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水军佥节制使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朝鲜给外国人封官并不是新鲜事。和对马藩签订了庆长条约后,为了不与禁海锁国的政策冲突,朝鲜任命对马宗氏为太守,双方的贸易模式也是效仿朝鲜向明朝进贡的方式,由对马“太守”派船队来釜山,完成了使团迎接仪式的流程后,再“顺便”在倭馆进行两国商人的互市,达到贸易往来的目的。
李元翼的提议得到了崔鸣吉的赞同。他说:“大王,领相说的很有道理。既然本国能授予对马宗氏太守官职,那么为何不能授予陈氏官职呢?只要有了这层名义上的君臣关系,不管是自行任命官员管理铁山,还是大肆修建船厂,都有了合法合理的名义,面子上也好看一些。”
李倧见两位重臣都这么说,便从善如流。虽然为了王位的稳固,他可以放弃部分国土的主权,但是能够粉饰太平、挽回颜面,他又怎么会拒绝?毕竟他的王位本就是抢来的,颇有些得位不正的味道,李氏王族之中,觊觎这个位置的人不在少数,要是失去了民心,被人效仿当年的行为,再来一次类似“仁祖反正”的兵变,自己就万劫不复了。
“既然两位爱卿都认为可行,那就这么决定了。只是该给陈氏什么官职才好呢?”
李元翼提议:“对马宗氏是倭国大名,自有领土,所以封为太守,而陈氏却是武将,不宜授予文职。他手中有兵,而且听闻有水师,还要修建船厂,显然是要扩大水师规模,那么不如封一个武职,铁山浦水军佥节制使,如何?”
水军佥节制使是朝鲜武职中从三品的官职,著名的水师将领李舜臣在出任全罗左道水师节度使之前,也曾任职加里浦水军佥节制使。表面上看水军佥节制使品级不算低,也符合陈雨坐拥水师的特点。但是朝鲜的水师几乎全部集中在南部的忠清、全罗、庆尚三道,铁山所在的黄海道连水师的一条舢板都没有,所以这个所谓的铁山浦水军佥节制使只是个空架子,特意为陈雨创设的官职。
李倧听明白了这个官职的用意,点头赞同:“领相这个提议甚好,便这么定了。”
陈雨在外面等得有些不耐烦了,正准备让张富贵进去催促,这时候三人出来了,手里拿着草拟的盟约。李元翼谨慎地说:“陈将军,我们想再加一条内容。”
听了对方的陈述后,陈雨睁大了眼睛,非常意外。
“授予我铁山浦水军佥节制使的官职?”
崔鸣吉怕陈雨嫌弃官职品级,或者不愿向李倧称臣,连忙解释:“水军佥节制使是从三品,与将军您现有的官职品级一致,没有超过大明皇帝赐予的品级,不算僭逾。”
陈雨沉默了片刻,问道:“铁山以前有水师的建制吗?”
崔鸣吉尴尬地回答:“没有。”
陈雨穿越前在办公室混迹多年,穿越后又混古代官场,体制内的经验何其丰富,一下就明白了对方的用意。这个凭空出现的铁山浦水军佥节制使,就是李倧的遮羞布,用名义上的君臣关系来掩饰自己在铁山的强势,以及插手釜山倭馆的贸易的行为,避免被人攻讦丧权辱国。
对方的用意弄明白了,接下来就是自己是否接受这个“好意”了。
陈雨心中权衡了一番,立刻就做了决定,接受这个官职。
以大明卫所指挥同知、海防游击的身份同时接受朝鲜国君授予的官职,对自己并没有坏处,朝鲜君臣可以将这个官职作为遮羞布,自己同样可以利用这个官职名正言顺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披上一层朝鲜官军的皮,能避免许多来自官方和民间的阻力。参考对马藩宗氏向朝鲜国君称臣的做法,这样的选择可以达到两方双赢的目的。
面子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实惠。朝鲜人要遮羞,陈雨可以闷声发大财。而且是否维持这种名义上的君臣关系,主动权在陈雨手中,只要实力扩张到了一定程度,随时可以反悔。
“既然大王厚爱,那我就却之不恭了。”陈雨正色道,“臣铁山浦水军佥节制使陈雨,参见大王。”
