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见闻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次赶集,赵旭和赵大力的目的是朝歌县城唯一的市井,位于朝歌城郭的东北边。
在汉代,城邑中集中买卖货物的场所,就是市井。其得名之由,有书曰:《管子·小匡》注,“处商必就市井。”尹知章注:“立市必四方,若造井之制,故曰市井。”。
汉代规定,“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所以说,在汉代,出生市井、市井之徒并不是什么好话。
汉代“市”区的建立,基本按照王制的规定,区划在城内的固定地点,大小城市基本上照此规划来确立。这个原则就是“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一般建立在城内的北部地区,位于宫庙之后。像西汉的都城长安,就有各市“二百六十步”,“凡四里一市”。各市虽不一定如此齐整,但划有特定的区域,与一般的住宅(间、里)分开是肯定的。
两人沿着路沟而行,横穿大半个朝歌县城,便可遥见一道大门,其上以隶书题记“东市”三字,两侧建有墙垣。
东市他们已经不是第一次来了,根据记忆,赵旭可以清晰的回忆起朝歌东市的格局,市区三方设门,门面三开,市门东西相对。
两人这次是从东门进去,市门左右两边,各立着一名市门卒,两名士卒皆手执蒙皮木盾和环首铁刀,看上去颇有威慑力。
刚才进城的时候人不多,但是集市这边人气还是不少的,因为临近岁旦(过年),此刻市中人流正处于高峰期,还没进去,外面的街道上就已经人山人海。
看到这边一别刚才街道上的冷清,赵大力颇为高兴,指着市井的大门大喊道:“旭哥,你看!今天人很多啊!真热闹。”
赵旭微微点头,“嗯,毕竟岁旦将近,估计是怕雪下太大,家中物资储备不够,附近村子的人都提前来准备了。”
“走吧,咱们先去把皮货卖了。”
“好嘞!”
才一入内,赵旭便感到一股气浪扑面袭来。
目光所致,全都是人,可谓是万头攒动,填街塞巷,人不得顾,车不得旋。
在汉代,对普通民众的管理极其严格,城池内的百姓平时都各居其里,各里之间有墙垣、篱笆隔绝交通,即“门户之闭”,老百姓除非真的有事,否则一般不会轻易跨界,所以大部分老百姓,一辈子都没离开过自己家乡所在地方圆五十里范围。这种现象即使到了现代,在某些地区也仍然存在。
因此,在这个时代,城内的百姓劳作之余,如果想要了解外面的世界,或者是搞个休闲活动,便只能去市井。
市井同样有墙垣,但出入基本不受限制,里面的商品多不胜数,可以把人看得眼花缭乱。就算不买东西只是去逛一下,见见世面,也是一种不错的休闲——所以不要以为只有现代人才喜欢只看不买,因为这个习惯是自古以来就有的。
况且,市井里面不仅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各类大小商品,里面还开有赌坊、当铺、青楼(中国最早的青楼,大约出现在春秋时期。曹老板首征张绣,张绣投降后,曹老板首先问的就是附近有没有有“J女”。),更有人当街表演杂技卖艺,偶尔还有弃市的热闹可看。
《礼记》记载,“刑人于市,与众弃之”,即为了杀一儆百,在人多的集市上对犯人行刑,使百姓唾弃他。
这就是弃市,这在古代,被普通百姓视为一种娱乐。
无论哪国的百姓,似乎对看杀头一直情有独钟。
即使到了赵旭那个后世的七八十年代,如果公开执行死刑,愿意去看热闹的人也多不胜数,而执法机构为了震慑一些不法分子,也并不阻止民众在安全距离观看行刑。
汉代市井的规划基本都大同小异,只是在规模大小上有所区别。
