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人生的起跑线(上)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人生的起跑线张宝同 2018.1.21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当初好像是一位海归的著名学者和官员提出来的。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对比,现身说法,引经据典,把许多人的不成功归咎于输在了看不见的起跑线上,即孩子的早期教育。而这个起跑线就是幼儿园,甚至是胎教。
当时,看到这篇文章之后,我第一个感觉就是自己的命运不好,没有生在书香门第或是富贵人家的家中。因为我的父亲是一般的铁路工人,而我的母亲是职工家属,他们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老一代人。他们只管我们有吃有喝就行了,从来都不问我们学习怎样,更不会给我们辅导和熏陶。所以,我既没有上过幼儿园,更没得到过胎教的熏陶。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把自己人生的不成功归咎在输在了起跑线上。
可是,后来一想,中国千千万万的家庭都是普通家庭,有多少是书香门第和富贵家庭?而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书香门第和富贵家庭出生的孩子不也和我们一样普普通通。特别是过去那种年代,人们连饭都吃不饱,哪还考虑什么早教和熏陶?
不过,那些年代,国家的教育方针是让学生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也就是说只要你能成为一名工人、农民或是士兵,就算达到了教育的目标。所以,衡量一个人的教育程度和目标并不用“成功”或是“不成功”。而且,也没有人把自己的人生定性为是成功还是失败。因为那时的人生定位都是由国家来安排,把你分配到工厂,你就当工人;把你分配到农村,你就是农民;自己几乎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和机会。所以,家长对孩子们的教育也基本上是顺其自然。
真正让人知晓“知识改变命运”和“教育成就未来”,还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恢复高考制度如中国大地上响起的一声春雷,让多少人开始放飞起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梦想。升学、高考、出国、考研成为了许多人成功的天梯。随着教育竞争和人才竞争的日益加剧,教育的主阵地开始从小学、中学到高中前移到了幼儿园的早期教育,甚至是母亲的胎教。终于有一天,有人登高一呼,“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千千万万个家长开始忙着把教育孩子的起跑线拼命地往前移置在幼儿和胎儿时期。
许多家长为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拼命地抢占优质的教育资源,不惜托关系,走后门,掏高价,转户口,租房子,甚至买房子为孩子择校。有位老板家长为了让孩子进到西安中学,一次就给学校交了20万。就是要进到一些名气较大的小学,家长一次也得要掏出个七八万或是上十万。许多家长让孩子很小就开始背诗和算数,开始弹琴和练唱。有位同事让他四岁的孙女给我们表演背唐诗宋词和《三字经》,让我听着都感到惭愧,我算是个签约作家,可是完整的唐诗宋词我恐怕连十首都背不下来。每次写作要引用时,我都是现从网上查找。可是那孩子竟能熟练地背下60多首。还有个同事家的孩子才只有6岁,不但在学英语、弹琴、跳舞,还在学游泳和足球。而且,这几乎形成了一种风气。我们学校是所年轻的学校,教师几乎都是三十来岁的中青年教师,大家好像都在比着看谁家的孩子聪明有本事,一到了周六周日,今天带孩子学英语,学奥数;明天带孩子学钢琴和舞蹈,搞得老师们周六周日比平常上班还要忙。因为他们比一般人更重视孩子的教育,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前几年,有件在澳洲发生的事曾引起国人的震惊和好奇。一位中国移民把小孩带到澳洲上学,孩子上小学三年级。一天上课,老师问42+22等于多少,大家都不知道,只有这个小孩举手回答说是64。放学后老师就去他家家访,扬言要控告家长虐待小孩,理由是小孩被虐待在不适当的年龄学会了两位数加法。可这样的算式在中国别说是三年级,就是一年级的学生几乎差不多都会。但这在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确是件让许多老师和家长感到不可思议的事。我见过一份美国三年级学生的考试卷,上面只有几道题,如4+9=和14-3=。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认为美国的孩子比中国的孩子笨。因为美国孩子在学校里还学着许多其他方面的东西,如手工和游戏等。而这些东西又是我们中国学生在学校里学不到的内容。美国学生在中小学和高中时期的知识能力好像都不如中国学生,可是美国大学生的水平却并不比中国差,特别是一些被称为常青藤名校的学生质量,要明显地比中国学生质量高很多。特别是在研究和试验能力方面更是比中国学生高许多。
中国孩子过早地承受学习的负担,虽然在知识程度方面显出了一些优势,可是,也让中国孩子在视力和健康方面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其实,更大的代价则是藏在孩子们的心中。过多和过重的负担让许多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甚至失去了童年的快乐。目前的中国的教育模式是精英教育模式,不是大众化的教育模式。它不断的用一些超出许多孩子接受能力的知识淘汰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让他们尝试着失败的沮丧和无奈。
其实,中国教育几千年来都是精英教育走向。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和“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中国人有关读书的成语有二三十个,如“悬梁刺骨”、“凿壁偷光”、“莹窗雪案”、“黄卷青灯”和“十年寒窗”等,全是苦读苦修的内容和故事,却很难找到有关快乐方面的成语和故事。而西方的教育讲究的是快乐和鼓励。虽然中国在教育方面也在尝试着快乐教育方式,但却总是显得生硬和勉强。因为中国教育的压力如此之大,孩子们怎么能快乐得起来?即使有快乐,也是少数人的快乐。
人生的起跑线张宝同 2018.1.21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当初好像是一位海归的著名学者和官员提出来的。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对比,现身说法,引经据典,把许多人的不成功归咎于输在了看不见的起跑线上,即孩子的早期教育。而这个起跑线就是幼儿园,甚至是胎教。
当时,看到这篇文章之后,我第一个感觉就是自己的命运不好,没有生在书香门第或是富贵人家的家中。因为我的父亲是一般的铁路工人,而我的母亲是职工家属,他们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老一代人。他们只管我们有吃有喝就行了,从来都不问我们学习怎样,更不会给我们辅导和熏陶。所以,我既没有上过幼儿园,更没得到过胎教的熏陶。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把自己人生的不成功归咎在输在了起跑线上。
可是,后来一想,中国千千万万的家庭都是普通家庭,有多少是书香门第和富贵家庭?而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书香门第和富贵家庭出生的孩子不也和我们一样普普通通。特别是过去那种年代,人们连饭都吃不饱,哪还考虑什么早教和熏陶?
