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神武太后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三日后,是神武太后的忌辰。
皇帝带领皇室宗亲和文武大臣们到太庙祭奠神武太后。
太庙是皇室宗庙,供奉着历代皇帝和有大功于江山社稷的臣子神位。
太庙原本只有男人能进,女人不能进。在神武太后之前,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女子有此殊荣。
但神武太后死后,皇帝感念她有大功于国家,决定将她供入太庙。
神武太后执政三十年,尽管南唐在她的治理下国泰民安,兴盛繁荣。却因为皇帝成年之后没有归还政权而一直受人猜忌,时常有死谏和刺杀的事情发生。
但她死后入太庙这件事情,却无一人反对。
甚至连曾经的质疑之声,也随着她的仙逝而消失殆尽。
因为神武太后是女人,所以皇帝特许皇后、太子妃、王妃和三品以上的命妇到太庙祭拜神武太后。
赵学尔、康宁公主、姜无骄和朱倩自然也在其中。
皇帝跪在神武太后的画像前,追思神武太后对他多年的养育之恩,和执政三十年期间对南唐的繁荣安定做出的巨大的贡献,涕泪交零。最后宣布要为神武太后在京都西郊修建道观,命北城公主做女道士以资冥福。
李复书也跟着众人跪拜祭奠,虽然面色冷酷,倒也没有做出什么不合时宜的事情来。
赵学尔跪在李复书身边,瞻仰着神武太后的画像,心中百感交集。
她与神武太后只不过是一面之缘。
可这一面之缘却改变了她一生的轨迹。
她这十多年来勤奋不倦,都是为了追赶神武太后的步伐,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站在神武太后身边,以供驱使。
可惜她还来不及向神武太后毛遂自荐,太后就仙逝了,她甚至还来不及向这个影响了她一生的人表达感激和敬慕之情。
现在,她用另一种身份来到了神武太后面前。
但愿她能够像神武太后一样,生前论道经邦,兼济苍生;死后配享太庙,受世人景仰。
那么她这一生,也就死而无憾了。
祭拜仪式结束,众人在宫中食用和尚做的斋菜为太后积福。
宴席上,大家谈论的主题仍然是神武太后。
众人纷纷赞扬神武太后生前的功绩,甚至有不少人费尽心思作了颂词。
听得皇帝频频点头,很是满意。
赵学尔担心地看向坐在她旁边的李复书。
他低着头,盯着桌上的斋菜,看似没有什么异常。
可他通红的双眼,和放在膝盖上攥紧的拳头,却无不证明他正在极力隐忍自己的情绪。
昨天傍晚,卫亦君突然登门造访,以送承州特产的借口为由见她,告诉她李复书的生母惠妃当年是被太后赐死的,让她今日在李复书面前说话要格外小心。
可惜这件事情她知道得太晚了,来不及调查太后赐死惠妃的原因。
她不知道该如何开解李复书,只能尽量不在他面前流露出对太后的仰慕之情。
康宁公主听到众人都在赞美神武太后,心中也十分高兴。
她忽然想起了什么,往李复书这边看了过来,果然,李复书的反应不出她所料。
康宁公主低头思索了一会儿,而后状似十分关切地问李复书道:“太子,你怎么不说话?”
只要是有些资历的人,都知道十七年前太后以忤逆罪赐死惠妃的事情。所以众人一听见康宁公主出声,都安静了下来,目光投向李复书。
这些目光,有的是愧疚,有的是心疼,有的是害怕,有的是不明所以,有的是看热闹,有的是幸灾乐祸。
赵学尔也看着李复书,眼中满是担心。
她担心李复书会说出什么不合时宜的话来,中了康宁公主的圈套。
李复书冷着脸,看也不看康宁公主:“康宁公主想要我说什么话?”
康宁公主浅笑:“文武百官都在赞颂太后的千秋功绩,太子难道就没有什么话想说?”
李复书道:“正是因为文武百官都在称颂太后,我才没有说话,难道康宁公主是觉得大臣们说得不对?”
