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六章 授俄以渔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新顺1730
这种强迫“开化”,也闹出了很多的笑话。
比如当初谈判时候,被刘钰逼死的老托尔斯泰伯爵,在彼得时代就被彼得命令去管理官办的“丝绸厂”、“高级纺织作坊”,初始人才主要是一些土耳其、波斯等地的工匠。
这也就是为什么《红楼梦》里,晴雯补的雀金裘,为什么会是俄国这个鬼地方来的原因。俄罗斯有丝绸厂,也有高级织物厂,并且有一定的工匠可以生产波斯风格的雀金裘。
但在俄罗斯兴办丝绸厂、高级布料厂……结果可想而知。
一来彼得发现,自己身边的彼得帮也好、旧贵族也罢,让他们去管理官办工厂,结果基本都是一样的:亏损。
二来比如冶金行业,俄国是真不缺矿,只靠官办企业,实在无法大规模开发,规模不够。
于是彼得在官办了一系列手工业工厂后,全面下放,交给私人,甚至是强迫交给私人、强迫私人接受。
俄国和大顺完全不一样。
大顺这边,一千多年前,土地私有制、自由买卖、甚至唐时的均田制早就已经解体了。
大顺开办手工厂,不缺人,而且绝对不会缺人。
不需要搞什么圈地运动来弄出一大堆的失地农民,单单是正常的土地兼并的无地人口,大顺现在的手工业都用不完。
俄国不同。
俄国不缺地,而且几乎没有自由农民,而且一般来说自由农民也不太可能破产。
俄国就三种农民。
皇室宫廷农民,类似于天朝这边的皇庄、皇田上的农民。
地主农民,也就是村社农奴,这个不用说。
剩下的就是国有农民——类似于唐朝的均田制,每个农民分15俄亩,也就是大约130亩土地,这些土地是份地,不能买卖、不能转让。所有农民编户齐民,连坐互保。
皇庄农民,不能动。
地主农民,也就是村社农奴,沙皇其实也管不太到。
想兴办手工业,只能靠国有农民。
然而,俄国的问题是,你有130亩土地,你去手工厂做工吗?你去乌拉尔山挖矿吗?
但是,和唐时的均田制一样,既然均田给你了份地,你就必须要承担义务。
于是俄国奇葩的手工业制度就出现了:均田制的国有农民,每年为手工厂服劳役半个月到一个月。用此,来抵偿人头税、劳役,或者本身就像是大顺的农民要服劳役一样是一种封建徭役。
这就好比大明的军户,每年要花一个月的时间,去工厂服劳役,而代替他们的训练和兵役。差毬不多。
于是,俄国的手工业根本发展不起来。
人倒是不缺,但开办个手工业工厂,今天来了一拨人,刚学会了,半个月后回家了,又来了新的一拨人……这要是能发展起来,就见了鬼了。
说这封建吧,是真封建,标准的封建义务。把唐时府兵服兵役、宿卫任务,换成去工厂干活,本质没啥区别。
说这资本吧,也资本,官办下放到私营,分工协作制的手工厂,尤其是冶金行业拥有一些骨干的熟练工,而大量的来服役的国有农民负责挖矿、运矿,计件工资,给钱。
旧的封建特色,不可能一下子废除。
新的资本手段,不可能一下子出现。
于是这种混合着封建劳役的资本主义萌芽过渡,就这么被彼得用“强迫”的手段,在俄国推广开了。
用彼得的话说,这叫“这是俄国赶超西欧的唯一办法”。
小鸡不撒尿,各有各的道。
待到了彼得堡,知道了俄国的许多特色,也让刘钰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俄国走的路,英国走的路,法国走的路,各自不同。
而大顺,又该走一条什么样的路?
