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朝鲜营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陈雨以雷霆之势,压制了釜山互相勾结的各种势力,让朝鲜当地官员、倭馆驻守人员都臣服在他脚下,为自己掌控将来的京城-釜山-对马藩贸易线铺平了道路,圆满达成了目的。
这次来到釜山,还有意外收获,那就是得到了一个经验丰富的前东印度公司佣兵。虽然威廉所在的东印度公司败给了郑芝龙,但并不能否定其价值,作为穿越者,陈雨知道,以西式“夹板船”为代表的海战战术,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郑芝龙之所以取胜,并不是因为他的战术先进,完全是靠着人海战术,以多打少。料罗湾海战的胜利无法复制,巨舰大炮才是陈雨的发展方向。
釜山之行的任务完成后,陈雨便打道回府,返回铁山。
为了让可怜的威廉不至于发现自己被骗,从此萌生阴影,陈雨刻意放缓了回程的速度,带着他在沿途多处靠岸,“体验朝鲜风土人情”,而萨尔姆号则一路不停留,直接开往了铁山。
等陈雨一行抵达铁山港之后,离当初从铁山出发已经过去了一个月,铁山又有了新的变化。
陈雨刚刚上岸,还没来得歇息,部下就接连来汇报工作,请示下一步的安排。
邓范近水楼台先得月,把陈雨请到农庄议事厅,与顾大锤一起禀报了最近的状况。
“大人,农庄现在的势头很好,耕种这块的事情,属下全都交……交给了顾同知,已经有三千多亩地开始春耕,准备播种;农兵的训练也有条不紊,目前的农兵数量已经有一万三千多人,而且还在持续增加,因为辽东那边的逃人知……知道了铁山的事情,都拖家带口往这边逃……”
顾大锤笑呵呵地说:“咱们铁山对农人的待遇太好,免费提供农具、每十户共同使用耕牛,还资助他们建房安家,到了一定年限还能获得田亩的产权,这在整个大明都是独一份,也难怪辽东那边的逃人越来越多。现在整个铁山卫的汉人,包括屯丁、农兵在内,已经达到了两万六千人。”
“这么多?”陈雨听了汇报很高兴,这种人口增长的速度,比他当初最乐观的预期还要好,看来自己还是低估了这个时代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和稳定生活的向往程度。照这个速度,只要把集体农庄的体制和优惠政策坚持下去,铁山就会成为汉人农民的乌托邦,一个类似于后世建设兵团的超大型农庄就出现,有了稳定而庞大的人口资源支撑,自己打造一个强力军事集团的目标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实现。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属下和顾……顾同知都无法决定,必须请大人定夺。”邓范说。
“哦?你和顾同知两个人都无法决定?说来听听。”
邓范看了看顾大锤,后者开口说:“是这样的,咱们的农庄集体耕种,农具和耕牛统一保障,这样的模式,比起当地人各户零星耕种,优势实在太大,加上有赋税减免的好处,不少朝鲜人找到咱们,说是要加入。”
“还有些无田的穷人,主动提出加入咱们的农……农兵。”邓范补充道。
“朝鲜人要加入农庄,甚至加入咱们的军队体系?”陈雨沉吟起来,这倒是他设立铁山农庄时没有想到过的结果。
不过想想也能理解,朝鲜在各方面都效仿明朝,农民的处境和明朝也差不多,面对权贵阶层的压榨和剥削,不堪重负,眼看着身边冒出了一个大型农庄,在生产效率和后勤保障上完全碾压传统的小农经济,更不用说有赋税方面的巨大优势了,他们不动心才怪。
对于这个时代的农民而言,通过耕种土地维持生计要面临多重压力:首先就是生产环节的困难。耕牛等生产工具的匮乏、水利设施的欠缺,导致投入与产出的费效比太低,风调雨顺也只能勉强糊口,遇到旱灾几乎颗粒无收,才会有靠天吃饭的说法。集体农庄统一规划修缮水渠、提供耕牛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能大幅度抵御自然灾害的风险;其次就是人为的因素。封建时代的赋税制度,不管在任何朝代都是压在农民头上的大山,辛辛苦苦一年下来收获的粮食,往往还不够交税。陈雨得到了朝鲜官方的承诺,三十年内免除铁山的一切赋税徭役,屯丁只需干活,就能得到养活全家的口粮和工钱,一定年限后,就能按人头分配田亩,缴纳相对低廉的赋税,免除一切浮收和火耗,这样的条件对于农民来说,简直是世外桃源。
邓范和顾大锤看着陈雨,等待他作出决定。作为铁山卫分管军事和民事的他们,对于这样的事情,自然不会反对,能够感化、吸引他国的百姓成为自己治下的一员,除了权力增加,这种成就感也是很难拒绝的。
陈雨想了想,说道:“既然朝鲜百姓是自愿加入,那就来者不拒。只要他们愿意遵守我们的规矩就行。”
顾大锤谨慎地问:“那么本地官府和朝鲜朝廷那边,会不会有想法?”
