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咏王之乱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79、咏王之乱
“那座山谷并不是很宽阔,也就三百来步吧,深倒是挺深的,不过,当时史某带了二百余人,才不会管他沟深涧险的,大队人马就一直往里走,没过多久就起了很浓的山雾,当雾气消散时,我们却惊异的发现,我们又回到了山谷的入口。
老夫心中诧异,仗着人马众多又走了几遭,却都是一样的结果。”
李泌认真听着,只见史思明的额间鬓角渗出了一颗颗豆大的汗珠,眼睛里流露出深深的恐惧。
“是不是有人在那里布下了阵法?”
“不清楚,也不太像。”
“当时还发生了什么?史兄似乎——”
“呵呵,很害怕是吧?那雾里面好像有什么东西,开始我以为是野兽,后来想想又不太对劲儿,我们最后一次出来了,就没再进去,当时只剩下我和十几名近卫了,二百多人就那么凭空不见了。”
原来是这样,最初安禄山派出的三波人马,也都是莫名其妙失去了踪迹,可那些毕竟只是臆想和猜测,但这样的事情真正降临到自己身上时,那种恐惧是无法言说的。
史思明接连饮下了三杯酒,情绪渐渐平复了。
“其实,史兄心里还是打定了主意,那座山谷就是龙脉的入口的吧?”
史思明面无表情的望着李泌,没有说是,也没有说不是。
“刚才为什么不直说呢?”
“那座山谷到底是不是龙脉的入口,史某实在不能肯定,老夫还是希望你们能够设法找到其它的道路,那个地方实在是太危险了,若非有通天的本事,根本没有再去的尝试的必要。”
“史兄没有再尝试过?”
“恩,本来那次巡游就是我一时兴起,带着一众兄弟出去散散心罢了,没想到会遇见那种事,发现士兵死伤惨重,老夫忽然想起了因为黑龙之梦接连失踪的那些人,老夫我呀毕竟在乎安禄山对自己的看法,不想他对我起什么疑心,便叮嘱了属下千万保密,更对安禄山谎称是遇到了契丹人的游骑兵,后来虽然禁不住要去查探,但一想到要损失许多人马,无法向安禄山交代,便作罢了。”
“这件事越来越有意思了,既然关乎龙脉,就算没有史兄的家眷在那里,也是要去查探一番的。史兄,还是把那座山谷的准确位置,说出来吧。”
史思明想了想,便同李泌索要了一张范阳一带的军事地图,将路线标记了出来。
“筹码”之类的事情大体谈的差不多了,双方慢慢喝着酒,寒暄起来。
这老狐狸真是沉得住气啊,竟然一点要提条件的意思都没有?算了,事已至此,还是自己先开口吧,以他的性格也不是个要星星要月亮的人。
想到这里李泌指了指刻漏:“时间不早了,方才史兄所言对我军帮助甚大,至于史兄的条件么,也不妨直言。”
史思明想了有一段时间,才缓缓开口:“第一,史某想要一面金书铁券,老夫知道,金书铁券本是朝廷颁给功勋之臣,像史某这样的罪臣请求此事,实在有些厚颜了,不过,为了保全自身史某也不得不如此行事。
第二,史某想要太子的一份手谕,允诺日后保全史某的身家性命。
第三,史某所率兵马,仍归史某统领,洛阳城破之后,史某自会率领本部,再为大唐效力,收复安禄山所占州郡,至于兵马所需粮草军饷,还请朝廷调拨。
至于史某之官禄,悉听朝廷恩赏,罪臣不敢贪妄,只是在朝廷旨意下来之前,史某仍会以范阳节度使之职,带领部下,为皇上效命。”
郭子仪和李泌互相望了一眼——这老家伙的如意算盘打得够响呀,一方面要朝廷答应保他不死,一方面仍要统领旧部,进退皆在其掌握之中啊。不过,照眼下的形势,朝廷应该还是会答应他的要求的。
剿抚并用,对于大唐和百姓来说,更是上策,这些年来战火连连,百姓们的日子过得太苦了。
不过,李泌还是诧异的问了一句:“还要太子的允诺?你在担心什么?”