朝歌这边的市井就是这样,两条宽约十米的大道汇聚成十字形,将市井分割成四块贸易区。
每个贸易区中都建有三四列廊式建筑,排列得整整齐齐。排在后面建筑就是商贾存放货物的仓库。前面的房屋则是一排排列肆,即依商品种类而集中陈列的摊位。
一路前行,赵旭所见货物种类之多,难以计数,酿酒、粮食、熟食、竹木、漆器、布匹、染料、皮革、药材、冥器、铜铁用具、牛马猪羊,几乎什么都卖,只要你出得起价钱。
随着接近市井中心,远远的就可以看到一栋三层市楼矗立于街道中央,正是市井的治所。
楼顶高悬着一面旗帜,迎着寒风飘扬,楼上悬着一面大鼓,市吏正是通过击鼓宣告开市、罢市。
崔豹《古今注》曰:“阛,市垣也;阓,市门也”。市门定时启闭。
史载:“市楼皆重屋”,又“臣为郎时,与方士考功会旗亭下”(注曰:旗亭,市楼也,立旗于上,故取名焉。)。由此可知,市政官舍都是楼房,并立旗于上,以为标志。《西京赋》云:“旗亭五重,俯察百隧”,说明市楼系高五重,可眺望全市,监察百肆。
市楼门口两侧各有一名黑衣门卒,腰佩环首长刀,肃穆而立。
两人越过市楼,继续前行一段,终于抵达目的地——李记皮货坊。
赵旭提着一个大包和赵大力刚一走进商铺,一个身着青色布袄的伙计就迎了上来:“哟,这不是旭哥儿吗,还有大力,你们这得有大半月没过来了吧?”
说着他看了一眼赵旭手上提着的大包袱笑道:“看来收获不小,今天特地来卖货?”
赵旭懒得回答,对着赵大力使了个眼色,赵大力与他默契十足,接过话头道:“嗯,今天过来赶集,顺便吧这十来天的收获卖了。”
“那感情好,我去给两位倒水,顺便去叫李账房。”
伙计说完,将两人带到侧面的房间脱下蓑衣斗笠,安排两人入坐后,告罪一声,转身进里间进行通报。
不一会,一个穿着直裾深衣的中年男子就走了出来,一看到赵旭两人,就笑着打起了招呼:“这不是旭哥儿吗,我还说你这段时间一直没来卖东西,没想到刚一念叨,你这就来了啊。”
这次赶集,赵旭和赵大力的目的是朝歌县城唯一的市井,位于朝歌城郭的东北边。
在汉代,城邑中集中买卖货物的场所,就是市井。其得名之由,有书曰:《管子·小匡》注,“处商必就市井。”尹知章注:“立市必四方,若造井之制,故曰市井。”。
汉代规定,“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所以说,在汉代,出生市井、市井之徒并不是什么好话。
汉代“市”区的建立,基本按照王制的规定,区划在城内的固定地点,大小城市基本上照此规划来确立。这个原则就是“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一般建立在城内的北部地区,位于宫庙之后。像西汉的都城长安,就有各市“二百六十步”,“凡四里一市”。各市虽不一定如此齐整,但划有特定的区域,与一般的住宅(间、里)分开是肯定的。
两人沿着路沟而行,横穿大半个朝歌县城,便可遥见一道大门,其上以隶书题记“东市”三字,两侧建有墙垣。
东市他们已经不是第一次来了,根据记忆,赵旭可以清晰的回忆起朝歌东市的格局,市区三方设门,门面三开,市门东西相对。
两人这次是从东门进去,市门左右两边,各立着一名市门卒,两名士卒皆手执蒙皮木盾和环首铁刀,看上去颇有威慑力。
刚才进城的时候人不多,但是集市这边人气还是不少的,因为临近岁旦(过年),此刻市中人流正处于高峰期,还没进去,外面的街道上就已经人山人海。
看到这边一别刚才街道上的冷清,赵大力颇为高兴,指着市井的大门大喊道:“旭哥,你看!今天人很多啊!真热闹。”
赵旭微微点头,“嗯,毕竟岁旦将近,估计是怕雪下太大,家中物资储备不够,附近村子的人都提前来准备了。”
“走吧,咱们先去把皮货卖了。”
“好嘞!”