按照礼节,这时候应该下跪行礼,可是陈雨嘴上说得热闹,膝盖都没有弯一下。
李倧也不敢让陈雨真的行礼,连忙扶住陈雨:“爱卿甲胄在身,不必多礼。”算是化解了自己的尴尬。
李元翼在一旁说:“从三品以上的官职,须由吏曹将推荐名单交付廷议,然后提交大王批示,再发下告身、文书,陈将军就是本国西班(注1)的官员了。”
陈雨忍不住想笑,负责拟定推荐名单的吏曹判书、负责组织廷议的领议政以及最后拍板的国君都在这里,他们三人定下的人事决定,谁还能推翻?再一本正经提出走流程,听上去非常滑稽。
不过陈雨也明白,体制内的事情,该走的过场还是要走,游戏规则不能轻易破坏,心里笑话,可是面上却保持着严肃,正色道:“告身下发后,我就是大王的臣子了,之前的不敬,还请大王与领相、崔判书不要放在心上。”
李倧连忙说:“都是误会,过去了就不必再提。”
李元翼和崔鸣吉也“亲热”地说:“以后都是同朝为官,过去的事情就让他去吧,大家共同辅佐大王。”
“哈哈……”双方笑逐颜开,仿佛之前兵戎相见的一幕从未发生过。
一场大军入城的兵乱,就以这样奇葩的方式化解了,双方各怀心思,共同促成了这样的结果。
三日后,国君李倧召集两班文武大臣,亲自欢送新鲜出炉的铁山浦水军佥节制使陈雨出城,返回铁山“驻地”。君主和两班大臣送行一个从三品的武官,这样隆重的场面,在朝鲜立国几百年来是从没有过的。
经历过景福宫那一幕后,朝鲜君臣都十分忌惮陈雨,能够用这样的方法化解彼此的矛盾,并和平相处,让他们如释重负,送行时,所有人都是真心实意的,没人愿意陈雨再带着重兵滞留汉城。看着陈雨和麾下的大军消失在地平线上,所有人都长出了一口气。
————————————————————
注1:朝鲜的“两班”一词指上朝时,君王坐北向南,以君王为中心,文官排列在东边,武官排列在西边,即“文武两班”。
朝鲜给外国人封官并不是新鲜事。和对马藩签订了庆长条约后,为了不与禁海锁国的政策冲突,朝鲜任命对马宗氏为太守,双方的贸易模式也是效仿朝鲜向明朝进贡的方式,由对马“太守”派船队来釜山,完成了使团迎接仪式的流程后,再“顺便”在倭馆进行两国商人的互市,达到贸易往来的目的。
李元翼的提议得到了崔鸣吉的赞同。他说:“大王,领相说的很有道理。既然本国能授予对马宗氏太守官职,那么为何不能授予陈氏官职呢?只要有了这层名义上的君臣关系,不管是自行任命官员管理铁山,还是大肆修建船厂,都有了合法合理的名义,面子上也好看一些。”
李倧见两位重臣都这么说,便从善如流。虽然为了王位的稳固,他可以放弃部分国土的主权,但是能够粉饰太平、挽回颜面,他又怎么会拒绝?毕竟他的王位本就是抢来的,颇有些得位不正的味道,李氏王族之中,觊觎这个位置的人不在少数,要是失去了民心,被人效仿当年的行为,再来一次类似“仁祖反正”的兵变,自己就万劫不复了。
“既然两位爱卿都认为可行,那就这么决定了。只是该给陈氏什么官职才好呢?”
李元翼提议:“对马宗氏是倭国大名,自有领土,所以封为太守,而陈氏却是武将,不宜授予文职。他手中有兵,而且听闻有水师,还要修建船厂,显然是要扩大水师规模,那么不如封一个武职,铁山浦水军佥节制使,如何?”
水军佥节制使是朝鲜武职中从三品的官职,著名的水师将领李舜臣在出任全罗左道水师节度使之前,也曾任职加里浦水军佥节制使。表面上看水军佥节制使品级不算低,也符合陈雨坐拥水师的特点。但是朝鲜的水师几乎全部集中在南部的忠清、全罗、庆尚三道,铁山所在的黄海道连水师的一条舢板都没有,所以这个所谓的铁山浦水军佥节制使只是个空架子,特意为陈雨创设的官职。
李倧听明白了这个官职的用意,点头赞同:“领相这个提议甚好,便这么定了。”
陈雨在外面等得有些不耐烦了,正准备让张富贵进去催促,这时候三人出来了,手里拿着草拟的盟约。李元翼谨慎地说:“陈将军,我们想再加一条内容。”
听了对方的陈述后,陈雨睁大了眼睛,非常意外。
“授予我铁山浦水军佥节制使的官职?”