“哈哈哈哈,你即在官场又不肯做官,又所为何事啊?”史思明反问道。
自天宝年间,李泌即为玄宗皇帝所赏识,奉为待诏翰林,辅佐东宫太子,也就是当今的皇上李亨。而其才学谋略深为杨国忠猜忌,便辞官不做,长隐山林之中了。
及至安禄山叛乱后,太子李亨在灵武继位称帝,使人遍寻天下找访李泌,李泌竟主动到了灵武。
当今皇上命他出任朝中要职,他却坚辞不受,只愿以客位身份为国家出力,皇上拗不过他,但许他以布衣之身参谋军机,平日里但称其为先生,不直呼其名。
纵是谦卑如此,其间仍是受到了李辅国等人不少的排挤。李泌,自然也是知道官场的凶险。
“也罢,也罢。”李泌摇头苦笑。
众人又就相关事宜,做了详细的商谈定好了初步的计划。史思明这才悄然离去。
郭子仪心思缜密,史思明离去后他一直闷不做声,好像在盘算着什么。
“郭将军,在想什么?”李泌笑呵呵的问道,“今天的会晤已算十分顺利了,应该高兴才是。”
郭子仪心中确有疑虑。
“我在朔方时,曾听一位部将提起,史思明原本就是姓阿史那的,也算是突厥王族了,怎么他今日说起,自己一族是阿史那一族的奴隶呢?”
“哈哈哈哈,原来是这件事,这个倒也无妨,阿史那的确是他本来的姓氏,只是他的祖上争夺嗣位失败,被贬为了奴隶,他们一族从此被禁止提起自己的姓氏,后来他追随安禄山做了大唐的将官,干脆自己改了姓氏。天宝年间,山人做翰林待诏时,看到过相关的卷宗记载。”
与史思明谈判的时间、地点、人员,涉及内容:
洛阳城内三十余万百姓处于水火之中,安禄山父子正在实施的洛阳城极端防御计划,因此种种,破城之事不可再拖。
摩罗昙照在西域筹谋叛乱,请朝廷与回纥王联系确认。
黑龙逆脉。
史思明投降所求取的条件等等。
这些事项,郭子仪和李泌又梳理分析了一遍,商讨出对策建议,当即撰写成文,以蜡丸封装,由郭子仪的亲卫六百里加急,连夜送往长安。
郭子仪和李泌的密函,是在次日夜间,亥时之内送抵长安的。
比此早些时候,回纥王的猎鹰突然飞来长安,落在了回纥驻长安进奏院的鹰架上。
以上两份密报,除了直接上呈皇帝外,作为兵马大元帅的太子李豫,自然也得到了相迎的消息。
一天前,吴郡太守、江南采访使李希言的密报,也已呈报了肃宗,咏王李琮发兵广陵,斩杀了守将丹徒太守阎敬之,恳请朝廷调兵增援。这些已在今早的朝堂上议过,然而尚无决策。
关于咏王李琮密谋叛乱的事情,朝中早有线报,却一直被搁置着。
咏王李琮为玄宗第十七子,早慧敏学,然而相貌丑陋,尤其脖颈歪斜,不能正视,常常遭人所鄙。
玄宗对他的感情很是淡薄,加上他幼年丧母,更失了护佑之人。
李琮,是被当今的皇上亲自抚养长大的。当时的李亨,尚未册封太子,位列忠王,乃是李琮的异母兄长。
李亨性情仁厚,是皇族中少有的能够真心爱护李琮之人,兄弟二人同吃同住,感情深厚。
李琮幼年惧怕一人独寝,常常哭闹,李亨常常把他抱在怀中同睡。
安禄山攻陷洛阳后,玄宗敕封其为山南、江西、岭南、黔中四道节度使,江陵郡大都督,镇守江陵。
