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车辆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张顺琢磨了许久,还不得要领,便重新捋了捋思路,心想:要么就采用牛耕的方法,两头牛或马,采取抬杠的方式进行拖曳;要么像牛车一样伸出双辕,搭在牛马身上;要么直接制作一对车轮,将炮架尾端搭在前面的车轴上便是!
咦?张顺想到此处,不由大惊:这不就是解决了四轮马车转弯难的结构问题了吗!他没想到自己竟然同时把四轮马车的问题也给解决了。
张顺真没想到这么简单的问题,竟然困扰了中国几千年。后世直到西方人来到中国以后,中国人才学会四轮马车转向系统。其实他的原理非常简单,就是后面两个轮子直接安装在马车上;前面两个轮子安装在一个车架上,然后把后面的车架通过一个车梁安装在前面车架的轴承上,就解决了转向问题。
其实西方的转向系统也是这样设计,张顺偶然爆发出来的灵感,竟然和西方国家的转向系统不谋而合,正好说明了大道至简,殊途同归的道理。
想到此处,张顺连忙找来原有的四轮牛车查看一番。结果发现原有四轮牛车既沉重又敦实,用料实在,结构简单。张顺便问之前搭话的工匠道:“这太平车,你可做的?”
“有料就做得,没料就做不得。”那人倒是挺老实,实话实说。
“哦?这用料也有讲究?”张顺看这玩意这么简单,心想不就是木头吗?这山西多山林,木头多得是。
“有讲究,以白槐最优,次之榆木。冬季伐木,水杀一年;荫凉六月,熏烤十天,方能用的。”老木匠谈起木匠活,嘴巴倒是利索了许多。
张顺疑惑的看了这老木匠半天,只道把他看到畏畏缩缩,才打消了疑心。若不是见此人胆小,张顺还以为这老木匠在消遣自己来着。
原来张顺虽然在这个时代生活了许久,有时候仍然对古代生产的效率产生了高估的错觉。比如制作战弓就需要在冬季剖析干材,在春季煮角,夏季治筋,等到秋季再用胶、漆、丝三种材料,将干、角、筋组合起来。最后再在天寒地冻的冰冷季节固定弓体,这样才可以检验漆纹是否剥落。如此花费一年的时间,才能制作出一把良弓出来。
张顺只是听说过做弓费时间,没想做辆牛车也这么麻烦。没有办法,手头没有现成的材料,张顺只得把主意打到改装的头上。他琢磨了半天,发现可以将原有的车轮卸下两个,将剩余的两个车轮放在中间靠后一些。
然后将卸下的车轮削小一圈,做一个简单的车架出来,把原来的牛车车板搭在新作的车架上,即能够做成能够转向的四轮牛车出来。
四轮牛车的车轮皆是实心,由辐板拼接而成,这也是张顺能让木匠将卸下来的车轮削小一圈的原因。张顺发现这四个车轮本身直径都不是很大,不过二尺五寸而已,也就是后世的八十厘米罢了,再加上车轮毕竟窄薄,若是道路泥泞,很容易陷入泥中出不来。于是,张顺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让木匠再加厚一下车轮,聊胜于无,好歹能增强一下车轮的坚固程度。
张顺这边一圈折腾下来,基本是把原有的四轮牛车给改头换面了。折腾的十多个木匠团团转,拉锯的拉锯,凿木头的凿木头,一个个忙活的热火朝天。
这时候,铁匠才将张顺要求打造的铁件送了过来。张顺命令木匠中负责铁活的人过来,将这些铁件给自家的炮车车架给钉了上去。这里有个术语,车轮是钉铁瓦,车辋是钉盖钉的车叫铁车;车轮是没有铁瓦、盖钉的叫木车。
这样张顺的炮车变得更加坚固耐用了,等木匠给这个炮车安装上简单的双轮车架以后,张顺让李十安牵过来两匹骡子,拉着居然奔跑如飞。
张顺见此,不由开心的说道:“飞骑铁炮,纵横天下!”那李十安听到了,高兴的对张顺拜了三拜,高呼道:“谢谢主公赐词!”
