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节 回鹘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清凉殿里,混着麝香、白檀、龙涎、冰片、苏合、安息等诸色香料的熏香缓缓燃烧着。大小内侍们大眼瞪小眼的站在那里,噤若寒蝉,生怕被别人发现一样。至于举扇的宫女,持刀的侍卫,则是眼观鼻,鼻观心,一副泥胎木塑的样子。
因为一件他们从来没见过的事上演了。
检校左散骑常侍和皇帝发生了争吵,在这些宫人侍卫眼里,皇帝是勤学好问的学生,而文散骑是博学耐心的老师,熟读话本的他们觉得这二位一个是足智多谋的诸葛孔明,另一位大概不是刘皇叔就是刘皇叔的儿子。
总而言之,他们应该很和谐才对。
李旭从未见过文元恒生气的样子,文元恒这个中年儒士养气很有一套。最是讲究“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麋鹿兴与左而目不瞬。”这有时会让李旭觉得这位老师或许太过木讷了些。但是今天,李旭知道这老头也是会脸红脖子粗的。
“荒唐!”文元恒怒拍御案,震得笔架上的毛笔滚了一地。李旭赶忙弯下腰去摸。
“陛下为何去捡笔?”文元恒再拍,“孟子曰,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陛下身为九五之尊,为何要做这小人才做的事?莫非陛下以为清凉殿中的侍女和内侍都是尸位素餐,连这点事情都做不好?”
生气归生气,捡个笔你都要哔哔?我不捡了还不行。
李旭刚缩回手,文元恒那里又开喷了。
“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我让陛下不捡,陛下便不捡吗?陛下能低头捡笔,是体恤宫人,这是仁。微臣强谏,陛下便不捡了,这就是馁。浩然正气,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配义与道。哪能别人随便一说就改变主意?人主当社稷之重,”
所以说孟子真是混蛋,说话两头堵,真真是不让人活。
李旭也生了气,干脆不去捡,由着文元恒在这里喷口水。
文元恒生气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今天大朝会的时候,文太后公开宣布,皇帝纳尚功局的女官文氏为美人,并且加封国舅周国公文敏行侍中衔。
朝野无言,大臣们都是消息灵通之辈,都听说了贺拔崧被皇帝拿下发往大理寺的事。现下太后将文敏行的女儿送个皇帝做美人,怕不是多少年后又多了一个文太后。
只有中书侍郎陆贽反对,他认为皇帝尚未元服,并未成人,并不是纳妃的时候,而且仅仅是因为其女被皇帝选为美人,便任命文敏行为侍中,实在毫无道理。
有了宰相的反对,一众文臣也就有了胆子,纷纷引经据典的表示太后的举动欠缺考虑。
最后发动致命一击的是文敏行,这位周国公直接表示,他才德有限,无法出任侍中一职,太后才铁青着脸表示拒绝。
第二件事就是监察御史元稹转走朔方军事参军李德裕的情报,半月前,回鹘大帐移动,大部南迁,自乌德鞬山转移至阴山,现在阴山脚下的回鹘人近数万帐,朔方军等诸边军皆震恐,一日三惊,希望朝廷早做应对。
回鹘本是突厥所奴役的草原部落之一,而突厥是横跨草原西域的大国,后来太祖、太宗两代努力,突厥才在中原的攻击下分裂为东西两部。
当时回鹘是西突厥的属国,本是无名之辈,趁突厥分裂为大虞削弱之机趁机崛起,吞并其他铁勒余部,击败突厥,一举崛起成为统领漠北的草原大部。其可汗牙帐在乌德鞬山之下,乌德鞬山便是当年霍去病等马踏匈奴勒石记功的燕然山。
