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你立下如此大功,可有什么想要的。”
官家说完这句话,禹州跟着赵团练来的人,尤其是那个姓段的,都是一脸的嫉妒,即便是他们家主子就要当皇帝了,皇帝亲口允诺,这可不多见。
要什么,盛长槐哪里有什么准备,皇帝虽然开口,但做臣下的哪敢狮子大开口,这种事,应也不是,不应也不是,盛长槐想了半天也想到能要啥。
“官家,臣下没什么想要的,只有一个不情之请,想求官家,给生母封个诰命。”
仁宗皇帝这就有些奇怪,盛长槐立下如此大功,就算自己不说,赵宗全也不能完全无视,加恩生母,这本就是封赏臣下的惯例,何须浪费这么大的机会,专门给生母求取诰命。
皇后却是知道盛长槐身世的,盛长槐和韩驸马亲密,福康公主知道他是杨无端的弟子,怕盛长槐和他老师一样,和韩驸马去一些奇奇怪怪的地方,早把盛长槐的底细打探清楚了,去年盛长槐的上元诗词流行的时候,进宫和皇后闲聊的时候曾经说起过,马上在官家耳旁悄悄的把盛长槐的身世说了一遍。
仁宗皇帝面带一丝羡慕,有些感同身受,叹了一口气。
“你比朕幸福,却比朕坎坷,虽于理不合,朕就任性一次,答应你了,不仅如此,朕在给你一个人情,你师从杨无端,朕这一生将杨无端当做逆鳞,想不到最终却是杨无端的弟子救了性命,让朕不至死于非命,于情于理,朕都应该谢谢他。”
仁宗皇帝这么说,盛长槐却是能明白的,他的生母再嫁,便是杨家人,按照礼仪,只能杨继宗立下大功之后,礼部酬功,给生母封诰命,像盛长槐这样的,大宋从无先例,所以官家说他最后任性一次。
至于其他的,盛长槐更能理解,当初杨无端说那句科举考试不如寄情风月场的时候,恰逢官家成年,正是要借着亲政把控朝局,待水到渠成,便将自己的生母李宸妃接到宫里赡养,就因为杨无端那句话,生生的让太后占据了主动,等官家终于可以不用忌惮太后的时候,李宸妃已经去世了,也是因为太后把持的朝政和军队,最后几年,官家甚至连生母的面都见不上,盛长槐却能在生母最后一段日子陪在她身边,所以他才会说盛长槐比他幸福。
而盛长槐虽然得以在生母亡故之时留在身边,却和生母不能相认,甚至过继给自家大伯,到后面的分家一无所得,算是比官家坎坷,官家好歹父爱无忧,又继承了诺大的敌国。
至于官家把杨无端当做逆鳞,就更好理解了,让盛长槐惊讶的是官家竟然能放下身段,给自家恩师表示感谢,话里话外的意思,这是要给恩师杨无端追封啊,给一个七品小官追封,这可是很少见的,更何况自家恩师还是官家当初的逆鳞,仁宗皇帝的大度,让盛长槐无比的敬佩。
之所以仁宗皇帝要给杨无端追封,其实还是因为盛长槐,官家在怎么大度,也不会原谅一个让自己母子不得想见的人,虽然杨无端不是罪魁祸首,但当仁宗皇帝的谋划初功亏一篑是因杨无端而起。
但是,仁宗皇帝毕竟是大宋的掌舵人,他要对万千黎民负责,心里虽然不愿原谅杨无端,但是为了社稷黎民,该给的尊荣,官家也不吝啬,能培养出盛长槐这样一个惊才绝艳的弟子,在官家看来,杨无端这算是对社稷有功,因其弟子功劳追封师长,算是仁宗皇帝为天下读书人立下一个标杆。
接下来,仁宗皇帝向盛长槐询问了一下勤王平叛的经过,听到宫门口的厮杀,脸上漏出庆幸的神色,又听闻西北全家子弟全旭和盛长槐配合默契,拍案惊叹,等盛长槐讲到路遇赵宗全一伙,因误会刀枪相向,撇了一眼局促不安的赵宗全,但却没有任何表示,在讲到宋朝中力排众议,起兵勤王,还有全旭不顾殿前司军令,决意奉诏开门等种种事情,脸上露出欣慰的表情。