俄国这条路,肯定有很多很多的缺点。站在后世的角度去评价,有很多很多的问题。
但奇葩的是,可以说出这条路上的一万个缺点,却偏偏制定不出一条有效的、符合此时俄国国情的其余的路。
事实上,俄国手工业内,自由雇工和强迫服役的比例,一直到拿战之后,才堪堪到一半一半的水平,而且农民还很不高兴,暴动此起彼伏。
这也反推出来俄国的国有农民“府兵”们,家里的地确实不少,“自由”雇工,肯定是没地活不下去才不得不“自由”去当雇工的。
有130亩地,傻子才去打工呢。
俄国的这种特殊的现状,也恰恰与刘钰计划的一些技术转移相适合。
纺织业,需要熟练的工人,俄国这破地方,在没拿到中亚、没把铁路修过去之前,棉花就别想了。
俄国人穿麻布,种荨麻、亚麻这些寒冷作物,比起棉布肯定差得远,海运过来也有很强的竞争力。
而纺织品,恰恰是大顺可以向俄国输出的重要商品。所以根本不会扶植俄国的纺织业。
像是玻璃制造,当然也需要熟练工人,但是像是运输原料、挖矿、磨砂之类的,则不需要那么熟练的工人。
一部分是专业工人,做技术工种。
一部分是强迫封建劳役来干活的,正适合做苦力工种。
而且这东西运又不可能海运,又正好与英国的工业竞争,这钱大顺肯定是赚不着,那就不如用来恶心恶心英国,制造俄英矛盾。
当然,像是铸炮、镗床、军火、磨镜之类的工业技术,刘钰是不可能提供的。
总而言之一句话:能海运有利可图的,不支持;真正国防相关的,不支持;海运无利、国防无关、且与英国产业重合的,支持。
反正就俄国这套体制,这纬度、这气候、这农奴制和国有农制度,没有一个国家计划委员会,也不用怕他们能发展起来。
即便这件事的目的,是为了制造英俄矛盾,可刘钰该张口要好处的时候,也不会松口。
“女皇陛下,对于投资一事,我希望我们能够在一些行业,达成一些关税上的减免。”
“譬如冶金等行业,俄国有丰富的矿产,而且也是重要的军工支柱,这些行业,我们不会要求关税减免。”
“但是,诸如纺织业、茶叶等,除了大黄继续官营之外,我建议列出一份关税清单。”
“一来增加您的国库收入,进口越多,国库收入越多。”
“二来也不与您的本地工商业冲突,毕竟俄罗斯不产茶叶也不产瓷器,更不产棉布。”
“作为回报,我们一来可以给予俄国商人利用黑龙江运输毛皮的便利,二来大顺会对俄国进行一系列的工商业投资。”
“汉尼拔中将作为熟人,可以由他主持这方面的事,他是我可以信任的人,或者说可以接受的人。”
“同时,希望您签署一份法令,给予一些政策支持,比如可以使用农奴和国有农,终身在工厂做工,而不是短暂的服役一个月。毕竟一些产业,需要熟练的技术工人培养。”
“给这些企业一些政策上的支持,我保证十年之后,彼得堡、莫斯科的玻璃窗,都是俄国自己生产的,而不用再花费金银从英国进口。”
“同时,如果新兴办的手工业的产品产量满足一定条件后,我希望您能签署对这些商品的高额进口关税,以确保本土手工业的盈利。”
伊丽莎白点头道:“当然,当然。侯爵大人的要求,并不过分。如果这些新兴的产业,能够达成一定的数量和质量,我立刻就会签署高额的进口关税。并且,我会像我父亲一样,以身作则,并且强制要求所有的贵族们,都使用本土生产的产品。”
“汉尼拔是您可以信任的人,也是我可以信任的人。我会安排他负责这方面的工作,也会拨给他大批的农奴和国有农,以及一些庄园和土地。”
两人达成了简单的共识,具体的细节,肯定不是两个人谈。而是大顺这边要派出专业团队,和俄国这边的枢密院谈,谈成细节之后再签订条约,一些起步的数量工人也需要从大顺这边调拨。
伊丽莎白很高兴,觉得这巩固了两国之间的和平,必要的时候可以拿这些投资的工厂作为要挟。
同时发展工商业,也正是俄国此时所急需的建设,这也是她父亲定下的国策。
刘钰也很高兴,等到大顺这边有了和俄国开战的基建基础,能把路修到中亚的时候,钱早赚回来不知道多少倍了。