回鹘号称有“控弦之士十万,卫帐之勇三万。”数目虽大,但都是各部部酋所领,一有大战由可汗之使者手持牙牌手令向各路酋长头人征发兵众,大小贵族率领其部民随可汗参战。
回鹘可汗帐下别有两支精骑,一支号“净世明炎”,共有五千骑,一支号“摩利支天”有七千骑,这两支骑兵都是可汗亲领的具装甲骑,每逢大战人马皆披重甲,动若山崩地动,草原各部根本无法抵挡,所向披靡。
当年突厥是虞朝的心腹大患,所以虞朝各帝为了拉拢回鹘这个反骨仔对付突厥,常拣选宗室女子封为公主与回鹘和亲。所以回鹘与虞朝国书往来,回鹘常用“汉家阿舅大官家”来称呼虞朝天子,而虞朝回书则曰“外甥”。
自从关东乱后,虞朝国力日衰,所以也面对日渐强盛的回鹘也无法翻脸。而回鹘受制于突厥余部的威胁,也无力南下漠南争雄。所以两国的关系到因为贸易与婚姻十分亲密。
此番回鹘可汗将牙帐迁徙千里,从燕然山下迁到了阴山,再往南便是虞朝丰州都防御使所在,可以说是走到了虞朝的边界上。不管之前两边关系如何,现在人家万骑扣边,丰州镇是噤若寒蝉,丰州镇往南,振武、朔方、夏绥各镇也是头大如斗。
无论如何,朝廷总要拿个方略出来。
现下论起朝廷手里的兵马,大概有三处,一处名曰藩镇,此处兵马最多,由各镇节度使防御使把控,然而听调不听宣,他们自己守土都未必会下死力,更不必说出兵援助其他藩镇了,等着趁火打劫才是这些家伙的本色行当。
另一处便是府兵,虞朝继承了前朝的府兵制度,在全国各县设立折冲府,由折冲府提供兵员,朝廷相应的将土地下发给承担军役的军府。兵农一体,平时是在家的农民,有事则是能鞍前马后效力的劲卒。各折冲府由十二卫统领,每年拣选人员入京充当十二卫的兵员。
然而设想虽好,但是从根本上就难以为继。首先是土地,土地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资源。只要是地主,就一定想方设法的兼并土地。如此之下,分拨给府兵的土地,注定越来越少,当没有土地可以供给府兵的时候,又谈何兵农一体呢?
更何况虞朝的府兵因袭前朝旧制,折冲府的首领多半都是乡间豪族,天下多难时还可以用功名利禄诱惑这些豪族鞍前马后以换取功名。一旦承平日久,豪族们只会大肆吞并本该分给府兵的土地,无视朝廷下令征兵的命令。
最后便是老百姓自己,明明土里刨食就能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过节来只肥鸡整点小酒的舒适生活,谁愿意上战场?一不留神可是要把老婆孩子交给隔壁老王头照顾的。
所以到了现在,府兵凋零,再也抓不到冤大头来当兵,十二卫中除了金吾卫外,其他十一卫都是名存实亡,而金吾卫的兵员也多来自白玉京的小农商贾。
最后能用的便是神策军、天威军等所谓禁军,这支人马是关东乱后组建起来的新军,原本都是关中地区的藩镇,因为忠心敢战被选为皇帝的亲信,由宦官担任统领,平日驻扎在宫城之北,所以有“北衙禁军”之称,其生活来源靠的是由朝廷支付的军饷,自圣后至今,其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有近十万人之多,分驻在关中各地。
为了养活这样一支大军,虞朝改变税法,自圣后之后的各位皇帝想尽一切办法来填补国库,然而真到了要用的时候,却又捉襟见肘。
自从关东乱后,陇西各州郡,自兰州以西,均被吐蕃控制,每到秋天,都要抽调禁军支援边军各镇防秋。河北山东等州郡有多被藩镇控制,他们多有窥伺河东河南的野心,而朝廷的用度又多依赖川中与江淮的转运。所以神策军又要随时准备应对那些图谋不轨的藩镇。
