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不知所措的家长们(求票票求订阅)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之所以把浏阳郡的学校建那么大,主要还是因为这里的常住人口多,浏阳郡的几个坊市,外加附近的那些乡里,总人口都在两万以上,而且以后肯定也是要继续发展扩大的,所以把底子先搞大一点也没什么问题,省的以后扩建的时候再那么麻烦。
其他的郡县都是新设郡县,百姓还没有彻底稳定下来,现在让他们供孩子上学那是不可能了,再说那些地方的学校还没建好,罗冲手里也拿不出那么多的师资力量,只能以后再说了。
所以汉部落的第一个学年,罗冲是计划两边三个郡最少招够六千名新生的,汉阳城这边两千五,浏阳郡三千五,他们那边人口基数大,完全招的出来那么多的学生。
还有就是考虑到师资力量的原因,罗冲现在最多能拿出来一百名老师,按照每个老师负责一个班,一个班六十人的话,正好能管理六千人,招的再多也凑不出多余的老师了。
另外关于老师的快速培养方面,罗冲也借用了现代的模式,汉部落主科就两大类,语文和数学,那么就可以按照老师的特长分类教学,要知道,这些知识只能老师先学会了,然后才能去教学生,所以老师的压力更大。
但是为了缓解这些压力,罗冲采用了现代的专科教育模式,意思就是按学科分老师,而不是按照班级来分,爱好数学,擅长数学的老师可以只学习数学,不用把时间浪费在背语文书上面,只要他识字就行,这样等他学成之后,就可以只教数学课,别的都不用管,语文老师同理。
按照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老师,等到教学的时候,就可以一个人负责最少两个班。
比如胡老师是教语文的,但是不会数学,连乘法口诀都背不下来,朱老师是教数学的,但是不会写文章,他们俩就可以作为搭档,同时教一班和二班,一个专教两个班语文课,一个专教数学课,两个人分别给两个班当班主任,负责学生管理的问题。
当然,现代的老师虽然也这么教,但也是要讲究全面发展的,不过这种办法也不失为一种应急机制下的快速培养方式,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培训出合格的老师。
除此之外,罗冲还有其他的方式来让他们训练,熟悉课堂制度,他自己是没空管的,但是他可以让那些老师自己管自己,就像让学生选举班干部,然后用学生管学生一样的道理,只要方法正确,人就是一种最好管理的动物,因为他们自己会管自己。
来到二号楼的顶楼,六间教室都有人在上课,一边全是学数学的老师,一边全是学语文的老师,这些教室里都有人在前面讲课,也有人在下面听讲。
罗冲站在门口外面听了一会儿,一个数学老师正在讲台上用粉笔和尺子画几何图形,然后在旁边写上相应的计算公式,接下来就开始按照课本上的例题讲解,等讲完了,又开始在黑板上出题让下面的学生做,然后又挑出里面的错误和容易出错的重点详细讲解,最后在举手点名提问,下面的学员们也配合着举手回答。
等这道题讲完之后,前面的那个老师马上就坐到了下面学生的位置上,然后学生里面又出来一个到前面当老师,开始讲解新的习题。
没错,这些学生都是老师,但这些老师也都是学生,他们必须轮流到前面讲课,谁也不能落下,一方面是训练他们的讲解能力,另一方面就是训练板书和教学工具的使用技巧,以及提前熟悉上课的流程和教学的氛围。
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决定了他们将来能不能正式上岗,别到时候本来学的都不错,结果等到上课的时候,看到下面的几十个小孩盯着自己,紧张的说不出话来,那就太完蛋了,所以提前熟悉一下是非常有必要的。
