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妈妈的高度决定孩子的起点 > 第6章 “守望”式教育

第6章 “守望”式教育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第九特区神级影视大穿越汉化大师逆行诸天万界我一个人砍翻末世蜀山道主我的分身帝国从同福开始无耻术士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天晚上,我的一位朋友约我吃饭,她跟我说要和我聊聊孩子的教育问题。她自己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对孩子的成长、教育问题非常重视。最近,她有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

    她给我举了两个例子,她有一位同事,是公司里的模范妈妈,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全部投到管教孩子上。她信奉一句老话:慈母多败儿。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她对孩子非常严格,早上必须7点起床,早餐一定要喝一杯牛奶,吃一个苹果、一个煎蛋,这是为了保证孩子的营养。下午放学回来,必须先把作业做完,然后吃点水果,等先生下班一起吃饭,接下来允许孩子看半小时电视,之后就是练一小时钢琴,最后洗澡上床睡觉。

    这是她一天下来给孩子规定的作息表,而她真正严格的地方是在约束孩子的规矩和学习上。比如吃饭的时候不准发出声音来,筷子必须握在什么位置,见到熟人必须问好。作业必须把每一个字都写好,一笔一画都得清清楚楚,朗读课文一定要咬准每一个音。这个孩子一直被周围的人认为是非常省心的孩子,在小时候就表现得比同龄孩子成熟、稳重。

    可是后来有一天,朋友在超市里碰到这对母子。孩子的妈妈让孩子问好,孩子非常听话地照做了,显得很有礼貌,可是朋友却发现这孩子的脸上几乎没有什么表情,尤其是眼神,显得很空洞。离开时,妈妈又让他道别,他还是很听话地做了。朋友发现,几乎是他妈发出一个指令,孩子就做一个动作,简直像机器人一样。本来她很想向这个同事讨教一些教育经验,在看见这一幕后,已经没这个心思了。她说:“从头到尾我就觉得这个孩子像一个木偶,扯一扯就动一动,好像没有人气一样。”

    自从见到这个孩子后,朋友觉得管得太多会把孩子管死,所以更倾向于不管。

    可随后又发生了一件事,让她的思想再一次发生了变化。

    朋友住的小区有一对父母,她家孩子小的时候时常被看见在小区里疯玩,父母也不怎么管他。虽然孩子成绩并不是十分突出,可孩子天真活泼,看了就让人喜欢,孩子的父母也经常说:“我们没什么大抱负,孩子快快乐乐地长大就行。”朋友觉得这对父母的心态特别好,不像有的父母为了功利的目的,剥夺了孩子的快乐。

    可是前不久却听说这个孩子在学校打架斗殴,被学校开除了,现在父母正在到处给他联系新学校呢!

    最后,朋友问我:“到底是‘管’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还是‘不管’他,让孩子自由成长对他更有利呢?或者说到底怎么做,他才能按照我们的预期去成长呢?”

    朋友举的两个例子很好地反映了很多父母在管教孩子时的两种矛盾心理:如果处处管着孩子,怕把他管死了;可如果不去管孩子,将来孩子不成材,自己难辞其咎,更怕孩子养成了什么坏毛病。总在这两者之间徘徊,非常苦恼。

    我曾经去书店买书,看见书架上同时放着三本书,《千万别管孩子》、《孩子不能不管》、《管还是不管孩子?》。我和店员随意聊了几句,她告诉我这三本书卖得都不错,各有受众,而有的父母干脆把三本全部买回去了,不知道最后到底会接受哪本书上的观点。

    我随手翻了翻这几本书。《千万别管孩子》这本书的副标题赫然写着“自主教育哈佛启示录”,单是“哈佛”两字,就足以吸引望子成龙的中国父母们竞相购买了。该书通过介绍一位哈佛学子的父母的教育方法,告诉家长与其处处管制孩子不如引导他们,让孩子在正确的理念和方法下,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媒体对这本书的评价也颇高,称其是一部挑战传统教育观念、传达自主教育理论的教育文化奇书。这本书的核心理念是“自主教育”,主要是向中国父母们介绍如何形成适合自己孩子的学习方法,让孩子树立正确的处世态度和人生观,以及如何让孩子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并且贯穿一生。

    另一本书《孩子不能不管》并不是写中国父母如何管教孩子,也是介绍美国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从美国父母如何对孩子进行公民教育、爱心教育和责任心教育等最基本的为人教育谈起。还从方法论的角度传授美国父母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比如如何培养孩子的道德感,如何处理学习、生活,如何对待人生、兴趣,涵盖了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虽然书名和前一本截然不同,但是传达的思想却有着很多共同之处。而第三本书《管还是不管孩子?》便是真正介绍如何管教孩子,小到如何教孩子写功课,大到如何培养天才儿童等方法。