张顺本是顺口一说,见李十安等人高兴,也不便打消他们的积极性,便笑着同意了。上次在大阳城“购买”了不少骡马,张顺正琢磨没地方用,正好可以调拨一批,给李十安的炮营使用。
那李十安麾下正好有火炮三十六门,不过有一半是四十多斤的二寸虎蹲炮,车载肩抗皆能成型,倒无所谓。只是那一百多斤的三寸虎蹲炮较重,正好一门火炮拨发两只骡子拖曳。差不多三十六七头就能让自家的火炮如虎添翼,这一笔买卖怎么算是也非常值得了。
李十安的二炮部队平白得了这许多好处,高兴坏了,连忙又找些布匹,做了两面竖着的旗帜,分别将张顺的“赐词”绣了上去。李十安一声令下,只见左边是“飞骑铁炮”,右边是“纵横天下”,威武霸气的紧。
张顺看了,也豪气顿生,心想:我张顺穿越者也,又天命在身,何惧明廷清寇?如今我精兵千余,火炮数十,任他四海之大,我也去得,“紫金梁”、“闯将”之辈又能奈我何!
一番忙碌之后,等到天色已晚。木匠已经做出来数门炮架,并改装了几辆牛车。张顺命李十安继续试用炮架,命陈金斗带来几个车夫前来试用新的牛车。
结果,炮架试用方便,没有什么问题。新的四轮牛车转向灵活,大大加快了车辆的行进速度,只是有一桩缺点,却是车辆的载重能力降低了些许。不过比起机动性来说,载重二十五石粮食的牛车,降低到载重二十石倒还是能接受。
好容易一天忙活完毕,这一次张顺饿的紧了,回去好好的吃了一顿饱饭,让李三娘、竹儿高兴的不行了。
等到第二天,张顺准备再去辎重营,查看木匠制作车辆事宜,却迎面遇到一个熟人过来。张顺一看,心里一惊,此人竟然是邢氏之前和他议定的联络信使。
张顺连忙将她拉到偏僻之处,问道:“什么情况?怎么这么快就找了过来?”
张顺琢磨了许久,还不得要领,便重新捋了捋思路,心想:要么就采用牛耕的方法,两头牛或马,采取抬杠的方式进行拖曳;要么像牛车一样伸出双辕,搭在牛马身上;要么直接制作一对车轮,将炮架尾端搭在前面的车轴上便是!
咦?张顺想到此处,不由大惊:这不就是解决了四轮马车转弯难的结构问题了吗!他没想到自己竟然同时把四轮马车的问题也给解决了。
张顺真没想到这么简单的问题,竟然困扰了中国几千年。后世直到西方人来到中国以后,中国人才学会四轮马车转向系统。其实他的原理非常简单,就是后面两个轮子直接安装在马车上;前面两个轮子安装在一个车架上,然后把后面的车架通过一个车梁安装在前面车架的轴承上,就解决了转向问题。
其实西方的转向系统也是这样设计,张顺偶然爆发出来的灵感,竟然和西方国家的转向系统不谋而合,正好说明了大道至简,殊途同归的道理。
想到此处,张顺连忙找来原有的四轮牛车查看一番。结果发现原有四轮牛车既沉重又敦实,用料实在,结构简单。张顺便问之前搭话的工匠道:“这太平车,你可做的?”
