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负荆请罪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十几天后,陈雨的船队返回了铁山,邓范带着人到码头迎接,郡守朴昌永也赫然在迎接的人群之中。
陈雨简单询问了几句邓范农庄的近况后,对朴昌永说:“有劳朴郡守亲自迎接,不敢当啊。”
朴昌永恭敬地说:“大人现在是铁山的保护神,有上国天兵镇守,铁山才能安枕无忧,下官前来迎接也是应该的。”
与朴昌永寒暄几句后,陈雨一行离开了码头,回到了农庄议事厅。
陈雨向众人宣布:“此次辽东之行,击败了阿济格的那支军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只要阿济格和阿巴泰脑子还正常,就应该带着残兵去通知皇太极,以皇太极的眼光和布局,就不会在汉城恋战,撤军基本已成定局,铁山安全了!”
众人兴高采烈,与有荣焉。能够以相对单薄的兵力接二连三挫败两支清军,逼得皇太极十万大军撤兵,这份功绩与荣耀,放在整个大明来说也是傲视群雄。
邓范一向稳重,提醒道:“大人,虽然皇太极撤军已成定军,但是咱们还……还是得做好撤往皮岛的准备,万一途径铁山来报复呢,咱们拿什么抵挡?”
蒋邪却说:“除非皇太极开了天眼,知道铁山一战和梁房口一战是同一批人,否则绝不会把两件事联系在一起,更想不到始作俑者就在他的眼皮子底下。邓百户的想法固然稳妥,但是却没有多大必要。”
陈雨说:“你们两个说得都有道理。这两战,一在铁山,一在辽河,相隔数百里,皇太极虽是枭雄,但也不是能掐会算的神仙,不大可能识破是同一支队伍干的。只要在他看来,铁山这里固然有一股善战的军队,但只是地方势力,而出现在辽河的船队另有其人,那么专程拐个弯到铁山来啃硬骨头的可能性很小,毕竟后方的稳定更要紧。不过做好两手准备也很有必要,咱们不能托大,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皇太极的判断上。”
他对张富贵说:“你找人潜入京畿道一带,随时掌握鞑子主力的动向,一旦发现鞑子有向铁山运动的迹象,就提前回报,我们就从海路撤往皮岛避祸。”
张富贵应下:“遵命。”
陈雨遥望南面,悠悠地说:“不出意外的话,用不了多久,我们就可以去汉城和朝鲜的国君谈谈之前的约定了。”
如果仁祖答应他之前提出的条件,那么铁山成能为国中之国,超然于朝鲜地方之外,成为屯田练兵的根据地,比起威海卫,可供施展的空间要大的多;更重要的是,自己能够掌握朝鲜最赚钱的一条贸易线,从此让财富呈几何级增长,迅速扩张经济和军事实力,最终成为可以左右天下大势的一支武装力量。
南汉山脚下,清军大营。
中军营帐中,一个身穿明黄色长袍的中年胖子,端坐在中间位置,沉声询问下面两侧的将领:“诸位,围困南汉山成已经快一个月了,仁祖还是没有下山投降,你们怎么看啊?”
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将领站了出来,干脆利落地说:“陛下,朝鲜人吃硬不吃软,跟他们这么耗着干吗,直接架起红夷大炮对准山城轰一番,然后大军冲杀上去,三个时辰内,必取那老头的首级!”
被称为陛下的正是满清的最高统治者,刚刚称帝的皇太极,而那位年轻的将领,是豫亲王多铎,镶白旗旗主。
皇太极微微一笑,说道:“豫亲王血气方刚,有冲劲、有朝气,建议也简单实在。”他扭头问另一位与多铎面目相似的将领,“墨尔根戴青,你是年轻一辈中最稳重的,说说你的看法。”
被皇太极称为“墨尔根戴青”的人,正是睿亲王多尔衮,多铎的兄长,正白旗旗主。这个称号,是因为军功显赫,才被皇帝御赐的。
听了皇太极的询问,多尔衮不慌不忙地回答:“臣对这件事,有不同见解。陛下之所以大举出征朝鲜,并不是为了抢几个包衣丁口,也不是为了财物,这些东西,明国更多,犯不着花这么多心思来到朝鲜。陛下真正的用意,是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朝鲜这个后顾之忧,把它同明国彻底割裂,成为大清的藩属国,为全心全意对付明国做准备。所以,攻上南汉山城的行宫并不是太难,把朝鲜君臣杀光也并非做不到,但是,一味杀戮,臣服朝鲜人的目的并不能达到。如果按豫亲王的想法一口气冲上去,杀个人头滚滚,朝鲜人口服心不服,结果和七年前那次盟约有何区别?”
