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5章名人高士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武关以北,蓝田左近。
绵延的大营展开,在细细的雪花之中就像是一个个的白馒头。
斐潜在中军大帐之内端坐,一旁的火盆提供了热量,使得在军帐之中,也并不会觉得太过于寒冷。
斐潜正在看着桌案上的几枚新版的骠骑钱币。
不知道为什么,当手里摆弄这些叮叮当当的钱币的时候,多少都有一些愉悦感,即便是斐潜知道这些钱币对于当下的自己来说,根本没有什么实际上的用途。
斐潜自己需要去市场上花钱购买什么东西么?
显然不必,但是当捏着这个骠骑钱币的时候,还是能让斐潜觉得自己是个有钱人。甚至还有一些改变了这个世界的真实感。
若是以后世的眼光看,这些钱币制作粗糙,字迹也有些模糊……
而且这些递送给斐潜审阅的,都是母钱,还算是比较精致了的,甚至还进行过细致的打磨,是等子钱流向市场的时候,各种因为人工和机械原因的错版和残缺品,自然也是少不了。
然而,这些钱币依旧具备跨时代的意义。
华夏的金银矿,确实是没有铜矿丰富,甚至铁矿也比较糟糕,但是在面对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华夏封建王朝的历代统治者,便是选择了将就着过。
没有金银,用铜不也可以么?
铁矿质量不怎么样,然后偶尔能打造些进贡帝王的『宝刀』,不是也可以了么?
当然这也不能全是这些封建统治者的问题,毕竟这些人受限于眼光和知识,有时候确实是能将裱糊匠做好,就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可问题在斐潜这里,不行。
作为一个穿越者,如果只是学习那些历史上的裱糊手法,将当下的问题糊弄过去就算了,只要不再自己任期之内出问题就成,那么多了这千年的知识沉淀还有什么意义?
大汉的弊病有很多,需要改进的东西也很多……
很多时候,就像是现在的天气,白雪纷飞,一切似乎都遮掩起来,万物都被统一称为了一个颜色,都很纯洁无瑕,看起来是那么赏心悦目,但是等到雪化开的时候,又会变回原本的样子,甚至会更脏!
『禀主公!』一名斥候在大帐之外禀报道,『长安郑公车驾,已离蓝田,不时将至。』
斐潜将手中的钱币放下,扬声说道:『知道了。』
得寸进尺是官员的基本修养,而这种得寸进尺,很是凶残。
见风使舵也是。
大军一到,然后蓝田的流民骚乱就像是卸了火气的贤者,一个个温顺善良得就像是美洋洋,转眼就平定了,屁大点的动静都没有,原先如同纷飞的雪花一般的紧急军报,也似乎消失在雪花之中,再也不见。
之前不是说蓝田暴乱,流民凶残,祸害四乡么?
不是饥民狂躁,哄抢市坊,地方失序么?
然后现在斐潜大军一来,便是没了?
没动静了,就能代表着什么事情都没有?
这些荒谬可笑的事情正在发生,而且就在斐潜的眼皮底下正大光明的进行着。
驻扎在蓝田之后,斐潜下令调周边的几个县令县丞来见。
然后更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有几个县令竟然挂冠而去,表示案牍劳累,自己不堪重负,所以要隐居山林,进了山中不出来了!
既然是已经挂冠而去,不恋权贵,那么自然就是得了『道』,明了『理』的高人隐士,是符合大汉原本的道德观念体系,是属于超出凡尘俗世之人,也就自然不能以凡尘俗世的要求来影响其超脱的意境。
袁绍袁本初挂冠东门,便是天下一片叫好声。
如今虽然说这几个县令不如袁本初一般的声名,但是挂冠而去,多少也是一种超然境界,怎么说也是有些名士风范了罢?