“不用管他们!”陈雨豪迈地一挥手,“铁山基本上已经是自治状态,少几个子民,对他们来说也算不得什么。朴昌永是不敢吭声的,李倧要是啰嗦,我就再带大军去汉城逛逛,看他敢说什么不是。”
顾大锤大喜:“那我和邓千户就去办理此事了。”
邓范则追问:“如果加入军队,朝鲜人是和汉人混编,还是单……单独成军?”
“单独编练朝鲜营。”陈雨说,“毕竟语言和习俗都不一样,而且与辽东汉人相比,忠诚度有待确定,不宜混编。”
二人走后,李成龙也找上门来。
“大人,您送回来的那条西夷夹板船,属下已经仔细勘察过了,还拆开底舱察看了龙骨,现在对这种船已经胸有成竹,仿制起来问题不大。如果没有其他的要求,属下就参照这条船进行仿造了。”
陈雨以雷霆之势,压制了釜山互相勾结的各种势力,让朝鲜当地官员、倭馆驻守人员都臣服在他脚下,为自己掌控将来的京城-釜山-对马藩贸易线铺平了道路,圆满达成了目的。
这次来到釜山,还有意外收获,那就是得到了一个经验丰富的前东印度公司佣兵。虽然威廉所在的东印度公司败给了郑芝龙,但并不能否定其价值,作为穿越者,陈雨知道,以西式“夹板船”为代表的海战战术,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郑芝龙之所以取胜,并不是因为他的战术先进,完全是靠着人海战术,以多打少。料罗湾海战的胜利无法复制,巨舰大炮才是陈雨的发展方向。
釜山之行的任务完成后,陈雨便打道回府,返回铁山。
为了让可怜的威廉不至于发现自己被骗,从此萌生阴影,陈雨刻意放缓了回程的速度,带着他在沿途多处靠岸,“体验朝鲜风土人情”,而萨尔姆号则一路不停留,直接开往了铁山。
等陈雨一行抵达铁山港之后,离当初从铁山出发已经过去了一个月,铁山又有了新的变化。
陈雨刚刚上岸,还没来得歇息,部下就接连来汇报工作,请示下一步的安排。
邓范近水楼台先得月,把陈雨请到农庄议事厅,与顾大锤一起禀报了最近的状况。
“大人,农庄现在的势头很好,耕种这块的事情,属下全都交……交给了顾同知,已经有三千多亩地开始春耕,准备播种;农兵的训练也有条不紊,目前的农兵数量已经有一万三千多人,而且还在持续增加,因为辽东那边的逃人知……知道了铁山的事情,都拖家带口往这边逃……”
顾大锤笑呵呵地说:“咱们铁山对农人的待遇太好,免费提供农具、每十户共同使用耕牛,还资助他们建房安家,到了一定年限还能获得田亩的产权,这在整个大明都是独一份,也难怪辽东那边的逃人越来越多。现在整个铁山卫的汉人,包括屯丁、农兵在内,已经达到了两万六千人。”
“这么多?”陈雨听了汇报很高兴,这种人口增长的速度,比他当初最乐观的预期还要好,看来自己还是低估了这个时代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和稳定生活的向往程度。照这个速度,只要把集体农庄的体制和优惠政策坚持下去,铁山就会成为汉人农民的乌托邦,一个类似于后世建设兵团的超大型农庄就出现,有了稳定而庞大的人口资源支撑,自己打造一个强力军事集团的目标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实现。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属下和顾……顾同知都无法决定,必须请大人定夺。”邓范说。