康宁公主道:“今日是太后的忌辰,大臣们尚且感念太后恩德,而太子是太后亲封,却一句话也不说,实在是说不过去。”
皇帝因为惠妃之死,对李复书一直十分愧疚。
只不过他一时感怀太后,却忘了曾经死于神武太后之手的惠妃,这才没有顾忌李复书。
他刚想阻止,又觉得康宁公主说得有理,便没有再阻拦。
今日若是没有人故意提起,李复书只要安安静静地等着祭祀活动结束就行了。
可现在康宁公主在众人面前点名让李复书颂扬太后的功绩,若是他不说几句,别人便会知道他记恨神武太后杀了惠妃。
南唐以礼治国,而礼中最重要的就是孝。
李复书与神武太后是亲祖孙,若是他在文武百官面前表现出对神武太后的不满,一旦背上不孝的污名,恐怕太子之位不稳。
可惠妃是被太后赐死的,李复书又怎么能够对神武太后歌功颂德?
况且知道惠妃被太后赐死的人也不少,若是他当真在众人面前称颂神武太后,又何尝不是对惠妃的不孝?
所以李复书是说什么都不对。
可康宁公主此时步步紧逼,他又不能什么都不说。
正值李复书为难之际,赵学尔突然朗声道:“太子与太后祖孙情深,虽然太后仙逝多年,可太子每每想起太后的音容笑貌,仍然伤感不能自持,未免在众人面前失态,这才未发一语。”
赵学尔是新妇,对十七年前的旧事不知情,就算说错了话也情有可原。
也许会有人讥笑她不懂装懂,或者故意出风头。
但那也总好过李复书被扣上不孝的罪名强。
康宁公主嗤笑:“太子妃又不是太子肚子里的蛔虫,太子一句话都没说,你怎么就知道他伤心难过?”
赵学尔道:“且不说太后执政三十年,为了南唐的繁荣安定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天下人都受了太后的恩惠,太子自然也感恩太后。但说太后与太子是亲祖孙,今日是太后忌辰,太子伤心难过本就是人伦亲情,不知道康宁公主倒在这里怀疑些什么?”
别人相不相信不知道。
反正皇帝是信了赵学尔说的话。
他满意地点了点头,觉得赵学尔说得十分的对,李复书与神武太后是亲祖孙,哪里能有隔夜的仇呢?
康宁公主见状,脸上仍然维持着笑意,说出来的话却恶意满满:“我只是在想,太子究竟是在为太后伤心难过,还是在为别的什么人伤心难过呢?”
李复书一听见康宁公主提起惠妃,转过头恶狠狠地瞪着她。
如果眼神能够杀死人,恐怕康宁公主已经死了无数遍了。
康宁公主却一点也没有被李复书的表情吓到,反而笑得更加灿烂。
李复书越是生气,她就越是高兴。
她希望李复书最好是气得发疯,再说出什么胡话来,那就再好不过了。
赵学尔一把握住李复书攥紧的拳头,一边安抚他,一边反问康宁公主:“既然康宁公主觉得太子不是在为太后难过,那康宁公主觉得太子是在为谁难过?”
虽然她还没有查出惠妃为什么会被神武太后赐死,但太后赐死惠妃的事情既然卫亦君和康宁公主能知道,那么皇帝也一定知道了。
以皇帝对子女的爱护程度来说,她就不相信康宁公主敢在李复书面前说出“惠妃”两个字。
果然,康宁公主偃旗息鼓:“你说是就是啰。”
没想到只不过是吃顿素宴,竟然会吃出一场风波。
赵学尔虽然面上平静,实则背上出了一层冷汗。
尤其被她握着手的李复书,能够很明显地感觉到她的紧张,甚至害怕。
可正是这份紧张和害怕,却让李复书感觉到了温暖。
他盯着赵学尔握着他的手,这份暖意从他的手上一直传进了他的心里。
赵学尔见李复书已经平复了情绪,把手从他的手上拿开。
李复书看着离开的那只手,心中很是失落,他想把那只手抓住,又觉得这样做太过孟浪,只得心中遗憾。
两个人静待素斋宴结束。
可惜却没能如愿。
坐在姜无骄身边的李继忽然大声道:“皇上,今日是太后的忌辰,我亲手做了一样素食点心为太后祈福,您要尝尝吗?”
皇帝一听,十分高兴:“哦?皇长孙竟然还会做点心呐,快拿上来我瞧瞧。”
李继提起方才让人拿进来的食盒,屁颠屁颠地小跑到皇帝身边。
他把食盒放在桌上,熟练地打开,从里面端出一碟糯米糍。
糯米糍做得很普通,是最基本的样式,上面什么花样都没有,看起来就像一个个白色的小面团。
可皇帝拿在手里,却十分稀罕,这可是他的小金孙亲手做的呐。
他端起来闻了闻,竟然隐隐有一股香气,再次与李继确认:“这真的是你亲手做的?”