这其中就有郑玄的弟子。
嗯,郑玄的弟子也不光是跟在他身边的那几个,毕竟郑玄收过的弟子,若是挂名不挂名的都算上,至少都有千人以上,而这些人或多或少的都会以郑玄的名义来抬高自己,然后这些人在收弟子的时候也会表示自己从学于郑玄……
关中三辅之地还算是少的,而在冀州一带,据称但凡有经学之声处,便是郑学之弟子,少则数千人,多则上万。
这一方面是因为郑玄本人是集经学大成者,然后在郑玄一处,便可学习到多门的经学内容,不用像是之前一样,学《尚书》要找谁,学《易经》又要找另外一个,关键若是这些人的解释相互统一还好,若是之间解释相斥呢?
郑学就好多了,有统一的注释,使得不管是学习还是传授,都很方便。郑学也自然成为当下最大的学派。讲论经义均多数采用郑注,许多儒生、学者皆为郑学的博大宏通、无所不包所震撼,转而崇尚郑学,大批经生属意于郑注,不复更求各家。
所以在这些挂冠而去的人当中,有一些自称是郑玄子弟,也就不足为奇。
按照道理来说,郑玄完全可以不理会这些人,甚至可以表示这些人跟他没有任何的关系,但是郑玄并没有这么做,而是不辞辛苦的从长安赶到了蓝田,然后又从蓝田到了斐潜这里……
要知道郑玄已经是六七十岁的人了,按照汉代的平均寿命来说,几乎就等于是随时可能蹬腿断气了,可郑玄依旧是拖着老迈之躯来了,就是为了这些所谓的『郑学子弟』。
对于这个事情,斐潜真不知道是应该称赞,还是应该叹息。
风雪之中,郑玄到了。
斐潜让随军的华佗前去先诊治一番,确定了郑玄这老头还算是没什么大碍,也才算是放下了心来……
郑玄裹着大氅,哆哆嗦嗦的喝着姜汤,然后又烤着火盆,半天才算是有些气血模样,脸色也相对来说好看了一些。
老年人,四肢都易受寒,一遇到天气寒冷的时候,简直就是四根木头一样,转动不便还算是轻的,甚至有时候还会酸胀疼痛……
『郑公,这是何苦……』斐潜摇头叹息。
郑玄放下了姜汤的碗,然后并没有直接回答斐潜的问题,而是也跟着叹了一口气,『将军!何至于此?!』
斐潜装傻,『郑公所言何事?』
『将军欲整顿吏治,直言便可,何必用此手段?』郑公撅着胡须,呼呼乱吹。
斐潜哈哈笑了笑,然后将桌案之上的几枚母钱让人拿给郑玄看,『郑公,暂且先不论此事……且看此钱如何?可入眼否?』
『某羞于言铜臭!』郑玄扫了一眼,顿时越发的恼怒,以为斐潜这是表示用钱财收买来解决问题。
『呵呵……』斐潜示意黄旭,『可有日常所用钱币?去取些来,给郑公一并对照……』
黄旭点了点头,从自己腰包内拿出了一些,然后放在了郑玄的桌案上。
『……』郑玄瞄了一眼斐潜,然后又看了看钱币,若有所思,『骠骑之意……』
母钱虽然说比不上后世的钱币,但是和一般所用的钱币比较起来,依旧是精美了许多,光泽和亮度都不是一般的钱币所能比拟的。
明明是以同一个母钱为模板,可是再制作出来的钱币,却有各自的不同。当然也有可能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因为这个或是那个的原因所形成的磨损。
『骠骑以此喻当下乎?』郑玄皱着眉头说道。
和聪明人讲话就是省事情。
聪明人总是希望自己少讲,而让旁人多讲。
『闻听郑公年少之时,坐于锦席之上,多有豪迈之言,「非我所志,不在所愿也」……』斐潜微微歪着头,『可如今为何少闻之?』
郑玄看了一眼斐潜,面部表情坦然且从容,『将军以为,老夫尤须少年狂?年少之时,视天下如无物,非过也。待老夫如此岁数,由不知进退,不明道理,不避利害,岂非白活一世?君子有道,当笃行也。』
斐潜点了点头,说道:『君子可欺之以方。』
郑玄瞪着眼,『未必!』
『敢问郑公,此间之世,君子几何?小子几何?』斐潜哈哈笑着说道。
『此便为世之害也!君子如麟,卓而稀,小子如鲤,簇而众。』郑玄摇头叹息,『世人便多以小人度君子是也!人心不古,可奈何之?』
『郑公之言,不无道理……』斐潜点了点头说道,『可这天下……未必如郑公之愿……』
斐潜指着大帐之外的纷飞雪花说道,『郑公可知此地?白雪黄土之下,便有十万魂魄!』
