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北伐大捷(下)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至于李承乾,他主要跟在长孙无忌身边学习,没有什么需要做的,但就这么看着,他都看得胆颤心惊,也是生平头一回真正认识到做一个太子的不容易。
“朕相信这场仗打不了这么久,即便真要打这么久,朕也会筹到粮食的。”李世民沉默了半晌,口中才道了这么一句。
“最近京里有了不少怨言,似乎都是针对陛下强行征粮的?”长孙无忌就着炭火,在李世面对面坐了下来,看了他一眼,接口道。
二月初的天气还相当冷,今年较往年更甚,尤其这地方又临近玉华山,周边人烟稀少,较城里更冷上几分。
李承乾还是个十二三岁的少年,长孙无忌怕把他冻出好歹,营帐内每天都烧着炭火。
“你也不是不知道朕的性子,只要是我想干的事,又怎会在意那些区区流言?只要北伐胜利,这一切都不是事,我相信药师不会让我失望。”李世民道。
长孙无忌张了张口,想说点什么,可他瞧了一眼李世民的脸色,终没有开口。
李承乾在旁听着父亲和舅舅的对话,心头有些不安。
过了年他就满十二周岁,虚岁十三了,虽未正式参与政事,可他八岁就被立为太子,身边的太傅老师,都是渊博大儒。
又跟着长孙无忌历练了几个月,基本该懂的事还是懂的。
这北伐之战就像一块巨大的石头,深深的压在他的父皇和一众朝臣们心上,只要捷报一日不传来,他们就一日不会安宁。
“高明,你跟着长孙大人也有些时日了,可有什么收获?”李世民大概也觉得这个话头有些沉重,并未多聊,问长孙无忌几句粮草上的问题,话锋一转,目光转到儿子身上。
“回禀父皇,儿臣自来到粮草营后,方知为君者不易,也更能体会父皇管理一个国家的艰难。”
“儿臣看到长孙大人每日从白天忙得半夜,有时候,手里拿着文书信件就那么靠着桌子睡着了,方知一个人,想做点事实在是不容易。”李承乾接口道。
“很好,你能看到这些,即表示这趟历练没有白来,你自到了粮草营之后,一共只回过宫两次,过年回去,也只在宫里呆了两天。”
“朕原本还担心你受不住这份苦,如今看来,却是朕小瞧了你,高明,你很好。”李世民静静的看了李承乾几眼,很是满意的伸手在他肩膀上拍了两下。
“父皇谬赞了,儿臣到了舅舅这里,方知自己需要学的东西太多,儿臣会努力去做一个太子该做的事,不会让父皇失望的。”李承乾连忙接口道。
李世民来到玉华山的李四日,前线传来捷报,北伐大总管李靖在阴山大破突厥大军,打进了对方的老巢,如此大捷,前线自然不会有片刻耽搁,信保以最快的速度被送往京城。
因为李世民就在玉华山,来京的加急边报都要往这里过。
为些,这份捷报还没到京城,就被李世民截了过去,他拿着这张捷报奏书,一双虎目被热泪给弥漫都没发觉,眼睛在那几行不多的字上,来回的看。
“陛下。”与他在一起的长孙无忌眼见他目中的泪都要滴到纸上了,不得不提醒一句。
他也被这巨大的喜讯给冲撞得脑子发昏,不过相对李世民而言,到底还好上一点。
“哦,辅机,你看看,药师,他可果然没有让朕失望,北伐胜利了,我大唐从此以后,再也不必时刻面临北方掠夺和兵戈的威胁了。”李世民缓过神来,站在他身后的李承乾十分机灵的递了张脸巾过去,李世民接过来,胡乱擦了擦,将手中的捷报递给长孙无忌。
“是啊,这一仗,我们终于打赢了。”长孙无忌目中也隐有泪光闪烁,这一仗从去年九月打到现在,已差不多半年了。
这半年来,不只李世民一个人在呕心沥血,日夜不安,这满朝的文武大臣,同样都在忐忑不安。
