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无双庶子 > 第三十一章 识趣

第三十一章 识趣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张渠这个人,不仅仅是在朝堂上做左相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他在仕林里的名声也非常之大,是百年一见的文坛政坛双领袖,而且他是土生土长的南方人,这就很得大晋人的厚爱,再加上新朝以来,张渠这个老臣的权力不仅没有削减,反而与承德朝时候一般无二,八年时间下来,这位老人家的名气就越发响亮了。

    李信本人,也很尊敬这位浩然公,虽然她平日里不怎么上朝,与张渠接触并不是特别多。

    这一次也是两个人第一次私下里见面。

    张渠深深地看了李信一眼,随即摇了摇头,开口道:“老夫当年入仕的时候,叶老公爷已经立下了不世之功,他老人家算是老夫的长辈,老夫与李侯爷,最多算是平辈。”

    这就是拜叶老头做老师的好处了,因为这个老头子辈分高,连带着李信的辈分也高出了同龄人不知道多少,像是叶鸣,李慎还有张渠这类的朝堂大佬,都可以算作是李信的同辈。

    如果严格算起来,当今的太康天子,还是李信的晚辈。

    不过计较这些辈分上的问题终归无用,李信在张府落座之后,对着张渠沉声道:“浩然公相召,不知道是……”

    在朝堂里做了十几年宰相的张渠,低头抿了一口茶,然后抬头看向李信,开口问道:“李侯爷,老夫有几件事情想问你。”

    靖安侯爷笑了笑。

    “浩然公请问,李信知无不言。”

    张渠面色肃然,开口问道:“陛下,是否要打仗了?”

    李信放下手里的茶杯,讶然看向张渠,有些不可置信的问道:“浩然公不知道?”

    按理说,朝廷里不管是什么大事小事,这位当朝首相都应该是知道的,甚至可能比天子还要早知道,如今天子已经准备了三年,这位左仆射却还要来问李信,这本就是一件非常不可置信的事情。

    张渠看着李信的表情,沉默了一会儿之后,缓缓开口:“隐约猜到了一些陛下要做什么,不过陛下一直没有与尚书台明说,直到前几天陛下让户部拨了钱给兵部,老夫觉得,事情将近了……”

    君权与相权其实是互相制约的,虽然皇帝可以任命宰相,但是无论是谁坐到宰相这个位置上,都会有制约皇帝的能力。

    尤其是在出了某个曹姓丞相之后,李信那个世界的宰相制度直接变成了群相制度,目的就是为了分化宰相的权力。

    大晋虽然也是群相制度,但是张渠一定程度上可以统协整个尚书台的意见,也就是说朝堂里的事情,张渠说话也都很有份量,如果太康天子在几年前提出北征的想法,一定是会被尚书台反对的。

    天子要是坚持,说不定就会有几个文官在未央宫里撞柱子。

    因此太康天子很聪明的没有与尚书台商议,而是自己做自己的事情,用各种理由着手准备,等到准备的差不多的时候,再跟尚书台开口,事情多半就能做的下去。

    尤其是如今已经是太康八年,天子也不是刚登基的天子了,如今的天子,有足够的能力可以把控朝局。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尚书台的宰相们,直到现在还不清楚,自己的皇帝陛下,究竟想要干什么。

    不过凭借这几年皇帝的种种行为,他们也可以猜出来皇帝大概的意图了。

    李信坐在座位上缓缓的喝了口茶,沉默了好一会儿之后,他才开口道:“浩然公,非是李信有意瞒你,但是既然陛下都没有与尚书台说,我在这里与浩然公说,未免有些不太合适……”

    “浩然公等一等就是,等过些日子,自然就清楚了。”

    张渠坐在主位上,闭上了眼睛。

    “李侯爷,老夫已经上书致仕了。”

    李信猛然一惊,抬头看向这个貌不惊人的老头子,开口道:“浩然公精神矍铄,何以在这种时候……”

    这位尚书左仆射缓缓睁开眼睛,自嘲一笑:“李侯爷也清楚,老夫是旧朝的宰相,按照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说法,老夫七八年前就应该回家里养老,之所以能在京城里多待了八年,有一大半是因为先帝的那份诏书。”

    朝廷里固然有人是三朝元老甚至是四朝元老,但是很少有宰辅从一个皇帝到下一个皇帝仍旧是宰辅的,一般新帝登基,别的臣子都可以不换,宰辅重臣基本都是要用自己亲自提拔的。

    要不然,会用的不顺手。

    但是张渠却是一个例外,他是承德朝的宰相,在太康朝却依旧是宰相,而且还做了八年的宰相。

    “因为这份诏书,老夫这些年还挨了不少骂。”

    说到这里,张渠眯着眼睛说道:“如今,陛下已经不需要我这个看过诏书的人了,老夫自然要识趣一些,趁着还能动弹,拖着残躯回故乡落叶归根。”

    当年亲自从那个盒子里取出先帝诏书的,一共是两个人,一个是至今仍旧在昭陵守陵的老太监陈矩,另一个就是眼前的这位张浩然。

    这两个人,实际上是太康天子政权合法性的见证人。

    因为这个原因,即便陈矩在昭陵,也兼领了好几年的内侍监太监,至今朝廷也没有亏待过他。

    也因为这个原因,张渠做宰辅一直坐到今日。

    但是如今的太康天子,屁股已经坐稳了,他已经不再需要这两个人了,倒也不算是过河拆桥,只是……可有可无了。

    在这种情况下,张渠能够急流勇退,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选择。

    他自己走,还能走的风光体面,哪天皇帝想要换他的时候,多半就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了。

    李信低头思索了一会儿,随即缓缓开口道:“但愿再过些年,李信也能像浩然公一样,回永州老家安心享福去。”

    “李侯爷太自谦了。”

    张渠脸上露出一抹笑容:“你是太康朝的臣子,在朝堂上还要待许多年。”

    “像李侯爷这样少年得意,不知道让多少人艳羡。”

    少年得意,是人生最快意的事情了,毕竟绝大多数人年轻的时候,都是最无力的时候,不知道多少大人物,在十七八岁的时候,留下了人生遗憾。

    试想一下,像李信这样十七八岁的时候,便拜将封侯,该是何等快活?

    李信摇了摇头,哑然失笑:“浩然公取笑了,我以前也吃了许多苦。”

    张渠脸上的笑容收敛,他看了李信一眼,缓缓的说道:“老夫致仕的奏书,朝廷应该很快就会批复下来,到时候老夫就要携家眷返乡了。”

    “临别之前,想问侯爷一句…陛下到底是想要打哪里?”

    靖安侯爷微微皱眉,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抬头看向了北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