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9.就是去买个针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几日天气好,罗大娘便请了匠人过来, 将这前院后院的略略修缮一番。
原来的屋主建这个院子的时候, 也是下了一番本钱, 柱子房梁都用的好木材, 屋顶也是盖的瓦片, 而不是像城中一些人家那样盖茅草。
待到罗大娘她们接手的时候,这屋顶的瓦片已经显得有些稀疏了, 一些边屋也出现了漏雨的情况。
罗大娘又买了一些瓦片添上去,让那些拾瓦的匠人将屋顶上的瓦片重新收拾整理过一遍。
其他倒也没有什么需要大休整的地方,只墙角的蛎灰有些剥落, 买些蛎灰回来调水补一补,再将一些发黄脏污的墙面也抹过一遍便可。
当地百姓常用蛎灰糊墙, 就糊在木结构外面, 并不是整间屋子都糊上, 便只沿着墙根糊出三四尺的高度, 不知是考虑到楼房的沉重, 还是成本问题。
铺过了瓦片,抹完了蛎灰,再与那卖水泥的商贾, 买几担水泥回来,将这院里院外的地面都铺过一遍, 这屋子大致便算是休整好了。
那些个木结构基本上可以不用动, 房梁和柱子现在看起来也都还很结实, 就是二楼的木地板有一些不大好的, 需要修补替换。
这一番休整下来,白墙黑瓦的,这间铺子瞅着就比先前精神了不少。
然后再在大门上边挂个招牌,写上《阿姊食铺》四个字,这阿姊食铺吴县分店就算是正式开张了。
罗大娘打了两个石磨,雇了几个身强体壮的妇人,在铺子后头的院子里做起了豆腐。
往后的日子里,每天早晨天还没亮透,便有早起的邻里端着豆子白米到她们铺子里换豆腐,也有拿丝线蚕茧过来的,这些物什罗大娘她们都收,唯一叫她们有点头疼的,便是那些个河鲜。
常有人从河里捞了鱼虾,过来阿姊食铺换豆腐,罗大娘几人并不十分喜爱河鲜,不过她们这间铺子刚开张不多久,也不好摆着现成的买卖不做,一来二去的,竟也收了不少。
这些个鱼虾当天若是有人要的,当天便叫他们换走了,余下的大多便充了罗大娘等人的口粮,有时候实在吃不完的,便学了那些街坊邻居的模样,将这些河鲜抹了粗盐腌一腌,挂起来晒成鱼干,至于这些鱼干要怎么吃什么时候吃,那谁知道呢。
待到豆腐买卖上了轨道以后,罗大娘几人腾出手来,赶紧把那鱼丸给做出来,这院子里的鱼干这才停止了增长。
吴县此地河鲜价贱,再加上当地百姓的消费水平比较有限,于是在长安城能卖到两文钱一串的鱼丸,在这里便只能卖到一文钱,只是个头比之长安城的略小。
而且罗大娘她们还在经过多次试验之后,最大程度地调高了鱼肉的比例,那真是,一口咬下去全是鱼肉味儿。
除了鱼丸、豆腐、枣豆糕,她们还卖卤水,却不是长安城那般卖的红卤,而是迎合当地人较为清淡的口味,制成白卤。
另外还有饺子等吃食,在这之后的日子里也都一样一样做出来卖。
只不过她们这回做的饺子,倒不如叫做小笼包更合适一些,虽不是发面的,但形状基本上就是小包子了,包子皮中添加了一些玉米淀粉,还有些许糯米粉等,蒸出来晶莹剔透,那里面又有用猪骨猪皮熬出的汤汁,滋味甚是鲜美,当地人大多也都比较喜爱。
那卤煮一串一文钱,小笼包一笼两文钱,有些人便只买半笼,也可。
虽她们铺子中这些吃食都是以铜钱标价,但实际上收到的,往往都还是以粮食米面蚕丝蚕茧居多,城中百姓到她们铺子里换豆腐,便多用粮食,要买其他稍贵些许的吃食,便用蚕丝蚕茧。