尤其是长孙无忌和房玄龄这些主理大事的重臣,身体都快熬垮了,现终于看到捷报传来,内心的这份激动,实非旁人所能理解。
“王奇,备马,即可起程回京,辅机,这仗虽然胜了,后续收尾估计还需一段不短的时间,你手中的事一时还不能松懈,千万莫在忘形之下,让人给钻了什么空子。”李世民心里的激动过去之后,很快缓过神来,他吩咐侍去备马,随后又交待了长孙无忌一句。
“陛下放心,在大军没有归朝之前,臣保证粮草调配这一块不会出任何差错。”长孙无忌容色一整,连忙向李世民保证。
接着,京都发生了一件很奇异的事,原本应该由各驿道快马加鞭送到京都的北伐大捷,竟被皇帝亲手给带了回来。
李世民赶回来之后,不顾疲累,直接去了尚书省,六部尚书除了杜如晦因病不能长朝,长孙无忌在粮草营,其它人都闷着头忙碌着,连李世民进来都没发现,自然也就无人向他行礼。
李世民也不在意这些,他进来之后,开口第一句话就是:“北境传来捷报了。”
“陛下来了,臣等见过陛下,北境还没有捷报传来。”房玄龄等人以为李世民在问北境边报,下意识的接了一句。
“朕的意思是,北境传来捷报了,李靖的大军破了突厥的防线,打进他们的大本营啦,颉利可汗已经逃走,李靖派人前去围剿追击了。”李世民看了看眼前这几个尚不知情况的老臣,脸上不由自主的露出一股恶作剧般的笑容,大声重复了一句。
“真的?这是什么时候的事?臣,臣等时刻都在关注这北境消息,没见有捷报传来啊?”房玄龄和其它三个尚书都一脸茫然的朝李世民望了过来,以为李世民在开玩笑。
这么大的事,他们几个尚书不可能一点消息都不知道啊?要知道,这样的捷报传回来,城门外是要响起得胜鼓的,他们怎么可能一点消息都不知道?
“当然是真的,捷报在朕这呢,朕不是在玉华山么,先京城一步收到了捷报,就亲自把它带回来了,安排得胜鼓吧。”李世民瞧着这几人的模样,不忍再作弄他们,将怀里的喜报拿了出来。
至于李承乾,他主要跟在长孙无忌身边学习,没有什么需要做的,但就这么看着,他都看得胆颤心惊,也是生平头一回真正认识到做一个太子的不容易。
“朕相信这场仗打不了这么久,即便真要打这么久,朕也会筹到粮食的。”李世民沉默了半晌,口中才道了这么一句。
“最近京里有了不少怨言,似乎都是针对陛下强行征粮的?”长孙无忌就着炭火,在李世面对面坐了下来,看了他一眼,接口道。
二月初的天气还相当冷,今年较往年更甚,尤其这地方又临近玉华山,周边人烟稀少,较城里更冷上几分。
李承乾还是个十二三岁的少年,长孙无忌怕把他冻出好歹,营帐内每天都烧着炭火。
“你也不是不知道朕的性子,只要是我想干的事,又怎会在意那些区区流言?只要北伐胜利,这一切都不是事,我相信药师不会让我失望。”李世民道。
长孙无忌张了张口,想说点什么,可他瞧了一眼李世民的脸色,终没有开口。
李承乾在旁听着父亲和舅舅的对话,心头有些不安。
过了年他就满十二周岁,虚岁十三了,虽未正式参与政事,可他八岁就被立为太子,身边的太傅老师,都是渊博大儒。
又跟着长孙无忌历练了几个月,基本该懂的事还是懂的。
这北伐之战就像一块巨大的石头,深深的压在他的父皇和一众朝臣们心上,只要捷报一日不传来,他们就一日不会安宁。
“高明,你跟着长孙大人也有些时日了,可有什么收获?”李世民大概也觉得这个话头有些沉重,并未多聊,问长孙无忌几句粮草上的问题,话锋一转,目光转到儿子身上。
“回禀父皇,儿臣自来到粮草营后,方知为君者不易,也更能体会父皇管理一个国家的艰难。”
“儿臣看到长孙大人每日从白天忙得半夜,有时候,手里拿着文书信件就那么靠着桌子睡着了,方知一个人,想做点事实在是不容易。”李承乾接口道。