数学老师这边讲解的很好,另一边的语文老师讲的就更好了,因为罗冲以前就是这样教的他们,他们只要按照罗冲以前教的方式来就行了,至于汉礼这本教材,主要就是教礼仪制度的,还有各等级相应的礼节制度,以及各种祭祀相应的礼节制度,只有把这种‘规矩’推广出去,才更有利于罗冲对汉部落的掌控,否则等人口越来越多的时候,早晚有一天要出乱子。
另外就是和中国文化相同的理念,罗冲也一直是这样做的,那就是不以人种,宗室,来给汉族定义,而是用生活习惯,文化来定义汉族,这样短期来看有助于汉部落的继续扩大和百姓的团结。
因为汉部落土生土长的同族才有几个,大部分都是以氏族的形式吸收进来的,可你能说他们这些后加入的不是同族吗?当然不能,这不利于团结。
所以只要他们穿着一样的衣服,说着一样的语言,和别人一样的生活方式,那他们就是同族,汉部落不以姓氏和人种来区分是不是同族,就算他不是同族,不会说汉语,只要教会了他们,那他们也一样是同族。
也正是这个原因,历史上虽然汉族人执掌的政权不断被颠覆,但是几千年来到现在,中国还是叫中国,其中文化定国的理念可谓是重中之重。
检查了一圈书籍和教师们的准备情况,看到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准备着,罗冲就放心的离开了学校,转身去了教学楼旁边的官署大楼,然后召集那些管事的官员开会,给他们布置今年的招生任务。
义务教育和强制招生,凡汉阳城和汝阳城的居民,(浏阳郡另发),家中子女七岁以上,成年(十三岁)以下,全部都要入学,有特殊情况及时上报各地官署,各学生家长要积极配合,给学生准备好相应的学习用具和学习环境,在秋季第一个月末,也就是今年的八月二十八号到学校报到,进行分班,领取书本,等事宜。
入学不需要交学费和书费,只用自己准备文具和书包就行,文具在学校出售,学生着装必须穿戴干净整齐,长袖上衣,长裤,步袜,鞋子或靴子,另准备喝水容器一个。
无故不让孩子上学者,父母有罪,罚款五百元,充劳役两个月。
八月二号的这一天,一模一样的公文同时出现在汉阳城,汝阳城,浏阳郡三个地方,学校门口,城门里外,官署门口,闹市路口,水井旁边,全都张贴着一模一样的公告,并且旁边还有小吏或者招募的闲人在旁边为路人讲解公文内容。
此消息一出,大半个汉部落都炸开了锅,这可是个大消息,没过一天,城内的所有居民就都知道了这件事情,七嘴八舌,东家西家的凑到一起讨论了起来,大家还不知道这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上学?上学是啥,那么小的孩子也要征集起来去干活儿吗?他们能干什么事,还要准备那么多东西。”
有看不明白的农民以为又是官府要召集劳役干活儿,可这次专门招小孩儿是个什么意思,从来没听说过啊,再说让小孩去了也搬不动什么东西吧,那些力气活还是要大人才能干的。
“不是干活儿,上学就是去学校上课学习,学认字写字,懂了吗。”一名黑衣小吏站在公告牌旁边,给围着自己的众人解释道。
“哦——”
那刚才说话的农民似懂非懂的哦了一声,但还是不太明白。
“所有人家的孩子都要去上这个什么学吗?去哪上啊,远不远?”人群中再次有人问道。
“对,所有的人家,只要孩子符合年龄要求的,不管男女,都要去上,谁不让孩子去上学,那孩子的父母就有罪,要罚好多钱,还要去给官府白干两个月劳役。
上学的地方就是学校,在咱们郡官署那边,有一片大高楼,那就是学校,上学的小孩可以每天回家,然后每天早上去上学。”小吏再次对着人群解释道。
可现在是夏末秋初,正是今年最后一季粮食青黄交接的季节,刚收的玉米还没晒干脱粒,新种的玉米才刚刚出苗,家里搓玉米的活儿有很多都是可以让那些十一二岁的大孩子干的,小一点的八九岁也能帮着喂鸡、放羊、烧火、打猪草,因此有很多人实际上是不想让孩子去上这个什么学的,也不知道上了学能有什么用,这不是耽误自己家干活儿吗?