现在具体哪些货物能够减免关税还不好说,可能还需要漫长的扯淡,但这就不归他管了。等回去后,大顺这边的枢密院和外交部也会派出相应的代表,拟定细则。
整体的大略就这么定下,伊丽莎白默契地没有提荷兰,刘钰也把英国藏的很深。
双方都觉得赚到了,对自己有利,这就是一份可以坚持下去的条约。土尔扈特部的事,伊丽莎白更是连谈都没谈,因为谈了也没用。
之前的条约里,已经答应了土尔扈特部可以去雪山朝圣,但到了大顺的地界,去雪山之后去不去京城,那就不是俄国能管的了。
再说土尔扈特部都把大明永乐时代封王的印交到大顺这边,按照天朝的规矩换印了,大顺想干涉随时都能干涉,只在于想不想。
说既然无用,伊丽莎白也干脆不提,只当此事不存在。
,新顺1730
这种强迫“开化”,也闹出了很多的笑话。
比如当初谈判时候,被刘钰逼死的老托尔斯泰伯爵,在彼得时代就被彼得命令去管理官办的“丝绸厂”、“高级纺织作坊”,初始人才主要是一些土耳其、波斯等地的工匠。
这也就是为什么《红楼梦》里,晴雯补的雀金裘,为什么会是俄国这个鬼地方来的原因。俄罗斯有丝绸厂,也有高级织物厂,并且有一定的工匠可以生产波斯风格的雀金裘。
但在俄罗斯兴办丝绸厂、高级布料厂……结果可想而知。
一来彼得发现,自己身边的彼得帮也好、旧贵族也罢,让他们去管理官办工厂,结果基本都是一样的:亏损。
二来比如冶金行业,俄国是真不缺矿,只靠官办企业,实在无法大规模开发,规模不够。
于是彼得在官办了一系列手工业工厂后,全面下放,交给私人,甚至是强迫交给私人、强迫私人接受。
俄国和大顺完全不一样。
大顺这边,一千多年前,土地私有制、自由买卖、甚至唐时的均田制早就已经解体了。
大顺开办手工厂,不缺人,而且绝对不会缺人。
不需要搞什么圈地运动来弄出一大堆的失地农民,单单是正常的土地兼并的无地人口,大顺现在的手工业都用不完。
俄国不同。
俄国不缺地,而且几乎没有自由农民,而且一般来说自由农民也不太可能破产。
俄国就三种农民。
皇室宫廷农民,类似于天朝这边的皇庄、皇田上的农民。
地主农民,也就是村社农奴,这个不用说。
剩下的就是国有农民——类似于唐朝的均田制,每个农民分15俄亩,也就是大约130亩土地,这些土地是份地,不能买卖、不能转让。所有农民编户齐民,连坐互保。
皇庄农民,不能动。
地主农民,也就是村社农奴,沙皇其实也管不太到。
想兴办手工业,只能靠国有农民。
然而,俄国的问题是,你有130亩土地,你去手工厂做工吗?你去乌拉尔山挖矿吗?
但是,和唐时的均田制一样,既然均田给你了份地,你就必须要承担义务。
于是俄国奇葩的手工业制度就出现了:均田制的国有农民,每年为手工厂服劳役半个月到一个月。用此,来抵偿人头税、劳役,或者本身就像是大顺的农民要服劳役一样是一种封建徭役。
这就好比大明的军户,每年要花一个月的时间,去工厂服劳役,而代替他们的训练和兵役。差毬不多。
于是,俄国的手工业根本发展不起来。
人倒是不缺,但开办个手工业工厂,今天来了一拨人,刚学会了,半个月后回家了,又来了新的一拨人……这要是能发展起来,就见了鬼了。
说这封建吧,是真封建,标准的封建义务。把唐时府兵服兵役、宿卫任务,换成去工厂干活,本质没啥区别。
说这资本吧,也资本,官办下放到私营,分工协作制的手工厂,尤其是冶金行业拥有一些骨干的熟练工,而大量的来服役的国有农民负责挖矿、运矿,计件工资,给钱。
旧的封建特色,不可能一下子废除。
新的资本手段,不可能一下子出现。
于是这种混合着封建劳役的资本主义萌芽过渡,就这么被彼得用“强迫”的手段,在俄国推广开了。
用彼得的话说,这叫“这是俄国赶超西欧的唯一办法”。
小鸡不撒尿,各有各的道。
待到了彼得堡,知道了俄国的许多特色,也让刘钰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俄国走的路,英国走的路,法国走的路,各自不同。
而大顺,又该走一条什么样的路?