“很好,你能看到这些,即表示这趟历练没有白来,你自到了粮草营之后,一共只回过宫两次,过年回去,也只在宫里呆了两天。”
“朕原本还担心你受不住这份苦,如今看来,却是朕小瞧了你,高明,你很好。”李世民静静的看了李承乾几眼,很是满意的伸手在他肩膀上拍了两下。
“父皇谬赞了,儿臣到了舅舅这里,方知自己需要学的东西太多,儿臣会努力去做一个太子该做的事,不会让父皇失望的。”李承乾连忙接口道。
李世民来到玉华山的李四日,前线传来捷报,北伐大总管李靖在阴山大破突厥大军,打进了对方的老巢,如此大捷,前线自然不会有片刻耽搁,信保以最快的速度被送往京城。
因为李世民就在玉华山,来京的加急边报都要往这里过。
为些,这份捷报还没到京城,就被李世民截了过去,他拿着这张捷报奏书,一双虎目被热泪给弥漫都没发觉,眼睛在那几行不多的字上,来回的看。
“陛下。”与他在一起的长孙无忌眼见他目中的泪都要滴到纸上了,不得不提醒一句。
他也被这巨大的喜讯给冲撞得脑子发昏,不过相对李世民而言,到底还好上一点。
“哦,辅机,你看看,药师,他可果然没有让朕失望,北伐胜利了,我大唐从此以后,再也不必时刻面临北方掠夺和兵戈的威胁了。”李世民缓过神来,站在他身后的李承乾十分机灵的递了张脸巾过去,李世民接过来,胡乱擦了擦,将手中的捷报递给长孙无忌。
“是啊,这一仗,我们终于打赢了。”长孙无忌目中也隐有泪光闪烁,这一仗从去年九月打到现在,已差不多半年了。
这半年来,不只李世民一个人在呕心沥血,日夜不安,这满朝的文武大臣,同样都在忐忑不安。
尤其是长孙无忌和房玄龄这些主理大事的重臣,身体都快熬垮了,现终于看到捷报传来,内心的这份激动,实非旁人所能理解。
“王奇,备马,即可起程回京,辅机,这仗虽然胜了,后续收尾估计还需一段不短的时间,你手中的事一时还不能松懈,千万莫在忘形之下,让人给钻了什么空子。”李世民心里的激动过去之后,很快缓过神来,他吩咐侍去备马,随后又交待了长孙无忌一句。
“陛下放心,在大军没有归朝之前,臣保证粮草调配这一块不会出任何差错。”长孙无忌容色一整,连忙向李世民保证。
接着,京都发生了一件很奇异的事,原本应该由各驿道快马加鞭送到京都的北伐大捷,竟被皇帝亲手给带了回来。
李世民赶回来之后,不顾疲累,直接去了尚书省,六部尚书除了杜如晦因病不能长朝,长孙无忌在粮草营,其它人都闷着头忙碌着,连李世民进来都没发现,自然也就无人向他行礼。
李世民也不在意这些,他进来之后,开口第一句话就是:“北境传来捷报了。”
“陛下来了,臣等见过陛下,北境还没有捷报传来。”房玄龄等人以为李世民在问北境边报,下意识的接了一句。
“朕的意思是,北境传来捷报了,李靖的大军破了突厥的防线,打进他们的大本营啦,颉利可汗已经逃走,李靖派人前去围剿追击了。”李世民看了看眼前这几个尚不知情况的老臣,脸上不由自主的露出一股恶作剧般的笑容,大声重复了一句。
“真的?这是什么时候的事?臣,臣等时刻都在关注这北境消息,没见有捷报传来啊?”房玄龄和其它三个尚书都一脸茫然的朝李世民望了过来,以为李世民在开玩笑。
这么大的事,他们几个尚书不可能一点消息都不知道啊?要知道,这样的捷报传回来,城门外是要响起得胜鼓的,他们怎么可能一点消息都不知道?
“当然是真的,捷报在朕这呢,朕不是在玉华山么,先京城一步收到了捷报,就亲自把它带回来了,安排得胜鼓吧。”李世民瞧着这几人的模样,不忍再作弄他们,将怀里的喜报拿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