    孩子到底要不要管,该怎么管?光看这些书的标题,只能让家长朋友们更加迷茫。

    辰辰上幼儿园后,有热心妈妈建立了一个家长联系群。有天晚上,一位爸爸讲了他的故事。

    他说他的母亲是个很自私的女人,从小很少管他,他才十几岁,大冬天里就让他自己洗衣服,平时对他的事情也很少管,更别提给他做这做那了,可是他却靠自觉发愤图强,拥有了一份不错的事业。等他自己有了儿子后,他花了很多心思在孩子身上,他觉得自己的父母很少管他,他都能有这样的出息,那他的儿子在他的精心教育下,一定会比自己出色数倍。可是孩子的表现却和他的期望相距甚远,对学习很无所谓,更别提努力用功了,这让他很“受伤”。而他的妻子也很伤心地对他说:“为了这个孩子,我们花了那么多心思,他怎么就这么不自觉,人家父母都出国在外,很少管孩子,孩子却表现那么出色。”

    我看着这位爸爸如此苦恼,忍不住说:“你现在的成功恰好就是你小时候你母亲的‘自私’成就的,如若她从小就包办你的生活,你肯定不会有现在的成就,就因为她很多事情都没来管你,所以才让你养成了自觉的习惯。你们觉得孩子不自觉、表现差,就是因为你们夫妻管得太多,该他自己做的事,你们都代劳了,该他自己琢磨的事,你们都替他想到了,那他还有什么机会表现呢?更不可能养成自觉的好习惯了。”

    这位爸爸立刻反驳我道:“你说我们包办他的生活,这点我承认,平时替他想得多,我也承认,但是我不可能替孩子做作业吧?至少在学习上,他都是自己来的,为什么他的成绩也这么不理想呢?”

    我反问道:“我相信你不会替孩子做作业,但是你们真的让孩子自己去学习了吗?平时你们是否会经常提醒他该做作业了,或者让他赶紧去学习呢?这样也算管的一种。”

    这位爸爸有一刹那沉默,然后很不高兴地说:“提醒他学习有什么错呢?照你这样说,他不做作业我也当作没看见,像我妈那样对孩子不尽心倒是个称职的家长,我们这么用心,却是在害孩子?”

    之后,这位爸爸表现出了很强烈的抵触情绪。对于他的反应我并不意外,他不是第一个有如此反应的家长,也不是最后一个有如此反应的家长。我遇到过不少对孩子管得太多的家长向我请教该如何教育孩子,每当这时,我总会告诉他们尽量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做主,甚至给孩子一些犯错的机会,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要求家长少管孩子。我有一个很谈得来的异性朋友,他的孩子也存在这种问题,每次我跟他说以后要少管孩子,他总是很抵触,我的提议在他看来,就像让他抛弃孩子一样令他反感,觉得我的提议就是剥夺了他尽父亲的责任,放弃了和孩子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机会,曾经好几次因为这件事而对我有意见。

    其实如果这些父母肯花一点时间去好好体会我所说的少管,去想一想少管的好处,便不会那么排斥了。对孩子管得少一点并不是让家长少爱自己的孩子,而是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成长空间,让父爱母爱更加健康。家长总要求孩子改正身上所有的缺点,但对于别人指出的缺点,却很难接受,有的家长不愿意承认自己有这个缺点,有的家长则根本不认同这是一个缺点。所以在我看来,要改变家长的难度远远超过改变孩子,可是家长要是不试着改变自己,孩子身上的那些问题很难得到根本解决。

    相比较而言,国外更推崇“不管”的教育,而国内的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更多实施的是“管”的教育,其实这两种教育都有其有利和有弊的一面,过分追求国外教育而忽略了中国特有的国情和东方人的思维特色,显然也是矫枉过正的做法。

    其实管还是不管,管多还是管少,说白了就是一个度,管教到不近人情和放纵到无法无天都是不可取的。西方有一句名言:介于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叫守望。所以,我提倡“守望”式教育。这里的管并不是指简单的管头管脚,而是循循善诱地引导,帮孩子建立一些好习惯。

    这里的不管也不是指放任自流或者是溺爱式的听之任之,而是父母耐心的正确引导。简单地说,当孩子有了某些陋习,父母不能坐视不管,一定要想办法帮助孩子改正;但是在孩子的思想上、自理能力上,父母最好不要过分管束。