“兖王以为他靠着娘舅家的势力,再加上宫内叛贼里应外合,就可以谋逆成功,但他却不知道,这天下的忠臣良将何其多也,即便是他侥幸成功,这皇位也做不了几天,也幸亏你成功送出血诏,要不然,等兖王掌控京都,西夏,北辽趁着大宋内乱,寇边进犯,受苦的终归是百姓黎民,朕和皇后恐怕活不过今日。”
皇后仅仅抓住官家的手,想起刚才那一幕,还有些不寒而栗。
“官家,该休息了,从早晨到现在,您还没合过眼呢。”
仁宗皇帝精力有些不济,和盛长槐说了这么些话,脸上的劳累愈发的明显,毕竟是个即将灯枯油尽的老人,又遭受了这么大的风波,脸上的疲惫一目了然,但还是强撑着身体摆了摆手。
“不急,我要亲笔写下立嗣诏书才能安心,准备笔墨。”
仁宗皇帝和盛长槐说了好长时间的话,一旁的赵宗全脸上虽然没有什么表情,但是心里却心急如焚,他好不容易下了这么大的决心,没拿到立嗣诏书之前,即便官家刚才亲口允诺,还是有些不太放心,连带着对口若悬河对官家讲述平叛经过的盛长槐也有了一丝不满。
听到仁宗皇帝这么说,赵宗全脸上漏出狂喜之色,被官家瞧个正着,心中暗叹,果然如此,幸亏自己记得这么一茬,要不然盛长槐难免被赵宗全记恨,自己可就害了他。
即便是仁宗皇帝强撑着身体,但他确实已经快要油尽灯枯,拿着上好的狼毫笔,写了几个字都是歪歪扭扭的,不仅如此,光这几个字,就费了好大的功夫,看着赵宗全一脸的急切,要不是怕以后招贴非议,恨不得自己替官家写这个。
“官家,您别硬撑了。”
总归还是出了事情,仁宗皇帝心力憔悴,写到第九个字的时候,狼毫笔再也抓不稳,手里的力道掌握不住,一笔画了老长,很明显,这一次算是写费了。
“官家,实在不行,招诸位相公进宫吧,立嗣诏书由文官代笔也是一样的。”
皇后对官家的身体愈发担心,站都站不稳了,立嗣诏书洋洋洒洒至少一两百字,并非是干巴巴的立赵宗全为嗣一句话的事,毕竟是要念给百官听的,没点文采怎么行,在者说,立嗣立嗣,要给百官说明,为何要立嗣赵宗全,他的功绩人品什么的,该吹的地方还是要吹的。
仁宗皇帝知道,自己强撑着亲笔写,以现在的身体状况,确实是有些力不从心,无奈之下,只好答应了皇后的恳求,正想着是不是要招韩章进宫,忽然瞄到了跪在一旁的盛长槐,在瞧了一眼赵宗全,心中有了计较。
“历朝立嗣诏书或者遗照,要不就是皇帝亲笔写,要不就是书法大家来写,诸位相公身份虽高,但都称不上书法大家。”
众人不解官家之意,皇后和官家生活了大半辈子,马上明白官家这是要给盛长槐施恩,对于官家的想法,皇后也颇为赞同。
“官家的意思是,这立嗣诏书除非他亲笔,要不然写立嗣诏书的必须得是位高权重且是书法大家的才行。”
赵宗全有些心急,猜不到官家的意思,但却不敢催官家,用眼神示意顾廷烨开口,顾廷烨已经猜到了官家的意思,看赵宗全不愿意自己出头,羡慕的忘了一眼盛长槐,心中暗叹了一口气。
“敢问官家,若是这样,诸位相公均不合适,我朝书法大家不少,但没几个地位高的,不知官家中意哪位,不过这时候,恐怕短时间找不到这样的人,既要有足够的地位,还得是书法大家的,有两位老大人今日在御书房当差,但却死于叛军之手,其他的都不在汴京。”
顾廷烨就像个先生捧哏一样,给官家当起了托,让官家不禁又对他高看了一眼,假装沉思了许久,才装作灵机一动的样子,指着盛长槐说道。
“褚杨两位爱卿蒙难,朕十分难受,但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记得近些年在汴京呼声很高的《明月集》里面有这么一句,好像就是盛爱卿所写,褚杨两位爱卿已然去世,但眼前确有一个未来的希望,盛爱卿久负才名,一手瘦金体自成一家,说是书法大家也不为过,要说身份,盛爱卿送诏救驾,当为此次平叛续功第一,我朝虽然对这种谋逆平叛的事情鲜少给予爵位,但朕觉得,盛爱卿此等功劳,给个伯爵当无人有异议,诸位,你们觉的如何。”
