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敬业
推荐阅读: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兽性总裁求负责、纯阳第一掌教、通天神捕、正版修仙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封批评宰相的奏折上去,落不着皇帝手里,落到了宰相大人的手里,那么这位上奏折的官员下场是很惨的。
朝野上下,一半人都是宰相的人,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多。
往往今天你在某个看上去信得过的同事面前骂了两句宰相,他如果不是和你一起骂的,反而笑着在一旁听着,那你还是赶快交代后事吧。
因为那位同事很可能已经是宰相的人,前脚和你结束谈话,后脚就和宰相告一状,估计你的后事都没有交代完,就有人把你从家中拖出去,咔嚓一刀或是发配充军。
敢于进谏的要么回家种地,要么一刀给咔嚓了,剩下的都是不敢说话的,于是奏折自然就少了。
宰相为何如此害反对的声音呢,说到底,就是因为他的宰相名头靠不住。
他知道自己没有才能,做到这个位置纯属是老天闭眼,他明白骂他的每一份奏折上写的都是事实,就因为这样,他才害怕失去这个位置,害怕下面那些人的口水有一日把自己给拉下去。
他要牢牢控制住手里的权力,不能让任何人染指。
权力和能力不匹配,往往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只有一步一步靠自己的努力争取来的东西,使用起来才会心安理得,若是这东西不属于你,你用着也会提心吊胆。
在这种说两句话就会被杀头的环境下,庆朝的大忠大善之士,还是稳住了百姓,让天下不至于动乱。
而皇帝呢,天天磕仙丹,就这样身体越来越差,也被现在坐在龙椅上的那位钻了空子,一举夺取皇位。
这位沉迷修仙却毫无结果的皇帝,名叫林述,他的故事,我们还会提到。
说回现在的情况来。
现在的文官们日子过得稍稍好些了,因为现在的皇帝鼓励畅所欲言,拉帮结派也少了。
言官们管的范围也是很宽,看哪个大臣不顺眼就可以上一封奏折去骂一骂,从家里有几个老婆骂到买菜少花了钱,都能写出一封很有水准的文章。
加上朝廷里免不了有勾心斗角,很多有点恩怨的大臣在上朝的时候就互相看对眼,杠上了,用眼神咒骂对方的同时还说不定还在打腹稿,等到回家之后洋洋洒洒写上一篇文章狠狠地告一状。
庆朝的大臣,都是通过严格的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个个肚子里全是墨水,一个生活作风的小细节能洋洋洒洒写上几千几万字,估计是为了过之前过不了的嘴瘾。
当然真正有意义的奏折不是没有,但实在是凤毛麟角。
天下大事皇上的眼睛都盯着呢,什么情况什么动向他了如指掌,且有着自己的见解,因此圣旨一天几道甚至好几道都不奇怪。
若是有人也有看法,想提个意见,写了一份奏折上去,不巧的是看法皇上看法不一样,那可就不妙了。
因为能到大事情这个级别的,多多少少带点敏感性质,像是藩王封地,边界将领,百姓赋税这些涉及到皇权的问题。
皇上觉得藩王的地给多了,下了一道圣旨说要削减土地,你不同意,上了一份奏折说削不得。
你可能有你的理由,比如藩王的土地本来就少,且没有自由,整日关在王府里面,再削减的土地话可能会惹怒他们,说不定联合起来造反呢。
理由确实不错,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皇帝下这道圣旨的原因正是害怕藩王造反,削减他们的土地是为了防止他们施行军阀制度:士兵打仗的时候打仗,不打仗的时候种地,工资奖赏都是王爷,且种地带来的收入隔三差五的能办个酒席,犒劳犒劳士兵家属之类的。
这样训练出来的兵忠心耿耿,战场上总是拼死搏杀,因为指挥官很可能下达了杀一人赏千两白银之类的命令。
虽然一个藩王的兵力也没多少,但好兵在精不在多,手上的人足以对庆朝造成威胁。
所以皇帝大人是为了他的皇权考虑,所谓削减土地潜台词就是说防止藩王造反。
这时候你上书一封,直接把底线捅破,往小了说是直言不讳,往大了说就是谋反。
而且皇帝是出了名的疑心重,想象力也丰富,这种老虎屁股,没有几个人敢去摸。
所以这时候大臣们虽然上奏的次数多了,但质量明显下降,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
就这样,大臣们白天上朝,晚上有时间写写奏折,这些奏折都由太监送到皇帝的寝宫。
皇上大人真的是兢兢业业,孜孜不倦,上了一天的朝,居然还精神抖擞,面对堆成山的奏折,撸起袖子就是一通翻阅。
他有个原则,不管多累,当日的奏折必须全部看完,不看完不许睡觉!