所以虽有十万之众,用起来却捉襟见肘。
…………………………
清凉殿里,混着麝香、白檀、龙涎、冰片、苏合、安息等诸色香料的熏香缓缓燃烧着。大小内侍们大眼瞪小眼的站在那里,噤若寒蝉,生怕被别人发现一样。至于举扇的宫女,持刀的侍卫,则是眼观鼻,鼻观心,一副泥胎木塑的样子。
因为一件他们从来没见过的事上演了。
检校左散骑常侍和皇帝发生了争吵,在这些宫人侍卫眼里,皇帝是勤学好问的学生,而文散骑是博学耐心的老师,熟读话本的他们觉得这二位一个是足智多谋的诸葛孔明,另一位大概不是刘皇叔就是刘皇叔的儿子。
总而言之,他们应该很和谐才对。
李旭从未见过文元恒生气的样子,文元恒这个中年儒士养气很有一套。最是讲究“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麋鹿兴与左而目不瞬。”这有时会让李旭觉得这位老师或许太过木讷了些。但是今天,李旭知道这老头也是会脸红脖子粗的。
“荒唐!”文元恒怒拍御案,震得笔架上的毛笔滚了一地。李旭赶忙弯下腰去摸。
“陛下为何去捡笔?”文元恒再拍,“孟子曰,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陛下身为九五之尊,为何要做这小人才做的事?莫非陛下以为清凉殿中的侍女和内侍都是尸位素餐,连这点事情都做不好?”
生气归生气,捡个笔你都要哔哔?我不捡了还不行。
李旭刚缩回手,文元恒那里又开喷了。
“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我让陛下不捡,陛下便不捡吗?陛下能低头捡笔,是体恤宫人,这是仁。微臣强谏,陛下便不捡了,这就是馁。浩然正气,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配义与道。哪能别人随便一说就改变主意?人主当社稷之重,”
所以说孟子真是混蛋,说话两头堵,真真是不让人活。
李旭也生了气,干脆不去捡,由着文元恒在这里喷口水。
文元恒生气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今天大朝会的时候,文太后公开宣布,皇帝纳尚功局的女官文氏为美人,并且加封国舅周国公文敏行侍中衔。
朝野无言,大臣们都是消息灵通之辈,都听说了贺拔崧被皇帝拿下发往大理寺的事。现下太后将文敏行的女儿送个皇帝做美人,怕不是多少年后又多了一个文太后。
只有中书侍郎陆贽反对,他认为皇帝尚未元服,并未成人,并不是纳妃的时候,而且仅仅是因为其女被皇帝选为美人,便任命文敏行为侍中,实在毫无道理。
有了宰相的反对,一众文臣也就有了胆子,纷纷引经据典的表示太后的举动欠缺考虑。
最后发动致命一击的是文敏行,这位周国公直接表示,他才德有限,无法出任侍中一职,太后才铁青着脸表示拒绝。
第二件事就是监察御史元稹转走朔方军事参军李德裕的情报,半月前,回鹘大帐移动,大部南迁,自乌德鞬山转移至阴山,现在阴山脚下的回鹘人近数万帐,朔方军等诸边军皆震恐,一日三惊,希望朝廷早做应对。
回鹘本是突厥所奴役的草原部落之一,而突厥是横跨草原西域的大国,后来太祖、太宗两代努力,突厥才在中原的攻击下分裂为东西两部。
当时回鹘是西突厥的属国,本是无名之辈,趁突厥分裂为大虞削弱之机趁机崛起,吞并其他铁勒余部,击败突厥,一举崛起成为统领漠北的草原大部。其可汗牙帐在乌德鞬山之下,乌德鞬山便是当年霍去病等马踏匈奴勒石记功的燕然山。
回鹘号称有“控弦之士十万,卫帐之勇三万。”数目虽大,但都是各部部酋所领,一有大战由可汗之使者手持牙牌手令向各路酋长头人征发兵众,大小贵族率领其部民随可汗参战。