说是问众人,实际上官家是在问赵宗全,仁宗皇帝知道,要是自己身体好等得起,论功行赏的时候,自然不会淹没盛长槐的功劳,但赵宗全可就不一定了,盛长槐并非是潜邸出身,除了救驾之功,其余功劳和众人比起来并不突出,但救驾的内幕,按照常理,是不会对外公布的,如果缺了这个,盛长槐将来难免吃亏,毕竟等到礼部和兵部评完功绩,恐怕已经是赵宗全登基之后了,自己的身体自己最清楚,白天已经是回光返照了,也就是这一两日就要去见先帝了,要不然也不会急着写下立嗣诏书。
为了自己登基名正言顺,赵宗全当然不会有任何异议。
“禀官家,臣觉得,文林郎功劳当属第一,伯爵之位名正言顺。”
其余人等,当然不会有任何意见,官家满意的点了点头。
“既如此,盛爱卿就以文昌伯的身份,替朕写下立嗣诏书。”
文昌伯,赵宗全和自己的铁杆对视一眼,不明白为何是个文官爵位,盛长槐立的是军功,封爵应该是武官爵位,他一个偏远宗室哪里明白其中的道理,还是顾廷烨看到赵宗全脸上有些疑惑,当即开口说道。
“官家圣明,文林郎文武双全,为年轻一代文坛翘首,不仅诗词闻名天下,一手瘦金体更是开宗立派,学问上更是儒家心学开创者,文昌伯的爵位在合适不过。”
然后,顾廷烨用眼神给赵宗全示意,赵宗全这才知道,眼前的这个十八九的青年,为何是个文林郎,而不是什么校尉之类的武官,也是他们孤陋寡闻了,哪里明白盛长槐在汴京文坛的名声,以他那谨小慎微的性格,哪里敢和文人结交,自然不知道最近两年盛长槐声名鹊起的事情。
但顾廷烨的话并没有说完,就算盛长槐没有那些虚名,等立嗣诏书一出,朝中诸位相公一定会要求礼部将盛长槐爵位定为文字开头,开玩笑,立嗣诏书可是文官的专利,要是盛长槐作为武官的身份来写立嗣诏书,这一届的文官就要被后辈定上耻辱柱了,所以说,即便是以后盛长槐立下军功,伯爵升为侯爵,甚至是公爵,成为赫赫有名的大将,盛长槐也是文官的一份子,这才是顾廷烨羡慕盛长槐的地方,有这层身份,只要盛长槐不自绝于文坛,天下文官也会把盛长槐当做是自己人,而不是一届武夫。
再有,依照顾廷烨的预计,盛长槐下一次科考,必然是整个文官体系逼着盛长槐去参加,哪怕是盛长槐写一坨狗屎,也能顺利通过会试,继而参加殿试成为进士,开玩笑,能给官家写下立嗣诏书的,竟然考不中进士,哪怕是暗箱操作,也要把盛长槐弄成进士,坐实了他文官出身的事实,本朝重文轻武,哪个文官也不敢在盛长槐跟前搞这一套,即便是将来盛长槐担任武职。
这就不是现在能给赵宗全解释的事情了,只能等出了大殿,和赵宗全私下相处的时候,顾廷烨才能找机会给赵宗全说这里面的弯弯绕绕。
“谢陛下,臣下粉身碎骨也不足以报答。”
仁宗皇帝精神愈发不济,还是皇后一脸欣赏的让盛长槐抓紧时间,不要耽误官家休息。
“文昌伯文采非凡,还不赶紧写下立嗣诏书。”
盛长槐诺了一声,执笔一蹴而就,在皇后和赵宗全一左一右搀扶着的仁宗皇帝,看完盛长槐写完的立嗣诏书,眼中欣赏之意愈发浓烈。
“词好,字更好。”
其实内容也比较简单,就是夸耀了一下赵宗全在宗室中德才兼备,各种吹捧,官家才决意立赵宗全为太子,其实大家都知道赵宗全这太子是怎么来的,但事情是怎么样,诏书该怎么写,盛长槐还是明了的,各种不要钱的吹捧之词当然不吝啬,再加上绞尽脑汁想的一些华丽辞藻,算是盛长槐写的最好的一篇文章了。