那丝大多也不是好丝,主要就是一些头头脑脑的,缠成一小团,不能用于织布,只能絮在衣服鞋子里面,这样的丝线又称作绵。
待到夏秋时节,中原的商贾来他们这里收丝绢的时候,无论是最上等的丝绸,还是最下等的绵,都有人肯收,只是价钱不同而已。
罗用目前所在的常乐县,当地经济很大程度上要依赖那些往来的胡商们。
罗大娘在这吴县,此地虽为鱼米之乡,但是当地百姓想要富裕和发展,同样要依赖中原那些大商贾,比之常乐县更好的是,吴县不仅仅只是作为运河边上的一个城市,占有地利,他们还有自己的特产,能产上等的丝线绢帛。
至于茶叶,眼下却是没怎么发展起来,唐初这时候士族之间兴盛的茶道,与后世很不相同,在他们煮茶的过程中,茶叶基本上就只是一味配料而已。
在之前的江南地区,也没听说有人大规模种植茶树开辟茶园的,大抵便只是当地一些百姓采了山上的茶树叶子,拿去药铺换几个钱。
早前河西那边传来胡商和当地牧民皆喜茶叶的消息,吴县这边也有一些富户打算要开辟茶园的,奈何去岁末河西那边的局势又有一些紧张起来,今年开春便与突厥人交战。
西北那边一旦起了战事,不仅西域的商贾不往他们大唐这边来,就连中原的商贾,也是不肯去那边的。如此一来,这茶叶买卖,怕是要被耽搁了,眼下这时候种茶,不知又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挣钱?
罗大娘也忧心河西那边的形势,既忧心那战火烧到常乐县,伤了罗用性命,又忧心这战事使得常乐县经济萧条,人口不能增长,罗用在当地做不出成绩,回不得长安城。
早前罗用与她写信,言是那白酒买卖一时便能谋利,茶叶生意则能给当地带来更加长远的发展。
现如今河西那边起了战事,粮价定是比往常高出许多,再说即便罗用有钱,也不好在这种时候买粮酿酒。还有那茶叶生意,更是不知该何去何从。
好在二娘在那河西经营多年,眼下应也能帮着出几分力气。
这两年罗大娘也想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家兄弟再如何能干,放在这泱泱大国之中,在那些世族大家王公大臣面前,他总归还是弱小的。
他们罗家人既然已经从那西坡村出来了,罗用既然已经出仕,那她们就不能再一心想着过安稳日子了,上回是罗用被人排挤出京,这回是河西起了战事,下回不知又会有什么风雨在前面等着。
不能次次都让罗用顶在他们这些人跟前,替她们挡风遮雨。
罗大娘这两年除了生意上的经营,她也开始有意识地筛选和培养自己的手下。
巾帼不让须眉,并不是所有女子都甘愿在柴米油盐中消磨一生,罗大娘雇佣她们,培养她们,甚至还替她们解决了许多家庭问题,为她们争取到了一定自由,在她们面前铺展开一张全新的人生画卷。
罗大娘先前写信与罗二娘说,自己手底下很有几个好手,这其中并无夸大。
现如今她自己带着几个人来到吴县发展新店,那长安城的买卖依旧是做得风生水起,生意红火,人心稳固,每日里挣来的钱财,即便是像马氏商行那样的大商号,看了也要眼热。
转眼时间到了农历六月,六月中旬的时候,一批离石商贾在南方收完了今年的茶叶以后北上,在钱塘入运河,一路北上,途经吴县的时候,听闻罗大娘在吴县开了食铺,便下船去了她那铺子。
今年开春,河西起了战事,许多商贾明知茶叶买卖有利可图,此时却不敢收,只这些离石商贾,依旧大刀阔斧地在南方各地收购茶叶。