七年前的“丁卯胡乱”,虽然在武力的压迫下,仁祖被迫和当时的后金政权签订了盟约,结成“兄弟之邦”,但是朝鲜君臣口服心不服,边境互市、进贡等条件均以种种理由推脱,暗地里还在军事方面支持大明,与后金为敌。这些事情,皇太极、多尔衮等人自然心知肚明。
皇太极赞赏地点点头:“继续说下去。”
多尔衮继续说:“以武力为主,招降为辅,对南汉山城围而不攻,把各路勤王的军队一一歼灭,让仁祖看不到任何希望,这样就能让朝鲜君臣彻底丧失斗志,臣服于我大清。”
多铎“嗤”地笑出声:“十四哥,我听着怎么这么像猫戏老鼠?”
多尔衮也笑了:“还真就是这个意思,仁祖就是老鼠,大清就是猫。”
皇太极很满意,多尔衮的思路总是能跟上他的步伐,比其他只会舞刀弄枪的亲王贝勒们眼光格局要高明的多。他环顾众人:“大家还有什么不同意见?”
包括多铎在内的亲王、郡王们,都没有吭声。睿亲王提出的意见,而且皇太极赞同,其他人脑子除非坏掉了,才会这么不识趣地提出反对意见。再说比起围而不攻,强攻南汉山城的折损要大许多,皇帝都不愿强攻了,自己也可以避免少损失几个牛录,皆大欢喜。
:。:
十几天后,陈雨的船队返回了铁山,邓范带着人到码头迎接,郡守朴昌永也赫然在迎接的人群之中。
陈雨简单询问了几句邓范农庄的近况后,对朴昌永说:“有劳朴郡守亲自迎接,不敢当啊。”
朴昌永恭敬地说:“大人现在是铁山的保护神,有上国天兵镇守,铁山才能安枕无忧,下官前来迎接也是应该的。”
与朴昌永寒暄几句后,陈雨一行离开了码头,回到了农庄议事厅。
陈雨向众人宣布:“此次辽东之行,击败了阿济格的那支军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只要阿济格和阿巴泰脑子还正常,就应该带着残兵去通知皇太极,以皇太极的眼光和布局,就不会在汉城恋战,撤军基本已成定局,铁山安全了!”
众人兴高采烈,与有荣焉。能够以相对单薄的兵力接二连三挫败两支清军,逼得皇太极十万大军撤兵,这份功绩与荣耀,放在整个大明来说也是傲视群雄。
邓范一向稳重,提醒道:“大人,虽然皇太极撤军已成定军,但是咱们还……还是得做好撤往皮岛的准备,万一途径铁山来报复呢,咱们拿什么抵挡?”