“你立下如此大功,可有什么想要的。”
官家说完这句话,禹州跟着赵团练来的人,尤其是那个姓段的,都是一脸的嫉妒,即便是他们家主子就要当皇帝了,皇帝亲口允诺,这可不多见。
要什么,盛长槐哪里有什么准备,皇帝虽然开口,但做臣下的哪敢狮子大开口,这种事,应也不是,不应也不是,盛长槐想了半天也想到能要啥。
“官家,臣下没什么想要的,只有一个不情之请,想求官家,给生母封个诰命。”
仁宗皇帝这就有些奇怪,盛长槐立下如此大功,就算自己不说,赵宗全也不能完全无视,加恩生母,这本就是封赏臣下的惯例,何须浪费这么大的机会,专门给生母求取诰命。
皇后却是知道盛长槐身世的,盛长槐和韩驸马亲密,福康公主知道他是杨无端的弟子,怕盛长槐和他老师一样,和韩驸马去一些奇奇怪怪的地方,早把盛长槐的底细打探清楚了,去年盛长槐的上元诗词流行的时候,进宫和皇后闲聊的时候曾经说起过,马上在官家耳旁悄悄的把盛长槐的身世说了一遍。
仁宗皇帝面带一丝羡慕,有些感同身受,叹了一口气。
“你比朕幸福,却比朕坎坷,虽于理不合,朕就任性一次,答应你了,不仅如此,朕在给你一个人情,你师从杨无端,朕这一生将杨无端当做逆鳞,想不到最终却是杨无端的弟子救了性命,让朕不至死于非命,于情于理,朕都应该谢谢他。”
仁宗皇帝这么说,盛长槐却是能明白的,他的生母再嫁,便是杨家人,按照礼仪,只能杨继宗立下大功之后,礼部酬功,给生母封诰命,像盛长槐这样的,大宋从无先例,所以官家说他最后任性一次。
至于其他的,盛长槐更能理解,当初杨无端说那句科举考试不如寄情风月场的时候,恰逢官家成年,正是要借着亲政把控朝局,待水到渠成,便将自己的生母李宸妃接到宫里赡养,就因为杨无端那句话,生生的让太后占据了主动,等官家终于可以不用忌惮太后的时候,李宸妃已经去世了,也是因为太后把持的朝政和军队,最后几年,官家甚至连生母的面都见不上,盛长槐却能在生母最后一段日子陪在她身边,所以他才会说盛长槐比他幸福。
而盛长槐虽然得以在生母亡故之时留在身边,却和生母不能相认,甚至过继给自家大伯,到后面的分家一无所得,算是比官家坎坷,官家好歹父爱无忧,又继承了诺大的敌国。
至于官家把杨无端当做逆鳞,就更好理解了,让盛长槐惊讶的是官家竟然能放下身段,给自家恩师表示感谢,话里话外的意思,这是要给恩师杨无端追封啊,给一个七品小官追封,这可是很少见的,更何况自家恩师还是官家当初的逆鳞,仁宗皇帝的大度,让盛长槐无比的敬佩。
之所以仁宗皇帝要给杨无端追封,其实还是因为盛长槐,官家在怎么大度,也不会原谅一个让自己母子不得想见的人,虽然杨无端不是罪魁祸首,但当仁宗皇帝的谋划初功亏一篑是因杨无端而起。
但是,仁宗皇帝毕竟是大宋的掌舵人,他要对万千黎民负责,心里虽然不愿原谅杨无端,但是为了社稷黎民,该给的尊荣,官家也不吝啬,能培养出盛长槐这样一个惊才绝艳的弟子,在官家看来,杨无端这算是对社稷有功,因其弟子功劳追封师长,算是仁宗皇帝为天下读书人立下一个标杆。
接下来,仁宗皇帝向盛长槐询问了一下勤王平叛的经过,听到宫门口的厮杀,脸上漏出庆幸的神色,又听闻西北全家子弟全旭和盛长槐配合默契,拍案惊叹,等盛长槐讲到路遇赵宗全一伙,因误会刀枪相向,撇了一眼局促不安的赵宗全,但却没有任何表示,在讲到宋朝中力排众议,起兵勤王,还有全旭不顾殿前司军令,决意奉诏开门等种种事情,脸上露出欣慰的表情。