罗大娘在长安城经营数年,若说这些离石商贾,她可能比罗用还更加熟悉,往来也更多一些。
马四郎与王怀金等人今年并没有南下,而是留在了常乐县,罗大娘听其他几个去过常乐县的人说了一些河西那边的事情,事无巨细,她皆是听得有滋有味,又与他们备下了许多吃食,还有从前那许家客舍的几个招牌菜,也做来与他们吃。
这些离石商贾常年在外漂泊,难免思念故乡,这时候又吃到离石老家那边的菜肴,不禁倍感亲切。
罗大娘言是自己这两年便在这吴县,叫他们下回经过这边,还来她这里,众人皆是欣然应下。
临别的时候,罗大娘托他们帮自己带一个包袱去常乐县。
那包袱里头,便是一封信件,两套衣袍,并几双绵袜,这些衣服袜子,皆是罗大娘从这条街上的铺子里买来最好的布料,絮上自家铺子里收来的那些丝绵,一针一线缝制出来。
听闻他们这些人今年要走北边那条路,不过长安城,于是罗大娘便没有让他们给长安城的四娘等人带信。
四娘她们留在长安城,吃穿总是不缺的,阿枝亦是个心细的,对四娘五郎他们也十分尽心,罗大娘当初在离开长安城以前,便是把那几个托付与了阿枝,另外她还见过了王当、陈七,与马家人也打过了招呼,甚至还专程去了一趟白府。
那一日白府的男人们皆是不在,白家阿婆接待了她,老妇人宽慰她说:
“大娘你且放心去,不说还有我们白家人,圣人爱惜你家三郎才华,令他去往那常乐县,亦有其深意,不会眼睁睁看他年幼的弟妹在长安城被人害了去。”
送走了这些离石商贾,罗大娘依旧每日做着生意,当地若有一些时令水果成熟了,能做罐头的,她便采买回来做成一批批的罐头,放在后院那几间空屋子里。
她却并不知晓,此时的长安城亦是十分热闹,缘是有胡商从那常乐县弄来许多细针。
那针既精细又耐用,手掰不断,一根便只要一文钱,城中许多百姓纷纷去买。
又有一些消息灵通的,听闻在那常乐县,这样的细针,一文钱能买三根。
这针有长有短有粗有细,各种型号,听闻在那常乐县皆是一样的价钱。
一时间人人向往,有一些胆大的商贩,当即便收拾行囊往那常乐县去了,也不管河西眼下还有战事
——打仗那不是高昌国那边的事情嘛,关常乐县什么事,他们就是去买个针,买完就回来了。
这几日天气好,罗大娘便请了匠人过来, 将这前院后院的略略修缮一番。
原来的屋主建这个院子的时候, 也是下了一番本钱, 柱子房梁都用的好木材, 屋顶也是盖的瓦片, 而不是像城中一些人家那样盖茅草。
待到罗大娘她们接手的时候,这屋顶的瓦片已经显得有些稀疏了, 一些边屋也出现了漏雨的情况。
罗大娘又买了一些瓦片添上去,让那些拾瓦的匠人将屋顶上的瓦片重新收拾整理过一遍。
其他倒也没有什么需要大休整的地方,只墙角的蛎灰有些剥落, 买些蛎灰回来调水补一补,再将一些发黄脏污的墙面也抹过一遍便可。
当地百姓常用蛎灰糊墙, 就糊在木结构外面, 并不是整间屋子都糊上, 便只沿着墙根糊出三四尺的高度, 不知是考虑到楼房的沉重, 还是成本问题。
铺过了瓦片,抹完了蛎灰,再与那卖水泥的商贾, 买几担水泥回来,将这院里院外的地面都铺过一遍, 这屋子大致便算是休整好了。
那些个木结构基本上可以不用动, 房梁和柱子现在看起来也都还很结实, 就是二楼的木地板有一些不大好的, 需要修补替换。
这一番休整下来,白墙黑瓦的,这间铺子瞅着就比先前精神了不少。