“有料就做得,没料就做不得。”那人倒是挺老实,实话实说。
“哦?这用料也有讲究?”张顺看这玩意这么简单,心想不就是木头吗?这山西多山林,木头多得是。
“有讲究,以白槐最优,次之榆木。冬季伐木,水杀一年;荫凉六月,熏烤十天,方能用的。”老木匠谈起木匠活,嘴巴倒是利索了许多。
张顺疑惑的看了这老木匠半天,只道把他看到畏畏缩缩,才打消了疑心。若不是见此人胆小,张顺还以为这老木匠在消遣自己来着。
原来张顺虽然在这个时代生活了许久,有时候仍然对古代生产的效率产生了高估的错觉。比如制作战弓就需要在冬季剖析干材,在春季煮角,夏季治筋,等到秋季再用胶、漆、丝三种材料,将干、角、筋组合起来。最后再在天寒地冻的冰冷季节固定弓体,这样才可以检验漆纹是否剥落。如此花费一年的时间,才能制作出一把良弓出来。
张顺只是听说过做弓费时间,没想做辆牛车也这么麻烦。没有办法,手头没有现成的材料,张顺只得把主意打到改装的头上。他琢磨了半天,发现可以将原有的车轮卸下两个,将剩余的两个车轮放在中间靠后一些。
然后将卸下的车轮削小一圈,做一个简单的车架出来,把原来的牛车车板搭在新作的车架上,即能够做成能够转向的四轮牛车出来。
四轮牛车的车轮皆是实心,由辐板拼接而成,这也是张顺能让木匠将卸下来的车轮削小一圈的原因。张顺发现这四个车轮本身直径都不是很大,不过二尺五寸而已,也就是后世的八十厘米罢了,再加上车轮毕竟窄薄,若是道路泥泞,很容易陷入泥中出不来。于是,张顺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让木匠再加厚一下车轮,聊胜于无,好歹能增强一下车轮的坚固程度。
张顺这边一圈折腾下来,基本是把原有的四轮牛车给改头换面了。折腾的十多个木匠团团转,拉锯的拉锯,凿木头的凿木头,一个个忙活的热火朝天。
这时候,铁匠才将张顺要求打造的铁件送了过来。张顺命令木匠中负责铁活的人过来,将这些铁件给自家的炮车车架给钉了上去。这里有个术语,车轮是钉铁瓦,车辋是钉盖钉的车叫铁车;车轮是没有铁瓦、盖钉的叫木车。
这样张顺的炮车变得更加坚固耐用了,等木匠给这个炮车安装上简单的双轮车架以后,张顺让李十安牵过来两匹骡子,拉着居然奔跑如飞。
张顺见此,不由开心的说道:“飞骑铁炮,纵横天下!”那李十安听到了,高兴的对张顺拜了三拜,高呼道:“谢谢主公赐词!”
张顺本是顺口一说,见李十安等人高兴,也不便打消他们的积极性,便笑着同意了。上次在大阳城“购买”了不少骡马,张顺正琢磨没地方用,正好可以调拨一批,给李十安的炮营使用。
那李十安麾下正好有火炮三十六门,不过有一半是四十多斤的二寸虎蹲炮,车载肩抗皆能成型,倒无所谓。只是那一百多斤的三寸虎蹲炮较重,正好一门火炮拨发两只骡子拖曳。差不多三十六七头就能让自家的火炮如虎添翼,这一笔买卖怎么算是也非常值得了。
李十安的二炮部队平白得了这许多好处,高兴坏了,连忙又找些布匹,做了两面竖着的旗帜,分别将张顺的“赐词”绣了上去。李十安一声令下,只见左边是“飞骑铁炮”,右边是“纵横天下”,威武霸气的紧。
张顺看了,也豪气顿生,心想:我张顺穿越者也,又天命在身,何惧明廷清寇?如今我精兵千余,火炮数十,任他四海之大,我也去得,“紫金梁”、“闯将”之辈又能奈我何!
一番忙碌之后,等到天色已晚。木匠已经做出来数门炮架,并改装了几辆牛车。张顺命李十安继续试用炮架,命陈金斗带来几个车夫前来试用新的牛车。
结果,炮架试用方便,没有什么问题。新的四轮牛车转向灵活,大大加快了车辆的行进速度,只是有一桩缺点,却是车辆的载重能力降低了些许。不过比起机动性来说,载重二十五石粮食的牛车,降低到载重二十石倒还是能接受。
好容易一天忙活完毕,这一次张顺饿的紧了,回去好好的吃了一顿饱饭,让李三娘、竹儿高兴的不行了。
等到第二天,张顺准备再去辎重营,查看木匠制作车辆事宜,却迎面遇到一个熟人过来。张顺一看,心里一惊,此人竟然是邢氏之前和他议定的联络信使。
张顺连忙将她拉到偏僻之处,问道:“什么情况?怎么这么快就找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