肃宗,当然不会相信这个与自己同吃同睡的弟弟真的会起兵谋反。虽然他因为幼年的遭遇,对父皇和宗亲多有怨尤,但他心性软弱,怎么会做出这样胆大包天的事来呢?一定是身边的人,为求一己私欲,蛊惑他罢了。
因此,对于咏王李琮的事情,肃宗也只是派过几位监军、使者,前往抚恤过几次罢了。
然而,事情发展到今天的地步——私自率领水军沿着长江东下,更在广陵斩杀了朝廷命官——一味抚恤之策,就难以令群臣信服了。
这一日凌晨,未及卯时,太子李豫便来到了宣政殿外,心急如焚的等待着肃宗临朝。
一名伶俐的小太监小跑着过来,早早的跪下,清脆的唤道:“太子殿下,外边冷,李大人请太子殿下到暖阁里歇着。”
所谓暖阁,便是先前提到的,高力士在宣政殿一侧那间屋子,如今成了李辅国的所在。
李豫犹豫了一下,还是随着小太监进到了李辅国的屋内。
李辅国此刻正坐在一张厚厚的绵羊皮上,就着地炉吃着火锅,大概是听到了李豫的脚步声,便指了指旁边的一具羊皮垫子,一副碗筷,示意李豫坐下。
“老奴给太子殿下请安了,快请进来用些酒肉,暖暖身子。”
李辅国耷拉着眼皮,头也不抬的就这样招呼着。
“李大人,有劳了。”
李豫始终保持着微笑,大大方方的坐了下去,拿起碗筷,兀自挑拣些鲜美的肉片儿,涮着吃起来。
“昨夜里皇上咳嗽的厉害,后半夜才睡着,先请皇上休息着,有什么事情,太子可先与老奴商议,拿出些能让皇上满意的对策,也好为皇上分忧。”
“恩,李大人所言极是,”李豫满脸赔笑,“是不是因为咏王的事情?令他老人家心焦了,父皇同十七皇叔情分重,那样的消息传来,气火攻心,身子哪受得了啊。”
79、咏王之乱
“那座山谷并不是很宽阔,也就三百来步吧,深倒是挺深的,不过,当时史某带了二百余人,才不会管他沟深涧险的,大队人马就一直往里走,没过多久就起了很浓的山雾,当雾气消散时,我们却惊异的发现,我们又回到了山谷的入口。
老夫心中诧异,仗着人马众多又走了几遭,却都是一样的结果。”
李泌认真听着,只见史思明的额间鬓角渗出了一颗颗豆大的汗珠,眼睛里流露出深深的恐惧。
“是不是有人在那里布下了阵法?”
“不清楚,也不太像。”
“当时还发生了什么?史兄似乎——”
“呵呵,很害怕是吧?那雾里面好像有什么东西,开始我以为是野兽,后来想想又不太对劲儿,我们最后一次出来了,就没再进去,当时只剩下我和十几名近卫了,二百多人就那么凭空不见了。”
原来是这样,最初安禄山派出的三波人马,也都是莫名其妙失去了踪迹,可那些毕竟只是臆想和猜测,但这样的事情真正降临到自己身上时,那种恐惧是无法言说的。
史思明接连饮下了三杯酒,情绪渐渐平复了。
“其实,史兄心里还是打定了主意,那座山谷就是龙脉的入口的吧?”
史思明面无表情的望着李泌,没有说是,也没有说不是。
“刚才为什么不直说呢?”
“那座山谷到底是不是龙脉的入口,史某实在不能肯定,老夫还是希望你们能够设法找到其它的道路,那个地方实在是太危险了,若非有通天的本事,根本没有再去的尝试的必要。”
“史兄没有再尝试过?”