然后再在大门上边挂个招牌,写上《阿姊食铺》四个字,这阿姊食铺吴县分店就算是正式开张了。
罗大娘打了两个石磨,雇了几个身强体壮的妇人,在铺子后头的院子里做起了豆腐。
往后的日子里,每天早晨天还没亮透,便有早起的邻里端着豆子白米到她们铺子里换豆腐,也有拿丝线蚕茧过来的,这些物什罗大娘她们都收,唯一叫她们有点头疼的,便是那些个河鲜。
常有人从河里捞了鱼虾,过来阿姊食铺换豆腐,罗大娘几人并不十分喜爱河鲜,不过她们这间铺子刚开张不多久,也不好摆着现成的买卖不做,一来二去的,竟也收了不少。
这些个鱼虾当天若是有人要的,当天便叫他们换走了,余下的大多便充了罗大娘等人的口粮,有时候实在吃不完的,便学了那些街坊邻居的模样,将这些河鲜抹了粗盐腌一腌,挂起来晒成鱼干,至于这些鱼干要怎么吃什么时候吃,那谁知道呢。
待到豆腐买卖上了轨道以后,罗大娘几人腾出手来,赶紧把那鱼丸给做出来,这院子里的鱼干这才停止了增长。
吴县此地河鲜价贱,再加上当地百姓的消费水平比较有限,于是在长安城能卖到两文钱一串的鱼丸,在这里便只能卖到一文钱,只是个头比之长安城的略小。
而且罗大娘她们还在经过多次试验之后,最大程度地调高了鱼肉的比例,那真是,一口咬下去全是鱼肉味儿。
除了鱼丸、豆腐、枣豆糕,她们还卖卤水,却不是长安城那般卖的红卤,而是迎合当地人较为清淡的口味,制成白卤。
另外还有饺子等吃食,在这之后的日子里也都一样一样做出来卖。
只不过她们这回做的饺子,倒不如叫做小笼包更合适一些,虽不是发面的,但形状基本上就是小包子了,包子皮中添加了一些玉米淀粉,还有些许糯米粉等,蒸出来晶莹剔透,那里面又有用猪骨猪皮熬出的汤汁,滋味甚是鲜美,当地人大多也都比较喜爱。
那卤煮一串一文钱,小笼包一笼两文钱,有些人便只买半笼,也可。
虽她们铺子中这些吃食都是以铜钱标价,但实际上收到的,往往都还是以粮食米面蚕丝蚕茧居多,城中百姓到她们铺子里换豆腐,便多用粮食,要买其他稍贵些许的吃食,便用蚕丝蚕茧。
那丝大多也不是好丝,主要就是一些头头脑脑的,缠成一小团,不能用于织布,只能絮在衣服鞋子里面,这样的丝线又称作绵。
待到夏秋时节,中原的商贾来他们这里收丝绢的时候,无论是最上等的丝绸,还是最下等的绵,都有人肯收,只是价钱不同而已。
罗用目前所在的常乐县,当地经济很大程度上要依赖那些往来的胡商们。
罗大娘在这吴县,此地虽为鱼米之乡,但是当地百姓想要富裕和发展,同样要依赖中原那些大商贾,比之常乐县更好的是,吴县不仅仅只是作为运河边上的一个城市,占有地利,他们还有自己的特产,能产上等的丝线绢帛。
至于茶叶,眼下却是没怎么发展起来,唐初这时候士族之间兴盛的茶道,与后世很不相同,在他们煮茶的过程中,茶叶基本上就只是一味配料而已。
在之前的江南地区,也没听说有人大规模种植茶树开辟茶园的,大抵便只是当地一些百姓采了山上的茶树叶子,拿去药铺换几个钱。
早前河西那边传来胡商和当地牧民皆喜茶叶的消息,吴县这边也有一些富户打算要开辟茶园的,奈何去岁末河西那边的局势又有一些紧张起来,今年开春便与突厥人交战。
西北那边一旦起了战事,不仅西域的商贾不往他们大唐这边来,就连中原的商贾,也是不肯去那边的。如此一来,这茶叶买卖,怕是要被耽搁了,眼下这时候种茶,不知又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挣钱?