于是就有人转了转脑筋,立刻就想出一个主意,想要蒙混过关,把自己家的孩子藏起来。
“大人,我们家孩子前些天烧水烫伤了脚,现在还不能下地走路呢,这个学是不是就不用上了?”
“哦?烫伤了脚?那好办,拿着你家的户籍,领着孩子到官署开证明去,等到入学的时候把证明交上就行。
但如果你是瞒报,或者没伤,就按不服从诏令,无理由阻止孩子上学来处理,罚五百元钱,两口子去给官家干两个月的劳役去吧,你们自己都想好了。”
这个小吏在开会的时候,就听领导专门介绍了可能出现的情况,也告诉他们,可能会有人找借口不配合,针对各种各样的情况,都需要怎么处理,他早就背的滚瓜烂熟了,在加上那么久处理事情的经验,一眼就看出这人可能在扯谎,于是就语带威胁的警告道,希望他们不要犯错误。
“啊?!还要到官署开证明?!”
刚才那个自作聪明准备瞒天过海的家伙立刻就懵了,他没想到居然还要这样处理。
“你以为呢,当然要去开证明了,怎么,你还要不要去了,你可是要想好了。”小吏又冷脸瞪着他说道。
“啊,哦,这个,那个,我就不去开证明了,他是前些日子烫的,我估摸着到这月底应该就好透了,到时候我肯定送他去上学。”刚才扯谎的家伙一看瞒不住了,再闹大了说不准人家再跑到他家里检查,到时候肯定会判个故意阻止孩子上学的,又是罚款又是劳役的,那就太不值得了,所以他又赶尽找借口给自己圆了过去。
小吏看到他这样,也只是扫了他一眼,并没有当场揭穿出来,毕竟说出来了两边脸上都不看,除了能罚他点钱之外,还真不能把人家怎么样。
而人群里同样想要找借口不去上学的,听到还要去官署开证明,立刻就打消了心中的想法,就在这个时候,只听被包围着的小吏再次说道。
“我跟你们说啊,这个上学,可不是给部落上的,也不是给官署上的,而是给你们自己家孩子上的,上了学就能认字写字,还能学会算数,将来毕业了就算不和我一样当小吏,也能去当个厉害的匠人,怎么也要比种地强上一点,学习好的甚至还有爵位和其他奖励拿,所以你们完全不用担心孩子上学的事。
再说了,就算不当官吏和匠人,将来你做个小贩,或者上街买东西,学会了算数你不是也好算账,省的被人骗了都不知道怎么回事。”那小吏这次又对着围拢的人群苦口婆心的劝导。
众人一听,上了学还有那么多的好处,于是有些人的心里就开始起变化了,想着以后应该怎么供孩子上那个学。
就在这个时候,只听人群里又有人问道。
“大人,这个学要上到什么时候啊?”
“这个我说不好,可能要两三年左右的时间吧。”
“啊?那么长时间!!!”