不过,那些年代,国家的教育方针是让学生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也就是说只要你能成为一名工人、农民或是士兵,就算达到了教育的目标。所以,衡量一个人的教育程度和目标并不用“成功”或是“不成功”。而且,也没有人把自己的人生定性为是成功还是失败。因为那时的人生定位都是由国家来安排,把你分配到工厂,你就当工人;把你分配到农村,你就是农民;自己几乎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和机会。所以,家长对孩子们的教育也基本上是顺其自然。
真正让人知晓“知识改变命运”和“教育成就未来”,还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恢复高考制度如中国大地上响起的一声春雷,让多少人开始放飞起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梦想。升学、高考、出国、考研成为了许多人成功的天梯。随着教育竞争和人才竞争的日益加剧,教育的主阵地开始从小学、中学到高中前移到了幼儿园的早期教育,甚至是母亲的胎教。终于有一天,有人登高一呼,“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千千万万个家长开始忙着把教育孩子的起跑线拼命地往前移置在幼儿和胎儿时期。
许多家长为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拼命地抢占优质的教育资源,不惜托关系,走后门,掏高价,转户口,租房子,甚至买房子为孩子择校。有位老板家长为了让孩子进到西安中学,一次就给学校交了20万。就是要进到一些名气较大的小学,家长一次也得要掏出个七八万或是上十万。许多家长让孩子很小就开始背诗和算数,开始弹琴和练唱。有位同事让他四岁的孙女给我们表演背唐诗宋词和《三字经》,让我听着都感到惭愧,我算是个签约作家,可是完整的唐诗宋词我恐怕连十首都背不下来。每次写作要引用时,我都是现从网上查找。可是那孩子竟能熟练地背下60多首。还有个同事家的孩子才只有6岁,不但在学英语、弹琴、跳舞,还在学游泳和足球。而且,这几乎形成了一种风气。我们学校是所年轻的学校,教师几乎都是三十来岁的中青年教师,大家好像都在比着看谁家的孩子聪明有本事,一到了周六周日,今天带孩子学英语,学奥数;明天带孩子学钢琴和舞蹈,搞得老师们周六周日比平常上班还要忙。因为他们比一般人更重视孩子的教育,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前几年,有件在澳洲发生的事曾引起国人的震惊和好奇。一位中国移民把小孩带到澳洲上学,孩子上小学三年级。一天上课,老师问42+22等于多少,大家都不知道,只有这个小孩举手回答说是64。放学后老师就去他家家访,扬言要控告家长虐待小孩,理由是小孩被虐待在不适当的年龄学会了两位数加法。可这样的算式在中国别说是三年级,就是一年级的学生几乎差不多都会。但这在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确是件让许多老师和家长感到不可思议的事。我见过一份美国三年级学生的考试卷,上面只有几道题,如4+9=和14-3=。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认为美国的孩子比中国的孩子笨。因为美国孩子在学校里还学着许多其他方面的东西,如手工和游戏等。而这些东西又是我们中国学生在学校里学不到的内容。美国学生在中小学和高中时期的知识能力好像都不如中国学生,可是美国大学生的水平却并不比中国差,特别是一些被称为常青藤名校的学生质量,要明显地比中国学生质量高很多。特别是在研究和试验能力方面更是比中国学生高许多。
中国孩子过早地承受学习的负担,虽然在知识程度方面显出了一些优势,可是,也让中国孩子在视力和健康方面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其实,更大的代价则是藏在孩子们的心中。过多和过重的负担让许多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甚至失去了童年的快乐。目前的中国的教育模式是精英教育模式,不是大众化的教育模式。它不断的用一些超出许多孩子接受能力的知识淘汰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让他们尝试着失败的沮丧和无奈。
其实,中国教育几千年来都是精英教育走向。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和“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中国人有关读书的成语有二三十个,如“悬梁刺骨”、“凿壁偷光”、“莹窗雪案”、“黄卷青灯”和“十年寒窗”等,全是苦读苦修的内容和故事,却很难找到有关快乐方面的成语和故事。而西方的教育讲究的是快乐和鼓励。虽然中国在教育方面也在尝试着快乐教育方式,但却总是显得生硬和勉强。因为中国教育的压力如此之大,孩子们怎么能快乐得起来?即使有快乐,也是少数人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