每一次看着着苍茫大地,厚重的历史感迎面扑来的时候,总是让斐潜心中感慨,『秦楚蓝田之战,咸阳不过三十万人,连克汉中南阳之地,后楚倾国之力,止足于蓝田……后始皇一统天下,咸阳居百万民,每日所需钱粮柴薪,堆积如山,盈洗之水,混浊泾渭……然高祖不过万余,却轻取武关,再克峣关,直入蓝田……』
『兵不足乎?五万卒,关隘携兵甲竟降!人不众乎?百万民,夹道观子婴国亡!』斐潜又指了指长安咸阳的方向,『三十万人可齐心协力,百万之众便是分崩离析!郑公,可是「人心不古」四字可解?』
『究古今之政制,通秦为始,观王朝之兴衰,有汉至今!汉承秦制,故可言,汉制自秦而来,优秦之本而用。』斐潜缓缓的说道,『汉知避秦之弊,然斧利不修身,如今汉之弊,又何处可鉴之?』
华夏上古,在部落联盟兴起时,政治制度就产生了。
起初的领袖是推选出来的,标准很简单,一则凭品德,二则是看能力,而且也不是强制性的服从,即便是儒家鼓吹的炎黄,也是靠着武力说服四戎的。那个时候,中央的观念尚未树立,职权制度也不完善。
周文武定朝,面对全新的局面,周文王武王其实也是茫然的,然后分封便是当时周王想出来的政治策略,维持了八百年。
然后春秋战国,秦王一统,皇帝确立。旋即大多古制都被推翻,废除分封制、昭穆制,改宗法制为官僚政治,这些变革就成为了『秦王暴政』,六国沸腾。这些六国遗民并不是为了所谓的百姓之苦,而是因为他们的特权被削弱,甚至消亡。
汉代刘邦明白这一点,所以他让了一步,皇帝依旧有,皇权依旧是至高无上,但是让出了三公九卿的位置,可以让非皇族的人辅助并代理统管天下。所以在汉初的时候,太尉是荣誉职位,并不常设,而丞相却权高位重,甚至丞相上朝拜见的时候,皇帝必须穿正装接见,结束觐见之后,皇帝还要送丞相到殿门口……
汉武帝就很不爽,于是乎,开始不断的拆分丞相,以后也就渐渐的没了丞相,甚至到了东汉当下,三公成为虚衔,尚书台才是行政中枢。
在汉代当下,就这些朝堂之上的中央政府官员来说,也渐渐的从『天子家臣』转变到了『封建官僚』,从一辈子干到老死,到可以辞职跳槽,也同样是一种理念上的变革。
但是辞职跳槽,并不代表着可以不负任何责任。
斐潜看了一眼正在沉思的郑玄,停了下来,给郑玄一些时间进行思考。
郑玄不顾年迈,急急赶到蓝田而来,并不完全是因为那几个所谓的『郑学子弟』,而是一方面是因为郑玄本身的职责就是进谏,二来也是担心斐潜只是一时冲动,然后在没有全盘考量之下就动手,导致后续的麻烦,第三么……
肯定也有郑玄自己私人的欲望。
郑玄不是圣人,谁都不是。
在公事上面,郑玄不反对改革,但是反对毫无目标,甚至是随意性的变革,那么还不如依照古制,至少不会变的更差。
郑玄对于斐潜的态度也是如此,如果说斐潜什么都没有想,只是一味的跟着欲望在走,索要这个贪图那个,做事情也没有章法,随意性的发布政令,那么郑玄就会失望,甚至愤怒,最终会导致郑玄要么死谏,要么出走。而反过来郑玄一旦发现这些问题都是斐潜经过长时间思考的东西,那么郑玄就不会因此而愤怒,而是会和斐潜进行探讨,寻找出某一方能够接受,或者是双方都愿意承担的那个结果。
不怕君主想法多,就怕君王不动脑。
于私么,郑玄个人的小算盘,自然就不方便在斐潜面前说了。
郑玄明白斐潜的意思,就是不要再扯一些什么『古法』,从华夏有史至今,华夏人都是开拓创新一步步走出来的,从来没有什么古法可以抄袭,也没有什么系统老爷爷可以指点,有的只是不断的摸索和血淋淋的荆棘路。
身体与思想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思想指明的道路,身体限于现实,往往会走一条孑然不同的道路,
这是一个非常无奈的事情。
有时候身体不是不知道自己走错了,只不过要承认自己错了,然后回头走的成本极高,便只能是勉强歪歪扭扭想要着改变,然后在惯性的作用下,逐渐的滑落深渊。
斐潜既然知道一些方向是错误的,那么为什么还要走过去?