罗大娘也忧心河西那边的形势,既忧心那战火烧到常乐县,伤了罗用性命,又忧心这战事使得常乐县经济萧条,人口不能增长,罗用在当地做不出成绩,回不得长安城。
早前罗用与她写信,言是那白酒买卖一时便能谋利,茶叶生意则能给当地带来更加长远的发展。
现如今河西那边起了战事,粮价定是比往常高出许多,再说即便罗用有钱,也不好在这种时候买粮酿酒。还有那茶叶生意,更是不知该何去何从。
好在二娘在那河西经营多年,眼下应也能帮着出几分力气。
这两年罗大娘也想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家兄弟再如何能干,放在这泱泱大国之中,在那些世族大家王公大臣面前,他总归还是弱小的。
他们罗家人既然已经从那西坡村出来了,罗用既然已经出仕,那她们就不能再一心想着过安稳日子了,上回是罗用被人排挤出京,这回是河西起了战事,下回不知又会有什么风雨在前面等着。
不能次次都让罗用顶在他们这些人跟前,替她们挡风遮雨。
罗大娘这两年除了生意上的经营,她也开始有意识地筛选和培养自己的手下。
巾帼不让须眉,并不是所有女子都甘愿在柴米油盐中消磨一生,罗大娘雇佣她们,培养她们,甚至还替她们解决了许多家庭问题,为她们争取到了一定自由,在她们面前铺展开一张全新的人生画卷。
罗大娘先前写信与罗二娘说,自己手底下很有几个好手,这其中并无夸大。
现如今她自己带着几个人来到吴县发展新店,那长安城的买卖依旧是做得风生水起,生意红火,人心稳固,每日里挣来的钱财,即便是像马氏商行那样的大商号,看了也要眼热。
转眼时间到了农历六月,六月中旬的时候,一批离石商贾在南方收完了今年的茶叶以后北上,在钱塘入运河,一路北上,途经吴县的时候,听闻罗大娘在吴县开了食铺,便下船去了她那铺子。
今年开春,河西起了战事,许多商贾明知茶叶买卖有利可图,此时却不敢收,只这些离石商贾,依旧大刀阔斧地在南方各地收购茶叶。
罗大娘在长安城经营数年,若说这些离石商贾,她可能比罗用还更加熟悉,往来也更多一些。
马四郎与王怀金等人今年并没有南下,而是留在了常乐县,罗大娘听其他几个去过常乐县的人说了一些河西那边的事情,事无巨细,她皆是听得有滋有味,又与他们备下了许多吃食,还有从前那许家客舍的几个招牌菜,也做来与他们吃。
这些离石商贾常年在外漂泊,难免思念故乡,这时候又吃到离石老家那边的菜肴,不禁倍感亲切。
罗大娘言是自己这两年便在这吴县,叫他们下回经过这边,还来她这里,众人皆是欣然应下。
临别的时候,罗大娘托他们帮自己带一个包袱去常乐县。
那包袱里头,便是一封信件,两套衣袍,并几双绵袜,这些衣服袜子,皆是罗大娘从这条街上的铺子里买来最好的布料,絮上自家铺子里收来的那些丝绵,一针一线缝制出来。
听闻他们这些人今年要走北边那条路,不过长安城,于是罗大娘便没有让他们给长安城的四娘等人带信。
四娘她们留在长安城,吃穿总是不缺的,阿枝亦是个心细的,对四娘五郎他们也十分尽心,罗大娘当初在离开长安城以前,便是把那几个托付与了阿枝,另外她还见过了王当、陈七,与马家人也打过了招呼,甚至还专程去了一趟白府。
那一日白府的男人们皆是不在,白家阿婆接待了她,老妇人宽慰她说:
“大娘你且放心去,不说还有我们白家人,圣人爱惜你家三郎才华,令他去往那常乐县,亦有其深意,不会眼睁睁看他年幼的弟妹在长安城被人害了去。”
送走了这些离石商贾,罗大娘依旧每日做着生意,当地若有一些时令水果成熟了,能做罐头的,她便采买回来做成一批批的罐头,放在后院那几间空屋子里。
她却并不知晓,此时的长安城亦是十分热闹,缘是有胡商从那常乐县弄来许多细针。
那针既精细又耐用,手掰不断,一根便只要一文钱,城中许多百姓纷纷去买。
又有一些消息灵通的,听闻在那常乐县,这样的细针,一文钱能买三根。
这针有长有短有粗有细,各种型号,听闻在那常乐县皆是一样的价钱。
一时间人人向往,有一些胆大的商贩,当即便收拾行囊往那常乐县去了,也不管河西眼下还有战事
——打仗那不是高昌国那边的事情嘛,关常乐县什么事,他们就是去买个针,买完就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