崔鸣吉怕陈雨嫌弃官职品级,或者不愿向李倧称臣,连忙解释:“水军佥节制使是从三品,与将军您现有的官职品级一致,没有超过大明皇帝赐予的品级,不算僭逾。”
陈雨沉默了片刻,问道:“铁山以前有水师的建制吗?”
崔鸣吉尴尬地回答:“没有。”
陈雨穿越前在办公室混迹多年,穿越后又混古代官场,体制内的经验何其丰富,一下就明白了对方的用意。这个凭空出现的铁山浦水军佥节制使,就是李倧的遮羞布,用名义上的君臣关系来掩饰自己在铁山的强势,以及插手釜山倭馆的贸易的行为,避免被人攻讦丧权辱国。
对方的用意弄明白了,接下来就是自己是否接受这个“好意”了。
陈雨心中权衡了一番,立刻就做了决定,接受这个官职。
以大明卫所指挥同知、海防游击的身份同时接受朝鲜国君授予的官职,对自己并没有坏处,朝鲜君臣可以将这个官职作为遮羞布,自己同样可以利用这个官职名正言顺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披上一层朝鲜官军的皮,能避免许多来自官方和民间的阻力。参考对马藩宗氏向朝鲜国君称臣的做法,这样的选择可以达到两方双赢的目的。
面子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实惠。朝鲜人要遮羞,陈雨可以闷声发大财。而且是否维持这种名义上的君臣关系,主动权在陈雨手中,只要实力扩张到了一定程度,随时可以反悔。
“既然大王厚爱,那我就却之不恭了。”陈雨正色道,“臣铁山浦水军佥节制使陈雨,参见大王。”
按照礼节,这时候应该下跪行礼,可是陈雨嘴上说得热闹,膝盖都没有弯一下。
李倧也不敢让陈雨真的行礼,连忙扶住陈雨:“爱卿甲胄在身,不必多礼。”算是化解了自己的尴尬。
李元翼在一旁说:“从三品以上的官职,须由吏曹将推荐名单交付廷议,然后提交大王批示,再发下告身、文书,陈将军就是本国西班(注1)的官员了。”
陈雨忍不住想笑,负责拟定推荐名单的吏曹判书、负责组织廷议的领议政以及最后拍板的国君都在这里,他们三人定下的人事决定,谁还能推翻?再一本正经提出走流程,听上去非常滑稽。
不过陈雨也明白,体制内的事情,该走的过场还是要走,游戏规则不能轻易破坏,心里笑话,可是面上却保持着严肃,正色道:“告身下发后,我就是大王的臣子了,之前的不敬,还请大王与领相、崔判书不要放在心上。”
李倧连忙说:“都是误会,过去了就不必再提。”
李元翼和崔鸣吉也“亲热”地说:“以后都是同朝为官,过去的事情就让他去吧,大家共同辅佐大王。”
“哈哈……”双方笑逐颜开,仿佛之前兵戎相见的一幕从未发生过。
一场大军入城的兵乱,就以这样奇葩的方式化解了,双方各怀心思,共同促成了这样的结果。
三日后,国君李倧召集两班文武大臣,亲自欢送新鲜出炉的铁山浦水军佥节制使陈雨出城,返回铁山“驻地”。君主和两班大臣送行一个从三品的武官,这样隆重的场面,在朝鲜立国几百年来是从没有过的。
经历过景福宫那一幕后,朝鲜君臣都十分忌惮陈雨,能够用这样的方法化解彼此的矛盾,并和平相处,让他们如释重负,送行时,所有人都是真心实意的,没人愿意陈雨再带着重兵滞留汉城。看着陈雨和麾下的大军消失在地平线上,所有人都长出了一口气。
————————————————————
注1:朝鲜的“两班”一词指上朝时,君王坐北向南,以君王为中心,文官排列在东边,武官排列在西边,即“文武两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