“你们听我说完啊,是要学两三年的,这是最少的时间了,不过你们的孩子是可以每天回家的,而且每隔五天还会放两天的假期,赶上夏季最热和冬季最冷的时候,还要连续放上几个月的长假,所以你们不用担心那么多事。”
众人听到小吏这么说,也是心中松了一口气,这样一来,等放假的时候孩子也能回家帮忙干点什么活儿了。
确定了自己的孩子非去不可,那么接下来就是要给孩子准备东西的时候了,尤其是上面说的衣服,很多孩子夏天在家里都不穿什么衣服,那么小的小孩子,一个裤衩,一个背心坎肩什么的就能混一个夏天,连鞋都不怎么穿,现在公告要求必须穿戴整齐,这就要好好准备,好在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就算现在扯布去做都来的急,到月底孩子上学的时候,肯定能让他穿上合格的新衣服去上学。
另外还有喝水的容器,什么竹筒,陶罐,各家各尽所能,也有人从中看到了商机,专门制作一些竹筒水壶送到各地去卖,结果销量真的很好,都是因为上学闹得,背个杯子碗的也不方便,陶壶又太重了,竹筒这种轻便的天然材料就显得非常合适了,还不容易摔坏。
之所以把浏阳郡的学校建那么大,主要还是因为这里的常住人口多,浏阳郡的几个坊市,外加附近的那些乡里,总人口都在两万以上,而且以后肯定也是要继续发展扩大的,所以把底子先搞大一点也没什么问题,省的以后扩建的时候再那么麻烦。
其他的郡县都是新设郡县,百姓还没有彻底稳定下来,现在让他们供孩子上学那是不可能了,再说那些地方的学校还没建好,罗冲手里也拿不出那么多的师资力量,只能以后再说了。
所以汉部落的第一个学年,罗冲是计划两边三个郡最少招够六千名新生的,汉阳城这边两千五,浏阳郡三千五,他们那边人口基数大,完全招的出来那么多的学生。
还有就是考虑到师资力量的原因,罗冲现在最多能拿出来一百名老师,按照每个老师负责一个班,一个班六十人的话,正好能管理六千人,招的再多也凑不出多余的老师了。
另外关于老师的快速培养方面,罗冲也借用了现代的模式,汉部落主科就两大类,语文和数学,那么就可以按照老师的特长分类教学,要知道,这些知识只能老师先学会了,然后才能去教学生,所以老师的压力更大。
但是为了缓解这些压力,罗冲采用了现代的专科教育模式,意思就是按学科分老师,而不是按照班级来分,爱好数学,擅长数学的老师可以只学习数学,不用把时间浪费在背语文书上面,只要他识字就行,这样等他学成之后,就可以只教数学课,别的都不用管,语文老师同理。
按照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老师,等到教学的时候,就可以一个人负责最少两个班。
比如胡老师是教语文的,但是不会数学,连乘法口诀都背不下来,朱老师是教数学的,但是不会写文章,他们俩就可以作为搭档,同时教一班和二班,一个专教两个班语文课,一个专教数学课,两个人分别给两个班当班主任,负责学生管理的问题。
当然,现代的老师虽然也这么教,但也是要讲究全面发展的,不过这种办法也不失为一种应急机制下的快速培养方式,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培训出合格的老师。
除此之外,罗冲还有其他的方式来让他们训练,熟悉课堂制度,他自己是没空管的,但是他可以让那些老师自己管自己,就像让学生选举班干部,然后用学生管学生一样的道理,只要方法正确,人就是一种最好管理的动物,因为他们自己会管自己。
来到二号楼的顶楼,六间教室都有人在上课,一边全是学数学的老师,一边全是学语文的老师,这些教室里都有人在前面讲课,也有人在下面听讲。
罗冲站在门口外面听了一会儿,一个数学老师正在讲台上用粉笔和尺子画几何图形,然后在旁边写上相应的计算公式,接下来就开始按照课本上的例题讲解,等讲完了,又开始在黑板上出题让下面的学生做,然后又挑出里面的错误和容易出错的重点详细讲解,最后在举手点名提问,下面的学员们也配合着举手回答。
等这道题讲完之后,前面的那个老师马上就坐到了下面学生的位置上,然后学生里面又出来一个到前面当老师,开始讲解新的习题。
没错,这些学生都是老师,但这些老师也都是学生,他们必须轮流到前面讲课,谁也不能落下,一方面是训练他们的讲解能力,另一方面就是训练板书和教学工具的使用技巧,以及提前熟悉上课的流程和教学的氛围。