但是问题是旁人并不认为那个方向不对。
至少现在郑玄觉得有必要这么做么?
所以即便是斐潜解释了,郑玄依旧是皱眉不语,虽然不说什么,但是显然还有一些不认同。
『汉承秦制,以郡县为守,万户为令,不足为长,县下置乡,由「有秩」、「三老」、「游徼」等协管,分掌户法,教化,诉讼,贼盗之事,亦收赋税,统领劳役……』斐潜呵呵笑了笑,然后说道,『郑公可知,一地万户县,有吏员几何?』
郑玄摇头,他虽然大体上知道一点,但是一县之中究竟有多少官吏,他并不十分了解。
『令一人,秩千石,丞一人,秩四百石。尉二人,秩各四百石。官有秩一人、乡有秩四人、令史四人、狱史三人、官嗇夫三人、乡嗇夫十人、游徼四人、牢监一人、尉史三人、官佐七人、乡佐九人、亭长五十余人……』斐潜缓缓的说道,『一县之地,吏百五余,皆取俸禄,衣食于国。敢问郑公,以为如何?』
郑玄说道:『故骠骑意去冗乎?』
斐潜笑了笑,说道:『非也……若官吏可富地方,可靖乡野,可修水利,可增民生,便是再多一倍,亦是无妨……只不过这些官吏,呵呵,三年上计,年年言灾者有之,言失者有之,言过者有之,可鲜有言今年为百姓做了何事,明年愿为苍生谋何事!』
『朝廷以俸禄养之,地方以民脂肥之,高居广厦之中,出入百人景从,行有车,居有席,食不精则怒,脍不美则怨,有利之事趋之若鹜,辛劳之责视若无存,』斐潜笑着说道,只不过笑容多少有些冰寒,『此等便为地方长官,社稷栋梁!今蓝田纷乱,闭门坐视,碌碌无为,任其蔓延,束手无措!动问之下,便是悬冠而去!某若追责,便是迫害名士,残害贤良!』
『这个……』郑玄无言以对。
斐潜还没有提及那些地方官吏之中的那些临时工,要是说起来,这些临时工往往也是地方官吏被人诟病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正经官职多少还要顾忌一下自己的进贤冠,而临时工的官帽子本身就是纸糊的,稍微有些风吹雨打就坏了,再加上为了谋取这样的纸糊帽子,可是投入了不少的成本,若不能赶在帽子坏掉之前就捞回来,岂不是亏大了?
就像是一地县令不太可能亲自去霸占市场商贩手中的两块肉几个果子,能做出这样事情的,也大多数都是纸帽子才干的事情,但是能说和进贤冠毫无关联,然后开除了几个纸帽子便算是了事了?纸帽子谁招来的?帽子上写的谁的字号?拿走的几块肉几个果子又是过了几个人的手?