才一入内,赵旭便感到一股气浪扑面袭来。
目光所致,全都是人,可谓是万头攒动,填街塞巷,人不得顾,车不得旋。
在汉代,对普通民众的管理极其严格,城池内的百姓平时都各居其里,各里之间有墙垣、篱笆隔绝交通,即“门户之闭”,老百姓除非真的有事,否则一般不会轻易跨界,所以大部分老百姓,一辈子都没离开过自己家乡所在地方圆五十里范围。这种现象即使到了现代,在某些地区也仍然存在。
因此,在这个时代,城内的百姓劳作之余,如果想要了解外面的世界,或者是搞个休闲活动,便只能去市井。
市井同样有墙垣,但出入基本不受限制,里面的商品多不胜数,可以把人看得眼花缭乱。就算不买东西只是去逛一下,见见世面,也是一种不错的休闲——所以不要以为只有现代人才喜欢只看不买,因为这个习惯是自古以来就有的。
况且,市井里面不仅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各类大小商品,里面还开有赌坊、当铺、青楼(中国最早的青楼,大约出现在春秋时期。曹老板首征张绣,张绣投降后,曹老板首先问的就是附近有没有有“J女”。),更有人当街表演杂技卖艺,偶尔还有弃市的热闹可看。
《礼记》记载,“刑人于市,与众弃之”,即为了杀一儆百,在人多的集市上对犯人行刑,使百姓唾弃他。
这就是弃市,这在古代,被普通百姓视为一种娱乐。
无论哪国的百姓,似乎对看杀头一直情有独钟。
即使到了赵旭那个后世的七八十年代,如果公开执行死刑,愿意去看热闹的人也多不胜数,而执法机构为了震慑一些不法分子,也并不阻止民众在安全距离观看行刑。
汉代市井的规划基本都大同小异,只是在规模大小上有所区别。
朝歌这边的市井就是这样,两条宽约十米的大道汇聚成十字形,将市井分割成四块贸易区。
每个贸易区中都建有三四列廊式建筑,排列得整整齐齐。排在后面建筑就是商贾存放货物的仓库。前面的房屋则是一排排列肆,即依商品种类而集中陈列的摊位。
一路前行,赵旭所见货物种类之多,难以计数,酿酒、粮食、熟食、竹木、漆器、布匹、染料、皮革、药材、冥器、铜铁用具、牛马猪羊,几乎什么都卖,只要你出得起价钱。
随着接近市井中心,远远的就可以看到一栋三层市楼矗立于街道中央,正是市井的治所。
楼顶高悬着一面旗帜,迎着寒风飘扬,楼上悬着一面大鼓,市吏正是通过击鼓宣告开市、罢市。
崔豹《古今注》曰:“阛,市垣也;阓,市门也”。市门定时启闭。
史载:“市楼皆重屋”,又“臣为郎时,与方士考功会旗亭下”(注曰:旗亭,市楼也,立旗于上,故取名焉。)。由此可知,市政官舍都是楼房,并立旗于上,以为标志。《西京赋》云:“旗亭五重,俯察百隧”,说明市楼系高五重,可眺望全市,监察百肆。
市楼门口两侧各有一名黑衣门卒,腰佩环首长刀,肃穆而立。
两人越过市楼,继续前行一段,终于抵达目的地——李记皮货坊。
赵旭提着一个大包和赵大力刚一走进商铺,一个身着青色布袄的伙计就迎了上来:“哟,这不是旭哥儿吗,还有大力,你们这得有大半月没过来了吧?”
说着他看了一眼赵旭手上提着的大包袱笑道:“看来收获不小,今天特地来卖货?”
赵旭懒得回答,对着赵大力使了个眼色,赵大力与他默契十足,接过话头道:“嗯,今天过来赶集,顺便吧这十来天的收获卖了。”
“那感情好,我去给两位倒水,顺便去叫李账房。”
伙计说完,将两人带到侧面的房间脱下蓑衣斗笠,安排两人入坐后,告罪一声,转身进里间进行通报。
不一会,一个穿着直裾深衣的中年男子就走了出来,一看到赵旭两人,就笑着打起了招呼:“这不是旭哥儿吗,我还说你这段时间一直没来卖东西,没想到刚一念叨,你这就来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