蒋邪却说:“除非皇太极开了天眼,知道铁山一战和梁房口一战是同一批人,否则绝不会把两件事联系在一起,更想不到始作俑者就在他的眼皮子底下。邓百户的想法固然稳妥,但是却没有多大必要。”
陈雨说:“你们两个说得都有道理。这两战,一在铁山,一在辽河,相隔数百里,皇太极虽是枭雄,但也不是能掐会算的神仙,不大可能识破是同一支队伍干的。只要在他看来,铁山这里固然有一股善战的军队,但只是地方势力,而出现在辽河的船队另有其人,那么专程拐个弯到铁山来啃硬骨头的可能性很小,毕竟后方的稳定更要紧。不过做好两手准备也很有必要,咱们不能托大,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皇太极的判断上。”
他对张富贵说:“你找人潜入京畿道一带,随时掌握鞑子主力的动向,一旦发现鞑子有向铁山运动的迹象,就提前回报,我们就从海路撤往皮岛避祸。”
张富贵应下:“遵命。”
陈雨遥望南面,悠悠地说:“不出意外的话,用不了多久,我们就可以去汉城和朝鲜的国君谈谈之前的约定了。”
如果仁祖答应他之前提出的条件,那么铁山成能为国中之国,超然于朝鲜地方之外,成为屯田练兵的根据地,比起威海卫,可供施展的空间要大的多;更重要的是,自己能够掌握朝鲜最赚钱的一条贸易线,从此让财富呈几何级增长,迅速扩张经济和军事实力,最终成为可以左右天下大势的一支武装力量。
南汉山脚下,清军大营。
中军营帐中,一个身穿明黄色长袍的中年胖子,端坐在中间位置,沉声询问下面两侧的将领:“诸位,围困南汉山成已经快一个月了,仁祖还是没有下山投降,你们怎么看啊?”
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将领站了出来,干脆利落地说:“陛下,朝鲜人吃硬不吃软,跟他们这么耗着干吗,直接架起红夷大炮对准山城轰一番,然后大军冲杀上去,三个时辰内,必取那老头的首级!”
被称为陛下的正是满清的最高统治者,刚刚称帝的皇太极,而那位年轻的将领,是豫亲王多铎,镶白旗旗主。
皇太极微微一笑,说道:“豫亲王血气方刚,有冲劲、有朝气,建议也简单实在。”他扭头问另一位与多铎面目相似的将领,“墨尔根戴青,你是年轻一辈中最稳重的,说说你的看法。”
被皇太极称为“墨尔根戴青”的人,正是睿亲王多尔衮,多铎的兄长,正白旗旗主。这个称号,是因为军功显赫,才被皇帝御赐的。
听了皇太极的询问,多尔衮不慌不忙地回答:“臣对这件事,有不同见解。陛下之所以大举出征朝鲜,并不是为了抢几个包衣丁口,也不是为了财物,这些东西,明国更多,犯不着花这么多心思来到朝鲜。陛下真正的用意,是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朝鲜这个后顾之忧,把它同明国彻底割裂,成为大清的藩属国,为全心全意对付明国做准备。所以,攻上南汉山城的行宫并不是太难,把朝鲜君臣杀光也并非做不到,但是,一味杀戮,臣服朝鲜人的目的并不能达到。如果按豫亲王的想法一口气冲上去,杀个人头滚滚,朝鲜人口服心不服,结果和七年前那次盟约有何区别?”
七年前的“丁卯胡乱”,虽然在武力的压迫下,仁祖被迫和当时的后金政权签订了盟约,结成“兄弟之邦”,但是朝鲜君臣口服心不服,边境互市、进贡等条件均以种种理由推脱,暗地里还在军事方面支持大明,与后金为敌。这些事情,皇太极、多尔衮等人自然心知肚明。
皇太极赞赏地点点头:“继续说下去。”
多尔衮继续说:“以武力为主,招降为辅,对南汉山城围而不攻,把各路勤王的军队一一歼灭,让仁祖看不到任何希望,这样就能让朝鲜君臣彻底丧失斗志,臣服于我大清。”
多铎“嗤”地笑出声:“十四哥,我听着怎么这么像猫戏老鼠?”
多尔衮也笑了:“还真就是这个意思,仁祖就是老鼠,大清就是猫。”
皇太极很满意,多尔衮的思路总是能跟上他的步伐,比其他只会舞刀弄枪的亲王贝勒们眼光格局要高明的多。他环顾众人:“大家还有什么不同意见?”
包括多铎在内的亲王、郡王们,都没有吭声。睿亲王提出的意见,而且皇太极赞同,其他人脑子除非坏掉了,才会这么不识趣地提出反对意见。再说比起围而不攻,强攻南汉山城的折损要大许多,皇帝都不愿强攻了,自己也可以避免少损失几个牛录,皆大欢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