佛曰,不可说。
『郑公若是仍有疑……』斐潜拍了拍手,『不妨再见一人,便可解惑也……』
大帐门帘一掀,进来了一人……
武关以北,蓝田左近。
绵延的大营展开,在细细的雪花之中就像是一个个的白馒头。
斐潜在中军大帐之内端坐,一旁的火盆提供了热量,使得在军帐之中,也并不会觉得太过于寒冷。
斐潜正在看着桌案上的几枚新版的骠骑钱币。
不知道为什么,当手里摆弄这些叮叮当当的钱币的时候,多少都有一些愉悦感,即便是斐潜知道这些钱币对于当下的自己来说,根本没有什么实际上的用途。
斐潜自己需要去市场上花钱购买什么东西么?
显然不必,但是当捏着这个骠骑钱币的时候,还是能让斐潜觉得自己是个有钱人。甚至还有一些改变了这个世界的真实感。
若是以后世的眼光看,这些钱币制作粗糙,字迹也有些模糊……
而且这些递送给斐潜审阅的,都是母钱,还算是比较精致了的,甚至还进行过细致的打磨,是等子钱流向市场的时候,各种因为人工和机械原因的错版和残缺品,自然也是少不了。
然而,这些钱币依旧具备跨时代的意义。
华夏的金银矿,确实是没有铜矿丰富,甚至铁矿也比较糟糕,但是在面对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华夏封建王朝的历代统治者,便是选择了将就着过。
没有金银,用铜不也可以么?
铁矿质量不怎么样,然后偶尔能打造些进贡帝王的『宝刀』,不是也可以了么?
当然这也不能全是这些封建统治者的问题,毕竟这些人受限于眼光和知识,有时候确实是能将裱糊匠做好,就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可问题在斐潜这里,不行。
作为一个穿越者,如果只是学习那些历史上的裱糊手法,将当下的问题糊弄过去就算了,只要不再自己任期之内出问题就成,那么多了这千年的知识沉淀还有什么意义?
大汉的弊病有很多,需要改进的东西也很多……
很多时候,就像是现在的天气,白雪纷飞,一切似乎都遮掩起来,万物都被统一称为了一个颜色,都很纯洁无瑕,看起来是那么赏心悦目,但是等到雪化开的时候,又会变回原本的样子,甚至会更脏!
『禀主公!』一名斥候在大帐之外禀报道,『长安郑公车驾,已离蓝田,不时将至。』
斐潜将手中的钱币放下,扬声说道:『知道了。』
得寸进尺是官员的基本修养,而这种得寸进尺,很是凶残。
见风使舵也是。
大军一到,然后蓝田的流民骚乱就像是卸了火气的贤者,一个个温顺善良得就像是美洋洋,转眼就平定了,屁大点的动静都没有,原先如同纷飞的雪花一般的紧急军报,也似乎消失在雪花之中,再也不见。
之前不是说蓝田暴乱,流民凶残,祸害四乡么?
不是饥民狂躁,哄抢市坊,地方失序么?
然后现在斐潜大军一来,便是没了?
没动静了,就能代表着什么事情都没有?
这些荒谬可笑的事情正在发生,而且就在斐潜的眼皮底下正大光明的进行着。
驻扎在蓝田之后,斐潜下令调周边的几个县令县丞来见。
然后更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有几个县令竟然挂冠而去,表示案牍劳累,自己不堪重负,所以要隐居山林,进了山中不出来了!
既然是已经挂冠而去,不恋权贵,那么自然就是得了『道』,明了『理』的高人隐士,是符合大汉原本的道德观念体系,是属于超出凡尘俗世之人,也就自然不能以凡尘俗世的要求来影响其超脱的意境。
袁绍袁本初挂冠东门,便是天下一片叫好声。
如今虽然说这几个县令不如袁本初一般的声名,但是挂冠而去,多少也是一种超然境界,怎么说也是有些名士风范了罢?
