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春秋我为君 > 第十一章:漕邑面君

第十一章:漕邑面君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若不是那带路之人言之凿凿说这正是卫君暂居之地,卢布还以为自己来到了后世的难民集中营呢。不,比之还远远不如,更加杂乱、肮脏。

    临时搭建的上百间草庐,加上零落的许多行军帐篷,这便是如今卫国的全部家当和人口了。卫人多有闻得新君在此的,也是不断前来投奔,如今却已不是最初的五千余人,而是八千余人。

    再有,因为卫国如今兵马尽没的局面,故而又请齐国公子无亏率领三千兵士于边境戍卫,防止狄人再次攻击。给刚建立的卫国小朝廷一些喘息之机,免得再次倾覆。

    营地内人口日多,问题也就越多。原本此地不过是曹国边境漕邑边郊的一块荒地,虽然众人人多力量大在中心平原地带砍伐灌木,开辟出了一片空地以供建屋、驻扎。但周围山林毕竟长久荒芜,常有虎啸狼吟之声传来,夜间狩猎食人之事也时有发生,搞得人心惶惶。

    另外营地中的粮食供应也明显短缺,卫君和诸大夫逃难出来,家中的巨额财货和堆积如山的粮秣却都便宜了狄人。如今却只能依靠着诸侯们的援助生存,特别是齐国如今物阜民丰,多有馈赠。

    然而齐国的援助供给卫君和士大夫们也算仁义了,却是没有还要帮他们养着子民的道理。

    所以除了每日的少许赈济外,难民们往往还要结伴出去自己寻食。却哪里是那么容易的,荒地四周野菜皆已被挖尽,冬日寒冷异常却还要不时下到漕河中去捕鱼。即便如此,营中仍每天都有人饿死。好在如今天气寒冷,不然这样的卫生条件下极可能生出疫病来。

    车队在难民营中缓缓前行,不时有人上来乞讨一口吃食。卢布所见,这些勉强活着的人尽是面有土色,双目无光,甚至看着一切活物都有觊觎之心。若非三千齐军就驻扎在旁,每日不时巡逻,或许营中早已动乱。

    许穆夫人见家国父老如此惨状,心中如何能够好受,当即命人卸下从许国带来的粮秣,开始赈灾,一边则派侍从前往国君处通报自己归来的消息。

    高阳、高止等几人见难民们蜂拥而上哄抢赈济粮,赶忙带人维持现场秩序,心中却是暗自思量:

    “知道卫国如今处境艰难,却不想艰困到如此地步。国君所在之地的民众尚且如此熬命光景,卫国真的还有复国的希望吗?”

    这是他们第一次对卢布的做法起了疑,觉得他之前画下的大饼未免有些太想当然了。

    跟随许穆夫人车队而来的难民们见此也是心凉了半截,同样暗自埋怨自己太过轻信了,数日跋涉来投,却将妻儿老小反带入了困境。不少人甚至已经起了离开此地,再去逃难的心思,毕竟此地野菜皆尽,粮食又不够,实在养不活这么多人。

    不一会啊,国君处得了消息,便有使臣奉命前来迎接。不是别人,乃是从齐国回来的卫公子辟疆,也就是许穆夫人最小的弟弟。

    众人见了这位辟疆公子多是眼前一亮,虽身着素净布衣却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

    “果然是亲姐弟啊,长得都这般好看。”卢布见了心理暗道,“看样子是遗传了母亲宣姜的美貌,只是可惜不能一见宣姜的容貌。”

    作为后世之人,对春秋的名人轶事自然是有些兴趣的,就好比如果去了三国,穿越者们一定会去收集看望名将一样。

    宣姜是春秋四大美女之一文姜的亲姐姐,说来这两姐妹都是天下绝色的美人,然而后世风评却都不好。因为姐妹俩一个祸乱了卫国,一个祸乱了鲁国,皆属于红颜祸水之类。

    《列女传》里提到宣姜:“五世不宁,乱由姜起”,说卫国的五世之乱都是宣姜一人引起的。

    宣姜本是齐国公女,本来要嫁的是当时的卫国太子伋。只是卫宣公是个荒淫之人,见儿媳妇长得漂亮起了歪心思,将儿子伋打发出去出使,自己却娶了儿媳妇。

    而宣姜的哥哥齐襄公也是个跟自己的妹妹文姜私通的浑人,见此不以为怒,反而觉得妹妹提前做了卫国的国君夫人也挺好,反正是达到了诸侯联姻齐卫交好的目的。

    之后宣姜与卫宣公生下公子寿、公子朔两个儿子。为了帮助公子朔继位,还害死了公子寿和太子伋两位有德之人,而后公子朔继位为卫惠公。不久卫国发动政变,赶走了卫惠公,立公子伋之弟黔牟为卫国国君。后来卫惠公从齐国搬兵,赶走了卫君黔牟,再次上台。