“哦?你和顾同知两个人都无法决定?说来听听。”
邓范看了看顾大锤,后者开口说:“是这样的,咱们的农庄集体耕种,农具和耕牛统一保障,这样的模式,比起当地人各户零星耕种,优势实在太大,加上有赋税减免的好处,不少朝鲜人找到咱们,说是要加入。”
“还有些无田的穷人,主动提出加入咱们的农……农兵。”邓范补充道。
“朝鲜人要加入农庄,甚至加入咱们的军队体系?”陈雨沉吟起来,这倒是他设立铁山农庄时没有想到过的结果。
不过想想也能理解,朝鲜在各方面都效仿明朝,农民的处境和明朝也差不多,面对权贵阶层的压榨和剥削,不堪重负,眼看着身边冒出了一个大型农庄,在生产效率和后勤保障上完全碾压传统的小农经济,更不用说有赋税方面的巨大优势了,他们不动心才怪。
对于这个时代的农民而言,通过耕种土地维持生计要面临多重压力:首先就是生产环节的困难。耕牛等生产工具的匮乏、水利设施的欠缺,导致投入与产出的费效比太低,风调雨顺也只能勉强糊口,遇到旱灾几乎颗粒无收,才会有靠天吃饭的说法。集体农庄统一规划修缮水渠、提供耕牛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能大幅度抵御自然灾害的风险;其次就是人为的因素。封建时代的赋税制度,不管在任何朝代都是压在农民头上的大山,辛辛苦苦一年下来收获的粮食,往往还不够交税。陈雨得到了朝鲜官方的承诺,三十年内免除铁山的一切赋税徭役,屯丁只需干活,就能得到养活全家的口粮和工钱,一定年限后,就能按人头分配田亩,缴纳相对低廉的赋税,免除一切浮收和火耗,这样的条件对于农民来说,简直是世外桃源。
邓范和顾大锤看着陈雨,等待他作出决定。作为铁山卫分管军事和民事的他们,对于这样的事情,自然不会反对,能够感化、吸引他国的百姓成为自己治下的一员,除了权力增加,这种成就感也是很难拒绝的。
陈雨想了想,说道:“既然朝鲜百姓是自愿加入,那就来者不拒。只要他们愿意遵守我们的规矩就行。”
顾大锤谨慎地问:“那么本地官府和朝鲜朝廷那边,会不会有想法?”
“不用管他们!”陈雨豪迈地一挥手,“铁山基本上已经是自治状态,少几个子民,对他们来说也算不得什么。朴昌永是不敢吭声的,李倧要是啰嗦,我就再带大军去汉城逛逛,看他敢说什么不是。”
顾大锤大喜:“那我和邓千户就去办理此事了。”
邓范则追问:“如果加入军队,朝鲜人是和汉人混编,还是单……单独成军?”
“单独编练朝鲜营。”陈雨说,“毕竟语言和习俗都不一样,而且与辽东汉人相比,忠诚度有待确定,不宜混编。”
二人走后,李成龙也找上门来。
“大人,您送回来的那条西夷夹板船,属下已经仔细勘察过了,还拆开底舱察看了龙骨,现在对这种船已经胸有成竹,仿制起来问题不大。如果没有其他的要求,属下就参照这条船进行仿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