这其中就有郑玄的弟子。
嗯,郑玄的弟子也不光是跟在他身边的那几个,毕竟郑玄收过的弟子,若是挂名不挂名的都算上,至少都有千人以上,而这些人或多或少的都会以郑玄的名义来抬高自己,然后这些人在收弟子的时候也会表示自己从学于郑玄……
关中三辅之地还算是少的,而在冀州一带,据称但凡有经学之声处,便是郑学之弟子,少则数千人,多则上万。
这一方面是因为郑玄本人是集经学大成者,然后在郑玄一处,便可学习到多门的经学内容,不用像是之前一样,学《尚书》要找谁,学《易经》又要找另外一个,关键若是这些人的解释相互统一还好,若是之间解释相斥呢?
郑学就好多了,有统一的注释,使得不管是学习还是传授,都很方便。郑学也自然成为当下最大的学派。讲论经义均多数采用郑注,许多儒生、学者皆为郑学的博大宏通、无所不包所震撼,转而崇尚郑学,大批经生属意于郑注,不复更求各家。
所以在这些挂冠而去的人当中,有一些自称是郑玄子弟,也就不足为奇。
按照道理来说,郑玄完全可以不理会这些人,甚至可以表示这些人跟他没有任何的关系,但是郑玄并没有这么做,而是不辞辛苦的从长安赶到了蓝田,然后又从蓝田到了斐潜这里……
要知道郑玄已经是六七十岁的人了,按照汉代的平均寿命来说,几乎就等于是随时可能蹬腿断气了,可郑玄依旧是拖着老迈之躯来了,就是为了这些所谓的『郑学子弟』。
对于这个事情,斐潜真不知道是应该称赞,还是应该叹息。
风雪之中,郑玄到了。
斐潜让随军的华佗前去先诊治一番,确定了郑玄这老头还算是没什么大碍,也才算是放下了心来……
郑玄裹着大氅,哆哆嗦嗦的喝着姜汤,然后又烤着火盆,半天才算是有些气血模样,脸色也相对来说好看了一些。
老年人,四肢都易受寒,一遇到天气寒冷的时候,简直就是四根木头一样,转动不便还算是轻的,甚至有时候还会酸胀疼痛……
『郑公,这是何苦……』斐潜摇头叹息。
郑玄放下了姜汤的碗,然后并没有直接回答斐潜的问题,而是也跟着叹了一口气,『将军!何至于此?!』
斐潜装傻,『郑公所言何事?』
『将军欲整顿吏治,直言便可,何必用此手段?』郑公撅着胡须,呼呼乱吹。
斐潜哈哈笑了笑,然后将桌案之上的几枚母钱让人拿给郑玄看,『郑公,暂且先不论此事……且看此钱如何?可入眼否?』
『某羞于言铜臭!』郑玄扫了一眼,顿时越发的恼怒,以为斐潜这是表示用钱财收买来解决问题。
『呵呵……』斐潜示意黄旭,『可有日常所用钱币?去取些来,给郑公一并对照……』
黄旭点了点头,从自己腰包内拿出了一些,然后放在了郑玄的桌案上。
『……』郑玄瞄了一眼斐潜,然后又看了看钱币,若有所思,『骠骑之意……』
母钱虽然说比不上后世的钱币,但是和一般所用的钱币比较起来,依旧是精美了许多,光泽和亮度都不是一般的钱币所能比拟的。
明明是以同一个母钱为模板,可是再制作出来的钱币,却有各自的不同。当然也有可能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因为这个或是那个的原因所形成的磨损。
『骠骑以此喻当下乎?』郑玄皱着眉头说道。
和聪明人讲话就是省事情。
聪明人总是希望自己少讲,而让旁人多讲。
『闻听郑公年少之时,坐于锦席之上,多有豪迈之言,「非我所志,不在所愿也」……』斐潜微微歪着头,『可如今为何少闻之?』
郑玄看了一眼斐潜,面部表情坦然且从容,『将军以为,老夫尤须少年狂?年少之时,视天下如无物,非过也。待老夫如此岁数,由不知进退,不明道理,不避利害,岂非白活一世?君子有道,当笃行也。』
斐潜点了点头,说道:『君子可欺之以方。』
郑玄瞪着眼,『未必!』
『敢问郑公,此间之世,君子几何?小子几何?』斐潜哈哈笑着说道。
『此便为世之害也!君子如麟,卓而稀,小子如鲤,簇而众。』郑玄摇头叹息,『世人便多以小人度君子是也!人心不古,可奈何之?』
『郑公之言,不无道理……』斐潜点了点头说道,『可这天下……未必如郑公之愿……』
斐潜指着大帐之外的纷飞雪花说道,『郑公可知此地?白雪黄土之下,便有十万魂魄!』
