锋点点头,毕竟还年轻,闲着没事也看看流行的综艺节目,也算侧面了解一下年轻人的喜好。

    都说综艺创新不易,穿梭于大量雷同节目中,抖包袱、说段子、插科打诨算得上是一个职业吗?

    艺人立身之本又是什么?

    频繁通过综艺与观众对话,被透支的荧幕形象和人设该如何修复?

    当选秀机制大举入侵,综艺咖是否也要面临选秀艺人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的窘境?

    所谓综艺咖未来何去何从?

    在自己看来这个词并非贬义,而是指那些综艺节目在个人通告中所占比重较大,且拥有一定综艺感的艺人。

    任何人的走红不是巧合,必有过人之处,毕竟能把人逗笑更是一种天赋,而能在热浪中保持冷思考,持续收获观众缘,需要一种非凡的能力。

    会抖包袱……能讲段子……懂得插科打诨……擅长自损自黑……对新鲜事要了然于胸信手拈来……能主动挑起话题……也接得住其他人的梗……

    这样的佼佼者比起好演员好歌手更是凤毛麟角!

    因为综艺的笑料就是一种碎片化的输出,铺垫、埋梗都不需要,高密度地刺激观众笑点就行。

    高强度模式对艺人的损耗很大,由于“人”大于“作品”,个人标签被不断强化,比如沈腾的懒,贾玲的胖,沙溢的憨,大张伟的贫,郭麒麟的碎嘴,魏大勋的抠门……

    比如很欣赏的沈腾,通过春晚《今天的幸福》《扶不扶》以及《欢乐喜剧人》中一系列小品,成功搭建起郝建宇宙。

    郝建远比沈腾出名,他没有具体的身份、职业,可以是一切平凡小人物,贱贱的又总是不走运,穿梭于不同的时空中,遇到各种啼笑皆非的故事。

    随着搞笑潜能被大众发觉,又逐渐成为真人秀节目的常客,连续三季担任《王牌对王牌》常驻MC更是把“沈叔叔”叫出了圈。

    之后进军影视圈,虽然交出不错的票房成绩,但相比之前话剧、舞台剧角色的丰富性,明显戏路在持续收窄,角色与其自身的界限不断模糊。

    相比黄渤的剧抛脸,从《夏洛特烦恼》到《疯狂的外星人》,沈腾似乎只能演喜剧,扮演的角色始终都是他自己。

    这肯定也不是他自己想看到的结果!

    想想邓超为什么退出如日中天的跑男?

    “德云少班主有点可惜了!”说起这个话题,胡方认真道:“如果说《庆余年》让很多人看到他表演的潜力,那电视剧《赘婿》官宣时的反对声则让业内人士对他的可塑性画了个问号。”

    “虽说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但综艺咖拍戏只能本色出演的魔咒始终悬在他的头上。”

    “特别是影视寒冬下,让艺人放弃工作周期短、来钱快、曝光率高的综艺通告太过苛刻,但面临转型难的困局,综艺咖,尤其是小品、相声、脱口秀等喜剧背景的综艺咖,简直……”

    沈锋想起最新流行的一种类型,叫什么作品类综艺?

    将喜剧与综艺结合,艺人要在舞台上进行作品创作或表演,比如什么《笑傲江湖》,以及芒果刚推出的《你笑起来真好看》

    “娱乐圈呆的越久发现越无力!”胡方吐槽道:“全民娱乐浪潮下,艺人只能通过综艺来增加曝光,没办法的曲线救国。”

    “比如国内缺乏成熟的打歌平台,纯音乐人的生存环境往往处于娱乐圈最底端,前几年叱咤综艺界的“南薛北张”都曾坦言靠上综艺赚钱做音乐。”

    “出道即巅峰的选秀宿命以及艺人快速迭代的重压之下,不少偶像艺人也各种刷综艺,期待通过性格魅力完成破圈圈粉。”

    这就是人性,观众有窥探明星的欲望,尤其是对于迅速走红的偶像明星,大到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小至私服穿搭、一言一行,都会被视为时代样本引爆话题。

    他们走进综艺现场的那一刻,观众就开始一场探险之旅,艺人综艺表现与已有印象反差越大,新鲜感和刺激度就越强,艺人通过综艺收割的人气红利就越可观。

    但维持反差并非易事,但老天赏饭吃的天然反差少之又少,人为打造则需要苦心经营,更重要的是还要避免综艺与主业发展的此消彼长,把握不好分寸,往往会沦为“不务正业”“赚快钱”“浮躁”的反面代表。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沈锋觉得对于想要通过综艺反哺主业的艺人来说,过硬的作品永远是立身之本。想靠综艺一本万利,无疑是饮鸩止渴。

    在谋求综艺曝光度时,也可以借鉴饥饿营销的原则,选择能巩固或者挖掘个人特质的综艺。毕竟完全暴露在镁光灯下的人是毫无新鲜感的,过度展示的人设翻车风险大,也可能会成为阻碍个人发展的新刻板印象。

    说白了还是选择问题,人家要是愿意赚快钱,何尝不是一种选择?

    更何况综艺咖从来不是单打独斗,好的搭档才能实现1+1>2的效果。

    曾经男人帮形成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生态系统引爆整个综艺圈。六位嘉宾性格各异,缺一不可,任意两人都能碰撞出化学反应,第一期创下豆瓣九点二的巅峰。

    如今没有黄渤主动抛梗,失去了机敏的黄磊和狡黠的孙红雷的衬托,受气包的设定又与新搭档岳云鹏撞形……

    国内综艺创新力暂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多数制作团队会选择以人带节目的缓兵之计。选择嘉宾的方式也比较简单粗暴,有梗+流量成为标配,艺人之间的和谐度却常常被忽略。

    随着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介形式的崛起,抖音、快手、B站也承接一大批搞笑艺人。什么欢乐DOU包袱、沙发喜剧秀……

    西瓜视频、今日头条、抖音共同联合德云社、开心麻花、笑果脱口秀、嘻哈包袱铺四家国内喜剧厂牌推出线上喜剧场。

    巨头厮杀的战场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