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决定了他们将来能不能正式上岗,别到时候本来学的都不错,结果等到上课的时候,看到下面的几十个小孩盯着自己,紧张的说不出话来,那就太完蛋了,所以提前熟悉一下是非常有必要的。
数学老师这边讲解的很好,另一边的语文老师讲的就更好了,因为罗冲以前就是这样教的他们,他们只要按照罗冲以前教的方式来就行了,至于汉礼这本教材,主要就是教礼仪制度的,还有各等级相应的礼节制度,以及各种祭祀相应的礼节制度,只有把这种‘规矩’推广出去,才更有利于罗冲对汉部落的掌控,否则等人口越来越多的时候,早晚有一天要出乱子。
另外就是和中国文化相同的理念,罗冲也一直是这样做的,那就是不以人种,宗室,来给汉族定义,而是用生活习惯,文化来定义汉族,这样短期来看有助于汉部落的继续扩大和百姓的团结。
因为汉部落土生土长的同族才有几个,大部分都是以氏族的形式吸收进来的,可你能说他们这些后加入的不是同族吗?当然不能,这不利于团结。
所以只要他们穿着一样的衣服,说着一样的语言,和别人一样的生活方式,那他们就是同族,汉部落不以姓氏和人种来区分是不是同族,就算他不是同族,不会说汉语,只要教会了他们,那他们也一样是同族。
也正是这个原因,历史上虽然汉族人执掌的政权不断被颠覆,但是几千年来到现在,中国还是叫中国,其中文化定国的理念可谓是重中之重。
检查了一圈书籍和教师们的准备情况,看到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准备着,罗冲就放心的离开了学校,转身去了教学楼旁边的官署大楼,然后召集那些管事的官员开会,给他们布置今年的招生任务。
义务教育和强制招生,凡汉阳城和汝阳城的居民,(浏阳郡另发),家中子女七岁以上,成年(十三岁)以下,全部都要入学,有特殊情况及时上报各地官署,各学生家长要积极配合,给学生准备好相应的学习用具和学习环境,在秋季第一个月末,也就是今年的八月二十八号到学校报到,进行分班,领取书本,等事宜。
入学不需要交学费和书费,只用自己准备文具和书包就行,文具在学校出售,学生着装必须穿戴干净整齐,长袖上衣,长裤,步袜,鞋子或靴子,另准备喝水容器一个。
无故不让孩子上学者,父母有罪,罚款五百元,充劳役两个月。
八月二号的这一天,一模一样的公文同时出现在汉阳城,汝阳城,浏阳郡三个地方,学校门口,城门里外,官署门口,闹市路口,水井旁边,全都张贴着一模一样的公告,并且旁边还有小吏或者招募的闲人在旁边为路人讲解公文内容。
此消息一出,大半个汉部落都炸开了锅,这可是个大消息,没过一天,城内的所有居民就都知道了这件事情,七嘴八舌,东家西家的凑到一起讨论了起来,大家还不知道这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上学?上学是啥,那么小的孩子也要征集起来去干活儿吗?他们能干什么事,还要准备那么多东西。”
有看不明白的农民以为又是官府要召集劳役干活儿,可这次专门招小孩儿是个什么意思,从来没听说过啊,再说让小孩去了也搬不动什么东西吧,那些力气活还是要大人才能干的。
“不是干活儿,上学就是去学校上课学习,学认字写字,懂了吗。”一名黑衣小吏站在公告牌旁边,给围着自己的众人解释道。
“哦——”
那刚才说话的农民似懂非懂的哦了一声,但还是不太明白。
“所有人家的孩子都要去上这个什么学吗?去哪上啊,远不远?”人群中再次有人问道。
“对,所有的人家,只要孩子符合年龄要求的,不管男女,都要去上,谁不让孩子去上学,那孩子的父母就有罪,要罚好多钱,还要去给官府白干两个月劳役。
上学的地方就是学校,在咱们郡官署那边,有一片大高楼,那就是学校,上学的小孩可以每天回家,然后每天早上去上学。”小吏再次对着人群解释道。
可现在是夏末秋初,正是今年最后一季粮食青黄交接的季节,刚收的玉米还没晒干脱粒,新种的玉米才刚刚出苗,家里搓玉米的活儿有很多都是可以让那些十一二岁的大孩子干的,小一点的八九岁也能帮着喂鸡、放羊、烧火、打猪草,因此有很多人实际上是不想让孩子去上这个什么学的,也不知道上了学能有什么用,这不是耽误自己家干活儿吗?
于是就有人转了转脑筋,立刻就想出一个主意,想要蒙混过关,把自己家的孩子藏起来。
“大人,我们家孩子前些天烧水烫伤了脚,现在还不能下地走路呢,这个学是不是就不用上了?”