“恩,本来那次巡游就是我一时兴起,带着一众兄弟出去散散心罢了,没想到会遇见那种事,发现士兵死伤惨重,老夫忽然想起了因为黑龙之梦接连失踪的那些人,老夫我呀毕竟在乎安禄山对自己的看法,不想他对我起什么疑心,便叮嘱了属下千万保密,更对安禄山谎称是遇到了契丹人的游骑兵,后来虽然禁不住要去查探,但一想到要损失许多人马,无法向安禄山交代,便作罢了。”
“这件事越来越有意思了,既然关乎龙脉,就算没有史兄的家眷在那里,也是要去查探一番的。史兄,还是把那座山谷的准确位置,说出来吧。”
史思明想了想,便同李泌索要了一张范阳一带的军事地图,将路线标记了出来。
“筹码”之类的事情大体谈的差不多了,双方慢慢喝着酒,寒暄起来。
这老狐狸真是沉得住气啊,竟然一点要提条件的意思都没有?算了,事已至此,还是自己先开口吧,以他的性格也不是个要星星要月亮的人。
想到这里李泌指了指刻漏:“时间不早了,方才史兄所言对我军帮助甚大,至于史兄的条件么,也不妨直言。”
史思明想了有一段时间,才缓缓开口:“第一,史某想要一面金书铁券,老夫知道,金书铁券本是朝廷颁给功勋之臣,像史某这样的罪臣请求此事,实在有些厚颜了,不过,为了保全自身史某也不得不如此行事。
第二,史某想要太子的一份手谕,允诺日后保全史某的身家性命。
第三,史某所率兵马,仍归史某统领,洛阳城破之后,史某自会率领本部,再为大唐效力,收复安禄山所占州郡,至于兵马所需粮草军饷,还请朝廷调拨。
至于史某之官禄,悉听朝廷恩赏,罪臣不敢贪妄,只是在朝廷旨意下来之前,史某仍会以范阳节度使之职,带领部下,为皇上效命。”
郭子仪和李泌互相望了一眼——这老家伙的如意算盘打得够响呀,一方面要朝廷答应保他不死,一方面仍要统领旧部,进退皆在其掌握之中啊。不过,照眼下的形势,朝廷应该还是会答应他的要求的。
剿抚并用,对于大唐和百姓来说,更是上策,这些年来战火连连,百姓们的日子过得太苦了。
不过,李泌还是诧异的问了一句:“还要太子的允诺?你在担心什么?”
“哈哈哈哈,你即在官场又不肯做官,又所为何事啊?”史思明反问道。
自天宝年间,李泌即为玄宗皇帝所赏识,奉为待诏翰林,辅佐东宫太子,也就是当今的皇上李亨。而其才学谋略深为杨国忠猜忌,便辞官不做,长隐山林之中了。
及至安禄山叛乱后,太子李亨在灵武继位称帝,使人遍寻天下找访李泌,李泌竟主动到了灵武。
当今皇上命他出任朝中要职,他却坚辞不受,只愿以客位身份为国家出力,皇上拗不过他,但许他以布衣之身参谋军机,平日里但称其为先生,不直呼其名。
纵是谦卑如此,其间仍是受到了李辅国等人不少的排挤。李泌,自然也是知道官场的凶险。
“也罢,也罢。”李泌摇头苦笑。
众人又就相关事宜,做了详细的商谈定好了初步的计划。史思明这才悄然离去。
郭子仪心思缜密,史思明离去后他一直闷不做声,好像在盘算着什么。
“郭将军,在想什么?”李泌笑呵呵的问道,“今天的会晤已算十分顺利了,应该高兴才是。”
郭子仪心中确有疑虑。
“我在朔方时,曾听一位部将提起,史思明原本就是姓阿史那的,也算是突厥王族了,怎么他今日说起,自己一族是阿史那一族的奴隶呢?”