李继才七岁,不说饭来张口,也是衣来伸手。
如今连点心都会做了,比他这个祖父都厉害呐。
李继欢快地点着头:“对呀!这糯米糍是红薯馅儿的,要先把红薯去皮蒸熟,然后捣烂和成泥备用。这个外面的皮是糯米粉做的,得先和成面,然后把红薯包在里面,最后再用大锅蒸一刻钟就好了。”
他十分期待地看着皇帝,脸上写着求表扬。
皇帝听得惊呆了,他以为李继说的亲手做,只不过是参与了其中的一个环节,没想到他竟然当真从头做到尾,一点也没有假手于人?
看着李继一副求表扬的样子,皇帝顺从其美。
“皇长孙怎么会这么厉害呢,连这么难的点心都知道怎么做。”
李继被夸得十分高兴,“咯咯”笑道:“因为我天天都在厨房学做点心呐!不但学做点心,我还学劈柴,抓鸡、摘菜、生火......总之好多好多呢!”
他这几天在厨房都不知道换了多少花样,里面的活儿都已经做了个遍。
最开始是劈柴,劈柴太累又换了抓鸡,结果抓了半天鸡,鸡没抓到,鸡毛倒薅掉不少。而且自从被一只脾气大的鸡给啄了一下,他就不愿意抓鸡了。只让不为抓了一只,抱在怀里摸了几把过过瘾。后来他又换了摘菜、生火、做点心等等很多活干。
每次他要求换活儿干,赵学尔从来不阻拦,完全顺着他的心意。
所以他这几天在厨房过得可欢乐了。
皇帝却一点也不高兴,心疼道:“乖孙,是谁让你做这么多活?”
究竟是谁这么大胆,竟敢苛待他的金孙!?
李继毫无城府地道:“是太子妃啊。”
一石激起千层浪,李继有口无心的几句话惹得众人纷纷指责赵学尔。
皇帝更是震怒不已:“太子妃,你竟然虐待皇长孙!?”
赵学尔赶忙站起身来解释,却被李复书给按了下来:“皇上,太子妃让皇长孙去厨房干活,是为了让他体验平民百姓的辛劳,只有让他知道民间疾苦,这样才能想百姓所想,忧百姓之忧。太子妃为了激励皇长孙用功读书,将来有所建树,造福百姓,实在用心良苦,并没有什么虐待之事。而且,这件事情我也是知道的。”
这样的事情若是让赵学尔自己来解释,只怕百口莫辩,没人会相信。
只有李复书这个亲身父亲亲自站出来为她说话,才能让她免于被有心人扣上虐待继子的罪名。
李复书看向坐在他身旁的赵学尔,况且方才是赵学尔站出来为他解了危机。此时他出言为赵学尔辩解,也算是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了。
素宴终于结束,众人离宫回府。
李复书今日也累了,懒得骑马,与赵学尔挤一辆马车。
赵学尔靠在车壁上,双眼紧闭,十分疲累。
李复坐到她身边,把赵学尔的头放在自己的肩上,关切道:“累了?”
赵学尔道:“心有余悸,不过总算有惊无险。”
李复书笑道:“我今天却很高兴。”
赵学尔起身看着他,奇怪道:“殿下高兴什么?”
她都出了好几身冷汗了,李复书竟然还高兴,莫不是今天气得太狠了导致脑子也坏掉了?