“哦?烫伤了脚?那好办,拿着你家的户籍,领着孩子到官署开证明去,等到入学的时候把证明交上就行。
但如果你是瞒报,或者没伤,就按不服从诏令,无理由阻止孩子上学来处理,罚五百元钱,两口子去给官家干两个月的劳役去吧,你们自己都想好了。”
这个小吏在开会的时候,就听领导专门介绍了可能出现的情况,也告诉他们,可能会有人找借口不配合,针对各种各样的情况,都需要怎么处理,他早就背的滚瓜烂熟了,在加上那么久处理事情的经验,一眼就看出这人可能在扯谎,于是就语带威胁的警告道,希望他们不要犯错误。
“啊?!还要到官署开证明?!”
刚才那个自作聪明准备瞒天过海的家伙立刻就懵了,他没想到居然还要这样处理。
“你以为呢,当然要去开证明了,怎么,你还要不要去了,你可是要想好了。”小吏又冷脸瞪着他说道。
“啊,哦,这个,那个,我就不去开证明了,他是前些日子烫的,我估摸着到这月底应该就好透了,到时候我肯定送他去上学。”刚才扯谎的家伙一看瞒不住了,再闹大了说不准人家再跑到他家里检查,到时候肯定会判个故意阻止孩子上学的,又是罚款又是劳役的,那就太不值得了,所以他又赶尽找借口给自己圆了过去。
小吏看到他这样,也只是扫了他一眼,并没有当场揭穿出来,毕竟说出来了两边脸上都不看,除了能罚他点钱之外,还真不能把人家怎么样。
而人群里同样想要找借口不去上学的,听到还要去官署开证明,立刻就打消了心中的想法,就在这个时候,只听被包围着的小吏再次说道。
“我跟你们说啊,这个上学,可不是给部落上的,也不是给官署上的,而是给你们自己家孩子上的,上了学就能认字写字,还能学会算数,将来毕业了就算不和我一样当小吏,也能去当个厉害的匠人,怎么也要比种地强上一点,学习好的甚至还有爵位和其他奖励拿,所以你们完全不用担心孩子上学的事。
再说了,就算不当官吏和匠人,将来你做个小贩,或者上街买东西,学会了算数你不是也好算账,省的被人骗了都不知道怎么回事。”那小吏这次又对着围拢的人群苦口婆心的劝导。
众人一听,上了学还有那么多的好处,于是有些人的心里就开始起变化了,想着以后应该怎么供孩子上那个学。
就在这个时候,只听人群里又有人问道。
“大人,这个学要上到什么时候啊?”
“这个我说不好,可能要两三年左右的时间吧。”
“啊?那么长时间!!!”
“你们听我说完啊,是要学两三年的,这是最少的时间了,不过你们的孩子是可以每天回家的,而且每隔五天还会放两天的假期,赶上夏季最热和冬季最冷的时候,还要连续放上几个月的长假,所以你们不用担心那么多事。”
众人听到小吏这么说,也是心中松了一口气,这样一来,等放假的时候孩子也能回家帮忙干点什么活儿了。
确定了自己的孩子非去不可,那么接下来就是要给孩子准备东西的时候了,尤其是上面说的衣服,很多孩子夏天在家里都不穿什么衣服,那么小的小孩子,一个裤衩,一个背心坎肩什么的就能混一个夏天,连鞋都不怎么穿,现在公告要求必须穿戴整齐,这就要好好准备,好在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就算现在扯布去做都来的急,到月底孩子上学的时候,肯定能让他穿上合格的新衣服去上学。
另外还有喝水的容器,什么竹筒,陶罐,各家各尽所能,也有人从中看到了商机,专门制作一些竹筒水壶送到各地去卖,结果销量真的很好,都是因为上学闹得,背个杯子碗的也不方便,陶壶又太重了,竹筒这种轻便的天然材料就显得非常合适了,还不容易摔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