“哈哈哈哈,原来是这件事,这个倒也无妨,阿史那的确是他本来的姓氏,只是他的祖上争夺嗣位失败,被贬为了奴隶,他们一族从此被禁止提起自己的姓氏,后来他追随安禄山做了大唐的将官,干脆自己改了姓氏。天宝年间,山人做翰林待诏时,看到过相关的卷宗记载。”
与史思明谈判的时间、地点、人员,涉及内容:
洛阳城内三十余万百姓处于水火之中,安禄山父子正在实施的洛阳城极端防御计划,因此种种,破城之事不可再拖。
摩罗昙照在西域筹谋叛乱,请朝廷与回纥王联系确认。
黑龙逆脉。
史思明投降所求取的条件等等。
这些事项,郭子仪和李泌又梳理分析了一遍,商讨出对策建议,当即撰写成文,以蜡丸封装,由郭子仪的亲卫六百里加急,连夜送往长安。
郭子仪和李泌的密函,是在次日夜间,亥时之内送抵长安的。
比此早些时候,回纥王的猎鹰突然飞来长安,落在了回纥驻长安进奏院的鹰架上。
以上两份密报,除了直接上呈皇帝外,作为兵马大元帅的太子李豫,自然也得到了相迎的消息。
一天前,吴郡太守、江南采访使李希言的密报,也已呈报了肃宗,咏王李琮发兵广陵,斩杀了守将丹徒太守阎敬之,恳请朝廷调兵增援。这些已在今早的朝堂上议过,然而尚无决策。
关于咏王李琮密谋叛乱的事情,朝中早有线报,却一直被搁置着。
咏王李琮为玄宗第十七子,早慧敏学,然而相貌丑陋,尤其脖颈歪斜,不能正视,常常遭人所鄙。
玄宗对他的感情很是淡薄,加上他幼年丧母,更失了护佑之人。
李琮,是被当今的皇上亲自抚养长大的。当时的李亨,尚未册封太子,位列忠王,乃是李琮的异母兄长。
李亨性情仁厚,是皇族中少有的能够真心爱护李琮之人,兄弟二人同吃同住,感情深厚。
李琮幼年惧怕一人独寝,常常哭闹,李亨常常把他抱在怀中同睡。
安禄山攻陷洛阳后,玄宗敕封其为山南、江西、岭南、黔中四道节度使,江陵郡大都督,镇守江陵。
肃宗,当然不会相信这个与自己同吃同睡的弟弟真的会起兵谋反。虽然他因为幼年的遭遇,对父皇和宗亲多有怨尤,但他心性软弱,怎么会做出这样胆大包天的事来呢?一定是身边的人,为求一己私欲,蛊惑他罢了。
因此,对于咏王李琮的事情,肃宗也只是派过几位监军、使者,前往抚恤过几次罢了。
然而,事情发展到今天的地步——私自率领水军沿着长江东下,更在广陵斩杀了朝廷命官——一味抚恤之策,就难以令群臣信服了。
这一日凌晨,未及卯时,太子李豫便来到了宣政殿外,心急如焚的等待着肃宗临朝。
一名伶俐的小太监小跑着过来,早早的跪下,清脆的唤道:“太子殿下,外边冷,李大人请太子殿下到暖阁里歇着。”
所谓暖阁,便是先前提到的,高力士在宣政殿一侧那间屋子,如今成了李辅国的所在。
李豫犹豫了一下,还是随着小太监进到了李辅国的屋内。
李辅国此刻正坐在一张厚厚的绵羊皮上,就着地炉吃着火锅,大概是听到了李豫的脚步声,便指了指旁边的一具羊皮垫子,一副碗筷,示意李豫坐下。
“老奴给太子殿下请安了,快请进来用些酒肉,暖暖身子。”
李辅国耷拉着眼皮,头也不抬的就这样招呼着。
“李大人,有劳了。”
李豫始终保持着微笑,大大方方的坐了下去,拿起碗筷,兀自挑拣些鲜美的肉片儿,涮着吃起来。
“昨夜里皇上咳嗽的厉害,后半夜才睡着,先请皇上休息着,有什么事情,太子可先与老奴商议,拿出些能让皇上满意的对策,也好为皇上分忧。”
“恩,李大人所言极是,”李豫满脸赔笑,“是不是因为咏王的事情?令他老人家心焦了,父皇同十七皇叔情分重,那样的消息传来,气火攻心,身子哪受得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