李复书望着她,眼中抑制不住的高兴:“我今天总算知道什么叫夫妻同心,其利断金了。何止断金,我看简直无所不能。”
今天若是只有他或者赵学尔单独面对这些人和这些事情,他实在不敢想象,等待他们的究竟是什么样的结局。
可他的身边有了赵学尔,赵学尔的身边有了他。
两个人好像就能乘风破浪,驱除所有的妖魔鬼怪,大道直行,勇往直前。
虽然惊心动魄,可他实在欢喜,这是他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体验。
虽然他和赵学尔成亲已经几个月了,可从来没有哪一刻像现在这样,期待能够和赵学尔就这样一辈子相扶相持。
三日后,是神武太后的忌辰。
皇帝带领皇室宗亲和文武大臣们到太庙祭奠神武太后。
太庙是皇室宗庙,供奉着历代皇帝和有大功于江山社稷的臣子神位。
太庙原本只有男人能进,女人不能进。在神武太后之前,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女子有此殊荣。
但神武太后死后,皇帝感念她有大功于国家,决定将她供入太庙。
神武太后执政三十年,尽管南唐在她的治理下国泰民安,兴盛繁荣。却因为皇帝成年之后没有归还政权而一直受人猜忌,时常有死谏和刺杀的事情发生。
但她死后入太庙这件事情,却无一人反对。
甚至连曾经的质疑之声,也随着她的仙逝而消失殆尽。
因为神武太后是女人,所以皇帝特许皇后、太子妃、王妃和三品以上的命妇到太庙祭拜神武太后。
赵学尔、康宁公主、姜无骄和朱倩自然也在其中。
皇帝跪在神武太后的画像前,追思神武太后对他多年的养育之恩,和执政三十年期间对南唐的繁荣安定做出的巨大的贡献,涕泪交零。最后宣布要为神武太后在京都西郊修建道观,命北城公主做女道士以资冥福。
李复书也跟着众人跪拜祭奠,虽然面色冷酷,倒也没有做出什么不合时宜的事情来。
赵学尔跪在李复书身边,瞻仰着神武太后的画像,心中百感交集。
她与神武太后只不过是一面之缘。
可这一面之缘却改变了她一生的轨迹。
她这十多年来勤奋不倦,都是为了追赶神武太后的步伐,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站在神武太后身边,以供驱使。
可惜她还来不及向神武太后毛遂自荐,太后就仙逝了,她甚至还来不及向这个影响了她一生的人表达感激和敬慕之情。
现在,她用另一种身份来到了神武太后面前。
但愿她能够像神武太后一样,生前论道经邦,兼济苍生;死后配享太庙,受世人景仰。
那么她这一生,也就死而无憾了。
祭拜仪式结束,众人在宫中食用和尚做的斋菜为太后积福。
宴席上,大家谈论的主题仍然是神武太后。
众人纷纷赞扬神武太后生前的功绩,甚至有不少人费尽心思作了颂词。
听得皇帝频频点头,很是满意。
赵学尔担心地看向坐在她旁边的李复书。
他低着头,盯着桌上的斋菜,看似没有什么异常。
可他通红的双眼,和放在膝盖上攥紧的拳头,却无不证明他正在极力隐忍自己的情绪。
昨天傍晚,卫亦君突然登门造访,以送承州特产的借口为由见她,告诉她李复书的生母惠妃当年是被太后赐死的,让她今日在李复书面前说话要格外小心。
可惜这件事情她知道得太晚了,来不及调查太后赐死惠妃的原因。
她不知道该如何开解李复书,只能尽量不在他面前流露出对太后的仰慕之情。
康宁公主听到众人都在赞美神武太后,心中也十分高兴。
她忽然想起了什么,往李复书这边看了过来,果然,李复书的反应不出她所料。
康宁公主低头思索了一会儿,而后状似十分关切地问李复书道:“太子,你怎么不说话?”
只要是有些资历的人,都知道十七年前太后以忤逆罪赐死惠妃的事情。所以众人一听见康宁公主出声,都安静了下来,目光投向李复书。
这些目光,有的是愧疚,有的是心疼,有的是害怕,有的是不明所以,有的是看热闹,有的是幸灾乐祸。
赵学尔也看着李复书,眼中满是担心。
她担心李复书会说出什么不合时宜的话来,中了康宁公主的圈套。
李复书冷着脸,看也不看康宁公主:“康宁公主想要我说什么话?”
康宁公主浅笑:“文武百官都在赞颂太后的千秋功绩,太子难道就没有什么话想说?”
李复书道:“正是因为文武百官都在称颂太后,我才没有说话,难道康宁公主是觉得大臣们说得不对?”