    为了安抚卫国国人,齐襄公出了一个馊主意,作主把妹妹宣姜改嫁给了故太子伋的弟弟公子硕(卫昭伯)。

    于是宣姜又跟她曾经的庶子卫昭伯生三子二女:长子公子齐(早亡)、次子公子申、三子公子辟疆;长女宋桓夫人、二女许穆夫人。

    卢布读过《春秋》,看过《东周列国志》,文姜、宣姜二人也是其中较为浓墨重彩的一笔,他自然记得,故而对卫国公室如今这段的家史还算熟悉。

    “阿姊”公子辟疆对着这曾经最疼爱他的姐姐哽咽呼唤道。十二年不见,当年那位才色双绝的少女如今做了妇人打扮,却是没了当年的明艳之色,脸上多了些愁苦之情。而

    当年那位缠着姐姐的少年郎,如今也已长成了英气逼人的八尺男儿,再不是从前模样。

    姐弟俩絮过闲话,相互拭去眼角激动之泪,由公子辟疆领着车队穿过齐军戍卫继续前行。“阿姊,随我去见过国君吧,二哥闻听你回来的消息也很激动。”公子辟疆柔声道。车队缓缓前行穿过散乱的窝棚区,

    不一会儿就看见前方几幢还算规整的草庐,皆成“品”状布局。跟前面的窝棚不同,明显是用了大木做了梁的。门口还站着甲士戍卫,不用说这便是如今卫君和大夫们如今的住处了。

    新任的卫君姬申初时听闻许穆夫人归国,喜出望外,早已迫不及待地迎出门来。不过待他见了车队及随行的众甲士后,脸上喜悦之情却是收敛了不少,心中则多了些疑虑。

    只见卫君姬申悄声对着身边的大夫宁速说道:“许国夫人的车队一路上可是遇到了什么磨难,怎么这些许国甲士多是破衣烂衫的。”

    他又瞧车队,却只寥寥几辆,脸上更是平添一些冷漠。许穆夫人早已走下车步行而来,本就玲珑心思,见了哪里不知道国君为何有此脸色变化。

    估计先前听闻自己归国以为是奉了许穆公的旨意,带着许国大量的援助物品甚至许国军队来的。如今却见只有这么区区几辆马车,随从甲士也不是精锐的样子,前后落差之下,肯定心下有些失望。

    门前人多口杂不便细说,公子辟疆一路相伴而来,已从许穆夫人口中简单了解过情况,因而也不多言,主动将众人请进庐内正堂说话。

    于是简陋的草庐内,众人分了主次坐定。坐在上首主位的,自然是如今的卫国国君卫戴公姬申。下首左边则是卫国的两位卿大夫,宁庄子宁速和石祁子。宁、石两家素为卫国大夫,宁氏从宁俞传到宁速时已经五代为卫卿,石氏从石碏传到石祁子也已经三代为卫卿。

    两家在卫国可谓根深蒂固,这就是春秋时代的世官制,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什么大的变故,后代子孙将一直承袭先辈的爵位和官位。(宁俞和石碏这两位卫国的贤大夫,就是后世宁姓和石姓的得姓始祖。)

    宁、石二位大夫下首坐的则是太史华龙滑,掌管卫国史书和国之祭祀,自然也负责记录此次会见。本来他还有一至交同僚叫礼孔,乃专管礼制、巫祝之事,二人向来是形影不离,可惜他却死于此次战事。

    卫君下首右边,让与客人一方许穆夫人等人安坐,公子辟疆倒也陪着坐在了此间。

    卢布一路行来,颇得许穆夫人器重,和夫人另外几个亲近之人得以入内,却是一道坐在了二人身后更下首的地方。

    卢布抬头打量如今这位新继位的卫国国君,长得一如既往的好看英俊,果然是宣姜的子嗣。

    只是英俊的脸庞上总感觉少了些男儿的坚毅,虽端坐主位却满面愁容,眉宇尽是愁绪郁结,言谈间还时不时叹气。

    看样子这位国君的日子果然不好过啊,卢布再打量四周。

    庐室内十分简洁,只有少量青铜礼器,皆放在最显眼的地方和国君身侧,维持着卫国公室最后的威仪。

    相对而言众人的服饰倒是好上一些,基本都有丝绸华服在身,头上加冠,腰间佩玉,这是贵族最后的颜面。

    不过这华服是华服,却仍是夏天时节凉薄的那一套,看样子自狄人夏季入侵后,也是没有带出多余的华服来。只有身上这一套用来装点门面,出席正式场合会见贵宾。这般作态,反倒让人见了感到好笑。

    戍卫由齐国人负责,粮食由齐国人援助,卫人只能仰人鼻息地活着。眼下这些简单的青铜礼器和身上的单薄华服,却成为了卫君和臣子们最后要坚守的尊严。

    注:①宁姓发源于春秋时卫国之宁邑,得姓始祖为宁俞,即宁武子,春秋时卫国人,卫文公、成公时大夫。

    石姓源于春秋时期石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春秋公子谱》等记载,春秋时期康叔的六世孙卫靖伯之孙公石碏,是卫国的贤臣,有大功于卫国,世为卫大夫。

    “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