上面说了,那帮靠挑刺儿骂人吃饭的言官能把一件小事写上好几万字,皇上当然就得看好几万字。
看到最后才发现这篇文章翻来覆去就在讲裤腰带应该系在什么位置的问题,他的心情可想而知。
于是他在第二天的早朝上命那位写这封奏折的大臣读给他听,然后让他自己把有用的部分摘录出来,不过五百字。
“凡上书奏折,切忌冗长及无用之文!”这是他在朝堂之上颁布的命令。
按理说皇帝做到这份上也很够格了,但这位仁兄好像是一台不需要休息的工作机器,往往夜深了突然想到什么事情要和某某大臣讨论,或者是有急事需要找人商量对策,就命太监把人叫过来。
此时已经是二更了,太监们也不愿意睡着了被人叫起来,于是就有了夜班。
说会市场的事。
大臣们住在皇宫旁边,太监们住在皇宫旁边,加上后宫佳丽三千人,以及皇帝的贴身侍卫,奴婢等用人,足以顶得上京城十分之一的人口。
这么一大堆人,平时在西市旁边,他们工作之余也需要买柴米油盐,也得养老婆孩子,于是西市的生意自然兴隆。
说不定还会有御膳厨来采购食材,或者是皇宫里的人来买些朝廷上要用的物品,那就是大大的美差事。
这帮人从皇宫里出来,自然要维持形象,所以出手极其阔绰,且购买量极大,被看中的摊主,嘴都合不拢。
一封批评宰相的奏折上去,落不着皇帝手里,落到了宰相大人的手里,那么这位上奏折的官员下场是很惨的。
朝野上下,一半人都是宰相的人,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多。
往往今天你在某个看上去信得过的同事面前骂了两句宰相,他如果不是和你一起骂的,反而笑着在一旁听着,那你还是赶快交代后事吧。
因为那位同事很可能已经是宰相的人,前脚和你结束谈话,后脚就和宰相告一状,估计你的后事都没有交代完,就有人把你从家中拖出去,咔嚓一刀或是发配充军。
敢于进谏的要么回家种地,要么一刀给咔嚓了,剩下的都是不敢说话的,于是奏折自然就少了。
宰相为何如此害反对的声音呢,说到底,就是因为他的宰相名头靠不住。
他知道自己没有才能,做到这个位置纯属是老天闭眼,他明白骂他的每一份奏折上写的都是事实,就因为这样,他才害怕失去这个位置,害怕下面那些人的口水有一日把自己给拉下去。
他要牢牢控制住手里的权力,不能让任何人染指。
权力和能力不匹配,往往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只有一步一步靠自己的努力争取来的东西,使用起来才会心安理得,若是这东西不属于你,你用着也会提心吊胆。
在这种说两句话就会被杀头的环境下,庆朝的大忠大善之士,还是稳住了百姓,让天下不至于动乱。
而皇帝呢,天天磕仙丹,就这样身体越来越差,也被现在坐在龙椅上的那位钻了空子,一举夺取皇位。
这位沉迷修仙却毫无结果的皇帝,名叫林述,他的故事,我们还会提到。
说回现在的情况来。
现在的文官们日子过得稍稍好些了,因为现在的皇帝鼓励畅所欲言,拉帮结派也少了。
言官们管的范围也是很宽,看哪个大臣不顺眼就可以上一封奏折去骂一骂,从家里有几个老婆骂到买菜少花了钱,都能写出一封很有水准的文章。
加上朝廷里免不了有勾心斗角,很多有点恩怨的大臣在上朝的时候就互相看对眼,杠上了,用眼神咒骂对方的同时还说不定还在打腹稿,等到回家之后洋洋洒洒写上一篇文章狠狠地告一状。
庆朝的大臣,都是通过严格的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个个肚子里全是墨水,一个生活作风的小细节能洋洋洒洒写上几千几万字,估计是为了过之前过不了的嘴瘾。