康宁公主道:“今日是太后的忌辰,大臣们尚且感念太后恩德,而太子是太后亲封,却一句话也不说,实在是说不过去。”
皇帝因为惠妃之死,对李复书一直十分愧疚。
只不过他一时感怀太后,却忘了曾经死于神武太后之手的惠妃,这才没有顾忌李复书。
他刚想阻止,又觉得康宁公主说得有理,便没有再阻拦。
今日若是没有人故意提起,李复书只要安安静静地等着祭祀活动结束就行了。
可现在康宁公主在众人面前点名让李复书颂扬太后的功绩,若是他不说几句,别人便会知道他记恨神武太后杀了惠妃。
南唐以礼治国,而礼中最重要的就是孝。
李复书与神武太后是亲祖孙,若是他在文武百官面前表现出对神武太后的不满,一旦背上不孝的污名,恐怕太子之位不稳。
可惠妃是被太后赐死的,李复书又怎么能够对神武太后歌功颂德?
况且知道惠妃被太后赐死的人也不少,若是他当真在众人面前称颂神武太后,又何尝不是对惠妃的不孝?
所以李复书是说什么都不对。
可康宁公主此时步步紧逼,他又不能什么都不说。
正值李复书为难之际,赵学尔突然朗声道:“太子与太后祖孙情深,虽然太后仙逝多年,可太子每每想起太后的音容笑貌,仍然伤感不能自持,未免在众人面前失态,这才未发一语。”
赵学尔是新妇,对十七年前的旧事不知情,就算说错了话也情有可原。
也许会有人讥笑她不懂装懂,或者故意出风头。
但那也总好过李复书被扣上不孝的罪名强。
康宁公主嗤笑:“太子妃又不是太子肚子里的蛔虫,太子一句话都没说,你怎么就知道他伤心难过?”
赵学尔道:“且不说太后执政三十年,为了南唐的繁荣安定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天下人都受了太后的恩惠,太子自然也感恩太后。但说太后与太子是亲祖孙,今日是太后忌辰,太子伤心难过本就是人伦亲情,不知道康宁公主倒在这里怀疑些什么?”
别人相不相信不知道。
反正皇帝是信了赵学尔说的话。
他满意地点了点头,觉得赵学尔说得十分的对,李复书与神武太后是亲祖孙,哪里能有隔夜的仇呢?
康宁公主见状,脸上仍然维持着笑意,说出来的话却恶意满满:“我只是在想,太子究竟是在为太后伤心难过,还是在为别的什么人伤心难过呢?”
李复书一听见康宁公主提起惠妃,转过头恶狠狠地瞪着她。
如果眼神能够杀死人,恐怕康宁公主已经死了无数遍了。
康宁公主却一点也没有被李复书的表情吓到,反而笑得更加灿烂。
李复书越是生气,她就越是高兴。
她希望李复书最好是气得发疯,再说出什么胡话来,那就再好不过了。
赵学尔一把握住李复书攥紧的拳头,一边安抚他,一边反问康宁公主:“既然康宁公主觉得太子不是在为太后难过,那康宁公主觉得太子是在为谁难过?”
虽然她还没有查出惠妃为什么会被神武太后赐死,但太后赐死惠妃的事情既然卫亦君和康宁公主能知道,那么皇帝也一定知道了。
以皇帝对子女的爱护程度来说,她就不相信康宁公主敢在李复书面前说出“惠妃”两个字。
果然,康宁公主偃旗息鼓:“你说是就是啰。”
没想到只不过是吃顿素宴,竟然会吃出一场风波。
赵学尔虽然面上平静,实则背上出了一层冷汗。
尤其被她握着手的李复书,能够很明显地感觉到她的紧张,甚至害怕。
可正是这份紧张和害怕,却让李复书感觉到了温暖。
他盯着赵学尔握着他的手,这份暖意从他的手上一直传进了他的心里。
赵学尔见李复书已经平复了情绪,把手从他的手上拿开。
李复书看着离开的那只手,心中很是失落,他想把那只手抓住,又觉得这样做太过孟浪,只得心中遗憾。
两个人静待素斋宴结束。
可惜却没能如愿。
坐在姜无骄身边的李继忽然大声道:“皇上,今日是太后的忌辰,我亲手做了一样素食点心为太后祈福,您要尝尝吗?”
皇帝一听,十分高兴:“哦?皇长孙竟然还会做点心呐,快拿上来我瞧瞧。”
李继提起方才让人拿进来的食盒,屁颠屁颠地小跑到皇帝身边。
他把食盒放在桌上,熟练地打开,从里面端出一碟糯米糍。
糯米糍做得很普通,是最基本的样式,上面什么花样都没有,看起来就像一个个白色的小面团。
可皇帝拿在手里,却十分稀罕,这可是他的小金孙亲手做的呐。
他端起来闻了闻,竟然隐隐有一股香气,再次与李继确认:“这真的是你亲手做的?”