每一次看着着苍茫大地,厚重的历史感迎面扑来的时候,总是让斐潜心中感慨,『秦楚蓝田之战,咸阳不过三十万人,连克汉中南阳之地,后楚倾国之力,止足于蓝田……后始皇一统天下,咸阳居百万民,每日所需钱粮柴薪,堆积如山,盈洗之水,混浊泾渭……然高祖不过万余,却轻取武关,再克峣关,直入蓝田……』
『兵不足乎?五万卒,关隘携兵甲竟降!人不众乎?百万民,夹道观子婴国亡!』斐潜又指了指长安咸阳的方向,『三十万人可齐心协力,百万之众便是分崩离析!郑公,可是「人心不古」四字可解?』
『究古今之政制,通秦为始,观王朝之兴衰,有汉至今!汉承秦制,故可言,汉制自秦而来,优秦之本而用。』斐潜缓缓的说道,『汉知避秦之弊,然斧利不修身,如今汉之弊,又何处可鉴之?』
华夏上古,在部落联盟兴起时,政治制度就产生了。
起初的领袖是推选出来的,标准很简单,一则凭品德,二则是看能力,而且也不是强制性的服从,即便是儒家鼓吹的炎黄,也是靠着武力说服四戎的。那个时候,中央的观念尚未树立,职权制度也不完善。
周文武定朝,面对全新的局面,周文王武王其实也是茫然的,然后分封便是当时周王想出来的政治策略,维持了八百年。
然后春秋战国,秦王一统,皇帝确立。旋即大多古制都被推翻,废除分封制、昭穆制,改宗法制为官僚政治,这些变革就成为了『秦王暴政』,六国沸腾。这些六国遗民并不是为了所谓的百姓之苦,而是因为他们的特权被削弱,甚至消亡。
汉代刘邦明白这一点,所以他让了一步,皇帝依旧有,皇权依旧是至高无上,但是让出了三公九卿的位置,可以让非皇族的人辅助并代理统管天下。所以在汉初的时候,太尉是荣誉职位,并不常设,而丞相却权高位重,甚至丞相上朝拜见的时候,皇帝必须穿正装接见,结束觐见之后,皇帝还要送丞相到殿门口……
汉武帝就很不爽,于是乎,开始不断的拆分丞相,以后也就渐渐的没了丞相,甚至到了东汉当下,三公成为虚衔,尚书台才是行政中枢。
在汉代当下,就这些朝堂之上的中央政府官员来说,也渐渐的从『天子家臣』转变到了『封建官僚』,从一辈子干到老死,到可以辞职跳槽,也同样是一种理念上的变革。
但是辞职跳槽,并不代表着可以不负任何责任。
斐潜看了一眼正在沉思的郑玄,停了下来,给郑玄一些时间进行思考。
郑玄不顾年迈,急急赶到蓝田而来,并不完全是因为那几个所谓的『郑学子弟』,而是一方面是因为郑玄本身的职责就是进谏,二来也是担心斐潜只是一时冲动,然后在没有全盘考量之下就动手,导致后续的麻烦,第三么……
肯定也有郑玄自己私人的欲望。
郑玄不是圣人,谁都不是。
在公事上面,郑玄不反对改革,但是反对毫无目标,甚至是随意性的变革,那么还不如依照古制,至少不会变的更差。
郑玄对于斐潜的态度也是如此,如果说斐潜什么都没有想,只是一味的跟着欲望在走,索要这个贪图那个,做事情也没有章法,随意性的发布政令,那么郑玄就会失望,甚至愤怒,最终会导致郑玄要么死谏,要么出走。而反过来郑玄一旦发现这些问题都是斐潜经过长时间思考的东西,那么郑玄就不会因此而愤怒,而是会和斐潜进行探讨,寻找出某一方能够接受,或者是双方都愿意承担的那个结果。
不怕君主想法多,就怕君王不动脑。
于私么,郑玄个人的小算盘,自然就不方便在斐潜面前说了。
郑玄明白斐潜的意思,就是不要再扯一些什么『古法』,从华夏有史至今,华夏人都是开拓创新一步步走出来的,从来没有什么古法可以抄袭,也没有什么系统老爷爷可以指点,有的只是不断的摸索和血淋淋的荆棘路。
身体与思想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思想指明的道路,身体限于现实,往往会走一条孑然不同的道路,
这是一个非常无奈的事情。
有时候身体不是不知道自己走错了,只不过要承认自己错了,然后回头走的成本极高,便只能是勉强歪歪扭扭想要着改变,然后在惯性的作用下,逐渐的滑落深渊。
斐潜既然知道一些方向是错误的,那么为什么还要走过去?