当然真正有意义的奏折不是没有,但实在是凤毛麟角。
天下大事皇上的眼睛都盯着呢,什么情况什么动向他了如指掌,且有着自己的见解,因此圣旨一天几道甚至好几道都不奇怪。
若是有人也有看法,想提个意见,写了一份奏折上去,不巧的是看法皇上看法不一样,那可就不妙了。
因为能到大事情这个级别的,多多少少带点敏感性质,像是藩王封地,边界将领,百姓赋税这些涉及到皇权的问题。
皇上觉得藩王的地给多了,下了一道圣旨说要削减土地,你不同意,上了一份奏折说削不得。
你可能有你的理由,比如藩王的土地本来就少,且没有自由,整日关在王府里面,再削减的土地话可能会惹怒他们,说不定联合起来造反呢。
理由确实不错,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皇帝下这道圣旨的原因正是害怕藩王造反,削减他们的土地是为了防止他们施行军阀制度:士兵打仗的时候打仗,不打仗的时候种地,工资奖赏都是王爷,且种地带来的收入隔三差五的能办个酒席,犒劳犒劳士兵家属之类的。
这样训练出来的兵忠心耿耿,战场上总是拼死搏杀,因为指挥官很可能下达了杀一人赏千两白银之类的命令。
虽然一个藩王的兵力也没多少,但好兵在精不在多,手上的人足以对庆朝造成威胁。
所以皇帝大人是为了他的皇权考虑,所谓削减土地潜台词就是说防止藩王造反。
这时候你上书一封,直接把底线捅破,往小了说是直言不讳,往大了说就是谋反。
而且皇帝是出了名的疑心重,想象力也丰富,这种老虎屁股,没有几个人敢去摸。
所以这时候大臣们虽然上奏的次数多了,但质量明显下降,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
就这样,大臣们白天上朝,晚上有时间写写奏折,这些奏折都由太监送到皇帝的寝宫。
皇上大人真的是兢兢业业,孜孜不倦,上了一天的朝,居然还精神抖擞,面对堆成山的奏折,撸起袖子就是一通翻阅。
他有个原则,不管多累,当日的奏折必须全部看完,不看完不许睡觉!
上面说了,那帮靠挑刺儿骂人吃饭的言官能把一件小事写上好几万字,皇上当然就得看好几万字。
看到最后才发现这篇文章翻来覆去就在讲裤腰带应该系在什么位置的问题,他的心情可想而知。
于是他在第二天的早朝上命那位写这封奏折的大臣读给他听,然后让他自己把有用的部分摘录出来,不过五百字。
“凡上书奏折,切忌冗长及无用之文!”这是他在朝堂之上颁布的命令。
按理说皇帝做到这份上也很够格了,但这位仁兄好像是一台不需要休息的工作机器,往往夜深了突然想到什么事情要和某某大臣讨论,或者是有急事需要找人商量对策,就命太监把人叫过来。
此时已经是二更了,太监们也不愿意睡着了被人叫起来,于是就有了夜班。
说会市场的事。
大臣们住在皇宫旁边,太监们住在皇宫旁边,加上后宫佳丽三千人,以及皇帝的贴身侍卫,奴婢等用人,足以顶得上京城十分之一的人口。
这么一大堆人,平时在西市旁边,他们工作之余也需要买柴米油盐,也得养老婆孩子,于是西市的生意自然兴隆。
说不定还会有御膳厨来采购食材,或者是皇宫里的人来买些朝廷上要用的物品,那就是大大的美差事。
这帮人从皇宫里出来,自然要维持形象,所以出手极其阔绰,且购买量极大,被看中的摊主,嘴都合不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