李继才七岁,不说饭来张口,也是衣来伸手。
如今连点心都会做了,比他这个祖父都厉害呐。
李继欢快地点着头:“对呀!这糯米糍是红薯馅儿的,要先把红薯去皮蒸熟,然后捣烂和成泥备用。这个外面的皮是糯米粉做的,得先和成面,然后把红薯包在里面,最后再用大锅蒸一刻钟就好了。”
他十分期待地看着皇帝,脸上写着求表扬。
皇帝听得惊呆了,他以为李继说的亲手做,只不过是参与了其中的一个环节,没想到他竟然当真从头做到尾,一点也没有假手于人?
看着李继一副求表扬的样子,皇帝顺从其美。
“皇长孙怎么会这么厉害呢,连这么难的点心都知道怎么做。”
李继被夸得十分高兴,“咯咯”笑道:“因为我天天都在厨房学做点心呐!不但学做点心,我还学劈柴,抓鸡、摘菜、生火......总之好多好多呢!”
他这几天在厨房都不知道换了多少花样,里面的活儿都已经做了个遍。
最开始是劈柴,劈柴太累又换了抓鸡,结果抓了半天鸡,鸡没抓到,鸡毛倒薅掉不少。而且自从被一只脾气大的鸡给啄了一下,他就不愿意抓鸡了。只让不为抓了一只,抱在怀里摸了几把过过瘾。后来他又换了摘菜、生火、做点心等等很多活干。
每次他要求换活儿干,赵学尔从来不阻拦,完全顺着他的心意。
所以他这几天在厨房过得可欢乐了。
皇帝却一点也不高兴,心疼道:“乖孙,是谁让你做这么多活?”
究竟是谁这么大胆,竟敢苛待他的金孙!?
李继毫无城府地道:“是太子妃啊。”
一石激起千层浪,李继有口无心的几句话惹得众人纷纷指责赵学尔。
皇帝更是震怒不已:“太子妃,你竟然虐待皇长孙!?”
赵学尔赶忙站起身来解释,却被李复书给按了下来:“皇上,太子妃让皇长孙去厨房干活,是为了让他体验平民百姓的辛劳,只有让他知道民间疾苦,这样才能想百姓所想,忧百姓之忧。太子妃为了激励皇长孙用功读书,将来有所建树,造福百姓,实在用心良苦,并没有什么虐待之事。而且,这件事情我也是知道的。”
这样的事情若是让赵学尔自己来解释,只怕百口莫辩,没人会相信。
只有李复书这个亲身父亲亲自站出来为她说话,才能让她免于被有心人扣上虐待继子的罪名。
李复书看向坐在他身旁的赵学尔,况且方才是赵学尔站出来为他解了危机。此时他出言为赵学尔辩解,也算是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了。
素宴终于结束,众人离宫回府。
李复书今日也累了,懒得骑马,与赵学尔挤一辆马车。
赵学尔靠在车壁上,双眼紧闭,十分疲累。
李复坐到她身边,把赵学尔的头放在自己的肩上,关切道:“累了?”
赵学尔道:“心有余悸,不过总算有惊无险。”
李复书笑道:“我今天却很高兴。”
赵学尔起身看着他,奇怪道:“殿下高兴什么?”
她都出了好几身冷汗了,李复书竟然还高兴,莫不是今天气得太狠了导致脑子也坏掉了?
李复书望着她,眼中抑制不住的高兴:“我今天总算知道什么叫夫妻同心,其利断金了。何止断金,我看简直无所不能。”
今天若是只有他或者赵学尔单独面对这些人和这些事情,他实在不敢想象,等待他们的究竟是什么样的结局。
可他的身边有了赵学尔,赵学尔的身边有了他。
两个人好像就能乘风破浪,驱除所有的妖魔鬼怪,大道直行,勇往直前。
虽然惊心动魄,可他实在欢喜,这是他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体验。
虽然他和赵学尔成亲已经几个月了,可从来没有哪一刻像现在这样,期待能够和赵学尔就这样一辈子相扶相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