“兖王以为他靠着娘舅家的势力,再加上宫内叛贼里应外合,就可以谋逆成功,但他却不知道,这天下的忠臣良将何其多也,即便是他侥幸成功,这皇位也做不了几天,也幸亏你成功送出血诏,要不然,等兖王掌控京都,西夏,北辽趁着大宋内乱,寇边进犯,受苦的终归是百姓黎民,朕和皇后恐怕活不过今日。”
皇后仅仅抓住官家的手,想起刚才那一幕,还有些不寒而栗。
“官家,该休息了,从早晨到现在,您还没合过眼呢。”
仁宗皇帝精力有些不济,和盛长槐说了这么些话,脸上的劳累愈发的明显,毕竟是个即将灯枯油尽的老人,又遭受了这么大的风波,脸上的疲惫一目了然,但还是强撑着身体摆了摆手。
“不急,我要亲笔写下立嗣诏书才能安心,准备笔墨。”
仁宗皇帝和盛长槐说了好长时间的话,一旁的赵宗全脸上虽然没有什么表情,但是心里却心急如焚,他好不容易下了这么大的决心,没拿到立嗣诏书之前,即便官家刚才亲口允诺,还是有些不太放心,连带着对口若悬河对官家讲述平叛经过的盛长槐也有了一丝不满。
听到仁宗皇帝这么说,赵宗全脸上漏出狂喜之色,被官家瞧个正着,心中暗叹,果然如此,幸亏自己记得这么一茬,要不然盛长槐难免被赵宗全记恨,自己可就害了他。
即便是仁宗皇帝强撑着身体,但他确实已经快要油尽灯枯,拿着上好的狼毫笔,写了几个字都是歪歪扭扭的,不仅如此,光这几个字,就费了好大的功夫,看着赵宗全一脸的急切,要不是怕以后招贴非议,恨不得自己替官家写这个。
“官家,您别硬撑了。”
总归还是出了事情,仁宗皇帝心力憔悴,写到第九个字的时候,狼毫笔再也抓不稳,手里的力道掌握不住,一笔画了老长,很明显,这一次算是写费了。
“官家,实在不行,招诸位相公进宫吧,立嗣诏书由文官代笔也是一样的。”
皇后对官家的身体愈发担心,站都站不稳了,立嗣诏书洋洋洒洒至少一两百字,并非是干巴巴的立赵宗全为嗣一句话的事,毕竟是要念给百官听的,没点文采怎么行,在者说,立嗣立嗣,要给百官说明,为何要立嗣赵宗全,他的功绩人品什么的,该吹的地方还是要吹的。
仁宗皇帝知道,自己强撑着亲笔写,以现在的身体状况,确实是有些力不从心,无奈之下,只好答应了皇后的恳求,正想着是不是要招韩章进宫,忽然瞄到了跪在一旁的盛长槐,在瞧了一眼赵宗全,心中有了计较。
“历朝立嗣诏书或者遗照,要不就是皇帝亲笔写,要不就是书法大家来写,诸位相公身份虽高,但都称不上书法大家。”
众人不解官家之意,皇后和官家生活了大半辈子,马上明白官家这是要给盛长槐施恩,对于官家的想法,皇后也颇为赞同。
“官家的意思是,这立嗣诏书除非他亲笔,要不然写立嗣诏书的必须得是位高权重且是书法大家的才行。”
赵宗全有些心急,猜不到官家的意思,但却不敢催官家,用眼神示意顾廷烨开口,顾廷烨已经猜到了官家的意思,看赵宗全不愿意自己出头,羡慕的忘了一眼盛长槐,心中暗叹了一口气。
“敢问官家,若是这样,诸位相公均不合适,我朝书法大家不少,但没几个地位高的,不知官家中意哪位,不过这时候,恐怕短时间找不到这样的人,既要有足够的地位,还得是书法大家的,有两位老大人今日在御书房当差,但却死于叛军之手,其他的都不在汴京。”
顾廷烨就像个先生捧哏一样,给官家当起了托,让官家不禁又对他高看了一眼,假装沉思了许久,才装作灵机一动的样子,指着盛长槐说道。
“褚杨两位爱卿蒙难,朕十分难受,但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记得近些年在汴京呼声很高的《明月集》里面有这么一句,好像就是盛爱卿所写,褚杨两位爱卿已然去世,但眼前确有一个未来的希望,盛爱卿久负才名,一手瘦金体自成一家,说是书法大家也不为过,要说身份,盛爱卿送诏救驾,当为此次平叛续功第一,我朝虽然对这种谋逆平叛的事情鲜少给予爵位,但朕觉得,盛爱卿此等功劳,给个伯爵当无人有异议,诸位,你们觉的如何。”