俄国这条路,肯定有很多很多的缺点。站在后世的角度去评价,有很多很多的问题。
但奇葩的是,可以说出这条路上的一万个缺点,却偏偏制定不出一条有效的、符合此时俄国国情的其余的路。
事实上,俄国手工业内,自由雇工和强迫服役的比例,一直到拿战之后,才堪堪到一半一半的水平,而且农民还很不高兴,暴动此起彼伏。
这也反推出来俄国的国有农民“府兵”们,家里的地确实不少,“自由”雇工,肯定是没地活不下去才不得不“自由”去当雇工的。
有130亩地,傻子才去打工呢。
俄国的这种特殊的现状,也恰恰与刘钰计划的一些技术转移相适合。
纺织业,需要熟练的工人,俄国这破地方,在没拿到中亚、没把铁路修过去之前,棉花就别想了。
俄国人穿麻布,种荨麻、亚麻这些寒冷作物,比起棉布肯定差得远,海运过来也有很强的竞争力。
而纺织品,恰恰是大顺可以向俄国输出的重要商品。所以根本不会扶植俄国的纺织业。
像是玻璃制造,当然也需要熟练工人,但是像是运输原料、挖矿、磨砂之类的,则不需要那么熟练的工人。
一部分是专业工人,做技术工种。
一部分是强迫封建劳役来干活的,正适合做苦力工种。
而且这东西运又不可能海运,又正好与英国的工业竞争,这钱大顺肯定是赚不着,那就不如用来恶心恶心英国,制造俄英矛盾。
当然,像是铸炮、镗床、军火、磨镜之类的工业技术,刘钰是不可能提供的。
总而言之一句话:能海运有利可图的,不支持;真正国防相关的,不支持;海运无利、国防无关、且与英国产业重合的,支持。
反正就俄国这套体制,这纬度、这气候、这农奴制和国有农制度,没有一个国家计划委员会,也不用怕他们能发展起来。
即便这件事的目的,是为了制造英俄矛盾,可刘钰该张口要好处的时候,也不会松口。
“女皇陛下,对于投资一事,我希望我们能够在一些行业,达成一些关税上的减免。”
“譬如冶金等行业,俄国有丰富的矿产,而且也是重要的军工支柱,这些行业,我们不会要求关税减免。”
“但是,诸如纺织业、茶叶等,除了大黄继续官营之外,我建议列出一份关税清单。”
“一来增加您的国库收入,进口越多,国库收入越多。”
“二来也不与您的本地工商业冲突,毕竟俄罗斯不产茶叶也不产瓷器,更不产棉布。”
“作为回报,我们一来可以给予俄国商人利用黑龙江运输毛皮的便利,二来大顺会对俄国进行一系列的工商业投资。”
“汉尼拔中将作为熟人,可以由他主持这方面的事,他是我可以信任的人,或者说可以接受的人。”
“同时,希望您签署一份法令,给予一些政策支持,比如可以使用农奴和国有农,终身在工厂做工,而不是短暂的服役一个月。毕竟一些产业,需要熟练的技术工人培养。”
“给这些企业一些政策上的支持,我保证十年之后,彼得堡、莫斯科的玻璃窗,都是俄国自己生产的,而不用再花费金银从英国进口。”
“同时,如果新兴办的手工业的产品产量满足一定条件后,我希望您能签署对这些商品的高额进口关税,以确保本土手工业的盈利。”
伊丽莎白点头道:“当然,当然。侯爵大人的要求,并不过分。如果这些新兴的产业,能够达成一定的数量和质量,我立刻就会签署高额的进口关税。并且,我会像我父亲一样,以身作则,并且强制要求所有的贵族们,都使用本土生产的产品。”
“汉尼拔是您可以信任的人,也是我可以信任的人。我会安排他负责这方面的工作,也会拨给他大批的农奴和国有农,以及一些庄园和土地。”
两人达成了简单的共识,具体的细节,肯定不是两个人谈。而是大顺这边要派出专业团队,和俄国这边的枢密院谈,谈成细节之后再签订条约,一些起步的数量工人也需要从大顺这边调拨。
伊丽莎白很高兴,觉得这巩固了两国之间的和平,必要的时候可以拿这些投资的工厂作为要挟。
同时发展工商业,也正是俄国此时所急需的建设,这也是她父亲定下的国策。
刘钰也很高兴,等到大顺这边有了和俄国开战的基建基础,能把路修到中亚的时候,钱早赚回来不知道多少倍了。
现在具体哪些货物能够减免关税还不好说,可能还需要漫长的扯淡,但这就不归他管了。等回去后,大顺这边的枢密院和外交部也会派出相应的代表,拟定细则。
整体的大略就这么定下,伊丽莎白默契地没有提荷兰,刘钰也把英国藏的很深。
双方都觉得赚到了,对自己有利,这就是一份可以坚持下去的条约。土尔扈特部的事,伊丽莎白更是连谈都没谈,因为谈了也没用。
之前的条约里,已经答应了土尔扈特部可以去雪山朝圣,但到了大顺的地界,去雪山之后去不去京城,那就不是俄国能管的了。
再说土尔扈特部都把大明永乐时代封王的印交到大顺这边,按照天朝的规矩换印了,大顺想干涉随时都能干涉,只在于想不想。
说既然无用,伊丽莎白也干脆不提,只当此事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