但是问题是旁人并不认为那个方向不对。
至少现在郑玄觉得有必要这么做么?
所以即便是斐潜解释了,郑玄依旧是皱眉不语,虽然不说什么,但是显然还有一些不认同。
『汉承秦制,以郡县为守,万户为令,不足为长,县下置乡,由「有秩」、「三老」、「游徼」等协管,分掌户法,教化,诉讼,贼盗之事,亦收赋税,统领劳役……』斐潜呵呵笑了笑,然后说道,『郑公可知,一地万户县,有吏员几何?』
郑玄摇头,他虽然大体上知道一点,但是一县之中究竟有多少官吏,他并不十分了解。
『令一人,秩千石,丞一人,秩四百石。尉二人,秩各四百石。官有秩一人、乡有秩四人、令史四人、狱史三人、官嗇夫三人、乡嗇夫十人、游徼四人、牢监一人、尉史三人、官佐七人、乡佐九人、亭长五十余人……』斐潜缓缓的说道,『一县之地,吏百五余,皆取俸禄,衣食于国。敢问郑公,以为如何?』
郑玄说道:『故骠骑意去冗乎?』
斐潜笑了笑,说道:『非也……若官吏可富地方,可靖乡野,可修水利,可增民生,便是再多一倍,亦是无妨……只不过这些官吏,呵呵,三年上计,年年言灾者有之,言失者有之,言过者有之,可鲜有言今年为百姓做了何事,明年愿为苍生谋何事!』
『朝廷以俸禄养之,地方以民脂肥之,高居广厦之中,出入百人景从,行有车,居有席,食不精则怒,脍不美则怨,有利之事趋之若鹜,辛劳之责视若无存,』斐潜笑着说道,只不过笑容多少有些冰寒,『此等便为地方长官,社稷栋梁!今蓝田纷乱,闭门坐视,碌碌无为,任其蔓延,束手无措!动问之下,便是悬冠而去!某若追责,便是迫害名士,残害贤良!』
『这个……』郑玄无言以对。
斐潜还没有提及那些地方官吏之中的那些临时工,要是说起来,这些临时工往往也是地方官吏被人诟病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正经官职多少还要顾忌一下自己的进贤冠,而临时工的官帽子本身就是纸糊的,稍微有些风吹雨打就坏了,再加上为了谋取这样的纸糊帽子,可是投入了不少的成本,若不能赶在帽子坏掉之前就捞回来,岂不是亏大了?
就像是一地县令不太可能亲自去霸占市场商贩手中的两块肉几个果子,能做出这样事情的,也大多数都是纸帽子才干的事情,但是能说和进贤冠毫无关联,然后开除了几个纸帽子便算是了事了?纸帽子谁招来的?帽子上写的谁的字号?拿走的几块肉几个果子又是过了几个人的手?
佛曰,不可说。
『郑公若是仍有疑……』斐潜拍了拍手,『不妨再见一人,便可解惑也……』
大帐门帘一掀,进来了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