说是问众人,实际上官家是在问赵宗全,仁宗皇帝知道,要是自己身体好等得起,论功行赏的时候,自然不会淹没盛长槐的功劳,但赵宗全可就不一定了,盛长槐并非是潜邸出身,除了救驾之功,其余功劳和众人比起来并不突出,但救驾的内幕,按照常理,是不会对外公布的,如果缺了这个,盛长槐将来难免吃亏,毕竟等到礼部和兵部评完功绩,恐怕已经是赵宗全登基之后了,自己的身体自己最清楚,白天已经是回光返照了,也就是这一两日就要去见先帝了,要不然也不会急着写下立嗣诏书。
为了自己登基名正言顺,赵宗全当然不会有任何异议。
“禀官家,臣觉得,文林郎功劳当属第一,伯爵之位名正言顺。”
其余人等,当然不会有任何意见,官家满意的点了点头。
“既如此,盛爱卿就以文昌伯的身份,替朕写下立嗣诏书。”
文昌伯,赵宗全和自己的铁杆对视一眼,不明白为何是个文官爵位,盛长槐立的是军功,封爵应该是武官爵位,他一个偏远宗室哪里明白其中的道理,还是顾廷烨看到赵宗全脸上有些疑惑,当即开口说道。
“官家圣明,文林郎文武双全,为年轻一代文坛翘首,不仅诗词闻名天下,一手瘦金体更是开宗立派,学问上更是儒家心学开创者,文昌伯的爵位在合适不过。”
然后,顾廷烨用眼神给赵宗全示意,赵宗全这才知道,眼前的这个十八九的青年,为何是个文林郎,而不是什么校尉之类的武官,也是他们孤陋寡闻了,哪里明白盛长槐在汴京文坛的名声,以他那谨小慎微的性格,哪里敢和文人结交,自然不知道最近两年盛长槐声名鹊起的事情。
但顾廷烨的话并没有说完,就算盛长槐没有那些虚名,等立嗣诏书一出,朝中诸位相公一定会要求礼部将盛长槐爵位定为文字开头,开玩笑,立嗣诏书可是文官的专利,要是盛长槐作为武官的身份来写立嗣诏书,这一届的文官就要被后辈定上耻辱柱了,所以说,即便是以后盛长槐立下军功,伯爵升为侯爵,甚至是公爵,成为赫赫有名的大将,盛长槐也是文官的一份子,这才是顾廷烨羡慕盛长槐的地方,有这层身份,只要盛长槐不自绝于文坛,天下文官也会把盛长槐当做是自己人,而不是一届武夫。
再有,依照顾廷烨的预计,盛长槐下一次科考,必然是整个文官体系逼着盛长槐去参加,哪怕是盛长槐写一坨狗屎,也能顺利通过会试,继而参加殿试成为进士,开玩笑,能给官家写下立嗣诏书的,竟然考不中进士,哪怕是暗箱操作,也要把盛长槐弄成进士,坐实了他文官出身的事实,本朝重文轻武,哪个文官也不敢在盛长槐跟前搞这一套,即便是将来盛长槐担任武职。
这就不是现在能给赵宗全解释的事情了,只能等出了大殿,和赵宗全私下相处的时候,顾廷烨才能找机会给赵宗全说这里面的弯弯绕绕。
“谢陛下,臣下粉身碎骨也不足以报答。”
仁宗皇帝精神愈发不济,还是皇后一脸欣赏的让盛长槐抓紧时间,不要耽误官家休息。
“文昌伯文采非凡,还不赶紧写下立嗣诏书。”
盛长槐诺了一声,执笔一蹴而就,在皇后和赵宗全一左一右搀扶着的仁宗皇帝,看完盛长槐写完的立嗣诏书,眼中欣赏之意愈发浓烈。
“词好,字更好。”
其实内容也比较简单,就是夸耀了一下赵宗全在宗室中德才兼备,各种吹捧,官家才决意立赵宗全为太子,其实大家都知道赵宗全这太子是怎么来的,但事情是怎么样,诏书该怎么写,盛长槐还是明了的,各种不要钱的吹捧之词当然不吝啬,再加上绞尽脑汁想的一些华丽辞藻,算是盛长槐写的最好的一篇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