回鹘可汗帐下别有两支精骑,一支号“净世明炎”,共有五千骑,一支号“摩利支天”有七千骑,这两支骑兵都是可汗亲领的具装甲骑,每逢大战人马皆披重甲,动若山崩地动,草原各部根本无法抵挡,所向披靡。
当年突厥是虞朝的心腹大患,所以虞朝各帝为了拉拢回鹘这个反骨仔对付突厥,常拣选宗室女子封为公主与回鹘和亲。所以回鹘与虞朝国书往来,回鹘常用“汉家阿舅大官家”来称呼虞朝天子,而虞朝回书则曰“外甥”。
自从关东乱后,虞朝国力日衰,所以也面对日渐强盛的回鹘也无法翻脸。而回鹘受制于突厥余部的威胁,也无力南下漠南争雄。所以两国的关系到因为贸易与婚姻十分亲密。
此番回鹘可汗将牙帐迁徙千里,从燕然山下迁到了阴山,再往南便是虞朝丰州都防御使所在,可以说是走到了虞朝的边界上。不管之前两边关系如何,现在人家万骑扣边,丰州镇是噤若寒蝉,丰州镇往南,振武、朔方、夏绥各镇也是头大如斗。
无论如何,朝廷总要拿个方略出来。
现下论起朝廷手里的兵马,大概有三处,一处名曰藩镇,此处兵马最多,由各镇节度使防御使把控,然而听调不听宣,他们自己守土都未必会下死力,更不必说出兵援助其他藩镇了,等着趁火打劫才是这些家伙的本色行当。
另一处便是府兵,虞朝继承了前朝的府兵制度,在全国各县设立折冲府,由折冲府提供兵员,朝廷相应的将土地下发给承担军役的军府。兵农一体,平时是在家的农民,有事则是能鞍前马后效力的劲卒。各折冲府由十二卫统领,每年拣选人员入京充当十二卫的兵员。
然而设想虽好,但是从根本上就难以为继。首先是土地,土地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资源。只要是地主,就一定想方设法的兼并土地。如此之下,分拨给府兵的土地,注定越来越少,当没有土地可以供给府兵的时候,又谈何兵农一体呢?
更何况虞朝的府兵因袭前朝旧制,折冲府的首领多半都是乡间豪族,天下多难时还可以用功名利禄诱惑这些豪族鞍前马后以换取功名。一旦承平日久,豪族们只会大肆吞并本该分给府兵的土地,无视朝廷下令征兵的命令。
最后便是老百姓自己,明明土里刨食就能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过节来只肥鸡整点小酒的舒适生活,谁愿意上战场?一不留神可是要把老婆孩子交给隔壁老王头照顾的。
所以到了现在,府兵凋零,再也抓不到冤大头来当兵,十二卫中除了金吾卫外,其他十一卫都是名存实亡,而金吾卫的兵员也多来自白玉京的小农商贾。
最后能用的便是神策军、天威军等所谓禁军,这支人马是关东乱后组建起来的新军,原本都是关中地区的藩镇,因为忠心敢战被选为皇帝的亲信,由宦官担任统领,平日驻扎在宫城之北,所以有“北衙禁军”之称,其生活来源靠的是由朝廷支付的军饷,自圣后至今,其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有近十万人之多,分驻在关中各地。
为了养活这样一支大军,虞朝改变税法,自圣后之后的各位皇帝想尽一切办法来填补国库,然而真到了要用的时候,却又捉襟见肘。
自从关东乱后,陇西各州郡,自兰州以西,均被吐蕃控制,每到秋天,都要抽调禁军支援边军各镇防秋。河北山东等州郡有多被藩镇控制,他们多有窥伺河东河南的野心,而朝廷的用度又多依赖川中与江淮的转运。所以神策军又要随时准备应对那些图谋不轨的藩镇。
所以虽有十万之众,用起来却捉襟见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